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彭海峰 邱振国 +3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张桂权 陆燕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2-2327,共6页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性 籼S 花粉育性 无花粉型 水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香125S花药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冯双华 侯海军 +2 位作者 廖江林 欧阳俊闻 肖国樱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8-360,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播种期和光温处理对温敏核不育系香125S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8、N6和改良M8三种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中,改良M8培养基的效果最佳,3月下旬播种和温度敏感期短日照低温处理能显著提高香125S花药培养力。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温敏核不育系 香125S
下载PDF
油菜K121S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石开 苏振喜 吴学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49-54,共6页
以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及其母体不育源05S为材料对其温敏核不育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二者受同一不育基因系统控制,4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基本不育性,还存在1对活性受温度调节的隐性抑制基因,在其激活状态下可抑制... 以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及其母体不育源05S为材料对其温敏核不育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二者受同一不育基因系统控制,4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基本不育性,还存在1对活性受温度调节的隐性抑制基因,在其激活状态下可抑制重叠基因的作用而表现可育,使得K121S具有夏播不育而秋播可育的温敏性,05S不具温敏性而呈典型的核不育表现。存在3种不育基因型:温敏型s1s1s2s2s3s3s4s4sii,纯合不育两型系s1s1s2s2s3s3s4s4sⅡ,杂合不育两型系s1s1s2s2s3s3s4s4sⅠi,温敏型可作为纯合不育两型系的临时保持系获得全不育群体。测交F1全部可育,各分离群体F2夏播表现3:1、15:1、63:1、205:1、255:1,秋播3:1、13:3、15:1、61:3、63:1、253:3、255:1、1021:3和全可育,兄妹交或F1回交可能出现的分离为:夏播1:1、3:1、7:1、15:1,秋播1:1、3:1、7:1、15:1、31:1、5:3、13:3、29:3、61:3和全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不育 温敏性 遗传 基因型 杂交
下载PDF
水稻新资源温敏核不育系长S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卓 张蓓玲 +5 位作者 段世华 吴杨 贺丽 王安萍 许东风 郑自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9-983,共5页
长S是来自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后代的温敏核不育系。以长S与中浙B、R608等配组的F1和F2为材料,对其育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所有F1均为正常可育,F2群体中可育株数和不育株数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说明长S的育性受... 长S是来自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后代的温敏核不育系。以长S与中浙B、R608等配组的F1和F2为材料,对其育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所有F1均为正常可育,F2群体中可育株数和不育株数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说明长S的育性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长S与HN5S、C815S、广占63S、湘陵628S及HD9802S的F1为材料,并进行育性观察。结果表明,长S与HN5S的F1为正常可育,而长S与C815S等其余4个不育系的F1表现为不育,这说明长S与HN5S的不育基因位点不等位,而与C815S等4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位点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等位性测验 遗传学研究
下载PDF
水稻基因APRT的克隆及其与温敏核雄性不育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军 梁春阳 +5 位作者 杨继良 邢全华 杨典洱 邓启云 翁曼丽 王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1期1319-1328,共10页
在拟南芥中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APRT)突变导致植株雄性不育。本文首次报道从水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中克隆了基因APRT(GenBank登录号AY238894),并将其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的一个BAC克隆(AL606604)的58000 bp至63 000 bp... 在拟南芥中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APRT)突变导致植株雄性不育。本文首次报道从水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中克隆了基因APRT(GenBank登录号AY238894),并将其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的一个BAC克隆(AL606604)的58000 bp至63 000 bp 区域。该基因长4 220 bp(起始密码子至终止密码子),含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编码的APRT蛋白长212个氨基酸残基,与其他物种来源的APRT序列存在很高的同源性。与大麦、小麦、拟南芥1型及其2型的该蛋白同源性分别为54.9%、54.9%、49.6%和59.5%。经保守结构域搜索发现该蛋白中存在APRT催化结构域。从DNA、mRNA两个水平分析了该基因与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TGMS)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温度诱导,水稻“安农S-1”APRT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温敏核雄性不育表现型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雄性不育 水稻 APRT基因 克隆
下载PDF
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性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廖惠红 李容柏 +7 位作者 张向军 杨新庆 韦燕萍 李小勇 邓智年 吕维利 魏源文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利用3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与9个热带粳稻基因渗入恢复系组配27个杂交稻组合,对杂种优势和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的... 利用3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与9个热带粳稻基因渗入恢复系组配27个杂交稻组合,对杂种优势和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的杂种后代中,多数组合的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和穗长呈现正竞争优势;杂种比对照的产量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在产量构成要素中,每穗实粒数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显著相关,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之不显著相关,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杂交稻组合中可以通过增加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增加杂种的每穗粒数,提高杂种的产量优势。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桂118S×T511"和"T1S×R138"两个杂交水稻组合示范产量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16 3%和6 7%,其亲本间的SSR遗传距离分别为0 83和0 71,亲本间分子多态性分别达到51 4%和42 8%,表明适当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选育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粳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恢复系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基因渗入 SSR RAPD
下载PDF
籼型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冷灌繁殖的最适繁殖条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贺安娜 吴厚雄 肖辉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共8页
采用不同灌溉时期、灌水深度、水温和持续灌溉天数等处理,研究了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 S、双低S、株1 S、810 S和香125 S的最适繁殖条件。根据不同处理的成穗率、颖花退化程度、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等结果,提出温敏核不育水稻冷水... 采用不同灌溉时期、灌水深度、水温和持续灌溉天数等处理,研究了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 S、双低S、株1 S、810 S和香125 S的最适繁殖条件。根据不同处理的成穗率、颖花退化程度、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等结果,提出温敏核不育水稻冷水灌溉繁殖的几个关键技术:①冷水灌溉深度应根据幼穗敏感部位距泥面的高度而变化,培矮64 S等类型不育系在雌雄蕊形成期开始灌冷水,深度为3 cm,随后逐渐深至20 cm,810 S等不育系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开始灌冷水,深度为7 cm,后逐渐深至15 cm。②冷水灌溉起止时期。培矮64 S等类型不育系在自然对照始穗前20~22 d,即雌雄蕊形成期开始灌冷水,持续时间为18天左右,群体在处理结束后7天左右始穗,13天以内齐穗;810 S等类型不育系在自然对照始穗前15天左右,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开始灌冷水,持续时间为15天左右,群体在处理结束后4天左右始穗,8天以内齐穗。③各不育系的最适繁殖温度应根据温度梯度试验确定,培矮64 S和株1 S为20.8℃左右,双低S为19.5℃左右,香125 S和810 S为20.8~22.0℃。温度过低对植株生长和幼穗发育产生伤害,过高则影响花粉可育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冷水灌溉繁殖 温度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向甘蓝型油菜转育的种间杂交研究 Ⅰ.甘蓝型油菜可交配品系的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石开 和江明 +2 位作者 刘旭云 张锡顺 李卫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63-66,共4页
通过对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与多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间杂交正反交结实性的分析,筛选可交配性较高的甘蓝型油菜亲本用于温敏核不育性的种间杂交转育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芥×甘)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 通过对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与多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间杂交正反交结实性的分析,筛选可交配性较高的甘蓝型油菜亲本用于温敏核不育性的种间杂交转育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芥×甘)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可交配性非常高,每杂交一朵花平均可获得8.93粒饱满种子,甘蓝型油菜则以花油8号(H8)的可交配性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达到10.71粒。反交(甘×芥)可交配性均较低,每杂交一朵花平均仅获得0.74粒种子;常规品种以花油6号(H6)的可交配性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为0.22粒;核不育系以5755A最好,平均每花结籽数为3.4粒。花油8号可作为芥×甘亲本使用,甘×芥亲本以花油6号和5755A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温敏核不育 种间杂交 可交配性
下载PDF
不同纬度地区光温生态对水稻光、温敏不育性的选择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程式华 孙宗修 +1 位作者 斯华敏 卓丽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83-688,共6页
对不同纬度地区广州(23°08'N)、福州(26°05'N)、长沙(28°12'N)、杭州(30°19'N)、南京(32°N)和沈阳(41°49'N)的光温生态对光、温敏不育性的选择压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温度因素的前提下,... 对不同纬度地区广州(23°08'N)、福州(26°05'N)、长沙(28°12'N)、杭州(30°19'N)、南京(32°N)和沈阳(41°49'N)的光温生态对光、温敏不育性的选择压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温度因素的前提下,对光敏不育的选择压从南到北渐增,而对光敏可育的选择压渐减,在不考虑日长的前提下,对温敏不育的选择压除沈阳外,其余5个地点差异不大,对长日低温不育和短日高温可育光敏型不育系的选择压,在分析的6个地点中,没有一个是非常具备的。通过对各地育成的101份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的分类,分析了在不同生态选择压下的育种成效。讨论了改单一环境下选择为多点多环境下选择和在人工控制选择压下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不育系 光温生态 选择压 水稻
下载PDF
安农S-1的温敏不育性在强感光性背景中的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3 位作者 张端品 杨静 张志玉 李玉珍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探讨水稻光敏不育性、温敏不育性及发育感光性之间的关系,将安农S-1的温敏不育性转入发育感光性强的农垦58中,选择其后代的育性转换株(系)并进行发育和育性光温反应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组合中育性转换性不表现简单遗传,... 为探讨水稻光敏不育性、温敏不育性及发育感光性之间的关系,将安农S-1的温敏不育性转入发育感光性强的农垦58中,选择其后代的育性转换株(系)并进行发育和育性光温反应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组合中育性转换性不表现简单遗传,F2单株育性表现和分离比例复杂;温敏不育性能在发育感光性不同的遗传背景中表达,并获得了发育感光性强的温敏不育株;发育感光性强弱不改变温敏不育基因的基本特性,温敏不育性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高低亦与发育感光性无直接关系,而是受遗传背景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性 光敏不育性 发育感光性
下载PDF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育性·特征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守海 吴爽 +1 位作者 杜士云 王德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673-7674,7677,共3页
[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 [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9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50 d。2010年7月21日至9月6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82%~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48 d9,月8~10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7.11%~99.93%,套袋自交结实率0.24%~1.08%9,月13~21日,又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7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2011年7月8日至9月21日,连续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5%~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0.13%。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米质优,比较适宜选配中籼优质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 皖2311S 选育
下载PDF
油菜(B.juncea L.)温敏核不育的温度敏感基因分析
12
作者 李石开 和江明 +2 位作者 刘旭云 张锡顺 李卫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75-78,共4页
温敏核不育是雄性育性可受温度调节的一种不育类型。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从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材料“05S”中同时选育得到一个温敏核不育系“K121S”和一个不具温敏性的核不育两型系“116A”。遗传试验表明,它们的雄性不... 温敏核不育是雄性育性可受温度调节的一种不育类型。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从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材料“05S”中同时选育得到一个温敏核不育系“K121S”和一个不具温敏性的核不育两型系“116A”。遗传试验表明,它们的雄性不育基因等位,不育性由核内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对温度敏感与否与另一对同不育基因互作的抑制基因有关,携带隐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K121S),低温条件下其不育基因的作用被抑制而表现可育,高温条件下抑制基因作用失活,不育系仍表现雄性不育;携带显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116A)其育性则不受温度影响。因此,在油菜温敏核不育“K121S”中,隐性抑制基因作用的温敏性导致了不育性的温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tgms) 基因互作 抑制作用 温度敏感性 油菜(B.juncea L.)
下载PDF
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338S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
13
作者 董静 李梅芳 +2 位作者 张建奎 余国东 李伯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 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育、半不育、低不育、可育的不同育性状态,具有育性转换特性。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主茎穗不同部位的小穗之间以及不同位次的小花之间的育性存在差异。发育较晚的后生分蘖的育性高于主茎穗和早生分蘖;主茎穗的下部小穗育性>中部小穗>上部小穗;早播不育植株发育较晚的3、4位小花的育性较好,而晚播可育植株发育较早的1、2位小花的育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性(tgms) 育性转换
下载PDF
水稻新资源温敏核不育系长S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验
14
作者 郑卓 张蓓玲 +5 位作者 王安萍 吴杨 贺俐 段世华 许东风 郑自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9-103,共5页
长S来自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长S表现为长日高温可育、低温不育,且育性转换明显。经等位性测验,长S与C815S、广占63S、株1S、湘陵628S及HD9802S的育性基因等位,而与HN5S、培矮64S的育性基因不等位。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长S 等位性测验
下载PDF
水稻(Oryza sativa L.)温敏核不育系在有利于遗传型鉴别环境下的遗传改良(英文)
15
作者 李容柏 M.P.Pandey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1-17,共7页
低不育起点温度(CSP)、高自繁育性和高的异交结实率对于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配制纯合的杂交种子和获得经济的自繁种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环境对这些性状选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自繁... 低不育起点温度(CSP)、高自繁育性和高的异交结实率对于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配制纯合的杂交种子和获得经济的自繁种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环境对这些性状选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自繁雄性可育性、柱头外露率和穗伸出率、生长势和适应性的选择效应受环境影响。在某种环境下遗传材料的这些性状过高的表达并没有导致高的区分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性状在株间表现较整齐一致,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tms)在高温下雄性不育性也表现相似的结果,因此认为有必要在适当有利于区分遗传型的环境下进行选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选择低的CSP和高的自繁雄性可育性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在较高的湿度条件下选择柱头外露较有效,而高的温度下选择穗的抽出率效率高,在相对低的土壤肥力环境下改良不育系的生长活力和适应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雄性不育 不育起点温度 自繁育性 异交结实率 选择效率 遗传改良
下载PDF
热激对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花药生理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肖辉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0-42,共3页
试验研究热激对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花药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经热激(38℃)处理后,其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温(23℃)处理;而游离脯氨酸... 试验研究热激对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花药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经热激(38℃)处理后,其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温(23℃)处理;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低温处理。对照经热激(38℃)处理后,其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低温处理基本一致,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花粉母细胞正常的形成和减数分裂,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并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系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 热激
下载PDF
水稻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
17
作者 杨怀礼 朱建军 吴云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6,共6页
云南属低纬度高海拔稻作区,气温平稳、年较差小,日长年变幅不大。可育临界温度为23.5℃的培矮64S低温敏型核不育系在云南有广泛的适宜制种区及繁殖区,是开发利用的重点。不育期光长范围宽,光、温互补作用强的光温敏型不育系... 云南属低纬度高海拔稻作区,气温平稳、年较差小,日长年变幅不大。可育临界温度为23.5℃的培矮64S低温敏型核不育系在云南有广泛的适宜制种区及繁殖区,是开发利用的重点。不育期光长范围宽,光、温互补作用强的光温敏型不育系N50885、7001S繁殖容易,在日长14小时以上,日均温>24.5℃条件下可以稳定不育,在云南中、北部海拔1000m以下,能确保7月中旬以前抽穗的地区适宜制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高温敏型及典型光敏核不育系在云南没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育性表现 云南
全文增补中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33S特性研究(英文)
18
作者 谢红军 汤国华 +1 位作者 余应弘 吴升高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4期719-721,共3页
对33S形态特征、育性、异交习性等进行了研究,该不育系属中熟中稻类型,株叶形态好,不育起点温度低,花时早,午前花率高,异交习性好,制种较易获得高产。
关键词 杂交水稻 33S 温敏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
下载PDF
温度对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最上节间伸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辉海 郝小花 王文龙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6,共9页
以培矮64S为对照,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温度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eui突变体(双低培eS)最上节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培eS穗颈伸出度与抽穗前12-17天(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的日均温度呈显著负... 以培矮64S为对照,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温度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eui突变体(双低培eS)最上节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培eS穗颈伸出度与抽穗前12-17天(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的日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温度敏感期分别进行人工温度处理,在18-26°C条件下穗颈伸出度为正值且不包颈;在28°C条件下出现包颈现象。在可育温度(20°C)和不育温度(24°C)条件下,双低培eS最上节间中GA1、IAA和ZR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培矮64S,而ABA含量则显著低于培矮64S,最上节间中最内层薄壁细胞数目分别比培矮64S多1177和823个,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4S长23.2和16.7μm。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最上节间伸长是由于节间最内层薄壁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长度增加双重作用所致,其中以细胞伸长为主,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最上节间最内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平均长度变短。eui基因还可能通过调节激素间的平衡来控制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最上节间的伸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颈 内源植物激素 薄壁细胞 温度 温敏核不育水稻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Generation” Hybrid Rice in China 被引量:10
20
作者 Haiyang Wang Xing Wang Deng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93-396,共4页
Rice is a major cereal crop for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line" hybrid rice system based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the 1970 s(first-generation) and the ‘‘two-line" hybrid rice system b... Rice is a major cereal crop for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line" hybrid rice system based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the 1970 s(first-generation) and the ‘‘two-line" hybrid rice system based on photoperiod-and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lines(second-generation)in the 1980 s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rice yield increase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Here 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ird-generation" hybrid rice breeding system that is based on a transgenic approach to propagate and utilize stable recessive nuclear male sterile lines, and as such, the male sterile line and hybrid rice produced using such a system is nontransgenic. Such a system should overcome the intrinsic problems of the ‘‘first-generation" and‘‘second-generation" hybrid rice systems and hold great promise to further boost production of hybrid rice and other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Hybrid breeding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Photoperiod/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ity(P/tgms) Third-generation hybrid r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