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sis of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from Middle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Uranium Orefield, Ordos Basin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uranium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21
1
作者 Ruo-shi Jin Xiao-xi Feng +9 位作者 Xue-ming Teng Feng-jun Nie Hai-yang Cao Hui-qun Hou Hong-xu Liu Pei-sen Miao Hua-lei Zhao Lu-lu Chen Qiang Zhu Xiao-xi Zhou 《China Geology》 2020年第1期52-66,共15页
The middle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is comprised of a big set of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with most of uranium orebodies occurring in close proximity to its footwall.By synthesizing field observation... The middle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is comprised of a big set of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with most of uranium orebodies occurring in close proximity to its footwall.By synthesizing field observations,region analysis,data collected from previous coal and uranium borehole,a regional north-south geological profile across the entire orefield is conducted.Experiments on sandstone/mudstone including rock mineral identification,clastic micromorphology and element geochemistry were carried out.Information from the geological profile indicates that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is widely present in a stable horizon with clear boundaries to the country rock.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geochemical data on sandstone/mudstone exhibit similar mineral composition with almost identical slightly flat,minor Eu enriched,Ce depleted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Furthermore,the green clay membrane of the clasts has a complex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hlorite/smectite,green smectite,chlorite,and green kaolinite,with elements including Fe,Mg,Si,and Al.Thes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underwent resemble sedimentary diagenetic processes as the country rock without transformation by large-scale regional fluid,while the existence of Fe2+-rich membrane is the main factor to the green sandstone/mudstone.Further concentration of the pre-enrichment uranium during diagenetic process led to the final formation for uranium deposits.The above studies are conducive to enrich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 and coul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uranium exploration and de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DIAGENESIS Zhiluo Formation Miner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Ordos Basin Inner Mongolia China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the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of the Ordos Basin Based on Core Data and Geomechanical Models 被引量:16
2
作者 JU Wei SUN Weifeng HOU Guit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86-1997,共12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thin geologic units are important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e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in the Or...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thin geologic units are important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e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in the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us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based on geomechanical model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stones tend to generate tectonic fractures more easily than mudstones with the same layer thickness, and the highest degree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ll be developed when the sandstone-mudstone thickness ratio is about 5.0. A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tectonic frac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rock brittleness and mechanical layer thickness. Generally, larger rock brittleness and thinner layer thickness will generate more tectonic fractures. I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formations, the rock brittl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mechanical layer thickness, hence, these two factors will achieve a bal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when the sandstone-mudstone thickness ratio reaches a specific value, and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ectonic fractures is the highest at this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fractures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formations sandstone-mudstonethickness ratio Yanchang Formation rock rupture value Ordos Basin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辉 王俊杰 +1 位作者 向蓉 宋少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和水温处置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开展先干湿循环后加载、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砂泥岩混合料压缩量均随... 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和水温处置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开展先干湿循环后加载、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砂泥岩混合料压缩量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浸水时间增长、水温增高而增大;压缩量与干湿循环次数呈对数关系、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与水温呈线性关系,并推导出相应的压缩量计算公式;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均得出先干湿循环后加载的压缩量大于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压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混合料 压缩特性 试验方法 干湿循环 浸水时间 水温
下载PDF
塔河油田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工艺
4
作者 谢进 刘述忍 +3 位作者 刘凯 王龙海 权吉忠 王明意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合连续油管探底的高精度校深方法,保证首段射孔位置精确;采用大通径全封堵桥塞,解决高压气井组下生产管柱的难题。应用表明,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完井工艺4段5簇,注入地层总液量3210.7 m^(3),累计产能提高2401.6 t,有效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该工艺为西北工区砂泥岩薄互储层改造提供经验借鉴,为实现超深石炭系储层大规模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泵送桥塞 分段加砂压裂 砂泥薄互储层 连续油管 封隔器 可溶桥塞
下载PDF
库车山前超深巨厚致密砂岩纵向细分层改造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彭芬 张宝 +3 位作者 杨鹏程 薛浩楠 彭建新 盛志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白垩系储层为超深巨厚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已改造井产气剖面测试显示常规笼统改造纵向厚储层动用不充分,产能释放不彻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层厚度大且中间有明显隔层的井可实施分层压...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白垩系储层为超深巨厚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已改造井产气剖面测试显示常规笼统改造纵向厚储层动用不充分,产能释放不彻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层厚度大且中间有明显隔层的井可实施分层压裂,提高纵向改造程度。通过工程地质一体化研究,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建立了一套多尺度近远井裂缝精细识别方法;基于钻井漏失量与产量关系认识,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构造位置、钻井井漏、裂缝发育情况、力学活动性等资料的储层评估分类方法;通过双封隔器管柱力学精细校核,增加伸缩管,优化暂堵材料粒径,形成了“机械+暂堵”软硬分层压裂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巨厚储层高效动用,应用20口井,改造后单井产气量由6.7×10^(4)m^(3)/d提高至34.0×10^(4)m^(3)/d,平均增产4倍,提产效果显著,为巨厚致密砂岩储层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 超深厚储层 致密砂岩 复合分层 精细改造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致密储层砂体刻画及有利储层预测
6
作者 邱玉超 许强 +5 位作者 李一博 邓伟 郑超 赵正望 金值民 谭秀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和有利目标区的认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钻井资料与地震相映射关系,在自然伽马曲线约束下,寻找最佳反演频率参数,提高井间砂体预测精度。采用波形指示模拟的方法精细刻画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须四段砂岩具有西厚(55.0~100.0 m)、东薄(15.0~50.0 m)的特征;与须三段相比,砂体厚薄变化转换带(坡折带)向克拉通内部迁移。统计地震工区内22口井数据,坡折带以西砂岩平均孔隙度高(8.0%)、储层厚度大(45.4 m)。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相带展布、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变化,认为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具有构造控坡折带、坡折带控储层的规律。坡折带以西的储层物性好、厚度大,为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对须四段勘探深入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砂体刻画 波形指示模拟 井震结合 储层预测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重型绞吸挖泥船挖掘砂岩混泥岩施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曦巍 李军 +2 位作者 冯诗甲 张亚楠 杨正军 《水运工程》 2024年第3期184-188,193,共6页
针对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复杂工况,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为例,开展“天鲲号”绞吸船挖掘与输送砂岩混泥岩土质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7G与8G 6臂绞刀的对比试验,综合比较不同绞刀型号的生产效率及刀齿损耗,对挖泥机具进行比选;... 针对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复杂工况,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为例,开展“天鲲号”绞吸船挖掘与输送砂岩混泥岩土质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7G与8G 6臂绞刀的对比试验,综合比较不同绞刀型号的生产效率及刀齿损耗,对挖泥机具进行比选;通过对绞吸船施工时进尺、切厚等关键施工参数的分析优化,结合砂岩混泥岩的土质特性,确定了最佳挖掘施工工艺;通过对泥泵性能的分析计算,确定了绞吸船输送的最佳控制浓度;从挖掘、输送2方面进行施工工艺优化,总结了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况的绞吸船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工程 重型绞吸船 砂岩混泥岩 泥泵功率计算
下载PDF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低阻成因、控制因素与地质意义
8
作者 侯中帅 梁钊 陈世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和测录井资料,围绕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地质意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低阻层主要发育在太1段和山2段,成因类型包括砂泥岩薄互层、高束缚水体积和发育导电矿物,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了低阻的形成;太1段低阻的成因为砂泥岩薄互层和高束缚水体积,潮汐作用导致的潮汐成因层理和微细孔隙发育促进了障壁海岸背景下太1段低阻的形成,山2段低阻的成因为菱铁矿的密集发育,稳定的覆水还原环境和沉积有机物的成岩演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背景下山2段低阻的形成;太1段的低阻和高毛细管束缚水体积指示着潮坪沉积,说明太原组自下而上为一个海退的过程,是对早二叠世早期冈瓦纳冰川迅速扩张和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的响应,山2段的低阻和高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指示着三角洲前缘沉积,说明山西组由一期三角洲沉积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薄互层 高束缚水体积 导电矿物 低阻 煤系地层
下载PDF
亭南煤矿巨厚砂岩含水层顶板灾害协同防控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王海宾 王云搏 +3 位作者 刘思旭 戚盛名 谢方鹏 李百宜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758,共12页
针对彬长矿区亭南煤矿主采煤层顶板为典型巨厚砂岩含水层结构,冲击地压、水害、瓦斯为主的多元动力灾害突出问题,基于此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亭南煤矿“冲击地压-水害、冲击地压-瓦斯”两类典型灾害链,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灾害链的致... 针对彬长矿区亭南煤矿主采煤层顶板为典型巨厚砂岩含水层结构,冲击地压、水害、瓦斯为主的多元动力灾害突出问题,基于此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亭南煤矿“冲击地压-水害、冲击地压-瓦斯”两类典型灾害链,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灾害链的致灾机理并制定了灾害协同防控原则,设计了包含采前、采中两阶段以及源头断链整体防控、系统防控隔离断链两种思路的巨厚砂岩含水层顶板灾害协同防控方法,并在亭南煤矿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随冲击幅值增加,动态损伤煤岩体的极限承载能力减小,冲击导致顶板损伤和弱化,沟通巨厚砂岩含水层;强冲击后砂岩试样孔隙率达8.23%,较未冲击增长了34.48%,冲击地压的发生使得岩体裂隙增加,为瓦斯逸散提供了通道;通过巨厚砂岩含水层顶板灾害协同防控技术,实测得到支架平均阻力为35.03 MPa,无明显应力激增现象,工作面涌水稳定于250~280 m^(3)/h,甲烷涌出量在0.2%水平波动。研究结果可为彬长矿区煤矿多元动力灾害防治提供支持,助力实现煤矿灾害风险高效防范,推动多元灾害协同防控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砂岩含水层 顶板灾害 灾害链 协同防控
下载PDF
南宁地区红层泥岩膨胀性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付磊 王献明 梁戚丹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4期152-154,共3页
通过分析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在干湿交替环境下表现出的膨胀性,对比分析风化前后泥岩层膨胀性变化,依托南宁轨道交通工程,选取古近系、白垩系等不同时代的弱风化红层泥岩、风化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及风化物膨胀性对基坑、边... 通过分析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在干湿交替环境下表现出的膨胀性,对比分析风化前后泥岩层膨胀性变化,依托南宁轨道交通工程,选取古近系、白垩系等不同时代的弱风化红层泥岩、风化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及风化物膨胀性对基坑、边坡、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泥岩 砂岩 膨胀性
下载PDF
基于示踪剂监测的水平井高泥质含量段压裂可行性分析
11
作者 齐丹 高秀丽 +2 位作者 李国良 刘庆 林倩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针对研究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水平段泥岩钻遇率高,影响水平井产能发挥的问题,开展示踪剂产能监测试验研究。选取YQ8井三段泥质含量较高压裂段作为试验段,两段砂岩储层段作为对比段,随压裂液加入气相、液相示踪剂,在地面取样分析,获取各... 针对研究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水平段泥岩钻遇率高,影响水平井产能发挥的问题,开展示踪剂产能监测试验研究。选取YQ8井三段泥质含量较高压裂段作为试验段,两段砂岩储层段作为对比段,随压裂液加入气相、液相示踪剂,在地面取样分析,获取各压裂段产气、产水相关信息,获得泥质含量较高水平段压后产气贡献率分别为36.6%、39.8%、0.1%,表明水平段泥质含量较高时,压后仍具有产能贡献,甚至高于部分测井响应特征较好分段,需要加深对泥质含量较高分段的厚度、应力差等因素研究,优化压裂施工参数。研究证明水平井高泥质含量段的压裂可行性,以及示踪剂监测技术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监测 水平井 压裂可行性 高泥质含量 砂泥岩互层 产能分析 致密气
下载PDF
窄煤柱厚硬砂岩顶板防冲弱化裂隙发育规律
12
作者 苏士杰 孙如达 +2 位作者 赵乾 马平 夏永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针对坚硬顶板工程尺度条件下压裂防冲裂隙演化规律研究不足造成压裂效果难以评价的难题,选取门克庆煤矿31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以高位厚硬砂岩顶板长孔水力压裂研究为切入点,选取钻孔漏失率及瞬变电磁技术,研究坚硬顶板压裂前、后不同层... 针对坚硬顶板工程尺度条件下压裂防冲裂隙演化规律研究不足造成压裂效果难以评价的难题,选取门克庆煤矿31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以高位厚硬砂岩顶板长孔水力压裂研究为切入点,选取钻孔漏失率及瞬变电磁技术,研究坚硬顶板压裂前、后不同层位岩层裂隙钻孔漏失率与瞬变电磁电阻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验证了坚硬顶板弱化前、后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及扩展范围,为水压致裂裂隙演化规律及影响范围的压裂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孔处于裂隙不发育区域时,压裂层位所在区域压裂前、后钻孔漏失量呈现出明显的倍数增长趋势,从钻孔漏失量角度验证了压裂岩层区域的裂缝扩展范围,结合瞬变电磁在岩层裂隙含水量增加后呈现的降阻现象验证了裂隙发育范围的可靠性,为水力致裂裂隙演化规律及影响范围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坚硬顶板工程尺度条件下水力压裂效果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扩展范围 厚硬砂岩 冲击地压 裂隙演化规律 钻孔漏失率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库区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特征与劣化机理分析
13
作者 何钰铭 彭正华 +3 位作者 石长柏 谢迪 赵振洋 黄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受水位周期性变动影响,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产生复杂变化,尤其是对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的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成果,对比分析碎屑岩砂泥岩互层岩体两... 受水位周期性变动影响,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产生复杂变化,尤其是对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的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成果,对比分析碎屑岩砂泥岩互层岩体两种结构单元的劣化差异,结合岸坡互层岩体的劣化现状,分析砂泥岩互层结构的岸坡岩体劣化变形过程,揭示砂泥岩互层岩体的劣化机理及其对岸坡致灾发展的影响,为后期合理进行岸坡岩体劣化评价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碎屑岩库岸 砂泥岩互层 岩体劣化 劣化机理
下载PDF
致密砂岩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确定——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长7段为例
14
作者 李立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37-41,共5页
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对油气地质储量的计算至关重要,为了确定致密砂岩有效厚度下限的标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周长地区长7段砂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和试油资料,综合确定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结... 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对油气地质储量的计算至关重要,为了确定致密砂岩有效厚度下限的标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周长地区长7段砂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和试油资料,综合确定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结果显示,长7段为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为: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级,物性下限值孔隙度Φ≥6.2%、渗透率K≥0.15×10^(-3)μm^(2),电性下限声波时差AC≥215.0μs/m、深感应电阻率RILD≥26.0Ω·m。参数值可为区域地质储量和储层评价提供依据,长7段砂岩储层条件有利,可作为致密砂岩油重点接替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周长地区 长7段 致密砂岩 有效厚度
下载PDF
巨厚砂泥岩下开采对上覆公路安全性影响分析
15
作者 孙杰 郝喆 +2 位作者 申城 刘乐 朱彦飞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266-272,共7页
为研究巨厚砂泥岩下深部开采对斜交—平行工作面公路安全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红庆河煤矿为例,分析上覆公路在工作面煤层开采后受到地表沉降影响的延续时间、水平变形、倾斜变形、曲率变化及开采过程中公路沉降等情况。结果表明,当公路... 为研究巨厚砂泥岩下深部开采对斜交—平行工作面公路安全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红庆河煤矿为例,分析上覆公路在工作面煤层开采后受到地表沉降影响的延续时间、水平变形、倾斜变形、曲率变化及开采过程中公路沉降等情况。结果表明,当公路平行于采空区走向边缘外时,公路受地表沉陷影响较小,水平变形以拉伸变形为主,横向倾斜变形值变化幅度不大,曲率的下沉曲线以下凹为主;当公路斜交穿过采空区上方地表时,公路受地表沉陷影响较大,纵向水平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横向水平变形则以拉伸变形为主,纵向倾斜变形量先沿工作面开采方向减小,再沿反方向逐渐增大,位于采空区正上方地表的公路下沉曲线以下凹为主,而在采空区边缘外的公路下沉曲线则以上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砂泥岩 深部开采 公路下采煤 斜交工作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巨厚砂岩含水层下安全开采可行性研究
16
作者 李小四 岳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为研究巨厚砂岩含水层下工作面开采可行性,以陕西某矿5煤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作面水害程度与安全开采。研究结果表明:5煤工作面开采垮落带为22 m,垮采比为6.53;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43.08 m,裂采比12.78,开采裂隙发育顶部处在直罗组直接... 为研究巨厚砂岩含水层下工作面开采可行性,以陕西某矿5煤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作面水害程度与安全开采。研究结果表明:5煤工作面开采垮落带为22 m,垮采比为6.53;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43.08 m,裂采比12.78,开采裂隙发育顶部处在直罗组直接含水层中下部。5煤煤系直接含水层,涌水量小且补给来源单一,径流滞缓;间接含水层因距离较远而难以形成导水通道。因此,工作面开采前,做好探放工作,可有效防止涌水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砂岩含水层 导水裂隙带 顶板覆岩 水害威胁性
下载PDF
顶板煤层开采破坏特征及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17
作者 赵慧亮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针对上覆高位厚层砂岩顶板煤层开采问题,研究高位厚层砂岩顶板煤层开采破坏变形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工作面回采以及深孔预裂爆破间距80 m时煤层开采的弹-塑性区破坏特征及顶板应力演化规律,制定预裂爆破技术方案并分析控制效果。通... 针对上覆高位厚层砂岩顶板煤层开采问题,研究高位厚层砂岩顶板煤层开采破坏变形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工作面回采以及深孔预裂爆破间距80 m时煤层开采的弹-塑性区破坏特征及顶板应力演化规律,制定预裂爆破技术方案并分析控制效果。通过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周期来压步距从深孔预裂爆破前28.1 m减少到25.9 m,支架工作阻力均值从爆破前25.21 MPa减少至25.68 MPa,卸压效果良好,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特征 高位厚层砂岩 预裂爆破
下载PDF
泥岩夹砂岩地层隧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整治技术
18
作者 景岗山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某高铁隧道全长10649 m,洞身穿越白垩系下统泥岩、泥岩夹砂岩地层。2014年至2016年,隧道进口端泥岩夹砂岩局部段落隧底出现不同程度上拱、无砟轨道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填充之间离缝等问题,根据病害情况及工期要求,先后采取仰拱返工、钻孔... 某高铁隧道全长10649 m,洞身穿越白垩系下统泥岩、泥岩夹砂岩地层。2014年至2016年,隧道进口端泥岩夹砂岩局部段落隧底出现不同程度上拱、无砟轨道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填充之间离缝等问题,根据病害情况及工期要求,先后采取仰拱返工、钻孔灌注桩(锚杆)加固和离缝注浆封闭等措施进行了整治;2016年整治完成后,局部段落隧底上拱仍在缓慢持续发展。根据补充钻探、取样试验结果,分析为隧底长期积水使泥岩浸泡软化、吸水膨胀,层状软岩蠕变、水平构造应力和隧道结构薄弱等因素所致。结合前期整治情况,利用线路检修时机,采取拆换仰拱、调整仰拱曲率、底部增设钢架等措施进行了整治。2020年整治完成后,轨检小车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轨道几何状态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泥岩夹砂岩 隧底上拱 拆换仰拱 调整曲率 增设钢架
下载PDF
不同埋深条件下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70
19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张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3-871,共9页
砂泥岩组合方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影响了砂泥岩界面附近储层的物性。在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深度 <2 5 0 0 m )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好于内部 ;在深埋藏条件下 ,砂泥岩组合方式、与砂岩接触的泥岩厚度以及砂泥岩的相对厚度比例对... 砂泥岩组合方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影响了砂泥岩界面附近储层的物性。在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深度 <2 5 0 0 m )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好于内部 ;在深埋藏条件下 ,砂泥岩组合方式、与砂岩接触的泥岩厚度以及砂泥岩的相对厚度比例对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影响很大。在泥岩夹砂岩的情况下 ,当砂岩厚度极薄、比例极低时砂岩物性很差 ;当砂岩厚度增大到中—厚层时 ,则从砂岩内部某一点开始向砂泥岩界面 ,物性逐渐降低 ,顶底界面都存在一个约为砂层厚度 1/ 5~ 1/ 4的物性过渡带 ;在上泥下砂或下泥上砂的情况下 ,仅在与厚层泥岩接触一侧的砂岩界面处出现物性过渡带。在砂泥岩近于等厚互层的情况下砂岩界面附近物性仍比内部差 ,且随着砂岩单层厚度减薄、厚度比例降低 ,泥岩比例增高 ,砂岩的物性越来越差。在砂岩夹泥岩的情况下 ,砂泥岩界面附近与砂岩内部物性趋于一致 ,物性过渡带消失。这一现象与泥岩的成岩演化密切相关 ,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泥岩排出的为低矿化度、富含有机酸的流体 ,在砂泥岩界面附近溶蚀作用强于内部 ;在深埋条件下 ,从泥岩内排出的 K+ 、Na+ 、Ca2 +、Mg2 +、Fe3+与 Si4 +等物质以沉淀为主 ,砂泥岩界面附近胶结强于内部 ,泥岩的厚度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砂岩储层 埋藏条件 物性 岩组 过渡带 埋深 砂岩厚度 成岩演化 胶结
下载PDF
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特征与隐蔽油气藏勘探——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55
20
作者 袁选俊 薛良清 +2 位作者 池英柳 陈章明 渠永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5,共5页
坳陷型湖盆沉积的陆源碎屑沉积物由湖盆四周的河流和冲积扇供给 ,三角洲沉积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沉积中心。湖盆由水退与水进沉积层段交替充填。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为坳陷型盆地重要的生油岩和区域性封盖层。 2个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 坳陷型湖盆沉积的陆源碎屑沉积物由湖盆四周的河流和冲积扇供给 ,三角洲沉积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沉积中心。湖盆由水退与水进沉积层段交替充填。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为坳陷型盆地重要的生油岩和区域性封盖层。 2个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所夹持的砂岩体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最主要目标。在 2个最大洪泛期之间 ,存在着湖平面升降变化的多次一级旋回。这种频繁的湖平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 ,导致岸线的迁移与三角洲朵叶体的摆动 ,使得大型三角洲前缘相带成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坳陷型湖盆中发育的隐蔽油气藏 ,大都具有面积大、渗透率和储量丰度低的特点 ,但有构造背景配合 ,就可以形成富集高产区块。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含油层段为这种油气藏的一个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型湖盆 层序地层 隐蔽油气藏 松辽盆地 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