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al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a Modified Connecting Ro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1
作者 Nkrumah Jacob Kwaku Baba Ziblim +1 位作者 Sulemana Yahaya Sherry Kwabla Amedorme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aterial Science》 2023年第3期29-49,共21页
The connecting r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ving component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e present work det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luminium alloy 7075 material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connec... The connecting r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ving component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e present work det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luminium alloy 7075 material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connecting rod for weight optimisation without losing the strength of the connecting rod. It considered modal and thermal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material for connecting rod design. The parameters that were considered under the modal analysis were: total deformation, and natural frequency, while the thermal analysis looked 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otal heat flux and directional heat flux of the four connecting rods made with titanium alloy, grey cast iron, structural steel and aluminium 7075 alloy respectively. The connecting rod was modelled using Autodesk inventor2017 software using the calculated parameters. The steady-state thermal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uced heat flux and directional heat flux. The study found that Aluminium 7075 alloy deformed more than the remaining three other materials but has superior qualities in terms of vibrational natural frequency, total heat flux and lightweight compared to structural steel, grey cast iron and titanium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cting Rod Steady-State thermal Analysis DEFORMATION Heat Flux thermal and mod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热效应作用下高功率薄片涡旋激光器的模场结构
2
作者 连天虹 窦逸群 +3 位作者 周磊 刘芸 寇科 焦明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9-101,共13页
激光介质热效应引起的谐振腔模场结构变化成为高功率涡旋激光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环形光泵浦薄片激光晶体的温度场及热形变计算模型,将热效应像差作为谐振腔衍射积分方程的微扰,研究热效应对激光器模场结构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 激光介质热效应引起的谐振腔模场结构变化成为高功率涡旋激光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环形光泵浦薄片激光晶体的温度场及热形变计算模型,将热效应像差作为谐振腔衍射积分方程的微扰,研究热效应对激光器模场结构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了Nd:YAG,Nd:YLF和Nd:YVO_(4)薄片涡旋激光器的模场结构随泵浦功率、晶体吸收系数、晶体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效应使涡旋激光器模谱产生径向展宽,模式纯净度下降.泵浦功率越大,高阶径向模式占比越大,模场结构越复杂.泵浦功率升高时,Nd:YVO_(4)激光器的模谱展宽最大,Nd:YAG激光器的模谱展宽最小.晶体吸收系数越大,模谱展宽越严重;激光晶体厚度减小时,模谱展宽呈增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涡旋光 热效应 径向模谱展宽
下载PDF
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微圆柱壳模态频率的研究
3
作者 吕志鹏 刘文光 刘超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4,共9页
在建立弹性支撑功能梯度薄壁微圆柱壳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修正的偶应力理论和一阶剪切变形理论,推导了微圆柱壳的模态频率方程,讨论了弹性支撑、尺寸效应、温度梯度、材料组分指数、孔隙以及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微圆柱壳模态频率的影响。结... 在建立弹性支撑功能梯度薄壁微圆柱壳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修正的偶应力理论和一阶剪切变形理论,推导了微圆柱壳的模态频率方程,讨论了弹性支撑、尺寸效应、温度梯度、材料组分指数、孔隙以及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微圆柱壳模态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尺度下,弹性刚度系数在0~105N/m^(3)范围内对微圆柱壳的模态频率基本无影响,剪切刚度系数在0~5×10^(4)N/m范围内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较大,且增大剪切刚度系数有益于提高微圆柱壳的模态频率;由修正的偶应力理论得到的模态频率大于由经典连续体理论得到的模态频率;在弹性支撑和尺寸效应有无考虑的4种组合下,模态频率随温度梯度和微圆柱壳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陶瓷体积分数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体积分数和微圆柱壳厚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梯度对考虑尺寸效应或弹性基础的微圆柱壳模态频率影响较大,而孔隙调节具弹性支撑微圆柱壳的模态频率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弹性支撑 功能梯度材料 微圆柱壳 模态频率
下载PDF
用于RGBT跟踪的孪生混合信息融合算法
4
作者 黄颖 杨佳宇 +1 位作者 金家昊 万邦睿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8-2885,共8页
可见光与热红外跟踪(又称RGBT(RGB-Thermal)跟踪)的核心是有效地利用不同模态的信息,针对决策级融合中单分支产生低质结果影响算法判定目标的问题,提出一个用于RGBT跟踪的孪生混合信息融合算法SiamMIF。首先,使用孪生主干网络(SBN)进行... 可见光与热红外跟踪(又称RGBT(RGB-Thermal)跟踪)的核心是有效地利用不同模态的信息,针对决策级融合中单分支产生低质结果影响算法判定目标的问题,提出一个用于RGBT跟踪的孪生混合信息融合算法SiamMIF。首先,使用孪生主干网络(SBN)进行多模态特征提取;其次,从信噪比的角度分析低质图像对双分支并行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而设计了一个信噪比驱动的信息交互模块(IIM)对低信噪比特征进行信息互补;再次,利用双流无锚跟踪头(ADH)对补偿后的特征进行分类回归;最后,采用自适应轻量决策模块(ALDM)对跟踪结果进行融合,并快速判定目标位置。在4个RGBT基准数据集GTOT、RGBT234、VOT-RGBT2019和LasHeR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LasHeR数据集上的成功率和精确度分别为0.396和0.518,相较于APFNet(Attribute-based Progressive Fusion Network)提升9.4%和3.6%,在其他3个数据集上也能取得较好结果,且在GPU上的帧率能达到40 fr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T跟踪 孪生神经网络 多模态融合策略 信息交互 无锚跟踪头
下载PDF
基于振动测量的热防护结构脱粘损伤检测方法
5
作者 金嘉炜 张超 +3 位作者 陶翀骢 张宇鹏 裘进浩 季宏丽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针对典型飞行器热防护结构脱粘损伤现场快速无损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敲击测量频响函数的脱粘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含脱粘损伤的热防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分析了脱粘损伤引起的结构局部刚度... 针对典型飞行器热防护结构脱粘损伤现场快速无损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敲击测量频响函数的脱粘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含脱粘损伤的热防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分析了脱粘损伤引起的结构局部刚度下降规律以及频响函数对脱粘损伤的敏感性;其次,确定了脱粘损伤识别的特征频率范围,给出了一个脱粘损伤指标;最后,采用力锤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对含脱粘的热防护结构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脱粘面积达到60%时,脱粘损伤指标比健康件增加了1倍以上,当脱粘面积达到80%时,脱粘损伤指标为健康件的5倍以上,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热防护结构的脱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结构 模态分析 频响函数 脱粘检测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模态融合的RGB-T目标跟踪网络
6
作者 程竹轩 范慧杰 +1 位作者 唐延东 王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可见光-热红外(RGB-T)目标跟踪因受光照条件限制较小受到关注。针对不同尺度特征的分辨率与语义信息存在差异、可见光与热红外两种模态信息不一致的特点,以及现有网络在多模态融合策略上的不足,提出一种RGB-T目标跟踪网络。网络采用孪... 可见光-热红外(RGB-T)目标跟踪因受光照条件限制较小受到关注。针对不同尺度特征的分辨率与语义信息存在差异、可见光与热红外两种模态信息不一致的特点,以及现有网络在多模态融合策略上的不足,提出一种RGB-T目标跟踪网络。网络采用孪生结构,首先将主干特征提取网络输出的模板图像特征与搜索图像特征从单尺度拓展到多尺度,并对可见光与热红外模态在不同尺度上分别进行模态融合,然后将得到的融合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增强特征表示,最后通过区域建议网络得到预测结果。在GTOT与RGBT-234两个公开RGB-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跟踪精度和成功率较高,可以应对复杂的跟踪场景,相比于其他网络具有更高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可见光与热红外 多尺度特征 模态融合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模拟装机状态尾喷管出口受感部强度与模态分析
7
作者 贾文杰 宋江涛 王世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457-11462,共6页
针对现有的仿真方法和试验方法无法评估受感部装机使用时受到的气动载荷和温度载荷对耙体结构强度和固有频率的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流-热-固耦合方法开展模拟装机状态受感部的结构强度和模态特性研究。首先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 针对现有的仿真方法和试验方法无法评估受感部装机使用时受到的气动载荷和温度载荷对耙体结构强度和固有频率的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流-热-固耦合方法开展模拟装机状态受感部的结构强度和模态特性研究。首先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得到受感部表面温度和压力分布;将表面温度数据导入Steady-state Thermal模块中进行稳态热分析,得到耙体温度分布;将气动载荷和温度载荷导入静强度分析模块,进行热应力和静应力仿真,计算得到耙体最大变形为0.336 mm,耙体最大应力为97.867 MPa;开展预应力下的受感部模态分析,发现相比传统方法,预应力模态分析计算得到前六阶固有频率均高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且能够避开发动机典型状态固有频率10%以上,所设计的受感部已经装机使用,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感部 流-热-固耦合 静强度 固有频率
下载PDF
混合小型化波导热疗天线设计
8
作者 王婷 杜永兴 +2 位作者 李敏超 李晨璐 李宝山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43,共7页
热疗天线由于体积较大,辐射的微波能量范围也较大,天线设计使用较为复杂,不适用于治疗体积较小的肿瘤。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化波导热疗天线来治疗小体积肿瘤,考虑到透热深度与天线体积的兼顾,选用了915 MHz的中心频率,使用混合... 热疗天线由于体积较大,辐射的微波能量范围也较大,天线设计使用较为复杂,不适用于治疗体积较小的肿瘤。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化波导热疗天线来治疗小体积肿瘤,考虑到透热深度与天线体积的兼顾,选用了915 MHz的中心频率,使用混合小型化技术将天线小型化,即通过对天线加脊的同时加入短路探针将天线半径缩小到了19 mm,其高为36 mm。比吸收率仿真时馈入1 W的能量最高点能够达到45 W/kg,温度场仿真时馈入20 W能量加热30分钟后最热的区域温度可达45℃,体模实验结果与仿真实验相吻合,这些实验结果均表明其能够达到治疗乳房内部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疗 小型化 波导天线 体模热疗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RGB-T的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
9
作者 刘东 毕洪波 +2 位作者 任思琪 于鑫 张丛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573-578,共6页
针对RGB(Red Green Blue)模态与热度模态信息表征形式不一致,特征信息无法有效挖掘、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注意力强化网络-FCNet(Feature Sharpening and Cross-modal Feature Fusion Net)。首先,通过双维度注意力机制提升图像... 针对RGB(Red Green Blue)模态与热度模态信息表征形式不一致,特征信息无法有效挖掘、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注意力强化网络-FCNet(Feature Sharpening and Cross-modal Feature Fusion Net)。首先,通过双维度注意力机制提升图像特征映射能力;然后,利用跨模态特征融合机制捕获目标区域;最后,利用逐层解码结构消除背景干扰,优化检测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改进算法运算参数更少、运算时间更短,且模型整体检测性能均优于现有多模态检测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RGB-热 特征锐化模块 跨模态融合机制
下载PDF
纯电汽车电池仓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赖奕骏 阎秋生 +2 位作者 李为波 陈俊安 陈浪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随着纯电汽车续航里程不断增加,电池仓能量密度被提高,其尺寸也被增大。而压铸工艺无法满足大尺寸电池仓的生产,有必要对电池仓进行分体生产。为检验分体后电池仓的安全性,采用HyperMesh建立某动力电池仓下壳体分体后的电池盒前侧板有... 随着纯电汽车续航里程不断增加,电池仓能量密度被提高,其尺寸也被增大。而压铸工艺无法满足大尺寸电池仓的生产,有必要对电池仓进行分体生产。为检验分体后电池仓的安全性,采用HyperMesh建立某动力电池仓下壳体分体后的电池盒前侧板有限元模型以及对其进行前处理,模拟电池盒前侧板装配在车架上承载电池模组的工作状态;然后基于Optistruct对其进行约束模态分析、不同行驶状态下静力学工况分析以及锂电池组高温工况下热变形热应力分析,以验证电池盒前侧板的动静态特性。最后采用LS-DYNA模拟电池盒前侧板在1 m高处倾斜5°进行跌落试验,以验证其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电池盒前侧板在约束模态分析、静力学工况以及高温工况均能满足安全标准及强度要求。在跌落模拟试验中电池盒前侧板局部区域集中分布的等效应力大于材料屈服强度,需要增加该区域的壁厚,从而提高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仓 约束模态分析 静力学工况分析 热变形热应力分析 跌落试验
下载PDF
火电厂圆形烟风道模态分析与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范玉洁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6期98-100,103,共4页
以某火力发电厂1000MW发电机组的圆形截面烟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除尘器前烟道、引风机前烟道和引风机后烟道三个主要结构均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以此展开模态分析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述结构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仅在径向上的刚... 以某火力发电厂1000MW发电机组的圆形截面烟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除尘器前烟道、引风机前烟道和引风机后烟道三个主要结构均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以此展开模态分析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述结构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仅在径向上的刚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后续的优化工作中,可通过增加加固肋的型号予以优化,以提高刚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系统固有频率并降低共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烟风道 模态分析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薄壁结构热噪声设计的验证流程与实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振强 任方 +2 位作者 呙道军 刘永清 方国东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3,共6页
薄壁结构是飞行器大面积热防护结构、控制面等的主要组成部件,对热噪声载荷非常敏感,易发生热变形、非线性动态响应、热噪声疲劳失效等问题,严重威胁着飞行器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基于研制的热噪声试验装置的设计机理,形成了薄壁结构... 薄壁结构是飞行器大面积热防护结构、控制面等的主要组成部件,对热噪声载荷非常敏感,易发生热变形、非线性动态响应、热噪声疲劳失效等问题,严重威胁着飞行器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基于研制的热噪声试验装置的设计机理,形成了薄壁结构热噪声设计的验证试验流程。针对典型C/SiC矩形平板试验件,先后开展了热屈曲、热模态、热噪声等试验,对试验件进行无损检测,最终获得不同条件下试验件的模态参数、动态响应规律和失效模式等,可为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设计和试验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结构 热噪声设计 热屈曲试验 热模态试验 热噪声试验
下载PDF
Sunburner/Modal混纺纱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大伟 邱兆宝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68,共3页
文章以Sunburner纤维/Modal纤维混纺纱为例,对纤维的混合方法、混纺比精度和成纱质量的控制进行了研究。生产实践证明,对特殊混14.8tex纺纱的质量控制,其关键工艺在前期预处理和开清、梳理工序,为此,必须做到:混合方法科学化,过程控制... 文章以Sunburner纤维/Modal纤维混纺纱为例,对纤维的混合方法、混纺比精度和成纱质量的控制进行了研究。生产实践证明,对特殊混14.8tex纺纱的质量控制,其关键工艺在前期预处理和开清、梳理工序,为此,必须做到:混合方法科学化,过程控制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burner纤维 modal纤维 吸湿发热 混纺比精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结构件热模态模型建模和修正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昊冉 陈国平 何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6-1554,共9页
C/SiC材料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在防热隔热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开展了C/SiC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研究。在热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C/SiC复合材料层板在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系统泛... C/SiC材料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在防热隔热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开展了C/SiC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研究。在热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C/SiC复合材料层板在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系统泛函。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C/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基于多层级思想的C/SiC复合材料结构模型修正方法。以模态频率差值最小为修正目标,复合材料力学、热学参数为修正变量,开展模型修正。模型修正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修正效果,能够准确修正结构热环境下的复合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模态 建模方法 模型修正
下载PDF
一类考虑温度效应的截面插值梁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成浩 陈国平 何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5-222,244,共9页
提出了一种截面插值梁模型,利用该模型求解梁在非均匀热载荷作用下的动静态响应,解决了传统梁理论无法处理受不均匀温度场的梁的问题。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函数对梁单元的截面和轴向分别插值,构造梁的位移场。将位移场代入热弹性动力学方程... 提出了一种截面插值梁模型,利用该模型求解梁在非均匀热载荷作用下的动静态响应,解决了传统梁理论无法处理受不均匀温度场的梁的问题。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函数对梁单元的截面和轴向分别插值,构造梁的位移场。将位移场代入热弹性动力学方程,得到单元应变和应力,再依据虚功原理推导出单元刚度矩阵、质量矩阵以及等效节点载荷列阵,求解得到热应力。利用热应力的横向剪切力更新单元刚度矩阵,计算梁在热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体单元模型结果吻合,并且更易于处理受非均匀热载荷作用的细长结构,同时能很好地反映截面的形状、受载及响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梁模型 截面插值 截面变形 静力计算 热模态分析
下载PDF
高温熔盐泵转子系统应力与模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子超 张德胜 +2 位作者 金永鑫 高雄发 董亚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1,共10页
为了提高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高温多级熔盐泵的运行可靠性,基于流固热多场耦合理论系统对熔盐泵在极端高温工况下的结构应力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高温转子系统在无预应力和有预应力(流场、质量力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模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高温多级熔盐泵的运行可靠性,基于流固热多场耦合理论系统对熔盐泵在极端高温工况下的结构应力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高温转子系统在无预应力和有预应力(流场、质量力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模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熔盐介质的密度和黏度对外特性影响较小,清水测试结果可作为高温熔盐泵运行性能的参考;随着叶轮级数增多,各级叶轮温度整体升高,且叶轮的温度变化呈中心对称分布,叶轮最高温度随流量减小整体上升;叶轮受到的主要应力来自流场与质量力载荷,且分布具有对称性;在叶片与盖板交线处有应力集中现象,在叶片尾缘处应力大幅上升至60.000 MPa以上;温度是引起叶轮变形的首要原因,随温度升高,叶轮变形量增大;转子结构的固有频率在有预应力下比无预应力时有较大程度提升,上升幅度为109%~498%,各阶振幅没有明显规律;熔盐泵临界转速值均偏离泵额定转速,避免了转子系统在运行中发生共振.研究结果可为高温熔盐泵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熔盐泵 转子系统 流固热耦合 应力变形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以图像为主的多模态感知与多源融合技术发展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赟泽 谯灵俊 +4 位作者 郭隆强 常珊 刘圳康 周辉 王洪金 《测控技术》 2023年第6期10-21,共12页
不同模态的表现方式不同,描述目标的角度也会不同。多模态感知与多源融合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组合起来,融合不同传感器、不同平台收集到的数据、特征信息,兼顾不同图像的优势,在遥感监测、军事安防、自动驾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不同模态的表现方式不同,描述目标的角度也会不同。多模态感知与多源融合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组合起来,融合不同传感器、不同平台收集到的数据、特征信息,兼顾不同图像的优势,在遥感监测、军事安防、自动驾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介绍了热成像、高光谱成像、偏振成像、合成孔径雷达(SAR)、激光雷达(LiDAR)等多模态感知技术,总结了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与联系,简述了多源融合相关概念及其技术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不同模态下图像融合案例,在此基础上归纳多模态感知和多源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基于融合算法、系统整体性、评价指标总结出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感知 多源融合 跨模态 热成像 SAR LIDAR
下载PDF
基于百度飞桨的面向黑暗环境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闯 何赟泽 +2 位作者 邓海平 常珊 王耀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9,共9页
针对传统可见光在黑暗环境中难以实现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的问题,本文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百度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研究了一种面向黑暗环境的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算法。首先经过实地采集,自主构建红外热成像人员行为数据集总计10... 针对传统可见光在黑暗环境中难以实现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的问题,本文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百度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研究了一种面向黑暗环境的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算法。首先经过实地采集,自主构建红外热成像人员行为数据集总计10900张9种行为类别以及双光人脸数据集总计3000张30位人员。针对行为检测方面,基于轻量化网络PP-LCNet改进YOLOv5骨干网络进行人员行为检测,大幅度减少模型参数并提高检测精度与推理速度。针对人脸识别方面,引入Cycle GAN算法改进Insight Face实现将红外人脸转化为可见光人脸进行身份识别,提高在黑暗环境下人脸识别准确率。最后实现红外人员行为检测网络与人脸识别网络的级联工作,在黑暗环境下可以实时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PLCNet轻量化改进的YOLOv5相对于原网络模型参数减少56.4%,平均精度m AP由89.1%提高至94.7%,推理速度由68提高至101 fps;基于Cycle GAN算法改进Insight Face相对于原网络黑暗环境下识别准确率由84%提高至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环境 红外热成像 行为检测 跨模态人脸识别
下载PDF
热固性芳纶织物/环氧树脂支撑管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莉莉 丁海鑫 余建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7,共7页
利用热固性树脂基体在玻璃态转变温度(T_(g))前后表现不同的材料特性,制备了Kevlar29芳纶织物/E51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三根充气展开支撑管。给出了芳纶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支撑管制备工艺,其中基体温度采用电阻丝加热控制,管体固化形状采... 利用热固性树脂基体在玻璃态转变温度(T_(g))前后表现不同的材料特性,制备了Kevlar29芳纶织物/E51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三根充气展开支撑管。给出了芳纶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支撑管制备工艺,其中基体温度采用电阻丝加热控制,管体固化形状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内胆充气加压方法控制。研究了支撑的折叠和展开特性,当T>T_(g)时卷曲折叠并冷却定型用于储存,然后采用二次加热T>T_(g)和充气加压方法控制展开,最终支撑管形状回复率100%。采用模态分析讨论了温度、树脂含量、织物铺层厚度和充气内压等参数对悬臂状态下支撑管的固有频率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充气压力增加、树脂含量提高、织物铺层厚度增加、基体温度降低,芳纶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支撑管的固有频率增大。采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得固有频率随充气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可为充气展开支撑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树脂 芳纶织物 充气结构 模态分析 玻璃态转变温度
下载PDF
基于三点支撑结构的车载液氢瓶热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宇豪 谢福寿 +1 位作者 郭琬 厉彦忠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5期469-479,共11页
氢能具有高能效、可再生、无毒、无污染等优点,逐渐广泛应用于民用交通领域。液氢存储方式在车载储氢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储能优势,而车载液氢瓶作为液氢燃料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支撑结构设计及热响应特性对于液氢燃料商用车的推广和发展... 氢能具有高能效、可再生、无毒、无污染等优点,逐渐广泛应用于民用交通领域。液氢存储方式在车载储氢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储能优势,而车载液氢瓶作为液氢燃料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支撑结构设计及热响应特性对于液氢燃料商用车的推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一种连接车载液氢瓶内外容器的三点支撑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了传热分析、强度校核及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撑结构方案可用于车载液氢瓶的内外容器支撑,通过支撑端进入容器的总漏热量为19.6 W,且外容器表面不会发生结霜或结露现象;满载工况下液氢瓶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分别为299.04 MPa和4.01 mm,相较于空载工况时分别增大了5.37倍和9.55倍;紧急制动工况为车载液氢瓶的最危险工况,针对不锈钢结构和玻璃钢套环结构分别进行了强度校核,证明该结构能够满足实际运输过程的强度要求;该结构下液氢瓶前十阶固有频率集中于41~122 Hz之间,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支撑 车载液氢瓶 热响应 强度校核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