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well test model for stress-sensitive and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with non-uniform thicknesses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Liehui Guo Jingjing Liu Qigu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24-529,共6页
In view of the anisotropy,heterogeneity and stress-sensitive permeabilit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an analytical well tes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ermeability modulus.This model cons... In view of the anisotropy,heterogeneity and stress-sensitive permeabilit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an analytical well tes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ermeability modulus.This model considered the permeability stress-sensitivity,wellbore storage effect,and the skin effect.The perturbation technique and Laplace transformation were used to solv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alytically in Laplace space,and the bottom-hole pressure type curves were plotted and analyzed in real space by using the Stehfest numerical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uniform thickness stress-sensitive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transient well test type curve
下载PDF
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分层系均衡注水开发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新民 李勇 +6 位作者 李峰峰 衣丽萍 宋本彪 朱光亚 苏海洋 魏亮 杨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7,共10页
基于中东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以两伊地区(伊拉克和伊朗)白垩系巨厚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为例,针对笼统注采导致开发效果差的难题,提出以隐蔽隔夹层为格架精细划分开发层系、多类型多井型井网有机组合、构建均衡注采体系为核心的巨厚... 基于中东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以两伊地区(伊拉克和伊朗)白垩系巨厚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为例,针对笼统注采导致开发效果差的难题,提出以隐蔽隔夹层为格架精细划分开发层系、多类型多井型井网有机组合、构建均衡注采体系为核心的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均衡注水开发技术。两伊地区巨厚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垂向非均质性强、多成因超高渗透层发育、隔夹层隐蔽性强等特征,基于隐蔽隔夹层识别与刻画技术、封隔能力评估技术,提出均衡注水开发技术,形成常规层系架构、精细层系架构、深化层系架构3种均衡注水开发模式和技术。数值模拟表明,均衡注水开发技术可实现两伊地区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精细高效注水开发、均衡动用不同类型储量,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巨厚碳酸盐岩油藏 垂向非均质性 隐蔽隔夹层 封隔能力 分层系开发 均衡注水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大段塞调驱后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侯力嘉 郭斐 +2 位作者 郭丽娜 张艳娟 马静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104-2108,2118,共6页
H1块为普通稠油区块,开展多轮次调驱后,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但随着大段塞调驱剂注入,后期压力维持在较高水平,含水率持续上升,同时注入井吸水能力下降,油井产液能力下降,产量递减加大,亟需有效开发接替技术。为进一步改善开发现状,室... H1块为普通稠油区块,开展多轮次调驱后,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但随着大段塞调驱剂注入,后期压力维持在较高水平,含水率持续上升,同时注入井吸水能力下降,油井产液能力下降,产量递减加大,亟需有效开发接替技术。为进一步改善开发现状,室内设计了在大段塞调驱段塞后,注入降黏剂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室内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了具有良好降黏性以及界面活性降黏剂JN-1,当质量分数达到0.2%时,降黏率可达82.0%,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4.72×10^(-3)mN·m^(-1)。室内物模实验表明,在注入0.3PV调驱段塞后,继续注入0.2%降黏剂段塞0.3PV,可充分启动残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6.8%。现场开展降黏驱4井组先导实验,设计注入质量分数0.2%、0.14 PV降黏剂,注入后平均单井日增油0.8 t,综合含水率下降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油藏 调驱 降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二维散射变换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厚度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杨阳 雷友波 +4 位作者 王倩楠 王治国 杨涛 高静怀 苏朝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1612,共12页
济阳坳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受湖盆内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储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油气开发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厚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散射变换和随机森林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首先,引入二维散射变... 济阳坳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受湖盆内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储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油气开发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厚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散射变换和随机森林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首先,引入二维散射变换提取地震时频属性,该变换是在二维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通过迭代小波分解和非线性操作来实现的.与传统的二维小波变换对比,散射变换提取的时频属性具有局部形变稳定性以及对噪声鲁棒性的优点,有助于提高储层厚度预测的准确率.在此基础上,在有限测井数据的条件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多尺度时频属性与测井解释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模型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地震振幅属性的厚度预测和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储层厚度预测对比,本文所提的厚度预测方法具有最优的性能.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地震振幅属性的厚度预测和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储层厚度预测对比,本文所提方法的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误差更小,提高了储层厚度预测的精度,清晰刻画了灰礁、灰滩与灰泥等三种沉积亚相的空间展布,有利于后续井位部署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厚度预测 湖相碳酸盐岩 二维散射变换 随机森林
下载PDF
胜利油区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发展及展望
5
作者 耿斌 周德志 +4 位作者 王敏 王永刚 王善江 孟蕾 张园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5,共12页
胜利油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类型众多,测井评价在勘探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此建院6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发展历程和特色技术,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测井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储层特点和评... 胜利油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类型众多,测井评价在勘探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此建院6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发展历程和特色技术,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测井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储层特点和评价难点,系统梳理了常规砂岩、复杂类型和非常规3种类型储层中形成的系列成熟测井评价技术。常规砂岩储层,系统地形成了适用性强的油层标准确定方法,创新了多层合试条件下的岩性、含油性下限约束的电性标准建立方法,开创性地提出了依据不同成岩带划分的储层参数解释技术;复杂类型储层,先后形成了陡坡带砂砾岩岩性测井识别、低渗透砂岩储层有效性评价、低电阻率油层识别及评价等技术;非常规储层,以评价储集性和含油性为主要目的,初步形成了基于二维核磁共振实验的储层参数测井评价技术。这些不同类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都体现了井筒资料与地质认识的结合、岩石物理与测井模型的综合,展现了测井为地质、为油藏服务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展望未来,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隐蔽油气藏及深层,为满足勘探开发的发展和需求,有必要加强实验资料、气测录井和测试生产资料的分析,加强测井评价与地质结合,加强随钻测井、成像、核磁等测井新技术的应用,开展综合研究与评价,从评价目标上拓展产层性质评价和产量预测,从研究手段上,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专家经验做好样本选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储层 孔隙度 饱和度 有效厚度 页岩油
下载PDF
库车山前超深巨厚致密砂岩纵向细分层改造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彭芬 张宝 +3 位作者 杨鹏程 薛浩楠 彭建新 盛志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白垩系储层为超深巨厚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已改造井产气剖面测试显示常规笼统改造纵向厚储层动用不充分,产能释放不彻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层厚度大且中间有明显隔层的井可实施分层压...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白垩系储层为超深巨厚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已改造井产气剖面测试显示常规笼统改造纵向厚储层动用不充分,产能释放不彻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层厚度大且中间有明显隔层的井可实施分层压裂,提高纵向改造程度。通过工程地质一体化研究,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建立了一套多尺度近远井裂缝精细识别方法;基于钻井漏失量与产量关系认识,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构造位置、钻井井漏、裂缝发育情况、力学活动性等资料的储层评估分类方法;通过双封隔器管柱力学精细校核,增加伸缩管,优化暂堵材料粒径,形成了“机械+暂堵”软硬分层压裂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巨厚储层高效动用,应用20口井,改造后单井产气量由6.7×10^(4)m^(3)/d提高至34.0×10^(4)m^(3)/d,平均增产4倍,提产效果显著,为巨厚致密砂岩储层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 超深厚储层 致密砂岩 复合分层 精细改造
下载PDF
生态库区超厚硬岩条件下大直径长桩桩基施工关键技术
7
作者 刘宁波 周清忘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3期83-87,共5页
针对生态库区超厚硬岩条件桥梁大直径长桩相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常规施工工艺易造成环境污染、硬岩地层钻进速度慢、维护费用高。为了保护环境也方便施工,提出一种桩基新型施工技术,通过潜孔锤和旋挖钻结合,高效快速完成桩基施工且绿色环... 针对生态库区超厚硬岩条件桥梁大直径长桩相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常规施工工艺易造成环境污染、硬岩地层钻进速度慢、维护费用高。为了保护环境也方便施工,提出一种桩基新型施工技术,通过潜孔锤和旋挖钻结合,高效快速完成桩基施工且绿色环保。依托工程实例,对相关施工工艺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桩基础 超厚硬岩 生态库区 潜孔锤 施工技术
下载PDF
相变储层地震精细描述与厚度预测:以苏北盆地为例
8
作者 张军华 邵奇奇 +3 位作者 桂志鹏 朱相羽 夏连军 罗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2864-12873,共10页
为了完成对相变储层地震精细描述与厚度预测研究,以苏北盆地为例展开研究。苏北盆地三河北滩坝砂储层,随着埋深的增加,地震同相轴由外坡的“单轴”变为中坡“双强轴”再变为内坡的“上强下弱”反射。研究区已钻井20口,储层预测属于小样... 为了完成对相变储层地震精细描述与厚度预测研究,以苏北盆地为例展开研究。苏北盆地三河北滩坝砂储层,随着埋深的增加,地震同相轴由外坡的“单轴”变为中坡“双强轴”再变为内坡的“上强下弱”反射。研究区已钻井20口,储层预测属于小样本案例。如何搞清分相带的机理,并开展分相带的储层描述与预测,既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又有现实的必要性。对于相带划分,首先通过井震关系精细分析,搞清相变的本质:一是盖层、储层沉积厚度有结构性的变化;二是灰质成分分布的变化,两者综合造成同相轴相变;接着,提取研究区过零点个数、能量半时、最大振幅、主频、频带宽度、最小振幅6种典型地震属性,明确了相变分布范围,属性切片支持3个相带的划分;考虑到目的层与上覆盖层很近、常规零相位数据砂体特征不明显,开展压缩感知提频与90°相移目标处理,3个相变带的特征得到进一步明确。针对相变储层的厚度预测,首先采用属性与厚度拟合法进行了不分相带的厚度计算,但结果不理想;改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不分相带的厚度预测,预测结果表明SVM方法相对于前面的拟合法效果有所改进;再分别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分相带的厚度计算与预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为少井区、复杂相变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 相变储层 地震属性 支持向量机 厚度预测
下载PDF
底水油藏底水分布规律及射孔参数优化——以周长油田延安组油藏为例
9
作者 王攀 曹宗 +1 位作者 陈浩 王振龙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为了明确射孔参数底水油藏开发的影响,针对由于早期布井随意性较大,无井网格局,无具体的开发方案,导致研究区采油速度低、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的问题,运用油藏地质参数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射孔参数条件下,不同类型底水... 为了明确射孔参数底水油藏开发的影响,针对由于早期布井随意性较大,无井网格局,无具体的开发方案,导致研究区采油速度低、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的问题,运用油藏地质参数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射孔参数条件下,不同类型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力油层延10层底水发育,水井射孔注水厚度大小不一,对应油井受效和开采效果有明显差异;2)依据夹层分布和油水接触关系,目标油藏分为直接接触型、不稳定夹层型和稳定夹层型3类;3)Ⅰ类底水直接接触型水井射孔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抑制底水突进;最优油井射孔程度约为2 m;4)Ⅱ类/Ⅲ类型隔层分隔底水型水井射孔程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油井射孔程度约为70%时,开发效果好。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底水油藏开发参数设计及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射孔厚度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隔层
下载PDF
厚油层注采模式对纵向波及特征影响研究
10
作者 童凯军 李长勇 +2 位作者 姜俊帅 姜汉桥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注采模式优选对缓解厚油层层内矛盾,提高纵向波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形成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的井间解析渗流模型,无法支撑厚油层波及特征的研究。为此,采用保角变换方法,将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剖面地层依次变换为圆形边界偏心裂... 注采模式优选对缓解厚油层层内矛盾,提高纵向波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形成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的井间解析渗流模型,无法支撑厚油层波及特征的研究。为此,采用保角变换方法,将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剖面地层依次变换为圆形边界偏心裂缝井地层、单位圆形边界两分支裂缝井地层、注水井全部打开采油井部分打开剖面地层,之后重复上述变换,将注水井全部打开采油井部分打开剖面地层变换为油水井全部打开剖面地层,从而将原始二维渗流过程变换为一维渗流过程,实现了不同注采模式下厚油层层内压力及流线分布的解析计算。与精细数值模拟方法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对不同井距/厚度比的情形均可获得较高计算精度。利用该方法,开展了注采模式对纵向波及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底注高采模式,注水井顶部为主力注入层段,注水井顶部1/3的井段控制超过1/2的地层,使超过2/3的采油井段受效;注水对地层的波及主要作用于注水突破前的阶段。在相同的打开厚度下,底注高采的注水突破最晚、波及效率最高,底注中采、中注高采次之,高注高采、底注底采注水突破最早、波及效率最低。采油井的打开厚度越大,注水突破时间越短,但注水突破时的波及系数增大,应综合考虑注水突破时间和波及系数两方面的因素,优选最佳打开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部分打开井 注采模式 保角变换 纵向波及
下载PDF
伊拉克X油田碳酸盐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及封隔性评价
11
作者 李峰峰 李蕾 +2 位作者 万继方 杨超 陈家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基于钻井取芯、试验分析和生产测试等资料,以伊拉克X油田白垩系Mishrif油藏为例,分析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以渗透率作为隔夹层主判别参数,宏观与微观互相验证,动静态数据相结合,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的渗透率值,确定具有封... 基于钻井取芯、试验分析和生产测试等资料,以伊拉克X油田白垩系Mishrif油藏为例,分析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以渗透率作为隔夹层主判别参数,宏观与微观互相验证,动静态数据相结合,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的渗透率值,确定具有封隔能力的隔夹层识别标准。在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时,基于生产测试数据,确定产层的渗透率下限,排除产液造成的地层压力异常;基于微观结构分析确定非渗透层上限,排除压力异常段中渗透层对统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的隐蔽性体现在:岩性多样,包括含粒泥晶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亮晶颗粒灰岩等,颗粒组分为复杂的生物介壳碎屑;低能环境中可发育岩性隔夹层,高能环境与胶结作用相耦合可发育物性隔夹层;孔渗相关性差,隔夹层可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喉道半径通常小于0.5μm,但孔喉结构差异大;厚度从十几厘米到几十米变化,侧向尖灭快,叠置样式多样;隔夹层的低渗特征在测井上响应较弱,测井判别易发生“误判”或“漏判”。X油田Mishrif油藏隔层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厚度大于2.5 m,夹层渗透率小于0.65×10^(-3)μm^(2),厚度大于1 m。MA段和MB1段封隔性较好,可作为两套开发层系部署不同井网;MB1段和MB2段封隔性较差,分层系注水开发中垂向上存在窜流风险;MB2和MC封隔性较好,将其作为一套开发层系不合理,底注顶采的开发方式将会受效较差。层间封隔性分析论证了巨厚油藏分层系注水开发的可行性,为开发策略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碎屑灰岩 隔夹层 封隔性 巨厚油藏 隐蔽性 分层系开发
下载PDF
杭州湾富浅层气区工程超前排气井井距优化研究
12
作者 郭江涛 王勇 +2 位作者 贾鹏飞 张军杰 陈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对遭遇浅层气灾害地质的工程,一般防治措施多为建设前期布设超前排气井进行控制性排气。深入了解排气过程中气藏内部的气水运移规律,对于排气井井距的设计和高效率排气有重要意义。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渗流原理和杭州湾富浅层气区的典型概... 对遭遇浅层气灾害地质的工程,一般防治措施多为建设前期布设超前排气井进行控制性排气。深入了解排气过程中气藏内部的气水运移规律,对于排气井井距的设计和高效率排气有重要意义。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渗流原理和杭州湾富浅层气区的典型概化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有控排气条件下气藏内部气水界面运移过程,探讨了影响超前排气井布设的因素,提出一种井距优化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不同井口排气速率下,气藏内部气水分布形态与气体排放效果显著不同;工程超前排气井井距的设置可以淹井时间最长和剩余气藏厚度最小进行优化;原始气藏压力是影响井距优化的最显著因素,而储气层下部渗水系数、气藏厚度等并不影响最优井距的确定;调节井距对改善竖向排气井的排气效果随原始气藏压力系数减小而减弱;原始气藏压力系数大,井距适当减小,反之,可适度增加;对于气藏压力系数小的工程,建议发展水平排气井布设技术,以改善排气效果。此外,工程超前排气井的井距设置还应考虑与建(构)筑物的合理安全距离,达到高效、安全和避免投资浪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 非饱和土 排气井 气水运移 淹井时间 剩余气藏厚度
下载PDF
地震多属性储层厚度半定量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储层为例
13
作者 俞天军 全敏 +4 位作者 罗文琴 靳弘 万永平 唐明明 陈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8,7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致密气储层薄、埋深大、构造平缓、上下围岩存在煤、灰岩等强反射界面,利用低频、弱信号黄土塬二维地震资料,定量预测储层厚度难度大。以延安气田延113-延133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3储层为研究对象,对储层厚度进...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致密气储层薄、埋深大、构造平缓、上下围岩存在煤、灰岩等强反射界面,利用低频、弱信号黄土塬二维地震资料,定量预测储层厚度难度大。以延安气田延113-延133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3储层为研究对象,对储层厚度进行分级,基于二维地震资料标准化处理的结果提取地震属性,分析二维地震属性与实钻储层厚度级别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个随机森林算法融合多属性预测方案,进行优化筛选半定量储层厚度预测方案。优选方案预测山23砂体厚度与实钻结果相关系数达0.77。该方法可加深对研究区山23河道展布认识,落实并增加该区地质储量,取得了显著的建井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震 地震多属性 随机森林算法 储层半定量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坦 贾梦瑶 +4 位作者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精确计算,并根据剥蚀厚度的地区差异及古地貌指示,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了进一步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仅在局部地区形成角度不整合。早中二叠世,上扬子地台内部沉积稳定,构造运动较弱,沉积速率法与地层厚度对比法相对更适用于研究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②研究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剥蚀厚度为0~120m,其中北部剥蚀最强烈,如LG1井区、W4井区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高位置,向东南方向剥蚀强度逐渐减弱,地势逐渐降低;剥蚀最薄弱地区位于LS1井东北部,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低位置,整体呈现北部高,南部低,东北部最低的地貌格局。③研究区茅口组古地貌特征控制了岩溶作用的发育强度,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等3个二级岩溶古地貌单元以及溶峰盆地、溶丘洼地、丘丛谷地、丘丛洼地、丘丛沟谷、峰林平原、残丘平原等7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其中岩溶斜坡易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油气圈闭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法 地层厚度对比法 古地貌恢复 岩溶储集体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基于实验的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以X气藏为例
15
作者 杨学峰 闫伟林 +1 位作者 周聪 殷树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四川盆地X气藏为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层间及层内都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是气藏储量计算面临的困难之一。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支撑储量计算,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气藏各小层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物性参数,将小层渗透率校正为... 四川盆地X气藏为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层间及层内都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是气藏储量计算面临的困难之一。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支撑储量计算,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气藏各小层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物性参数,将小层渗透率校正为克氏渗透率,并根据物性差异将储层分类为孔隙型储层、孔隙-孔洞型储层,再通过产能模拟实验计算得到气藏工业产能对应的有效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下限。继而通过液膜厚度实验测得各目标储层的液膜厚度,并结合压汞实验测得的孔径分布曲线,得到有效储层中含烃孔隙体积比例,最后通过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得到气藏储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基础物性测试实验、产能模拟实验、水膜厚度实验等实验方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以及有效孔隙体积比例,为气藏储量计算奠定基础,X气藏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1.21%~1.56%;②气藏有效储层中含烃孔隙体积比例范围在42.62%~67.73%,通过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可得到该气藏的有效储量;③该方法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碳酸盐岩储层气藏的储量确定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强非均质性 产能模拟实验 液膜厚度实验 孔隙度下限 渗透率下限 有效储层
下载PDF
毕节市岔河区块6#煤储层特征分析及有利区评价
16
作者 李臣臣 崔雪璐 +1 位作者 尚雪芬 赵楠楠 《贵州地质》 2024年第3期285-292,共8页
基于煤炭地质勘查,对岔河向斜南翼6#煤储层特征及有利区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块主力煤层6#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为5.92 m;煤层气组分以CH 4为主,该煤层平均含气量为20.48 cm^(3)/t,煤层含气潜力较大,6#煤层煤厚、含气量分布特征... 基于煤炭地质勘查,对岔河向斜南翼6#煤储层特征及有利区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块主力煤层6#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为5.92 m;煤层气组分以CH 4为主,该煤层平均含气量为20.48 cm^(3)/t,煤层含气潜力较大,6#煤层煤厚、含气量分布特征受次级构造影响很大。选取煤层单层厚度及埋深、含气量、煤体结构四项指标,初步圈定了煤层气有利勘探区,其中,一类有利区面积为38.63 km^(2),二类有利区面积为36.44 km^(2),煤层气资源量122.7亿m^(3),资源丰度为1.63亿m^(3)/km^(2)。研究表明该区块具有一定的有利勘探面积,资源量较为丰富,适合进一步开展煤层气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煤储层 厚度 埋深 含气量 煤体结构
下载PDF
一种厚度属性的构建及在砂体厚度预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薛明星 明君 +1 位作者 夏同星 刘传奇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在预测砂体厚度时通常基于顶底反射时间厚度,时间厚度属性仅对厚层砂体预测较准确,对于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层砂体预测误差大。本文分析了楔状砂体模型属性曲线特征,提出了联合振幅、时间厚度及频率属性构造与砂体真厚... 油田开发过程中,在预测砂体厚度时通常基于顶底反射时间厚度,时间厚度属性仅对厚层砂体预测较准确,对于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层砂体预测误差大。本文分析了楔状砂体模型属性曲线特征,提出了联合振幅、时间厚度及频率属性构造与砂体真厚度近似具有线性关系新属性的思路,从而给出了一种厚度预测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应用实践表明,新方法实现简单、适用性强,显著提升了薄储层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储层 厚度预测 楔状模型 属性构建
下载PDF
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的“板状”断控油藏油柱高度预测
18
作者 袁晓满 李相文 +5 位作者 张洁 但光箭 卢忠沅 韩重阳 张磊 许建洋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3期768-776,共9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碳酸盐岩断控领域油气资源丰富。断控“板状”油藏油水界面的识别是该类油藏效益开发的关键工作。钻井探测油藏油水界面的成本高、工程实现难度大,而采用地球物理的方法识别油水界面是一种高效措施。文章提出一种基...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碳酸盐岩断控领域油气资源丰富。断控“板状”油藏油水界面的识别是该类油藏效益开发的关键工作。钻井探测油藏油水界面的成本高、工程实现难度大,而采用地球物理的方法识别油水界面是一种高效措施。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的应用方法,通过大量过井地震道时频分析结果与开发动态分析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地震资料主频随深度/时间的变化与油层厚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提出采用地震道时频道集能量包络异常拐点判别油水界面的思路。实验表明,针对“板状”油藏,当油柱厚度OCH<120 m时,分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当120≤OCH≤250 m时,分析结果基本可靠;当OCH>250 m时,油层厚度可靠。应用表明,在富满油田某区某断裂破碎带预测油层厚度主体为200~520 m,与当地开发实际相符,可指导开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破碎带 断控油藏 油层厚度 地震探测 时频分析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致密储层砂体刻画及有利储层预测
19
作者 邱玉超 许强 +5 位作者 李一博 邓伟 郑超 赵正望 金值民 谭秀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和有利目标区的认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钻井资料与地震相映射关系,在自然伽马曲线约束下,寻找最佳反演频率参数,提高井间砂体预测精度。采用波形指示模拟的方法精细刻画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须四段砂岩具有西厚(55.0~100.0 m)、东薄(15.0~50.0 m)的特征;与须三段相比,砂体厚薄变化转换带(坡折带)向克拉通内部迁移。统计地震工区内22口井数据,坡折带以西砂岩平均孔隙度高(8.0%)、储层厚度大(45.4 m)。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相带展布、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变化,认为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具有构造控坡折带、坡折带控储层的规律。坡折带以西的储层物性好、厚度大,为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对须四段勘探深入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砂体刻画 波形指示模拟 井震结合 储层预测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东部茅二下亚段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马文彧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9期121-125,共5页
风化壳岩溶型储层被认为是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之一,在国内沉积盆地中广泛存在。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部地区茅口组发育白云岩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茅二下亚段,预测茅二下亚段白云岩岩溶储层的有利区对研究区茅口组的勘探开发具... 风化壳岩溶型储层被认为是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之一,在国内沉积盆地中广泛存在。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部地区茅口组发育白云岩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茅二下亚段,预测茅二下亚段白云岩岩溶储层的有利区对研究区茅口组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心以及成像测井资料,运用残厚法和印模法对茅二下亚段进行古岩溶地貌的精细刻画。根据印模法古岩溶地貌的恢复结果进行岩溶地貌单元划分,岩溶斜坡区的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最强、影响最大,斜坡区是最有利岩溶发育区,岩溶高地、洼地为岩溶发育的次有利区。根据残厚法岩溶地貌恢复结果进行纵向岩溶分带划分,垂直渗流带与水平潜流带是研究区内茅口组岩溶作用的主要区域。综合残厚法与印模法两种古地貌恢复的方法,建立研究区内古岩溶地貌的综合评价模式,残厚法古地貌恢复结果刻画了岩溶纵向分带的格局,印模法古地貌恢复结果划分岩溶地貌单元表征岩溶作用的强度。综合上述两种方法认为,岩溶斜坡与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叠合区域是最有利的岩溶储层优势区,为下一步岩溶储层的定量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古岩溶地貌 残余厚度法 印模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