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Art Production Theory Since the New Period
1
作者 JIA Fu-ru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12期1192-1196,共5页
The issue of art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discussed in China’s academia. 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theoretical issues of early art production in China, mainly taking Mr. Dong Xuewen’s views as an exampl... The issue of art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discussed in China’s academia. 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theoretical issues of early art production in China, mainly taking Mr. Dong Xuewen’s views as an example. Second,scholars have their own view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r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production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ird, this article uses the art production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contemporaryliterary art form, and raises the art production theory to the essentialism to discuss the art production theory and thereflection theory. Four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production and art consumption is in large-scale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 production theory material production reflection theory art consumption
下载PDF
Discussion about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and mass culture
2
作者 Shaoxiang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6期82-84,共3页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is facing traditional three factors. That are: literary criticism, belletristic criticism and Chinese-style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from western cultural critici...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is facing traditional three factors. That are: literary criticism, belletristic criticism and Chinese-style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from western cultural criticism and consciousness of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together form a problem domain of cultural criticism; during the 30 years, literary discipline knowledge has evolved from the aesthetic to the culture and the weakening and missing of beauty and poetry become a weakness of cultural criticism. Concerning about the study of repression mechanism for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aesthetic nature is the proper attitude literary researcher should have while intervening cultural crit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discipline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艺术本质核心元素探析
3
作者 张奎志 刘秀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反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批评 文艺审美
下载PDF
蒋孔阳先生与文艺美学
4
作者 刘俐俐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9-68,242-243,共22页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并选取“多层累的突创”为切入口,细致分析后发现具有文艺美学特质,落脚在文学批评理论,可引发文体、审美主体、文本内容、审美功能等多维批评角度。论文继而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诸种困惑入手,向“多层累的突创”寻取思考的线索,获得了解决困惑的珍贵美学资源。由此初步假设,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具有文艺美学特质。确实,蒋先生的性格、审美鉴赏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深化理论思考,以他美学融合艺术经验之路与文艺美学暗合和默契。首先,在提问方向上暗合和默契。美学性质的美论、美感论、美的规律等大问题,被他分解为小问题群,小问题群紧密贴着艺术本体和审美体验,由此他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地阐述,结论均与文艺美学相通相似。其次,他在致思方式上也出现了暗合和默契: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中西艺术经验及其利弊有条不紊地编织成论证链等。由此,他收获了诸如“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等一系列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形成了属于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思想和话语。从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美学的逆向逻辑关系来看,从文艺美学属性的《美学新论》中,汲取文学本体和审美体验及其全部美学思想资源,会更为便利和接地气。这是蒋孔阳先生对当代文艺学美学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文艺学 美学“多层累的突创” 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PDF
论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
5
作者 王利华 包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要内涵,领会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在升华理想信念、夯实辩证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夯实文化自信等方面所蕴含的重要教育价值,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为充分实现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育价值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王朝闻设计美学思想探究
6
作者 王熠萌 吴卫 段江华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3期77-89,共13页
探讨新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美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简要回顾了王朝闻的艺术生平,梳理和分析王朝闻在设计美学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总结其... 探讨新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美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简要回顾了王朝闻的艺术生平,梳理和分析王朝闻在设计美学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总结其设计美学思想为以下三个方面:“形式、功能、内容交融”“造型、风格、风貌塑造”“创新、审美、欣赏体验”。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融合实用性与审美性,重视生活体验和传统文化,反对模仿西方设计,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开拓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闻 设计美学 文艺理论 美学思想 艺术教育
下载PDF
蒋孔阳先生“1957”的文学定义——以《文学的基本知识》为对象
7
作者 刘锋杰 尹传兰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36-48,241,共14页
蒋孔阳先生1957年出版《文学的基本知识》一书,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与“审美反映论”概念创构的先行者之一。他在书中强调“把人当作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来描写”,肯定人性的存在并主张加以表现,认为要用“美感的感性形式”... 蒋孔阳先生1957年出版《文学的基本知识》一书,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与“审美反映论”概念创构的先行者之一。他在书中强调“把人当作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来描写”,肯定人性的存在并主张加以表现,认为要用“美感的感性形式”来概括与反映生活,充分体现了运用美学思想来界定文学性质的努力。蒋孔阳先生的上述创新证明杰出学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代局限而实现自己的理论创新意图,证明创新源自学者的内在追求而非完全受制于外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文学理论教材 生命 美感 审美反映论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论的总名:建立、演变、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177,共13页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论总名 文学概论-文艺学-文学理论 中外文论互动
下载PDF
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1900-1947)
9
作者 张博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近代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也成为一个被忽视的议题。“武器论”观念是近代中国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核心内涵将新闻摄影视为对内团结动员和对外揭露宣传的重要工具和“武器”,实践目标在于为抗战争取最广泛的国内外支持和服务战时政治,其形成是摄影术在近代中国作为一种新媒介与中国社会、文化和新闻业复杂互动的结果。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与新兴视觉媒介进入中国,肖像和风景摄影是当时摄影术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摄影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与风雅,中国社会开始转变对摄影术“奇技淫巧”的态度。19世纪70—80年代,摄影术获得了中国大众的接受,摄影开始被用来记录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件,纪实摄影是这一时期摄影的主流形式。20世纪初,摄影术与中国新闻实践有了“联姻”的趋势,新闻摄影从纪实摄影中分离出来,开始在中国新闻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此时的新闻摄影主要是作为文字报道的一种辅助性手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国内开始出现报纸的摄影附刊。这一时期照相馆是最重要的新闻摄影稿件来源,但是摄影图片大多没有新闻价值,中国新闻摄影处于探索时期,因此并没有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20世纪20—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共同推动了摄影从技术到艺术的转变,这一转变将摄影与当时的“文艺大众化”运动相勾连。在左翼思潮与战争影响下,摄影成为一种服务时代的“工具”。战争语境促成了沙飞“摄影武器论”思想的萌芽,“战时新闻摄影”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新闻摄影“武器论”观念的形成。在与中共抗战动员和宣传建政需求的结合中,“武器论”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晋察冀画报》忠实实践了“对内鼓动”和“对外宣传”的双重要求。“武器论”观念的形成深受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影响,其实践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观念 武器论 沙飞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新文科与传统文体学融合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革新
10
作者 李翠叶 李山 +1 位作者 阎开振 唐雪莹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136-141,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为满足新时代文科建设的价值教育、专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等多种功能,该文探索中国本身学术生长体系中“文体学”在当代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学理支撑,通过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课内实训等课...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为满足新时代文科建设的价值教育、专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等多种功能,该文探索中国本身学术生长体系中“文体学”在当代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学理支撑,通过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课内实训等课程改革,实现中国古代文学学理体系与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创新改革,形成广东省特色专业的核心建设成果。该文的初步探索涉及到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和教育策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新文科建设 文体学 学理建构 价值认同 教育实践路径
下载PDF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scourse System for Literature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
11
作者 Zhang Fugui Li Cun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3期52-68,共17页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discourse in the seven decade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C has shown an upward spiral, from 'state/collective discourse' to 'society/individual discours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discourse in the seven decade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C has shown an upward spiral, from 'state/collective discourse' to 'society/individual discourse' and thence to 'world/human discourse.' These related but different discourses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facilitate literary writing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During the last 70 year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s always played a guiding role. Having close links with Chinese literary practice, Marxist theory has had a fundamental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discourse system. The emergence of 'state/collective discourse,' 'society/individual discourse' and 'world/human discourse' is an integral, historical, logical and dynamic process.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discourse should be constantly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with a vision that looks to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in order to contribute Chinese wisdom to dialogues between different academic discourses in the world and thus demonstrate the unique value of Chinese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ture research discourse constructio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ate/collective discourse society/individual
原文传递
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分期问题
12
作者 肖妍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68-72,共5页
文艺复兴音乐作为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见证了多声部复调技法的兴盛,成为衔接中世纪与巴洛克的关键阶段。欧洲各国在音乐风格和技法演变速度上差异明显,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和音乐实践的变化共同推动了文艺复兴音乐风格的演变。然... 文艺复兴音乐作为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见证了多声部复调技法的兴盛,成为衔接中世纪与巴洛克的关键阶段。欧洲各国在音乐风格和技法演变速度上差异明显,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和音乐实践的变化共同推动了文艺复兴音乐风格的演变。然而学术界对文艺复兴音乐的分期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看法。该文探讨了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分期问题,通过考察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的音乐发展情况,分析了各国音乐风格演变的差异与共性,梳理了学术界对风格分期的主要争议,并讨论了跨学科方法与新技术改进分期标准的潜力,由此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音乐 断代史 分期问题 文艺理论 音乐史学家
下载PDF
2020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报告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心峰 秦佩 张新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42,58,共27页
2020年是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的第十年,也是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的第十年。十年来,艺术学界在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方面艰辛探索,艺术学理论学科从初创逐渐走向成熟,在学科体系、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期刊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0年是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的第十年,也是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的第十年。十年来,艺术学界在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方面艰辛探索,艺术学理论学科从初创逐渐走向成熟,在学科体系、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期刊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界对此做了认真回顾与总结,并对未来予以了展望。在基础理论及学科建设方面,学界围绕中国艺术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建构、“新文科”背景下“新艺科”建设,以及如何加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主体性与学科共同体建设、坚守学科之初心、使命以行稳致远,还有艺术媒介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形成广泛共识。在艺术史方面,学者立足于视域的拓展融合,聚焦艺术史研究的跨学科、跨媒介、跨门类、跨文化、跨地域之融通的必然与可能,围绕艺术史的对象、视野、方法、路径等进行深入探索。艺术批评方面,本年度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疫情,让我国体现着鲜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抗疫文艺”以及紧紧跟踪其步伐的抗疫文艺批评得到充分聚焦;艺术批评中的一些“元批评”理论问题得到了更深入系统的探讨。在交叉、应用学科领域,围绕艺术教育的讨论引人瞩目,比较艺术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以及艺术管理、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等也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基础理论 艺术学升门十年 回顾与展望 艺术史跨视域融通 抗疫文艺评论 艺术交叉应用学科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分歧及理论解决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树强 熊元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5,共9页
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重犯了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所犯的错误,在历史观、美学观、艺术观和思维方式上背离了唯物史观,陷入了唯心史观。过去没有从理论上彻底解决的文艺理论分歧仍在制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198... 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重犯了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所犯的错误,在历史观、美学观、艺术观和思维方式上背离了唯物史观,陷入了唯心史观。过去没有从理论上彻底解决的文艺理论分歧仍在制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1986年至1988年,文艺理论家陈涌、作家姚雪垠与刘再复进行了一场文艺论战,这场文艺论战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不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而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在把握文艺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的不同。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只有从理论上彻底地解决陈涌、姚雪垠和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才能达到更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理论 审美超越论 文学主体论 王元骧 刘再复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蒋述卓 李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应该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脉络上进行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不同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获得创新与发展,来源于其注...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应该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脉络上进行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不同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获得创新与发展,来源于其注重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语境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答文艺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大的创新性发展在于,其是从全球化视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出发,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揭示了文艺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文艺与中国精神的塑造、文艺与市场以及文艺与人民之间的重要关联;在社会与文化生态的多元分化状况下重新确立了主流的文化价值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强调了文艺创作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位立场,引导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走向重铸中华民族魂的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精神 文艺市场 人民
下载PDF
跨媒介写作三重解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鸣奋 胡显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对于跨媒介写作,可以从如下三种角度加以考察。第一,信息处理技术。跨媒介写作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是由历次信息革命创造的。它相对于多媒介写作、超媒介写作而存在,因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而得以繁荣。第二... 对于跨媒介写作,可以从如下三种角度加以考察。第一,信息处理技术。跨媒介写作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是由历次信息革命创造的。它相对于多媒介写作、超媒介写作而存在,因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而得以繁荣。第二,艺术创造行为。跨媒介写作超越了各种艺术分类,从不同样态之间的相互渗透寻找灵感,将超教养作为艺术家的要求。第三,文化产业环节。跨媒介写作从社会分工、组织使命、市场风云等视野看待自身的价值,从平台建设把握写作发展的趋势,从多种取向把握当前文化产业的机遇。"跨媒介性""超居间性"是体现跨媒介写作特点的学术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写作 跨媒介性 超居间性
下载PDF
艺术、理论及社会正义--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玛莎·努斯鲍姆访谈 被引量:10
17
作者 范昀 玛莎.努斯鲍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2,共12页
玛莎·努斯鲍姆教授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及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哲学家不同的是,努斯鲍姆教授格外重视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并将... 玛莎·努斯鲍姆教授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及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哲学家不同的是,努斯鲍姆教授格外重视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并将其纳入到她的伦理学与正义论思想的建构之中。为此,笔者就文学艺术的价值、文学理论的伦理转向、人文教育的现状、多元文化与普世价值、知识分子与社会正义等问题对努斯鲍姆教授进行了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斯鲍姆 文学 艺术 理论 正义
下载PDF
“文艺美学”之我见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元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71,共3页
本文针对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文艺美学”概念理解较为模糊的现状 ,在“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建设“文艺美学”这一学科的现实意义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之见。笔者认为当前提出和建设“文艺美学”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 :即有... 本文针对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文艺美学”概念理解较为模糊的现状 ,在“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建设“文艺美学”这一学科的现实意义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之见。笔者认为当前提出和建设“文艺美学”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 :即有利于美学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开展对话 ;有利于从平等的语境中 ,开展国际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学科定位 研究方法 艺术实践 美学研究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批评范式转换的理论背景和语境探赜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金城 乔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文学人类学批评范式的转换,面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不同理论范式的制约和当代语境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并适应语境变化,建构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的批评范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第一,人类... 文学人类学批评范式的转换,面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不同理论范式的制约和当代语境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并适应语境变化,建构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的批评范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第一,人类学与文学的真正融通,即:人类学的"大道理"与文学人类学的元理论融通,人类学的"小道理"与文学人类学的具体研究和批评方法融通。第二,突破由比较的方法最终导致的二元对立的庞大体系,跳出现代与后现代各执一端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模式,以及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理论对峙,在新的基点上进行整合。第三,通过文学艺术的人类学"还原",探讨人类与文学艺术的本源关系,为当代人类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第四,文学人类学要直面当代文学艺术的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重新建构人类精神需求与文学的价值关系,这是文学人类学范式转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范式 理论建构 文学 艺术 价值
下载PDF
文艺的突围与话语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理论话语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吉方 沈文秀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也展现了文艺突围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艰难探索的过程,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系统化、共识性理论方略的追求,但由于理论论争不彻底等因素,影响了话语表现的不同意见。但从思潮史、理论史的角度而言,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的孕育,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迈进仍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大众化 文艺人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