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1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Edward H. Hume's Contributions to Introducing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est
2
作者 Ting Gui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Known as the founder of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and Xiangya Hospital,Edward H.Hume is frequently praised for his pioneering work in bringing Western medicine to China.Some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his efforts ... Known as the founder of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and Xiangya Hospital,Edward H.Hume is frequently praised for his pioneering work in bringing Western medicine to China.Some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his efforts in introducing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est;less known is the role that he later played as a lecturer on medical history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haustive review of Hume’s English writings on Chinese medicine,thus revealing what Hume did to introduce Chinese medicine to Western academia,and how he pioneered research into Chinese medicine from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e Edward H.Hume Medical history Medical missionary Medical philosophy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Using Ophthalmology As An Example
3
作者 Li-Hao Chen Shu-Yan Zhang +1 位作者 Jiang-Wei Li Xian-Jing Wang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was developed from and is roo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Nowadays,the Chines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CM and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was developed from and is roo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Nowadays,the Chines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CM and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This paper first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view that"traditional culture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M",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in order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CM.Finally,taking ophthalmology of TCM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inual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f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ulture history philosophy Relig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超越范式之争——文史哲法学的前提、立场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9-98,共10页
文史哲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标志性特征。笔者尝试提出的文史哲法学,既是立足于中国传统与实践,又是面向世界的具有普遍性样态的法学范式,理应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法学目标。有别于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的研究旨趣,文史哲法... 文史哲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标志性特征。笔者尝试提出的文史哲法学,既是立足于中国传统与实践,又是面向世界的具有普遍性样态的法学范式,理应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法学目标。有别于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的研究旨趣,文史哲法学是一种全新视角的法学研究范式,它倡导厚植于中国的文史哲传统。其中,文学是法学素材的来源,史学是法学精神的见证,哲学则是法学价值的终极追求。文史哲法学旨在沟通中国历史传统与当下实践,侧重将文史哲作为工具和视角来研究人文与法学的互动关系,将人文价值和生活实践统一于法学研究场域之内,在保持统一性的前提下追求普遍性与实践性向度。中华法治文明在保持其独立个性、赋能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能为纾解人类的法律工具主义困境提供中国方案,促使法学脱离封闭的教条式思维模式与理论的窠臼,进而更好地为中国法学的本土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哲法学 教义法学 社科法学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法系
下载PDF
从“照着说”到“自己说”——对自主性中国哲学史话语建构的思考
5
作者 柴文华 郭佳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0,I0006,共7页
中国哲学史话语是以“哲学”概念的引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以及中国哲学史书写为助力,逐步走向学界的。它的建构过程已经从“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照着说”过渡到如今多维度的“自己说”阶段,这代表着中国哲学史的话语开始由... 中国哲学史话语是以“哲学”概念的引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以及中国哲学史书写为助力,逐步走向学界的。它的建构过程已经从“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照着说”过渡到如今多维度的“自己说”阶段,这代表着中国哲学史的话语开始由外来主导转向独立自主。当下,面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三次转向,选择“自信与自主相统一”“特性与共性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的自主性中国哲学史话语建构原则,采取自织“滤网”,融合现代化的人文语境、选取现代化的汉语文本为建构路径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可以进一步推进自主的中国哲学史话语的建构和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着说” “自己说” 自主性 中国哲学史话语
下载PDF
书评与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
6
作者 温庆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9,共11页
关注古代小说现代标点整理本与彼时学者研究著述的现代书评,在理性思索与感性品悟的“期望”与“拟想”中,以价值定性的方式推动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典型之例是谭正璧、胡怀琛、赵景深、毕树堂等人在各类书评中,持续推进... 关注古代小说现代标点整理本与彼时学者研究著述的现代书评,在理性思索与感性品悟的“期望”与“拟想”中,以价值定性的方式推动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典型之例是谭正璧、胡怀琛、赵景深、毕树堂等人在各类书评中,持续推进比较视野下鲁迅的古代小说研究著述在价值层面的意义构建。此举隐含着现代书评以不断新生的社会思想文化去消解时人研究的学术重构意图,希冀在“质之读者”的再构建中催生新的“辩解”。作为一种批评媒介,现代书评重提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时并非一味取悦他人。此举有助于在逻辑一致性与文化同源性的构建中,强化品评的主导性。这是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被予以典范建构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评 古代小说研究 经典构建 学术史 著述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文集日本写本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7
作者 卞东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私文库、寺院以及个人手中皆有收藏。自江户时代开始,学者就已经注意到这批文献的价值,《佚存丛书》《古逸丛书》《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景印旧钞本》等丛书中皆有收录。晚近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也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仍有大量文献未进入研究视野。应尽快展开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全面的调查、编目与叙录,并从“东亚汉文写本学”与书籍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研究,同时深入对五山时代中国文集汉文“抄物”写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集 日本写本 东亚汉文写本学 书籍史 抄物
下载PDF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8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学史统一为朝向未来、不断展开的现实活动。而在以往哲学史中“缺席”的中国哲学,也可能在未来的哲学史中重新获得自己的位置。从这种理解出发,哲学活动的未来性不仅能够突显出建构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还能够赋予作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信仰以生机和活力,更能标示出构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就是哲学史” 未来向度 历史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哲学深层逻辑的学理地位及其现代意义观察——基于中西哲学视角的比较
9
作者 程少川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34-244,276,277,共13页
《周易》价值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人类迄今唯一具有完备定性判断功能的逻辑范畴。起源于《周易》的中国哲学,从基础的逻辑形式和立足点起便与西方哲学不同。《周易》彖辞“元亨利贞”是关于关系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中国哲学之价值逻辑的核... 《周易》价值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人类迄今唯一具有完备定性判断功能的逻辑范畴。起源于《周易》的中国哲学,从基础的逻辑形式和立足点起便与西方哲学不同。《周易》彖辞“元亨利贞”是关于关系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中国哲学之价值逻辑的核心。《周易》基于关系的价值逻辑哲学具有独特的学理内涵,归属于实践理性学理体系。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拥有优越的学理地位,是时空结合、面向未来的价值理性哲学,具备对各个研究领域的科学性进行定性判断的逻辑权柄和学理高度。中国哲学学术空间深邃广博,在容纳一切现代科学体系进展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逻辑空间以及推理途径。中国哲学所具备的学理高度与广大的应用空间,不仅可以用于提高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可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周易》 价值逻辑 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实践理性 德学
下载PDF
论古典目录学与学术史的关系
10
作者 王承略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古典目录学是用书目的形式反映学术发展源流的一门学问。古典书目是学术史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学术史的必读典籍。古典目录学对于学术史研究,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与学术史关系密切的四部古典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 古典目录学是用书目的形式反映学术发展源流的一门学问。古典书目是学术史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学术史的必读典籍。古典目录学对于学术史研究,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与学术史关系密切的四部古典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和《萃编续刊》的汇编整理出版,摸清了中国文献典籍的家底,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建立文献典籍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目 目录学 学术史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事的一次系统总结——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事编年(1896-1956)》
11
作者 谢欢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5期118-120,F0003,共4页
郑锦怀先生所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事编年(1896-1956)》一书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拓展编年方法在图书馆史研究中的应用场域;深化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促进图书馆学知识积累。该书的特点为:视角新颖、史料丰富、索引完备。但是该书... 郑锦怀先生所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事编年(1896-1956)》一书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拓展编年方法在图书馆史研究中的应用场域;深化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促进图书馆学知识积累。该书的特点为:视角新颖、史料丰富、索引完备。但是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事编年(1896-1956)》 郑锦怀 书评 图书馆学教育史
下载PDF
从潘道根日记看晚清道咸时期医书的抄写、流转及影响
12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4-171,共8页
晚清昆山儒医潘道根在其日记中对道咸时期的书事活动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中涉及较多稿抄本医籍的抄写与流转情况。从日记内容看,潘道根的医书抄写活动,作为一种日常学术实践,与阅读、圈点、校对、批注、题跋活动是一个整体,并通过一定的... 晚清昆山儒医潘道根在其日记中对道咸时期的书事活动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中涉及较多稿抄本医籍的抄写与流转情况。从日记内容看,潘道根的医书抄写活动,作为一种日常学术实践,与阅读、圈点、校对、批注、题跋活动是一个整体,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共享医籍,形成互抄群体。医籍的传抄、批校在一定的空间领域内促进学术思想交流与争鸣,形成共同学术话题,是促进地域医学繁荣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道根日记 潘道根 稿抄本医籍 书籍流转 文献文化史
下载PDF
“天本论”在中国哲学中的逻辑起点诠释
13
作者 芮飞军 范建刚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45-254,277,共11页
人类最初的符号(或概念)是怎么来的?描述世界的概念范畴有什么用?以黑格尔式的现代哲学逻辑来解读中国古代思想的逻辑起点,会发现《周易》的“天”或“天意”概念具有显著的思想起点意义。以现代哲学思维来提炼中国古代哲学具有普遍性... 人类最初的符号(或概念)是怎么来的?描述世界的概念范畴有什么用?以黑格尔式的现代哲学逻辑来解读中国古代思想的逻辑起点,会发现《周易》的“天”或“天意”概念具有显著的思想起点意义。以现代哲学思维来提炼中国古代哲学具有普遍性的“天”或“天意”,探析其概念褪去宗教色彩的原生态过程,并以此中国人信仰思想起点来理解,从而发掘中国哲学宝库中深邃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周易》 逻辑起点 天本论 黑格尔
下载PDF
近代科学未发生于印度与中国之原因——关于李约瑟难题之一项思想史诠释
14
作者 戴景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85,共16页
李约瑟于世界科学史之整体诠释,提出“难解之谜”,使之成为研究者探索之对象,其基本观点在于:人类文明之科学发展,虽系基于世界范围内种种交流与积累所构成,为一集体之成果,然以“科学史”之角度而言,如何诠释历史之进程中“科学”与“... 李约瑟于世界科学史之整体诠释,提出“难解之谜”,使之成为研究者探索之对象,其基本观点在于:人类文明之科学发展,虽系基于世界范围内种种交流与积累所构成,为一集体之成果,然以“科学史”之角度而言,如何诠释历史之进程中“科学”与“技术”推动之必要环节,并阐明其关键性,成为必须处理之核心问题;故就此项诠释而言,必然同时关联于“科学思想”所以能产生突破之“内因”与“外缘”。以是“科学史问题”之最终解答,必然须涉入世界范围内之“文明史”。李约瑟之分项叙述之“科学史”研究,最终导向不同“文明进程”之比较,且于最终提出一重要之疑问:何以自伽利略起始之“近代科学”之突飞猛进,与其后出现之“工业革命”,皆仅肇生于近代欧洲,而未出现于印度与中国?尤其中国于14、15世纪之前,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西方,却不能有此突破,为一可异之事。此一属于现实之结果,虽已为史家所接受,视为乃西方文明发展中特殊因素所造成,无足称奇,然对于“科学史”之研究者而言,则仍应予以重视,不宜轻看。李约瑟“科学史之问”是否持续值得关注,从而有所谓“李约瑟难题”?端视质问者对于此一既属“科学史”,亦牵涉“文明史”之问题之理解深度。其中可能存在之探索角度,重要之方面大致有五:一属哲学史,一属专业之科学史,一属社会史,一属经济史,另一则属思想史。本文撰述之角度,即属上述五方面中,与“思想史”相关之部分,其内容包括“间接因素”与“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李约瑟 中国哲学 中国科技史 中国思想史
下载PDF
一部推动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创新的力作--评柯平教授的《中国目录学史》
15
作者 张文亮 刘培旺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2022年柯平教授的《中国目录学史》出版,该书著述了自春秋战国时期至民国时期的目录学发展流变,具有继承传统、史料突破、科学分析的特点,弥补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目录学史研究的一些不足,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目录学史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2022年柯平教授的《中国目录学史》出版,该书著述了自春秋战国时期至民国时期的目录学发展流变,具有继承传统、史料突破、科学分析的特点,弥补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目录学史研究的一些不足,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目录学史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成为目录学史研究的新标杆。同时,该书也存在持续完善的空间,比如在历史人物、朝代方面拓展范围,加强目录学史与科技史、军事史、观念史的联系。总体而言,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目录学界鉴往知来和巩固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传承中华文化遗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目录学 目录学史 传统文化 书评
下载PDF
从“三史”论冯友兰荀学研究方法论的嬗变
16
作者 李娴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荀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下载PDF
中国哲学体系建构的史学与哲学和合路径
17
作者 李长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学术界对中国哲学的主流研究基本是以中国哲学史为视角的研究,偏重于哲学史的考据和诠释。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研究,不是纯粹哲学史的视角和视野的研究。哲学的研究不同于哲学史的研究,应以创新的视角和视野推动哲学新思维... 学术界对中国哲学的主流研究基本是以中国哲学史为视角的研究,偏重于哲学史的考据和诠释。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研究,不是纯粹哲学史的视角和视野的研究。哲学的研究不同于哲学史的研究,应以创新的视角和视野推动哲学新思维和新哲学精神的显现。中国哲学的研究显然更需要哲学视角上的研究而不是纯粹哲学史的研究。中国哲学具有创新的传统,纯粹哲学史的研究偏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的传统。中国哲学体现哲学的时代精华、引领思潮、经世致用的作用。中国哲学体系创新是道统与革新并存的哲学和合创新、传统与现代文化并进的和合发展、史学返本为次与哲学开新为主的研究,以多元和合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文化体系、新时代话语体系和中、西、马的文本体系推动中国哲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史研究 哲学研究 和合路径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8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视域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9
作者 陈小东 赖雪梅 《阴山学刊》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历史叙事指出中华文明四个方面的文明内涵特质:文明的生成与价值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文明的演进与变革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思想的演进,文明的现实结构与发展基础依赖于自然界与人的共价结合,文明的发展范式...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历史叙事指出中华文明四个方面的文明内涵特质:文明的生成与价值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文明的演进与变革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思想的演进,文明的现实结构与发展基础依赖于自然界与人的共价结合,文明的发展范式与未来指向则诉诸社会主义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样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内涵特质与优秀传统,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对文明演进规律、中华文明历史方位的文明哲思和深刻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视域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厘清其创生源泉、运行机理、结构体系、互嵌关系、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下载PDF
论王玉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20
作者 李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1,共5页
王玉璋是近代中国杰出却被长期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著有《中国史学史概论》。《中国史学史概论》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版的三部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是对梁启超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粗具中国史学史著作的基本规范,涉及历史哲学、历史... 王玉璋是近代中国杰出却被长期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著有《中国史学史概论》。《中国史学史概论》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版的三部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是对梁启超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粗具中国史学史著作的基本规范,涉及历史哲学、历史编纂学、史学活动、史学评论以及史学运作机制等,其中的历史哲学部分尤能突显王玉璋个人的独立见解,反映其在史学史学科建设过程中所做的自主探索和实践,具有推动史学史研究走向深入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玉璋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概论》 历史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