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结合水膜厚度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井彦林 何椿霖 +3 位作者 赵宏宇 冯雅茜 明心凯 黄月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为深入剖析黄土与古土壤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以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比表面积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结合水膜厚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黄土与古土壤的结合水膜厚度存在明显差异,黄土的结合水膜厚度... 为深入剖析黄土与古土壤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以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比表面积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结合水膜厚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黄土与古土壤的结合水膜厚度存在明显差异,黄土的结合水膜厚度明显大于古土壤,原因在于古土壤孔隙体积及孔径小于黄土,而古土壤中高价阳离子含量大于黄土,同时古土壤颗粒表面分布铁锰质薄膜,其亲水性较弱。分析结合水膜与黄土湿陷性、回弹变形等工程特性间的关系,发现黄土-古土壤的湿陷性随结合水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结合水膜厚度的减小而减弱,结合水膜厚度与卸荷变形系数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说明,高价阳离子含量、颗粒表面特性,及孔隙性的不同造成了黄土与古土壤结合水膜厚度的差异,从而导致黄土与古土壤的湿陷性等工程性质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核磁共振 结合水膜厚度 离子交换 湿陷性
下载PDF
软塑黄土层对浅埋黄土超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2
作者 姜函 郭光旭 +2 位作者 贾伟 邓斌 高松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为解决在建西延高铁洛川隧道长大距离穿软塑黄土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模型,软塑黄土层分布在拱顶、边墙、拱底时,不同层厚(1、3、5 m)对拱顶下沉及拱腰收敛变形产生影响,结合监控量... 为解决在建西延高铁洛川隧道长大距离穿软塑黄土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模型,软塑黄土层分布在拱顶、边墙、拱底时,不同层厚(1、3、5 m)对拱顶下沉及拱腰收敛变形产生影响,结合监控量测数据提出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对软塑黄土层不同分布以及不同厚度工况下围岩位移进行对比,发现软塑黄土层的存在增大了围岩位移,软塑黄土层分布较其厚度影响更明显,当软塑黄土层位于隧道拱顶上方且厚度为5 m时,影响最大。(2)浅埋软塑黄土隧道在超前管棚作用下,围岩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相较于无管棚超前支护时位移减小,在穿软塑黄土层施工时要及时做好防护。(3)拱顶下沉及拱腰收敛随开挖均呈断崖式急剧变形、持续缓慢变形和变形趋于平稳3个阶段。因此,实际施工时应及时开展开挖初期急剧变形阶段的变形控制,并加强围岩监控量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延高铁 软塑黄土 黄土层分布 黄土层厚度 管棚 黄土隧道 围岩变形 洛川隧道
下载PDF
厚黄土层深部开采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3
作者 马晓强 薛志强 尉博虎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为了揭示黄土层深部开采条件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基于孟村矿401101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采用地表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确定了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最大值... 为了揭示黄土层深部开采条件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基于孟村矿401101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采用地表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确定了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最大值;揭示了厚黄土层深部开采地表沉降量小、移动变形集中、地表移动前期具有突发性沉陷特点,确定了地表活跃阶段下沉量占沉陷总量的66.8%;确定了该矿地表移动角量参数和概率积分预计参数;研究了采动覆岩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该采区后续工作面和类似采矿条件矿井的开采规划设计和采动损害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层 深部开采 地表实测 移动变形规律
下载PDF
Effects of site conditions on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eismic design in loess region 被引量:8
4
作者 WANG Lan-min WU Zhi-jian XIA K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1185-1193,共9页
The Loess Plateau is an earthquake prone region of China, where the effects of loess deposit on ground motion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Ms8.0) and the 2013 Minxian-Zhangxian earthquake(Ms6.6)... The Loess Plateau is an earthquake prone region of China, where the effects of loess deposit on ground motion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Ms8.0) and the 2013 Minxian-Zhangxian earthquake(Ms6.6).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tremendous economic losses were caused not only by collapse and damage of houses with poor seismic performance, landslides, but also amplification effects of site conditions, topography and thickness of loess deposit, on ground motion. In this paper, we chose Dazhai Village and Majiagou Village as the typical loess site affected by the two earthquakes for intensity evaluation, borehole exploration, temporary strong motion array, micro tremor survey, and numerical analysis.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amplification factors and site conditions in terms of topography and thickness of loess deposit. We also developed site amplification factors of ground motion for engineering design consideration at loess si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s are more predominant with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loess deposit and slope height. The amplification mayincrease seismic intensity by 1 degree, PGA and predominant period by 2 time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场地条件 地震动 抗震设计 放大系数 应用 沉积厚度 地面运动
下载PDF
靖远地区大厚度黄土地基浸水湿陷过程及土中竖向应力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德仁 安政山 +4 位作者 徐硕昌 王旭 张转军 金芯 张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8-278,共11页
为了研究靖远大厚度黄土在浸水条件下的水分入渗规律和自重湿陷变形特征,在中兰铁路沿线的靖远北站黄土自重湿陷场地进行了不打注水孔的现场浸水试验,监测并分析了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试坑周围裂缝、含水率和土中竖向应力变化情况,对... 为了研究靖远大厚度黄土在浸水条件下的水分入渗规律和自重湿陷变形特征,在中兰铁路沿线的靖远北站黄土自重湿陷场地进行了不打注水孔的现场浸水试验,监测并分析了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试坑周围裂缝、含水率和土中竖向应力变化情况,对水分扩散规律、自重湿陷特性和土中竖向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地区修正系数β0值和浸润角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积含水率变化分为浸水稳定(2个)、快速增加(1个)和缓慢增加(1个)共4个阶段;浸水过程中,水分在21m处竖向入渗加快、径向扩散减缓,湿润峰最终形态呈现为椭圆状。根据探井和钻孔含水率测试结果,推算出浸润角最大为41°。该场地黄土自重湿陷过程历经剧烈湿陷、缓慢湿陷和固结稳定3个阶段。试验结束时共计发展了13圈环状裂缝,裂缝最远处距试坑边缘26m。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结果,建议地区修正系数沿土层深度进行修正,0~10m内β0值取1.05,10~27 m内β0值取0.95。在地表至21 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浸水饱和且湿陷充分,土中竖向应力沿深度呈线性增加,土中竖向应力接近饱和自重应力,21m以下的地基土未能充分湿陷,土中竖向应力逐渐减小。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中兰铁路后期的建设,并为该地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黄土地基 浸水试验 湿陷变形 地区修正系数β0 水分扩散 土中竖向应力
下载PDF
大厚度夯填黄土场地工后变形特性研究
6
作者 杨勇 范文 +2 位作者 徐张建 张海峰 赵治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5,共9页
以陕北某黄土沟壑区高填方黄土场地为例,利用多重监测手段对填方体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变形监测,利用监测成果分别研究了夯填黄土场地地表和深部的沉降变形及水平位移变形特性。对影响沉降变形的压缩层厚度因素及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建立... 以陕北某黄土沟壑区高填方黄土场地为例,利用多重监测手段对填方体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变形监测,利用监测成果分别研究了夯填黄土场地地表和深部的沉降变形及水平位移变形特性。对影响沉降变形的压缩层厚度因素及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因素沉降变形回归模型,讨论了以沉降变形速率作为稳定标准,不同填方厚度条件下的填方体沉降变形稳定时间。分析表明:分层强夯回填黄土场地的最终工后沉降量约为压缩层厚度的1.29‰,填方体的地表水平位移量较沉降变形量小,地表水平位移变形在方向上指向填方体临空面方向或填土厚度较大部位方向;在深层变形特性上,填方体表现出表层回弹、深部压缩的变形特性,填方体的深层水平位移表现出呈随深度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夯填黄土场地 工后沉降 水平位移变形 变形特性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开采地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芳 李杰卫 +4 位作者 张琰君 朱贵祯 朱元昊 朱宏 朱文鑫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9-235,共7页
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开采易产生地裂缝,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危及矿区安全。本文以山西省某矿区10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采动地裂缝静态分布特征、动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地裂缝分... 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开采易产生地裂缝,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危及矿区安全。本文以山西省某矿区10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采动地裂缝静态分布特征、动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地裂缝分为拉伸型、台阶型2种类型与分叉、平行2种组合方式。宽度0~5 cm的裂缝数量占52%,宽度5~10 cm的裂缝数量占28%,宽度10~15 cm的裂缝数量占14%,宽度大于15 cm的裂缝数量占6%,黄土沟壑区采动地裂缝发育程度更强;根据地裂缝分布位置,可以分为动态面内裂缝(工作面内且与开切眼基本平行)及永久边界裂缝(开切眼、停采线及平巷附近)2种类型。动态面内裂缝具有“山峰”活动规律,裂缝宽度呈现“先开后合再稳定”的变化特征,永久边界裂缝宽度呈现“只开不和”的变化特征,裂缝初始宽度与最大宽度满足线性正相关关系;地裂缝的形成是由下至上的动态发育过程,即“采煤—覆岩移动—地表变形—产生地裂缝”。通过构建“井下开采—覆岩移动—地裂缝产生”三维一体模型和地裂缝动态发育模型,定性分析了地裂缝的活动机理。研究成果对黄土沟壑区生态环境修复及采动损害防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特厚煤层 地裂缝 发育规律
下载PDF
特厚煤层开采引起上覆黄土斜坡裂隙化试验研究
8
作者 成玉祥 甘玥 陈毛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为探究特厚煤层开采对上覆黄土斜坡的破裂效应,以彬长矿区斜坡为例,运用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黄土斜坡中裂隙的产状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煤层开采,在上覆黄土斜坡中产生的裂隙可分为与坡面近垂直的裂隙和与坡... 为探究特厚煤层开采对上覆黄土斜坡的破裂效应,以彬长矿区斜坡为例,运用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黄土斜坡中裂隙的产状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煤层开采,在上覆黄土斜坡中产生的裂隙可分为与坡面近垂直的裂隙和与坡面平行的裂隙两组,表现出了明显分异性和序次;与坡面近垂直裂隙首先出现,具有拉张裂隙特征,起到了切割坡体的作用;与坡面近平行裂隙是由坡面近垂直裂隙逐渐派生的,具有剪切裂隙特征,控制着黄土斜坡中潜在滑面的形成。两组裂隙呈网状分割坡体,使斜坡土体结构碎裂化和散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斜坡 特厚煤层 地下采煤 物理模型试验 破裂效应
下载PDF
黄土高填方场地工后沉降预测模型性能评估方法
9
作者 于永堂 郑建国 +2 位作者 孙茉 黄鑫 韩文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39-48,共10页
工后沉降预测结果是黄土高填方场地变形稳定性评价和建筑物规划布局的重要参考依据。为遴选适合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基于某典型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实测沉降数据,分析了工后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了17种回归参... 工后沉降预测结果是黄土高填方场地变形稳定性评价和建筑物规划布局的重要参考依据。为遴选适合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基于某典型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实测沉降数据,分析了工后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了17种回归参数模型,提出了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1)该工程填方区工后沉降历时曲线呈“缓变型”变化,土方填筑完工初期无陡增段,随时间增加沉降速率逐步降低,尚未出现沉降趋于稳定的水平段;(2)将外推预测误差、内拟合误差和后验误差比最小化作为综合控制目标,可遴选出理想的回归参数模型;(3)MMF模型(Ⅱ型)和双曲线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在17种模型中的预测效果最佳;(4)沉降数据的变化越平稳,模型预测效果越好;(5)增大建模数据的时间跨度,会提升预测精度,但增大至一定值后,预测精度提升效果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高填方 工后沉降 预测模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增湿强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文涛 张忠雄 +2 位作者 董宝志 于永堂 范开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1期151-159,共9页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25 000 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25 000 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场地存在上部虚填土、下部原地基土的二元结构时,在注水增湿过程中易在二元分界面形成溶洞,造成含水率局部过高或过低;当土体含水率向最优含水率逐步接近时,强夯对减小湿陷系数、降低孔隙比和提高干密度的效果逐渐增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可预估达到某一夯沉量控制值时所需的夯击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法 湿陷性黄土 大厚度 增湿
下载PDF
某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常宝 滕文川 钱铭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30-139,共10页
以处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某学校餐饮楼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为背景,研究与总结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后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因浸水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某既有建筑进行检测鉴定、加固设计... 以处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某学校餐饮楼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为背景,研究与总结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后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因浸水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某既有建筑进行检测鉴定、加固设计、设计服务等工作,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地基基础采用坑式静压桩进行不均匀沉降所致的隐患治理程序和治理方法,也对静压桩加固的计算方法和局部顶升纠偏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归纳形成了若干结论,可为后续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地基基础 框架结构 不均匀沉降 检测鉴定 加固设计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西久 范江涛 +2 位作者 袁可佳 白晨帆 蒋应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857,共9页
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深入研究了原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渗流特性,揭示了地表及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浸水范围及湿陷范围.结果表明,试坑地表、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变化... 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深入研究了原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渗流特性,揭示了地表及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浸水范围及湿陷范围.结果表明,试坑地表、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呈现慢-快-慢-稳定的特点,湿陷变形发展过程都经历4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期平缓段、迅速变形段、过渡段及后期平缓段,黄土的自重湿陷变形基本发生在迅速变形段和过渡段.土层湿陷范围小于饱和范围,黄土在饱和条件及上覆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湿陷.提出了路基防排水宽度为12 m的建议,该结论可为西韩城际铁路路基排水及地基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湿陷性 湿陷变形特征 渗流特性
下载PDF
多源融合监测技术在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实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天龙 王东昊 +2 位作者 孙兴宇 丁磊 杜明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3,共6页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剧烈、地表沉陷规律不明、地表塌陷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07和F6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SX和Sentinel-1数据进行多源观测融合的垂直沉降处理,通过偏移跟踪计算出工作面地表下沉范围值,从...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剧烈、地表沉陷规律不明、地表塌陷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07和F6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SX和Sentinel-1数据进行多源观测融合的垂直沉降处理,通过偏移跟踪计算出工作面地表下沉范围值,从而得到了整个工作面的变形场。根据地表变形范围与地下开采范围计算基于InSAR多源监测的短期动态开采影响角,建立了基于多元信息融合技术的多维地表沉陷监测体系,突破了以往常规地表移动观测单一布“点”或“线”的局限性。结果表明,InSAR多源融合监测技术能有效提高地表残余变形监测的精度,解决了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规律实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黄土沟壑区 覆岩破坏 地表沉陷 InSAR监测 多源数据融合
下载PDF
组合方案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
14
作者 孙健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3年第12期13-16,共4页
论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各种方案的对比及分析,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了挤密桩与灌注桩组合处理的方法,在满足部分消除湿陷性的设计要求同时提高了灌注桩的承载力,既节省地基处理的费用且方案可靠。论文论述了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的... 论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各种方案的对比及分析,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了挤密桩与灌注桩组合处理的方法,在满足部分消除湿陷性的设计要求同时提高了灌注桩的承载力,既节省地基处理的费用且方案可靠。论文论述了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的选取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以后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挤密桩法 灌注桩
下载PDF
XRP巨厚干燥黄土塬区地震采集关键技术
15
作者 何京国 张志林 +2 位作者 潘家智 刘斌 董旭光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12,共7页
六盘山盆地兴仁堡凹陷属于巨厚干燥黄土覆盖区,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属于地形、近地表和地下三复杂区域,以往采用超多井大组合激发、大组合基距接收的地震采集方法不能满足中深层勘探的需要,本文通过完善巨厚黄土塬区表层调查分析技术,... 六盘山盆地兴仁堡凹陷属于巨厚干燥黄土覆盖区,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属于地形、近地表和地下三复杂区域,以往采用超多井大组合激发、大组合基距接收的地震采集方法不能满足中深层勘探的需要,本文通过完善巨厚黄土塬区表层调查分析技术,掌握了该区黄土层的地球物理特性,首次采用相控理论+有效频带+能量比联合分析评估组合激发效果的方法,基于分析结果,创新地提出了超多组合井拆分高密度激发技术,形成了基于不同单炮品质的观测系统参数,并首次提出了基于复杂波场的叠加组合联合压噪分析技术,研究成果在兴仁堡二维项目进行了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剖面品质,满足了后期处理和解释的需求,并降低了钻井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安全隐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其它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干燥黄土塬 相控理论 超多组合井拆分 宽线采集 压噪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方法探究
16
作者 陈世盛 彭阿丽 《建筑与装饰》 2023年第12期143-145,共3页
湿陷性黄土较为特殊,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到强度较高的水流,就会导致这一黄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给建设工程造成严重损失与损害。本文以某工程实例为基础,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岩土工程勘察... 湿陷性黄土较为特殊,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到强度较高的水流,就会导致这一黄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给建设工程造成严重损失与损害。本文以某工程实例为基础,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观点,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岩土工程勘察 地基处理
下载PDF
厚黄土层煤层开采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余学义 郭文彬 +1 位作者 赵兵朝 王飞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0 24,24,共6页
为了解黄土层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结合彬长矿区厚黄土层的采矿地质条件,基于分层传递理论,采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对地表沉陷的概率积分公式进行了修正,从土层对基岩的加载角度给出了厚黄土的定义。以大佛寺煤矿的地层条件为模型,通过... 为了解黄土层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结合彬长矿区厚黄土层的采矿地质条件,基于分层传递理论,采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对地表沉陷的概率积分公式进行了修正,从土层对基岩的加载角度给出了厚黄土的定义。以大佛寺煤矿的地层条件为模型,通过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和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彬长矿区的矿井开采地表移动的主要参数,并利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计算了该矿区亭南煤矿的地表移动等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参数设计了亭南煤矿建筑物群下宽条带开采的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地表沉陷分段求解的方法预测厚黄土覆盖层地表沉陷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层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参数 概率积分函数
下载PDF
厚黄土覆盖丘陵地区煤田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常锁亮 李莲英 +1 位作者 张胤彬 杨双安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5-428,共4页
厚黄土覆盖的丘陵地区,表浅层黄土结构疏松、潜水位深、对地震波吸收强烈,是煤田地震勘探的一大难题。我队在介—平勘探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攻关研究,采用"两低一深,两大两多,一高及可控"的一套适合这类地区的采集技术和以... 厚黄土覆盖的丘陵地区,表浅层黄土结构疏松、潜水位深、对地震波吸收强烈,是煤田地震勘探的一大难题。我队在介—平勘探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攻关研究,采用"两低一深,两大两多,一高及可控"的一套适合这类地区的采集技术和以静校正、叠前面波、线性干扰压制及叠后f-x域去噪为核心的低信噪比资料处理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具有在类似地区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覆盖地区 地震勘探 数据采集 信噪比 地震资料处理 煤田
下载PDF
渭北矿区厚黄土层采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汤伏全 原涛 汪桂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地表附近水平向附加应力相对增量远大于竖直方向,地表变形由水平向附加应力所主导,在采空区上方产生体积压缩,在煤柱上方产生体积膨胀,地表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形与水平变形及竖向变形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本文揭示了采动黄土层变形的特殊机理,为建立厚黄土层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矿区 厚黄土层 开采沉陷 数值模拟 体积变形
下载PDF
厚黄土层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春意 马爱阳 +3 位作者 丁来中 柴华彬 张兵 王石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2,共9页
为研究辛置煤矿厚黄土层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UDEC2D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表沉陷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基于坐标变换的倾向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拟合函数模型,确定了地表沉陷的角量参数和预计参数,论... 为研究辛置煤矿厚黄土层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UDEC2D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表沉陷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基于坐标变换的倾向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拟合函数模型,确定了地表沉陷的角量参数和预计参数,论证了数值模拟力学参数的可靠性,并进一步讨论了地质采矿条件对地表下沉率和最大下沉角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该矿前期条带开采地表下沉量很小,间隔煤柱回收后地表沉陷量显著增大,实测地表最大下沉量为1 537 mm,最大下沉角为79°,下沉系数为0.74;②采动程度与地表下沉率服从Boltzmann函数关系,与最大下沉角服从负指数函数关系;③黄基比与地表下沉率和最大下沉角的关系可用双指数函数进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厚黄土层 下沉率 最大下沉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