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水“流芳”,汇“溪”成“江”——小议易水学派学术研究
1
作者 刘亚娴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2年第6期35-43,共9页
易水学派学术研究可以说有二个层面:一为学术的传承,优者可“流芳”;一为学术溯源、扩容、创新,可喻之为“开渠”,汇“溪”成“江”。第二个层应为当前研究之重点。本文以《脾胃论》为主例举枳术丸系列方的形成,生脉散、补中益气汤之扩... 易水学派学术研究可以说有二个层面:一为学术的传承,优者可“流芳”;一为学术溯源、扩容、创新,可喻之为“开渠”,汇“溪”成“江”。第二个层应为当前研究之重点。本文以《脾胃论》为主例举枳术丸系列方的形成,生脉散、补中益气汤之扩容,清暑益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补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及风类药的应用,某些药物的应用启发。结合笔者临床体验以示如何“开渠”汇“溪”成“江”,意在展示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汇“溪”成“江” 《脾胃论》 方药扩展应用 枳术丸
下载PDF
基于“络以通为用”运用中药外敷法治疗小儿疝气
2
作者 杨翠玲 赵梦洁 +2 位作者 赵琼 周江 张肖瑾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8-21,共4页
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属“络病”范畴,肝经气机阻滞,肝络痹阻于下是小儿疝气发病机制,肝气郁结,寒湿侵袭及气虚下陷为主要病因,以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疏肝理气为主要治法,内外同治疗效更佳。笔者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以疝气外用... 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属“络病”范畴,肝经气机阻滞,肝络痹阻于下是小儿疝气发病机制,肝气郁结,寒湿侵袭及气虚下陷为主要病因,以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疏肝理气为主要治法,内外同治疗效更佳。笔者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以疝气外用方外敷治疗小儿疝气,重用芳香之品,善用辛温之味,巧用通络之药,为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气 儿童 中药外敷 疝气外用方 络病理论
下载PDF
张元素学术思想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忠星 张弘 周计春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4期9-12,共4页
对学派研究应全面客观,不能单凭序跋、小传或二三手资料作结论,应深入研究其著作,抓住主流。《医学启源·序》及《金史·张元素传》中均讲到张元素不用古方,另立新法,以张元素"治燥十方"为例,阐明张氏不仅不捐古方,... 对学派研究应全面客观,不能单凭序跋、小传或二三手资料作结论,应深入研究其著作,抓住主流。《医学启源·序》及《金史·张元素传》中均讲到张元素不用古方,另立新法,以张元素"治燥十方"为例,阐明张氏不仅不捐古方,而且善用古方,博采众方,临证灵活化裁。张元素主要的学术思想是"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临证无攻补偏尚,"养正积自除"不当作为他的学术特色。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是对《伤寒论》"列条文而不谈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理"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说 遣方用药论 张元素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伤寒论》中栀子的应用特点及临床研究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夏兰 邓小敏 +1 位作者 田开芹 汪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栀子作为临床常用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用。通过《伤寒论》中栀子的功效及特性分析可知它与其他药物配伍具有泻火除烦、清宣郁热;清热除烦、宽中除满;清上热、温中寒;清热利湿、退黄除满等功效。在《... 栀子作为临床常用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用。通过《伤寒论》中栀子的功效及特性分析可知它与其他药物配伍具有泻火除烦、清宣郁热;清热除烦、宽中除满;清上热、温中寒;清热利湿、退黄除满等功效。在《伤寒论》中含有栀子的方剂虽然仅有7首,但是理法完备、配伍精当,充分体现了栀子的独有特性,也展现了仲景用药之精当,治学之严谨。现代通过辨证论治,将栀子与其他药物配伍,使其在临床应用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伤寒论 临床应用 方药
下载PDF
基于“因时制宜”理论指导下的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单郑鹏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非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系统性评价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非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外敷,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JOA评分,评价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腰痛评分(11.1±5.01)分,对照组为(15.9±5.85)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治疗后试验组的腰痛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时制宜理论 子午流注针法 中药外敷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加味丹栀逍遥散“肝脑同治”抑郁症机理探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邵文雪 许二平 栗俞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92-3398,共7页
“肝脑同治”抑郁症理论源于本课题组临床经验总结,为阐明其机理,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和方药研究角度进行初步探究,认为“肝脑同治”中医理论本质为“肝心同治”,即调节心脏功能以治疗抑郁症脑部病变,协调心肝二脏相互作用... “肝脑同治”抑郁症理论源于本课题组临床经验总结,为阐明其机理,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和方药研究角度进行初步探究,认为“肝脑同治”中医理论本质为“肝心同治”,即调节心脏功能以治疗抑郁症脑部病变,协调心肝二脏相互作用以干预病程进展。现代研究证实抑郁症存在肝脑共病的病理基础,且肝脑相互影响,疏肝可健脑,醒脑可畅肝。肝、脑可以肾精作为联络中介,填精益髓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肝轴和神经内分泌网络,关键脑区的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和Ca^(2+)信号通路是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重要脑中枢机制,肝-脑炎症轴对肝脑之间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沟通调节作用。加味丹栀逍遥散为丹栀逍遥散加味入归心经的石菖蒲、远志所组成,以加强宁心安神、醒脑开窍之功,协同疏肝理气、和血养脾药物以增肝脑同治之效;逍遥散类方抗抑郁症机制研究为该方“肝脑同治”抑郁症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探究“肝脑同治”抑郁症机理,以期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支撑,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脑同治 抑郁症 中医理论 现代医学 临床应用 方药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