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深厚硬基岩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破坏规律研究
1
作者 常云博 薛吉胜 +3 位作者 郑立永 马金奎 高新建 朱有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1,共8页
为揭示浅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来压及覆岩运移特征,在五家沟矿15304工作面辅运巷内施工钻孔,现场重探顶板岩层分布及关键层位置,并对来压期间的顶板不同层位的裂隙发育特征及破断位置进行监测,分析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布规律。结果表... 为揭示浅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来压及覆岩运移特征,在五家沟矿15304工作面辅运巷内施工钻孔,现场重探顶板岩层分布及关键层位置,并对来压期间的顶板不同层位的裂隙发育特征及破断位置进行监测,分析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顶板关键层控制工作面覆岩运移及工作面矿压显现,关键层破断引起覆岩剧烈运动及采场剧烈来压,采空区覆岩垮落以规则的弧线状向上发育,其中由顶板中间底部向上部、两端逐渐递减,覆岩破坏形态易形成“马鞍形”。由于亚关键层厚度及强度较大,导致15304工作面推进90 m时亚关键层才发生破断引起初次来压,周期来压过程中导水裂隙带逐步向上发育到主关键层附近,厚硬关键层阻断了顶板裂隙继续向上发育。该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90 m,周期来压来压步距22 m;覆岩垮落带最大发育高度为44 m左右,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为5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运移 厚关键层 覆岩“两带” 矿压监测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2
作者 王云峰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12期118-122,127,共6页
为研究斜沟煤矿23103工作面浅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覆岩破断运移特征,采用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监测三维空间范围覆岩破裂发生的位置及释放能量。监测结果表明:覆岩低层位范围内,微震事件发生密集。高位岩层破裂时,同步伴有低位岩层破裂... 为研究斜沟煤矿23103工作面浅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覆岩破断运移特征,采用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监测三维空间范围覆岩破裂发生的位置及释放能量。监测结果表明:覆岩低层位范围内,微震事件发生密集。高位岩层破裂时,同步伴有低位岩层破裂事件的发生,表明了高位岩层破断失稳,易造成下赋低位岩层的同步破断失稳,并进一步对工作面矿压产生影响。基于微震监测的覆岩破断失稳规律研究,为矿井矿压控制及顶板灾害预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岩层破裂 微震监测 运移规律
下载PDF
基于负煤柱巷道布置的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志强 乔建永 +4 位作者 武超 宋梓瑜 沈聪 尹清华 赵景礼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8,共10页
为了解决华丰煤矿冲击地压频发、破坏严重的安全生产难题,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华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负煤柱"理念,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冲开采技术,对负煤柱巷道... 为了解决华丰煤矿冲击地压频发、破坏严重的安全生产难题,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华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负煤柱"理念,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冲开采技术,对负煤柱巷道布置防治冲击地压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负煤柱开采保护层的防冲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巨厚砾岩层、煤层埋深是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的动力能量来源;在高应力作用下,回采工作面会形成煤柱型冲击地压,而煤层倾角32°是造成工作面上平巷冲击地压频发的原因;负煤柱巷道布置开采突破了巷道承载与埋深相关的常识性束缚,负煤柱开采保护层的新方法实现了被保护层充分、连续卸压;生产实践中,结合负煤柱巷道布置开采的矿山压力显现特征,工作面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工作面推进速度显著提高,实现了冲击地压的"有震无害"及冲击地压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大倾角 巨厚岩层 负煤柱 保护层
下载PDF
离层注浆控制冲击矿压危险机理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窦林名 许家林 +2 位作者 陆菜平 秦玉红 姚精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煤层上覆坚硬厚层岩层组成的主关键层对冲击矿压的发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主关键层岩层的剧烈活动是冲击矿压发生的集中区域,而且震级也高;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煤层及其周围岩层中聚集大量的弹性能外,还需要主关键层破裂等释放的外部能量;... 煤层上覆坚硬厚层岩层组成的主关键层对冲击矿压的发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主关键层岩层的剧烈活动是冲击矿压发生的集中区域,而且震级也高;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煤层及其周围岩层中聚集大量的弹性能外,还需要主关键层破裂等释放的外部能量;该外部能量与岩层厚度的平方、抗拉强度的2.5次方成正比;破断中心距巷道工作面越近、释放的能量越大,传播到巷道工作面处的能量越大,越容易引发冲击矿压.因此,可采用覆岩离层注浆等技术手段保证覆岩主关键层的长期稳定,消除主关键层岩层破断引发的冲击矿压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主关键层 凳层 坚硬厚层 离层注浆
下载PDF
厚松散层覆岩移动机理及“类双曲线”模型 被引量:76
5
作者 左建平 孙运江 钱鸣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2-1379,共8页
现场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厚松散层移动与常规基岩移动有所差异。目前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场岩层控制主要研究煤层附近顶板基岩的破断和移动规律,另一方面是地测工程主要研究地表松散层的沉降规律。将这两者有机... 现场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厚松散层移动与常规基岩移动有所差异。目前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场岩层控制主要研究煤层附近顶板基岩的破断和移动规律,另一方面是地测工程主要研究地表松散层的沉降规律。将这两者有机相联,希望能更精准反映基岩和松散层的整体变形及移动规律。基于基岩初次断裂和周期断裂力学模型,获得了主拉应力的分布规律和破断迹线,揭示了基岩的倒漏斗型破断机理;结合概率积分法和剪切滑移理论分析了厚松散层的漏斗型移动机理。由此认为厚松散层覆岩的整体移动呈现"类双曲线"特征,并建立了岩层整体移动的"类双曲线"模型,可更好的预测地表沉陷范围。运用改进的采矿不连续变形分析程序MDDA模拟获得了厚松散层覆岩"类双曲线"型破断运移规律,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关键层 覆岩破断与移动 类双曲线 MDDA
下载PDF
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安全岩柱厚度与加强支护技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卫东 刘家敦 魏立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0-586,共7页
为保障大采高工作面跨石门巷道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安全,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大采高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定义了工作面与石门巷道之间的安全岩柱厚度;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石门巷道的支护方式和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进度安排,同时对开... 为保障大采高工作面跨石门巷道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安全,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大采高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定义了工作面与石门巷道之间的安全岩柱厚度;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石门巷道的支护方式和工作面跨巷道开采的进度安排,同时对开采过程进行了矿山压力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安全岩柱厚度由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石门巷道顶板破坏高度和承载岩柱厚度3部分组成,石门巷道的分区段加固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支护成本,大采高工作面跨巷道开采过程中的支架工作阻力没有发生异常变化,表明石门巷道加固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大采高工作面跨石门巷道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岩柱厚度 大采高工作面 石门巷道 矿山压力监测
下载PDF
重庆南川甑子岩-二垭岩危岩带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贺凯 殷跃平 +1 位作者 冯振 李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调查重庆南川甑子岩-二垭岩段88处近水平层状大型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危岩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情况,查明了危岩体结构与失稳模式的相关性,分坠落式、倾倒式、滑移式三种失稳模式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该危... 在调查重庆南川甑子岩-二垭岩段88处近水平层状大型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危岩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情况,查明了危岩体结构与失稳模式的相关性,分坠落式、倾倒式、滑移式三种失稳模式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该危岩带是金佛山向斜核部经长期地质演化形成的近水平层状厚层灰岩陡崖,受降雨、岩溶、底部软弱层及大面积地下采空影响形成的,属特大型危岩带。其中,危岩带内的塔状岩体是西南缓倾层状灰岩山区典型的危岩类型,破坏机理复杂,易形成崩塌碎屑流。通过稳定性计算并综合考虑现场调查结果,认为带内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下整体稳定性较高,但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稳定性骤降,尤其是危岩分布集中的甑子岩、和尚帽以及二垭岩区段,具有较高的成灾可能性,亟需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带 缓倾厚层 陡崖 崩塌 稳定性
下载PDF
厚硬岩层控制下不规则断层煤柱冲击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韩亮 辛崇伟 +3 位作者 梁开山 程刚 夏方迁 王颜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2,共4页
根据矿压理论构建了断层构造应力及采空区转移支承压力计算模型,以典型冲击地压矿井为例,将二者耦合叠加得到了厚硬岩层控制下不规则断层煤柱应力分布情况,进而分析了冲击危险性。结果表明:应力峰值距采空区133m,达到62MPa;西侧距采空区... 根据矿压理论构建了断层构造应力及采空区转移支承压力计算模型,以典型冲击地压矿井为例,将二者耦合叠加得到了厚硬岩层控制下不规则断层煤柱应力分布情况,进而分析了冲击危险性。结果表明:应力峰值距采空区133m,达到62MPa;西侧距采空区75~239m为冲击危险区,东侧距采空区60~239m为冲击危险区,高位关键层未充分断裂是导致支承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该结果可作为冲击危险防治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岩层 断层 煤柱 冲击危险性 支承压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碳酸盐岩野外构造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鹏 侯贵廷 +4 位作者 潘文庆 齐英敏 张庆莲 孟庆峰 鞠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0-587,共8页
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碳酸盐岩通常比较致密,需要通过各种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良好储层。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碳酸盐岩野外构造裂缝发育情况的分析,认为岩性、层厚、风化壳、流体改造和构造作用等因素是... 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碳酸盐岩通常比较致密,需要通过各种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良好储层。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碳酸盐岩野外构造裂缝发育情况的分析,认为岩性、层厚、风化壳、流体改造和构造作用等因素是控制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发育情况的主要因素。粗晶白云岩裂缝比细晶的发育;岩层越薄,裂缝越发育;风化壳上部有利于裂缝发育;热液作用有利于裂缝扩展,但充填后降低裂缝的有效性;褶皱的曲率越大,裂缝越发育;靠近断层裂缝发育,裂缝密度与距断层的距离呈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性 层厚 流体 风化壳 褶皱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鹏 曲延伦 刘宝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43,共4页
南屯煤矿的3_上、3_下煤层间距2~13 m,3上煤层开采中受巨厚红层初次断裂影响引发强矿震,并诱发采场形成冲击灾害,且在3_下煤层开采中仍发生强矿震。分析了开采3_下煤层上覆岩层的冒落和移动规律,得出3_下煤层采动引发矿震的机理。依据... 南屯煤矿的3_上、3_下煤层间距2~13 m,3上煤层开采中受巨厚红层初次断裂影响引发强矿震,并诱发采场形成冲击灾害,且在3_下煤层开采中仍发生强矿震。分析了开采3_下煤层上覆岩层的冒落和移动规律,得出3_下煤层采动引发矿震的机理。依据矿震诱发冲击机理,通过采取优化采面开采布局、减小采动对冲击危险区扰动和优化巷道支护体参数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被解放层采场的作业安全,实现了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开采 被解放层 巨厚岩层 矿震 冲击地压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压架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兆会 杨胜利 孔德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 9,9,共6页
为解决浅埋深薄基岩高强度开采影响下引起的压架事故,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手段,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覆岩的破坏过程及压架事故发生机理。结果表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应力分布差异很大,其破断冒落条件也不相同;... 为解决浅埋深薄基岩高强度开采影响下引起的压架事故,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手段,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覆岩的破坏过程及压架事故发生机理。结果表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应力分布差异很大,其破断冒落条件也不相同;覆岩中上行裂隙、下行裂隙同时发育贯通是压架事故发生的前提;覆岩载荷传递因子的变化、基本顶破断岩块架后切落、地表厚风积沙的存在以及水沙对基本顶破断岩块运动形式的影响,均增加了顶板沿煤壁大范围切落并导致压架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对乌兰木伦煤矿31402工作面局部压架事故进行分析可知,采高增大而破断岩块长度减小,基本顶结构仅以单关键块形式出现,是基本顶结构容易发生切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煤层 厚松散层 薄基岩 压架事故
下载PDF
阻碍回采厚硬岩层处理方案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解决在回采过程中所遇厚硬岩层阻挡问题,对拟采用的直接机割和爆破机割两种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在采空区不同充实率的情况下,对直接机割和爆破机割两种处理方式引起的上覆岩层运移和应力,以及地表沉降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用预先参... 为解决在回采过程中所遇厚硬岩层阻挡问题,对拟采用的直接机割和爆破机割两种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在采空区不同充实率的情况下,对直接机割和爆破机割两种处理方式引起的上覆岩层运移和应力,以及地表沉降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用预先参数进行爆破机割方案使采空区上覆岩层运移量较大,而用直接机割方式岩层运移量较小。对爆破参数进行修改所得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岩层运移量较小,符合筛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岩层 阻碍回采 爆破 方案模拟 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覆高位岩浆岩下离层空间的演化规律及其预测 被引量:25
13
作者 蒋金泉 王普 +1 位作者 武泉林 张培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9-1779,共11页
针对工作面上覆高位硬厚岩浆岩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主关键层下离层空间的演化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了离层空间的层位演化与横向扩展规律、覆岩与主关键层的运移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离层空间形成的机理与条件,提出了离层... 针对工作面上覆高位硬厚岩浆岩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主关键层下离层空间的演化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了离层空间的层位演化与横向扩展规律、覆岩与主关键层的运移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离层空间形成的机理与条件,提出了离层空间演化特征的确定方法,建立了主关键层底部最大离层空间的分析模型与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岩层组合失稳运移形成"月牙"形离层空间,以间歇式跳跃上升至岩浆岩底部,岩浆岩底部存在较大的离层空间,并由"月牙"形逐渐转变为"一字"形,岩浆岩破裂运移导致离层闭合。离层空间在亚关键层及主关键层底部自下而上动态发育与闭合,层位高度及发育范围与推进距离呈正相关性,可采用"多梯形"方法确定其演化过程。覆岩运移经历下位关键层沉降、运移向主关键层底部发展、底部盆地沉降、岩浆岩运移及整体稳定等5个状态,覆岩下沉形态先后呈"V"型、"√"型及"U"型。岩浆岩运移过程分为下部支撑、底部离层扩展、破裂随动、失稳运移及离层闭合稳定等5个阶段。建立了最大离层空间的覆岩结构及弹性基础梁模型,得到其断面积和体积的预测计算式,为高位岩浆岩下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厚岩浆岩 高位主关键层 模拟试验 离层空间演化 覆岩运移 最大离层空间
下载PDF
采场上覆巨厚砾岩层运动对冲击地压诱因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宝富 李小军 任永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31-37,共7页
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采场上覆巨厚砾岩层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运动对冲击地压诱发因素的影响。下位巨厚砾岩层的大面积悬顶下沉会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及巷道围岩中增加静载荷的积聚,提高了冲击地压诱发的机率;下位... 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采场上覆巨厚砾岩层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运动对冲击地压诱发因素的影响。下位巨厚砾岩层的大面积悬顶下沉会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及巷道围岩中增加静载荷的积聚,提高了冲击地压诱发的机率;下位砾岩层达到极限悬顶步距断裂垮落时,会通过煤层释放其积聚的弹性变形能并在采空区后方产生较大的冲击荷载,在该动载荷的扰动下有可能诱发能级较大的冲击地压事件。上位巨厚砾岩层能在21141工作面开采范围内保持稳定,岩层弯曲下沉量较小,对特厚煤层开采所引起的上覆岩层冒落、下沉、离层起屏蔽和缓冲作用,因此对冲击地压诱发因素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砾岩层 初次破断距 冲击地压诱因 符拉索夫厚板理论
下载PDF
两层硬厚岩层下采场覆岩裂隙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泉林 《济宁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工作面上覆两层硬厚岩层情况,运用相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采动影响下裂隙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覆岩依次经历直接顶初次垮落、基本顶初次破断、基本顶周期破断、下位岩浆岩初次破断、下位岩浆岩周期破断、上位岩浆岩初... 针对工作面上覆两层硬厚岩层情况,运用相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采动影响下裂隙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覆岩依次经历直接顶初次垮落、基本顶初次破断、基本顶周期破断、下位岩浆岩初次破断、下位岩浆岩周期破断、上位岩浆岩初次破断等阶段;在硬厚岩层的屏蔽作用下,顶板运动具有明显的层位效应,且硬厚关键层破断前后顶板"三带"分布有明显的变异特性;工作面采空区裂隙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即分布明显的裂隙区和压实区。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作面支护及防冲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厚岩层 离层 裂隙
下载PDF
厚硬岩层下孤岛工作面开采“T”型覆岩结构与动压演化特征 被引量:40
16
作者 曹安业 朱亮亮 +3 位作者 李付臣 窦林名 赵永亮 张贞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5,共8页
为研究厚硬岩层下孤岛工作面开采对强矿震或冲击矿压的影响,理论分析鲍店矿103上05孤岛工作面厚硬覆岩空间结构及其破断运动对矿震活动的影响,并对孤岛面开采的冲击矿压危险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表明:103上05工作面在竖向剖面上为一... 为研究厚硬岩层下孤岛工作面开采对强矿震或冲击矿压的影响,理论分析鲍店矿103上05孤岛工作面厚硬覆岩空间结构及其破断运动对矿震活动的影响,并对孤岛面开采的冲击矿压危险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表明:103上05工作面在竖向剖面上为一非对称"T"型孤岛覆岩结构,其长臂侧易出现关键层大尺度破断运动,诱发强矿震与冲击矿压的危险性较高;在水平层面上亚关键层破断形成"O"型断裂结构,巨厚主关键层则以大尺度"OX"模式分层破断。各级关键层的逐级破断与运动是矿震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根据微震实测,矿震活动多集中在"T"型结构长臂侧,尤其是能量大于105J的强矿震主要出现在103上06采空区与103上05工作面巨厚主关键层中,并表现出很高的S,P波能量比。通过波速梯度异常区的动态反演,对"T"型孤岛面覆岩运动的动压危险性进行评价,效果良好。同时,分别进行煤层静载预卸压与低位顶板走向步距式超前预裂,降低了强矿震活动对煤体的冲击扰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岩层 孤岛工作面 覆岩结构 矿震 冲击矿压 关键层
下载PDF
某水电站工程1号倾倒变形体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博 游小伟 +1 位作者 韦振新 王立志 《西北水电》 2014年第5期10-13,共4页
通过研究层状反倾向岩质边坡倾倒变形倾倒方式,分析产生3种倾倒变形方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倾倒变形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某水电站工程1号倾倒变形体工程实例,分析影响1号倾倒变形体的主要成因机制,对水电水利工程前期地质勘测设计、施工... 通过研究层状反倾向岩质边坡倾倒变形倾倒方式,分析产生3种倾倒变形方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倾倒变形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某水电站工程1号倾倒变形体工程实例,分析影响1号倾倒变形体的主要成因机制,对水电水利工程前期地质勘测设计、施工期边坡开挖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变形 岩质边坡 地层层厚 地应力 岩体力学性能
下载PDF
厚硬火成岩的关键层复合效应及致灾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舒龙勇 邓志刚 +1 位作者 常未斌 孔胜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41,共5页
以杨柳煤矿发生的2号地面钻井喷水-瓦斯事故为实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层厚硬火成岩的相互组合关系,研究了厚硬火成岩下保护层开采覆岩裂隙演化特征和地面钻井发生喷水-瓦斯事故的原因。结果发现:火成岩附近的... 以杨柳煤矿发生的2号地面钻井喷水-瓦斯事故为实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层厚硬火成岩的相互组合关系,研究了厚硬火成岩下保护层开采覆岩裂隙演化特征和地面钻井发生喷水-瓦斯事故的原因。结果发现:火成岩附近的煤体存在着大量的热解气孔,煤层吸附瓦斯能力增强,因厚硬火成岩的存在,控制了其上覆岩层的运动,弯曲带内存在裂隙与离层长期不闭合的区域,成为水和瓦斯的富集区和运移通道;当厚硬火成岩突然发生强度失稳时,瞬间释放大量弹性应变能,诱导了地面钻井喷水-瓦斯事故的发生。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了厚硬火成岩下复合动力灾害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火成岩 突出煤层 关键层 致灾机理 动力灾害
下载PDF
试用GPS数据计算岩层矢量真厚度
19
作者 王满 许边远 +1 位作者 李莉 徐后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7-12,共6页
岩层厚度测量在地质矿藏储量、地质填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多位学者对岩层厚度计算公式进行过改进。但实际应用仍然以前苏联的列昂夫斯基公式为主。以岩层矢量厚度通用计算法为基础,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数学论证,推导出全... 岩层厚度测量在地质矿藏储量、地质填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多位学者对岩层厚度计算公式进行过改进。但实际应用仍然以前苏联的列昂夫斯基公式为主。以岩层矢量厚度通用计算法为基础,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数学论证,推导出全新的用GPS数据计算岩层真厚度的矢量公式,即:M=X·sinλ·sinβ+y·cos·sinβ+Z·cosβ,从而使岩层厚度测量完全摆脱了传统用的测绳及对通视条件要求。为GPS应用于岩层厚度测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数据 岩层矢量厚度 公式 方法
下载PDF
注浆加固深度对底板岩层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见波 尹尚先 王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底板注浆加固设计,开展了近奥灰特条件下加固深度对底板岩体变形影响研究。结合矿井地质条件构建了采动作用下奥灰顶部风化岩层影响下底板岩层的基本形态,分析了注浆加固对不同层位岩层的作用效果。建立数值模型进行验证... 为了更好地进行底板注浆加固设计,开展了近奥灰特条件下加固深度对底板岩体变形影响研究。结合矿井地质条件构建了采动作用下奥灰顶部风化岩层影响下底板岩层的基本形态,分析了注浆加固对不同层位岩层的作用效果。建立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奥灰顶部岩层被风化时,岩层变形在垂向上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布置监测点的位移曲线在形态表现为三段。当设计底板加固深度14m时监测点位移值小于岩体不加固时的位移值,位移减小6.2%;当设计加固奥灰顶部风化岩层时,位移值小于设计加固深度14m时位移值,且位移减小明显。开采见方时所有监测点位移曲线分为三段型和两段型,随着加固深度增加,三段型向两段型转变,一定程度上注浆加固深度越大注浆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岩体破坏 注浆设计 奥灰岩 风化岩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