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property and strength component mobilization for thermally treated Beishan granite under compression 被引量:5
1
作者 CHEN Shi-wan LIANG Feng +1 位作者 ZUO Shuang-ying WU Dao-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19-234,共16页
The 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 strengthening(CWFS)model for rock reveals the strength components mobilization process during progressive brittle failure process of rock,which is very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mech... The 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 strengthening(CWFS)model for rock reveals the strength components mobilization process during progressive brittle failure process of rock,which is very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However,the used incremental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compression tes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rength components is very complicated,which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CWFS model.In this paper,incremental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compression test was firstly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ngth properties of Beishan granite after various temperatures treated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We found the axial and lateral unloading modulu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lied stress and damage state of rock.Based on these findings,we can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plastic strain during the entire failure process using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data.Furthermore,a strength component(cohesive and frictional strength)determin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using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Using this method,we analyzed the variation of strength mobilization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Beishan granite after various temperatures treated.At last,a non-simultaneous strength mobilization model for thermally treated granite was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which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rength determin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ngth components mobilization secant unloading modulus Beishan granite thermally treated post-failure
下载PDF
Small-angle X-ray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grain size on the thermal damage of octahydro-1, 3, 5, 7-tetranitro-1, 3, 5, 7 tetrazocine-based plastic-bounded expolsives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冠云 田强 +4 位作者 刘佳辉 陈波 孙光爱 黄明 李秀宏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60-564,共5页
The microstmcture evolution of plastic-bonded explosives (PBXs) after thermal stimulus plays a key role in PBX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nanoscale pores of thermal-treated octahydro-1,3,5,7-tetranitro-1,3,5,7 ... The microstmcture evolution of plastic-bonded explosives (PBXs) after thermal stimulus plays a key role in PBX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nanoscale pores of thermal-treated octahydro-1,3,5,7-tetranitro-1,3,5,7 tetrazocine (HMX)- based PBXs with different HMX particle sizes [approximately 40 (FLIP) and 100 μm (LHP)] were measured using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SAXS). No obvious pore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LHP samples heated at 160 ℃ for 6 h, whereas the amount of pores of FHP decreased when subjected to 160 ℃ for 6 h. At 180 ℃, the average pore radii of FHP and LHP decreased from approximately 45 nm to 25 nm, and the total pore volume increased distinctively because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 LHP sample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pore content after being held at 180 ℃ for 1 h, whereas FHP required 3 h. Both FHP and LHP had relatively high pore volumes when subjected to 200 ℃ for 1 and 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X-based plastic-bonded explosives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pores thermal-treated
下载PDF
基于蓝光TADF材料的敏化白光OLED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子杰 王文军 +1 位作者 李淑红 刘云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5-1014,共10页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由于面光源、可柔性、轻薄、自发光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显示和照明领域。目前,高效溶液处理的混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很少被报道。本文选择蓝色热致延迟荧光材料DMAC-DPS作为传统橙色磷光材料PO-01-TB的敏化主...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由于面光源、可柔性、轻薄、自发光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显示和照明领域。目前,高效溶液处理的混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很少被报道。本文选择蓝色热致延迟荧光材料DMAC-DPS作为传统橙色磷光材料PO-01-TB的敏化主体,制备了热活化敏化的杂化单发光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白光器件,分析了器件能量传递机制。通过主客体掺杂浓度调控,实现了外部量子效率最高为8.00%、电流效率为22.32 cd/A、对应CIE坐标(0.405,0.497)及色温为4059 K的暖白光OLED器件,增加空穴阻挡层DPEPO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光谱稳定性,实现了更小的ΔCIE(0.017,0.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热致延迟荧光材料 溶液处理 能量转移
下载PDF
风浪扰动对底泥内源磷钝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新 王秀 +3 位作者 赵珍 乔维川 虞磊 尹洪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64-3071,共8页
利用Y型旋浆式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装置,模拟太湖常见风情条件下对两种底泥磷钝化剂(热改性富钙凹土与镧改性膨润土(商标Phoslock))控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底泥钝化剂的添加均可增强表层底泥的抗风浪扰动能力,降低了风浪... 利用Y型旋浆式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装置,模拟太湖常见风情条件下对两种底泥磷钝化剂(热改性富钙凹土与镧改性膨润土(商标Phoslock))控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底泥钝化剂的添加均可增强表层底泥的抗风浪扰动能力,降低了风浪对钝化层的侵蚀深度,减少了上覆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且同时可降低上覆水体中可溶性活性磷(SRP)的浓度及可移动磷的含量,增加了惰性磷和钙磷的比例.与中风条件相比,大风条件增加了侵蚀深度?上覆水悬浮物含量?可溶解活性磷的浓度及可移动磷含量,降低了惰性磷和钙磷的比例.以上结果表明,虽然风浪扰动的剧烈程度对底泥磷钝化技术有影响,但底泥磷钝化技术依然可以应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扰动 热改性富钙凹土 镧改性膨润土 内源磷 浅水湖泊
下载PDF
热解底泥对两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双酚A的吸附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靖 吴敏 +2 位作者 毛真 吴迪 宁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3-621,共9页
将滇池断桥底泥在不同炭化温度(200℃—500℃)下制成热解底泥,用元素分析仪表征其元素组成.以诺氟沙星(NOR)、氧氟沙星(OFL)和双酚A(BPA)为代表化合物,研究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在热解底泥上的吸附行为,从而深入了解热解底泥的吸附特性以... 将滇池断桥底泥在不同炭化温度(200℃—500℃)下制成热解底泥,用元素分析仪表征其元素组成.以诺氟沙星(NOR)、氧氟沙星(OFL)和双酚A(BPA)为代表化合物,研究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在热解底泥上的吸附行为,从而深入了解热解底泥的吸附特性以及其施用对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底泥随炭化温度的增加,芳香性升高,极性降低,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对NOR、OFL和BPA的吸附非线性增强.热解底泥的吸附性能比原始底泥更强,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对NOR的吸附依次减弱,对OFL的吸附变化不大,对BPA的吸附依次增强,这与热解底泥极性和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吸附质的极性相关.在原始底泥和热解底泥上,NOR和OFL的吸附均明显强于BPA,这主要因为NOR和OFL与底泥中无机矿物组分可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和阳离子桥接作用使其吸附强于BPA,并且NOR和OFL相比于BPA官能团多且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双酚A 热解底泥 芳香性 极性 阳离子交换 阳离子桥接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蓝莓果汁在冷藏过程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振 李红 +4 位作者 王勇德 谭红军 杨勇 詹永 王福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9-215,共7页
为探讨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蓝莓果汁在冷藏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蓝莓果汁(热杀菌60~90℃,30min)在冷藏(4℃)过程中的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杀菌的蓝莓果汁冷藏16周后,其总多酚、总黄酮、... 为探讨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蓝莓果汁在冷藏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蓝莓果汁(热杀菌60~90℃,30min)在冷藏(4℃)过程中的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杀菌的蓝莓果汁冷藏16周后,其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原花青素保留率分别为68.43%~73.62%、65.78%~69.67%、52.20%~57.43%和62.98%~65.51%,杀菌温度越高,蓝莓果汁活性成分损失越多。“零级和一级”结合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均大于0.97,说明其能较好反映各功效成分在冷藏中的动态变化。“60℃杀菌”有利于蓝莓果汁功效成分的保留,“零级和一级”结合模型可作为热杀菌蓝莓果汁在冷藏中各成分降解的预判方式;“60℃杀菌+4℃冷藏”可作为蓝莓果汁生产的指导方法。该研究为蓝莓果汁的加工、贮藏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汁 热处理温度 冷藏 多酚和黄酮 “零级和一级”结合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糠醇浸渍对杨木压缩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太安 罗朋朋 +2 位作者 徐忠勇 罗茜 胡志坚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5,共5页
压缩密实化是提升低质木材品质的有效手段,但遇水回弹是其主要技术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糠醇树脂浸渍实现压缩木定型与改性同步的技术可行性。以西南乡土树种乡城杨木材为对象,研究了糠醇浸渍处理对其压缩材吸水性、尺寸稳定性、颜色和... 压缩密实化是提升低质木材品质的有效手段,但遇水回弹是其主要技术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糠醇树脂浸渍实现压缩木定型与改性同步的技术可行性。以西南乡土树种乡城杨木材为对象,研究了糠醇浸渍处理对其压缩材吸水性、尺寸稳定性、颜色和力学性质的影响,并以后期热处理的影响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糠醇浸渍增重44.8%,能降低压缩木吸水率63%,提升其尺寸稳定性,吸水厚度回弹率只有4.38%~5.97%;相比于未压缩杨木,糠醇浸渍压缩材的抗弯强度和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89.1%和131.1%,但抗弯弹性模量只增加16.1%;糠醇浸渍的压缩材具有酷似热带硬阔叶材的深色,明度和黄蓝度降幅大;相比于后期热处理,糠醇浸渍对压缩材的定型效果略佳,且力学性质明显较优。因此,糠醇树脂浸渍技术不仅能良好固定压缩木变形,还可显著增强低质木材的力学性质,同时具有环境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城杨 压缩木 糠醇浸渍 物理力学性质 后期热处理
下载PDF
热活化污泥-高钙粉煤灰地聚合物的性能与机理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晓潞 施惠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9-1233,共5页
研究采用水玻璃激发的高钙粉煤灰和热活化污泥制备复合地聚合物的可行性,并讨论制备的复合地聚合物的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经900℃焙烧1h的污泥(<45μm)以10%质量分数的掺量取代高钙粉煤灰后研制成的地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在... 研究采用水玻璃激发的高钙粉煤灰和热活化污泥制备复合地聚合物的可行性,并讨论制备的复合地聚合物的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经900℃焙烧1h的污泥(<45μm)以10%质量分数的掺量取代高钙粉煤灰后研制成的地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在复合地聚合物体系中,无定形地聚合物凝胶包裹在球状粉煤灰颗粒周围,有类沸石矿物生成,出现Al—O/Si—O对称伸缩峰及Si—O—Si/Si—O—Al弯曲振动峰.这一研究可以丰富地聚合物原材料的选择,有助于含硅铝相和含钙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污泥 粉煤灰 地聚合物 抗压强度
下载PDF
玻璃微珠对PVC/ABS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裴涛 许国杨 +1 位作者 张凯舟 何力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3,共4页
研究了未经表面处理和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GB)的填充量对PVC/ABS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微珠的加入使PVC/ABS合金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大大降低,但是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维... 研究了未经表面处理和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GB)的填充量对PVC/ABS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微珠的加入使PVC/ABS合金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大大降低,但是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维卡软化温度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玻璃微珠 力学性能 热性能 表面处理
下载PDF
冻胶纺PVA纤维的拉伸及热处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波 刘兆峰 杨屏玉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1994年第6期7-12,共6页
用DSC、DMA和声速仪等研究了热拉伸对冻胶纺PVA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观察到热拉伸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结晶相结构之间的转变,且高强高模纤维的形成与这种转变有关;本文还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冻胶纺PVA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用DSC、DMA和声速仪等研究了热拉伸对冻胶纺PVA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观察到热拉伸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结晶相结构之间的转变,且高强高模纤维的形成与这种转变有关;本文还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冻胶纺PVA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观察到加张力热处理不但能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同时还可能提高其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 冻胶纺丝 拉伸 热处理 聚乙烯醇纤维
下载PDF
含萘聚芳醚酮共聚物热处理后产生自由基的ESR谱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凤霞 郑莹光 +2 位作者 牛亚明 王贵宾 姜振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萘环摩尔含量 2 0 %的聚芳醚酮 (PANEK)无规共聚物在 340℃空气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 ,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后 ,在室温检测热处理后产生的自由基ESR谱 .它们都有一条较强的单峰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长 ,自由基ESR谱的幅度增强 ,将微波功... 萘环摩尔含量 2 0 %的聚芳醚酮 (PANEK)无规共聚物在 340℃空气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 ,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后 ,在室温检测热处理后产生的自由基ESR谱 .它们都有一条较强的单峰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长 ,自由基ESR谱的幅度增强 ,将微波功率加大到 2 0 0mW ,谱线发生明显的变化 ,出现两条重叠在一起的谱线 ,说明含萘环聚芳醚酮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自由基 .文中模拟、讨论了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两种自由基的归属 ,一种是RO·自由基 ,另一种是萘自由基 ,它们都参与交联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萘聚芳醚酮 电子自旋共振谱 热处理 自由基 交联反应 工程塑料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WO_3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秀敏 邹丽霞 齐文刚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6年第2期56-58,共3页
将钨酸钠通过动态阳离子树脂交换得钨酸溶胶、凝胶(WO·32H2O),经煅烧制备系列三氧化钨粉末,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产物形貌、红外吸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用FTIR光谱仪、电子探针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使钨酸表现不同的红... 将钨酸钠通过动态阳离子树脂交换得钨酸溶胶、凝胶(WO·32H2O),经煅烧制备系列三氧化钨粉末,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产物形貌、红外吸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用FTIR光谱仪、电子探针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使钨酸表现不同的红外吸收特征及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 热处理 结晶相 红外吸收 光催化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G3合金局部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大朋 朱振锐 +3 位作者 张雷 陈丽娟 路民旭 张晓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采用失重法、SEM及SSRT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G3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3合金具有优异的抗点蚀性能,而析出相的生成和溶解是影响G3合金点蚀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大量析出相会使合金表面钝化膜的均匀性遭到较大的破坏。... 采用失重法、SEM及SSRT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G3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3合金具有优异的抗点蚀性能,而析出相的生成和溶解是影响G3合金点蚀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大量析出相会使合金表面钝化膜的均匀性遭到较大的破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大量析出相的生成使G3合金钝化膜保护性变差,耐缝隙腐蚀性能变低;在700℃热处理时最低,900℃热处理时由于再结晶现象的发生使得析出相在局部区域富集,G3合金耐缝隙腐蚀性能有所提高。G3合金经700℃保温2h空冷后,断口形貌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3合金 热处理温度 组织 点蚀 缝隙腐蚀 应力腐蚀开裂
下载PDF
影响纳米铝粉活性的壳层因素的TG-DSC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丽蓉 肖乐勤 +1 位作者 丁海琴 周伟良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5,共5页
采用TG-DSC研究不同包覆壳层厚度、不同壳层种类纳米铝粉的热性能,并对影响纳米铝粉活性的壳层因素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粒径的纳米铝粉,包覆层越厚,氧化前的质量损失比例越大,氧化增加的质量分数越小,10%和30%高聚物包... 采用TG-DSC研究不同包覆壳层厚度、不同壳层种类纳米铝粉的热性能,并对影响纳米铝粉活性的壳层因素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粒径的纳米铝粉,包覆层越厚,氧化前的质量损失比例越大,氧化增加的质量分数越小,10%和30%高聚物包覆的50nm铝粉在520~800℃增加的质量23.5%和17.4%,而5%和10%高聚物包覆的100nm铝粉则增加质量42.5%和36.5%;50nm铝粉在熔点前的能量释放速率最快,达到最大氧化速率时的温度远低于100nm铝粉,二者为550℃和590℃,但其活性低于100nm铝粉。纳米铝粉经高聚物包覆后经185℃热解处理能显著降低壳层厚度,并提高纳米铝粉样品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粉 热性能 壳层 热处理
下载PDF
射流等离子体处理对热处理材漆膜附着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伟 郭明辉 +1 位作者 龚新超 李凤龙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4,共6页
采用氮气射流对热处理材落叶松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高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热处理材漆膜性能的影响,通过仪器测定,分析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被处理材的漆膜性能变化机理,并得出本实验中改善热处理材落叶松漆膜性能的最佳... 采用氮气射流对热处理材落叶松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高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热处理材漆膜性能的影响,通过仪器测定,分析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被处理材的漆膜性能变化机理,并得出本实验中改善热处理材落叶松漆膜性能的最佳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等离子体处理高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处理材漆膜质量损失率降低,漆膜性能逐渐提升;等离子体处理改善热处理材漆膜性能的最佳工艺时间为20 s、高度为15 mm;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大量氨基、羟基、羰基、羧基等亲水性基团是被处理材漆膜性能提升的根本原因。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经过等离子处理后的落叶松,C元素含量降幅为12.63%,O元素和N元素增幅分别为14.32%,83.87%。FT-IR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木材表面—OH、C—H、C=O的峰的强度明显加强。因此,对热处理之后的木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可大幅度提升其漆膜性能,从而改善产品缺陷、提高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材 等离子体 质量损失率 亲水性基团 漆膜性能
下载PDF
Al-Mg-Si合金的形变热处理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柏振海 黎文献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03年第8期39-41,共3页
Al-Mg-Si合金中,随着Mg、Si含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但使塑性下降,同一合金的自然时效状态的强度比人工时效状态的低,而塑性要高。固溶温度从510℃提高到530℃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合金经形变热处理后,硬度提高,... Al-Mg-Si合金中,随着Mg、Si含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但使塑性下降,同一合金的自然时效状态的强度比人工时效状态的低,而塑性要高。固溶温度从510℃提高到530℃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合金经形变热处理后,硬度提高,随变形量的增加,材料的起始硬度提高,时效峰值时间提前,但到达峰时效后硬度下降较快;不同变形量的时效峰值时间不变;在相同的变形量下,时效温度提高使时效峰值时间提前,且时效温度越高,达到峰时效的时间越短;在175℃时效时,经过变形的合金时效峰值时间缩短到约3h,而未变形的合金的时效峰值时间为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形变热处理 铝合金 时效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结构及热导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志海 樊桢 +2 位作者 孔清 熊翔 黄伯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7-362,共6页
以高导热沥青基炭纤维布为增强体,中间相沥青为黏结剂,采用热模压成型及液相浸渍裂解工艺增密,并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备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沥青基炭纤维及二维高导热炭/炭复... 以高导热沥青基炭纤维布为增强体,中间相沥青为黏结剂,采用热模压成型及液相浸渍裂解工艺增密,并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备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沥青基炭纤维及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变化进行表征,并考察石墨化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及复合材料内部石墨微晶尺寸增大、取向度变好,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紧密、裂纹减少,而基体碳层间裂纹则呈扩大趋势。此外,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加,经3 000℃处理后,材料热导率高达443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炭/炭复合材料 结构 热导率
下载PDF
热塑性聚酰亚胺热转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来育梅 程茹 +1 位作者 王晓东 黄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13,共5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T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考察了分子量大小、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g随数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T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考察了分子量大小、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g随数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采用Kanig-Ueberreiter方程关联Tg与数均分子量,其线性拟合度最高;由于聚酰亚胺的结构特点———存在自由端基,在高温可发生固相热环化反应,相应其分子量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现为聚合物的Tg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酰亚胺 玻璃化转变温度 分子量 热处理 热转变行为
下载PDF
等离子体净化柴油车尾气的能耗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伟 杜传进 徐翔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3-95,共3页
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柴油车尾气技术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路线,指出在该技术的研制过程中,研究者多关注于废气的处理效果而忽视了能量消耗的控制。提出柴油车等离子体技术能量消耗评价指标的限值,即允许的能量密度应低于12 J/L... 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柴油车尾气技术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路线,指出在该技术的研制过程中,研究者多关注于废气的处理效果而忽视了能量消耗的控制。提出柴油车等离子体技术能量消耗评价指标的限值,即允许的能量密度应低于12 J/L,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该技术理论上虽然可以处理柴油车的主要污染物HC、CO、NOX、PM等,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等离子体发生器消耗的能量过高。提出该技术只有与催化转化技术结合,才是现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最后分析了为降低能量消耗而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柴油车 排气后处理
下载PDF
250℃下时间效应对PAN纤维热氧稳定化反应的影响及关联
20
作者 刘杰 张月义 +1 位作者 马兆昆 梁节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4,共5页
借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比研究了热氧稳定化过程中250℃下时间效应与两种聚丙烯腈(PAN)共聚纤维及其炭纤维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PAN纤维在250℃... 借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比研究了热氧稳定化过程中250℃下时间效应与两种聚丙烯腈(PAN)共聚纤维及其炭纤维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PAN纤维在250℃温区内停留超过9min时,最终热氧稳定化纤维的环化度(RCI)、体密度和芳构化指数(AI)的增加速率开始变小;炭纤维的孔含量(Vp)值与内部微晶的d002值开始增大,微晶排列的规整程度变差,缺陷增多,拉伸强度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热氧稳定化 炭纤维 时间 孔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