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哲学视域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伦理思考
1
作者 郭邈 李栋 郭颖婕 《现代医院》 2024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代表,其所倡导的生成式生命观,为个体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所构建的生活观,对个体生命的利益共联赋予极大的关怀和爱,其所宣称的直觉体验生死观,为个体重新理解和领会自我生命开辟了伦理学独特视角... 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代表,其所倡导的生成式生命观,为个体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所构建的生活观,对个体生命的利益共联赋予极大的关怀和爱,其所宣称的直觉体验生死观,为个体重新理解和领会自我生命开辟了伦理学独特视角。在生命观、生活观、生死观视域下,认为生命哲学体现了医患关系本质的价值延伸,其生命观在于唤醒生命意识,是实现医患社会价值的有力支撑,其生活观在于培养生存能力,指向医患间利益共联的独特属性,其生死观在于激发内在动力,找到重新理解和感悟生命的伦理秘钥。同时,借鉴天津某医院处理医患矛盾的实践经验,提出构建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几重思路:加强医患沟通共情,精准服务医疗实践;辩证客观对待医学,做好患者期望值管理;注重人文素养培育,助推医学人文的落地;健全医疗体制机制,强化利益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生命观 生活观 生死观 医患关系 伦理
下载PDF
先唐时期枯槁概念的生命哲学内涵
2
作者 管宗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8,共11页
先唐时期的文献,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枯槁概念,有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内涵。一般情况下,枯槁被用以展现生命的完结和死亡状态,这时的枯槁往往充满对生命逝去的哀婉。死中望生是枯槁的重要内涵,展现出对新生的向往、生命一体化等哲学理念,这... 先唐时期的文献,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枯槁概念,有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内涵。一般情况下,枯槁被用以展现生命的完结和死亡状态,这时的枯槁往往充满对生命逝去的哀婉。死中望生是枯槁的重要内涵,展现出对新生的向往、生命一体化等哲学理念,这集中展现在枯杨生稊和空桑生人的神话传说中。《庄子》则赋予枯槁以具有鲜明道家特色的生命哲学内涵,在庄子笔下枯槁指喻虚寂,象征着保全天性和对生命本真的持守。在先唐另外一个政治话语系统中,枯槁则被视为灾异,呈现为生命的反常状态。这些都集中反映出古人对于生命的高度关注和丰富认知,也塑造出丰富的文学形态、认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 枯槁 生命哲学 死中望生 虚寂
下载PDF
“乐死”:庄子的死亡观念
3
作者 闫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35,42,共7页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寻求终极意义上的生死解脱;“生劳死息”在于通过生死存在状态的对比强调生之悲苦与死之逸乐,实质上是庄子刻意抹平生死在世俗情感层面上的鸿沟,以此克服悦生恶死之情;庄子的“以死为归”异于儒家所谓“视死如归”,其主旨是“生寄死归”,即生为暂寄形于天地,死为回归生命之本根。庄子“乐死”具有“不近人情”之弊,但绝非厌世思想,实为一种旷达、超然的死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自然 生劳死息 以死为归
下载PDF
终末期关怀的哲学理论基础
4
作者 徐静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0,共9页
终末期关怀虽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至今仍然缺乏现代科学的学科体系建构,特别是在理论框架方面还较为薄弱,还没有完全脱离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基础的游离阶段。从终末期关怀的哲学涵义、道德基础、生死观以及死亡意志等几个方面对其理论支... 终末期关怀虽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至今仍然缺乏现代科学的学科体系建构,特别是在理论框架方面还较为薄弱,还没有完全脱离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基础的游离阶段。从终末期关怀的哲学涵义、道德基础、生死观以及死亡意志等几个方面对其理论支撑进行详细探讨,能够为终末期关怀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和完善做基础性研究,也能为我国早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末期关怀学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关怀 哲学 生死观 死亡意志 预先医疗指示
下载PDF
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书写特征及生命意识
5
作者 李雪凤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8,共9页
美国自白诗派一反现代主义维多利亚诗风的感伤温婉,采用自我剖析、自我袒露的方式直面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抒写对生死哲学的理解。在对死亡意象的选取和狂欢化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诗人试图通过写作的方式反抗苦闷生活和精神创伤,完成对生命... 美国自白诗派一反现代主义维多利亚诗风的感伤温婉,采用自我剖析、自我袒露的方式直面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抒写对生死哲学的理解。在对死亡意象的选取和狂欢化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诗人试图通过写作的方式反抗苦闷生活和精神创伤,完成对生命意识的艺术表达。在强烈的自我怀疑和死亡情结背后,诗人对生命苦难的承担、对个体存在的关怀和对人生价值的认同亦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白诗 生命意识 生死哲学
下载PDF
死亡的不同面相——露易丝·格吕克《野鸢尾》的生命哲思
6
作者 马淼莙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野鸢尾》是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的一部代表性诗集,国内研究多从叙事学(声音叙事、生态叙事等)或神话原型视角展开,诗集中出现的高频词除了“声音”“话语”,还有“死亡”“上天”“生命”... 《野鸢尾》是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的一部代表性诗集,国内研究多从叙事学(声音叙事、生态叙事等)或神话原型视角展开,诗集中出现的高频词除了“声音”“话语”,还有“死亡”“上天”“生命”等。诗人以植物为话语言说者,讲述花园中不同植物独特的生命体验,借此探讨人的生存困境和死亡主题。本文拟从生命哲学层面对诗集进行解读,探析《野鸢尾》所显露的诗人之生命观及其对死亡的诠释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易丝·格吕克 野鸢尾 死亡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进化中生死的意义与人类的生死哲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戴波 虞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生与死是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在进化中生与死并非是生命的界限,而是生命的接点。自然选择在生与死之间精确地保持着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为生者提供生存的保证,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推动着进化过程。人类的生死... 生与死是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在进化中生与死并非是生命的界限,而是生命的接点。自然选择在生与死之间精确地保持着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为生者提供生存的保证,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推动着进化过程。人类的生死智慧在于把死视为自然事实坦然待之,把握住确定的事物,以现世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生与死 生命的接点 生死哲学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生死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春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德”层面;在生死超越论上,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出生死”之道,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言”层面。总之,王阳明全面、典型地体现了儒家的生死哲学。挖掘和梳理王阳明的生死哲学既有助于对王阳明和儒学研究的深入,更有助于当今生死哲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生死哲学 生死态度 生死价值 生死超越
下载PDF
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1-35,共5页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学 生死哲学 理论分析
下载PDF
论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死亡观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蓁蓁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和以物质享受为轴心的现代社会里,人的生命正陷入重重误区,遭遇新的异化。高校必须以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宗旨,发挥其社会理想的制定者和实践者的社会责任,对大... 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和以物质享受为轴心的现代社会里,人的生命正陷入重重误区,遭遇新的异化。高校必须以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宗旨,发挥其社会理想的制定者和实践者的社会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死亡观教育,引领学生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对当前过度的消费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进行理性的思考,厘清在社会生产的目的、科技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等问题上的混乱,引导他们对生命和死亡进行理性思考,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克服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对人性的羁绊,努力提升自由人生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生命误区 死亡观 途径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论生命教育——关于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生死学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晓江 李云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5-39,共5页
要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强化生命教育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自杀数据的调查整理,并公之于世,让全社会都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同时,要改变家长们只以“分数”论英雄、只以“出人头地”看孩子的错误的价值标准。大力引进西方各国在... 要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强化生命教育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自杀数据的调查整理,并公之于世,让全社会都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同时,要改变家长们只以“分数”论英雄、只以“出人头地”看孩子的错误的价值标准。大力引进西方各国在控制和降低青少年自杀率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且,生命教育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在生命教育的受众方面要有所区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原则问题上则要以人生为出发点谈死亡问题、要有生动活泼感人的教育形式、要坚持开放性的教学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青少年 自杀现象 生死学思考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生活哲学新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维才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1,111,共4页
生活哲学之于高等教育,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相对于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生活哲学观的高等教育彰显实践的、生成的、现实的人的本性,其秉持重创造、过程、个性、差异的生成性思维方式,能激发每一个人固有的生命活力,培养合理... 生活哲学之于高等教育,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相对于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生活哲学观的高等教育彰显实践的、生成的、现实的人的本性,其秉持重创造、过程、个性、差异的生成性思维方式,能激发每一个人固有的生命活力,培养合理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高等教育 生成性思维
下载PDF
死亡哲学与生命伦理的思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蕾 彭玉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哲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故此,死亡问题从来没有被排除在古今中外哲学研究的对象之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对于生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代生命伦理学飞速发展,渐次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命科学和医... 哲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故此,死亡问题从来没有被排除在古今中外哲学研究的对象之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对于生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代生命伦理学飞速发展,渐次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系统研究又与死亡哲学不断发生交集。面对生命,实现功利与道义最大程度的统一,是未来生命科技良性发展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哲学 伦理
下载PDF
关联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阴阳对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5,150,共7页
关联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就是阴阳对偶。本文以关联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展开,通过关联性思维和暗喻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二元对偶,秩序和非秩序、生与死的二元对偶,阴阳的二元对偶,五行在生克和循环意义上的二元对偶,来理解关联性思维的... 关联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就是阴阳对偶。本文以关联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展开,通过关联性思维和暗喻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二元对偶,秩序和非秩序、生与死的二元对偶,阴阳的二元对偶,五行在生克和循环意义上的二元对偶,来理解关联性思维的这种最基本形式,更将这些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关联到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性思维 暗喻性思维 秩序 生死 阴阳 五行
下载PDF
死的向往与生的坚定——论许地山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庆利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0-124,共5页
许地山在他的创作中不自觉地宣泄着一种对死亡的赞颂乃至向往情绪 ,这来自于他深厚的宗教文化素养和对人生苦难性质的深刻体察。但许地山并没有走向虚无的厌世泥潭中去 ,相反 ,对死亡必然性的充分体察却帮助他建立起面对人生苦难的非凡... 许地山在他的创作中不自觉地宣泄着一种对死亡的赞颂乃至向往情绪 ,这来自于他深厚的宗教文化素养和对人生苦难性质的深刻体察。但许地山并没有走向虚无的厌世泥潭中去 ,相反 ,对死亡必然性的充分体察却帮助他建立起面对人生苦难的非凡勇气 ,使他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与独立的精神个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宗教情怀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论灾难片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灾难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的一种类型,通过影像表现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灾难、死亡与生命。本文从三重生命美学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好莱坞灾难片受欢迎的原因:在灾难中体验死亡,在死亡中唤醒生命,从而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传达对当今社会问题... 灾难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的一种类型,通过影像表现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灾难、死亡与生命。本文从三重生命美学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好莱坞灾难片受欢迎的原因:在灾难中体验死亡,在死亡中唤醒生命,从而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传达对当今社会问题的终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片 死亡 生命 终极思考
下载PDF
庄子的死亡哲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尚仁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7,共5页
在中外哲学史上,死亡问题在哲学产生之初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庄子则是中国哲学史上死亡哲学研究的开创者。以往认为,庄子消极厌世,对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其实,庄子以"道"本体论解读死亡;将个人生死放在人类世代延续中进行思... 在中外哲学史上,死亡问题在哲学产生之初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庄子则是中国哲学史上死亡哲学研究的开创者。以往认为,庄子消极厌世,对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其实,庄子以"道"本体论解读死亡;将个人生死放在人类世代延续中进行思考;认为只有善待生命才能善待死亡,还提出了"心死"、"生亡"的死亡观。在庄子的思想中,唯有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死亡。反之,真正认清死亡的人,才能理解生命的价值。对死亡问题作哲学的理性思考,人生境界才能超越生命的自然意义。庄子沉思死亡哲学,是希望大家都能深入理解生命,理解生命才能把握生命,才能主宰生命,使自己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哲学 生命 死亡
下载PDF
唐君毅早年的感通体验及其形上意义——唐君毅的生命体验及其哲学建构(一)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仁富 汪丽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建构与其个人的生命经验所具有的内在关联,对于不同哲学家是不一样的。唐君毅作为一位用生命建构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其思想建构的基点,是其早年的感通体验。唐君毅早年生活中的诸多想象性体验,是以现实中的某种生命经验... 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建构与其个人的生命经验所具有的内在关联,对于不同哲学家是不一样的。唐君毅作为一位用生命建构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其思想建构的基点,是其早年的感通体验。唐君毅早年生活中的诸多想象性体验,是以现实中的某种生命经验为引子,将生命、死亡、悲欢离合等重大问题从想象中带到当下,由个别的生活经验"一念翻转",体验到普遍性的生命情感。这种体验本质上是一种"感通",是自己主动"想象性"地将自己的内在生命情感通达自己生命以外的"他者"。这种感通是对个体生命内在仁心本体的体证,是唐君毅生死哲学建构的形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想象性生死体验 感通 仁心本体 生死哲学
下载PDF
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秀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8期87-90,111,共5页
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生活有序化之管理,而其研究方法是生活思维的方法。人的生活的独特性决定了人的生活必须规范和有序,从而也决定了管理之于人的生活的必要性,决定了管理哲学确立的可能性;管理作为生活的有序化有其内在结构和不... 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生活有序化之管理,而其研究方法是生活思维的方法。人的生活的独特性决定了人的生活必须规范和有序,从而也决定了管理之于人的生活的必要性,决定了管理哲学确立的可能性;管理作为生活的有序化有其内在结构和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对其理解和认识只能采用马克思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对生活直观的“生活思维”。唯其如此,管理哲学的历史使命和独特学科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哲学 生活有序化 生活思维
下载PDF
关于医学哲学逻辑起点的思考——兼与刘虹教授商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华生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0,共3页
人的生命存在在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最抽象、最简单、最根本的规定性。医学哲学的其它概念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逻辑展开和转化。同时,人的生命存在是人的健康的先决条件,而健康只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样态。因之,医学哲学应以人的生... 人的生命存在在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最抽象、最简单、最根本的规定性。医学哲学的其它概念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逻辑展开和转化。同时,人的生命存在是人的健康的先决条件,而健康只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样态。因之,医学哲学应以人的生命存在作为其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哲学 逻辑起点 人的生命存在 健康 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