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之路:《大理学院学报》办刊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明 张焕 +2 位作者 蒋康 董杰 袁登学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1期89-92,共4页
结合《大理学院学报》的办刊实践,阐述突出学校优势学科,挖掘优秀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办好特色栏目,探索创新管理之路,逐步形成边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学报地方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高校学报 特色栏目 生物医药 南诏·大理历史文化
下载PDF
中国电影史链条上的主旋律电影及其未来走向 被引量:22
2
作者 彭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功能始终未变。主旋律电影在坚守自身价值范畴的同时,也兼容、挪用了一些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范畴,其内涵在扩展、丰富,疆界在拓宽。如果主旋律电影走向一种融合了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本土价值和外来价值的文化,它就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文化辐射力的"共同文化",主旋律电影也因此会走上一条前景更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中国电影史 左翼电影 十七年电影 共同文化
下载PDF
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文化旅程--《寻隐者不遇》传播接受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文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140,159,共8页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从文本的传播史看,实际上经历了从"手抄本文化"到"印刷本文化"两个阶段。在其流传过程中,作者、诗题和诗句的变动,可概括为"两个源头,三种态度"。这首单纯的唐人绝句复杂的流传历程...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从文本的传播史看,实际上经历了从"手抄本文化"到"印刷本文化"两个阶段。在其流传过程中,作者、诗题和诗句的变动,可概括为"两个源头,三种态度"。这首单纯的唐人绝句复杂的流传历程,为考察这两个阶段文学传播接受的不同特点提供了有趣的范例;通过《寻隐者不遇》明代迄今接受史的细读,又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让古典诗歌进入现代人的心灵,既要有诗评家紧扣文本的诗艺阐释,也要有哲学家超越文本的哲理阐发;因为审美不是认识而是想象,诗意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隐者不遇》传播接受史 手抄本文化 印刷本文化
下载PDF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福湘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129-133,共5页
导致胡风悲剧命运的"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的现代文化性格和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包含世界观、人生态度、文学创作方法三个层次的意义,主要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左翼内部文化思想斗争的产物。在新文学的历史任务、接受世界先进文化... 导致胡风悲剧命运的"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的现代文化性格和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包含世界观、人生态度、文学创作方法三个层次的意义,主要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左翼内部文化思想斗争的产物。在新文学的历史任务、接受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问题上,胡风文艺思想与左翼主导思想存在一系列分歧,自身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悲剧 历史反思 主观精神 左翼 文化思想 分歧
下载PDF
吉林省历史文化遗存类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丽丽 崔庠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科普旅游是以游览为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集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旅游活动。从吉林省的历史文化遗存出发,分重点城市和专项两个方面探讨了吉林省历史文化遗存的科普旅游开发。
关键词 吉林 科普旅游 历史文化遗存 长春市 满清文化遗存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6
作者 艾丽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69-73,共5页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这四大古典名著伴随着毛泽东大半个革命生涯,对毛泽东早期的革命、军事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毛泽东还特别善于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这四大古典名著伴随着毛泽东大半个革命生涯,对毛泽东早期的革命、军事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毛泽东还特别善于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灵活、巧妙地运用四大古典名著,以其独具的政治思维,赋予古典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以崭新的含义,形成了毛泽东文化性格特征及其魅力。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便构成了他对古典小说解读和评价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文化性格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周易》是中国古代成熟的哲学著作
7
作者 陈恩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5-52,共18页
《周易》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伏羲氏用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图形,用以沟通天地、比类万物,是万物有灵时代的通灵工具。至夏商周三代,作《易》者用"八卦因而重之"构建了《易》学的卜筮体系,但大要仍在巫史文化之范畴。春秋时期《... 《周易》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伏羲氏用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图形,用以沟通天地、比类万物,是万物有灵时代的通灵工具。至夏商周三代,作《易》者用"八卦因而重之"构建了《易》学的卜筮体系,但大要仍在巫史文化之范畴。春秋时期《易》学理性思维不断发展,尤其是孔门师徒作"十翼",提出了关于"神"的新界说,改用天地阴阳的自然数占筮,使《易》的卦爻体系反映天地人及万物阴阳变化的过程及规律,走进了哲学的圣殿。《易传》从宇宙生成论、《易》学本体论、"易道"论、"天人合一"论、人德天赋论等角度对《周易》进行升华,从多角度充实了《周易》的内涵,经《易传》解读的《周易》是我国古代成熟的哲学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传》 万物有灵 巫史文化 理性 哲学
下载PDF
试论古典诗歌中“西北”事象的独特内涵
8
作者 仲昭龙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72-75,共4页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又陆续提出了相类似的"事象"等理论范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古典诗歌、古代文学的研究。"西北"作为一个地理方位名词,从出现开始就因...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又陆续提出了相类似的"事象"等理论范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古典诗歌、古代文学的研究。"西北"作为一个地理方位名词,从出现开始就因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独特思维方式而附带了诸多文化内涵,并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具体的诗歌"事象",受到诗人的青睐。本文试图运用"事象"分析的方法,追本溯源,还原"西北"这一"事象"产生的文化语境,并分析它在古典诗歌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事象 历史与文学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微观史学以小见大的逻辑差异——兼谈与其他史学路径的关系
9
作者 李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34,共18页
以小见大是微观史学的特色。其合理性历经学界的误解和质疑,逐渐被认可。可是,由于当前研究往往就少量微观史作品谈其共性,尚未辨明其以小见大的逻辑差异,因此对微观史学的概念理解仍显模糊,与之相关的各种理论争议也没有被澄清。基于... 以小见大是微观史学的特色。其合理性历经学界的误解和质疑,逐渐被认可。可是,由于当前研究往往就少量微观史作品谈其共性,尚未辨明其以小见大的逻辑差异,因此对微观史学的概念理解仍显模糊,与之相关的各种理论争议也没有被澄清。基于对20余项微观史作品的以小见大逻辑剖析,可以分辨出“单子同构”“结构细化”“符号阐释”和“例外反推”四种类型。识别以上差异,有助于更精准地厘清微观史学与“全球微观史”“碎片化”“后现代主义”和“新文化史”的关系。全球微观史关注大空间跨度的文化反差,使个案极具代表性。这不能解决乡村主题微观史的论证可靠性问题,但证明关注冲突是以小见大的最合理思路;所谓“碎片化”的研究必不涉及宏观历史的思考,微观史学能提供更新历史共识的“反例”,有以小见大的意义,可避免成为“碎片”;后现代主义主张放弃整体史观,不抵制虚构,微观史作品则均致力于以小见大,也言出有据,存疑明确,与后现代无关;新文化史关注文化挪用,与大多数微观史类型有论证逻辑的差别,只有“例外反推型”与之契合。明确微观史学的逻辑差异,可以为澄清多重理论误解提供直观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史学 以小见大 全球微观史 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 新文化史
原文传递
初谈名物训诂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金贵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3,共7页
训诂应分一般训诂与名物训诂。通过或结合训解直接或间接名物来训释词义者,为名物训诂。它可以扩大训诂面,增加训诂效用,提高训诂成功率、精准度。作名物训诂有四条章法:定物点、训名物、理古训、用多证。
关键词 名物 训诂 传统训诂 名物互求 文化史证 考古文物证
原文传递
爱德华·汤普森阶级史观的多维阐释
11
作者 梁民愫 范莉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在英国新左派史学界内部,学者们普遍关注爱德华·汤普森阶级经验叙事方式,将阶级研究中的文化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汤普森阶级史观在文化转向和新左派史学转向中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国际新文化史学界重点分析汤普森阶级话语... 在英国新左派史学界内部,学者们普遍关注爱德华·汤普森阶级经验叙事方式,将阶级研究中的文化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汤普森阶级史观在文化转向和新左派史学转向中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国际新文化史学界重点分析汤普森阶级话语运作机制、阶级经验方式及其主体性关联表征,强调在大众政治行动中的阶级经验形式与阶级意识差异,揭示政治、地域、性别以及不同社群文化对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批判阶级话语分析学派出发,坚持对汤普森阶级史观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在国际史学回归“宏大问题”叙事的当下情境中,全球劳工史学界亦参与到对汤普森阶级史观的阐释之中,学者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史研究,彰显英国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全球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汤普森 新左派 阶级史观 文化转向 全球劳工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