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Epochal Strengths of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1
作者 Jiang Ruibing Liu Zongl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3期120-138,共19页
The idea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was propo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o face up to the mo... The idea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was propo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o face up to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in today's world:“What is happening to the world and what should we do?”It profoundly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the world,history,and the times.The theory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s an innovative theory with a multidimensional formation logic that guides humanity toward continually seeking common interests and values.This paper dives into the profound motivations behind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rom historical,cultural,and practical dimensions and analyzes its epochal value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This not only helps exert China's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contributing Chinese strengt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aceful,stable,and prosperous human society,but also enhan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a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accelerating the building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that considers the legitimate concerns of all countries,and aiding in solving the crises facing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historical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practical dimension epochal strength
下载PDF
注释文化到理论文化:新时代中国警察文化形象的建构实践
2
作者 张禹石 乔明明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警察群体而言,一个积极、透明和专业的文化形象有助于建立更好的警民关系,提高警察的职业效能和公众满意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警察形象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和社... 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警察群体而言,一个积极、透明和专业的文化形象有助于建立更好的警民关系,提高警察的职业效能和公众满意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警察形象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警察形象的内涵和外延会有所不同。这种变化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作为承载着鲜明“文化特征”的群体,中国警察文化形象的塑造已从初期仅限于“注释式”的直观理解阶段,包括对警察队伍日常行为、仪式庆典、历史传统及象征符号的记录与初步阐释,逐步演进为一种更为系统且深入的“理论式”归纳分析,涵盖了警察队伍文化的历史渊源追溯、发展脉络梳理、核心价值观提炼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深度剖析,展现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对文化现象的初步注释和理解,逐步发展到构建和完善关于自身文化的理论体系这一过程中,“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训词精神,不仅是党和人民对警察身份的四项原则要求,更为新时代中国人民警察队伍的文化形象建构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 理论 人民警察 文化形象建构 实践维度
下载PDF
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法理释读
3
作者 王群 李浩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系统回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必要”及“何以可能”的重大问题,就必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系统回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必要”及“何以可能”的重大问题,就必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问题放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深入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民主与政治关系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标识人类政治文明新向度,从民主与政党关系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根本保证,从民主与法治关系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从民主实现方法上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民主实践样态,从民主评判方法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民主“度量衡”。未来,我国宜提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专业化履职水平与积极性,推动政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系统性完善,提升人民民主参与网络化、数智化水平,以主体赋能、形式多元、纵深发展、场景丰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关系论 方法论 实践向度
下载PDF
发扬斗争精神推进自我革命的四重向度探赜
4
作者 周海娣 赵田田 白雪琪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12,18,共6页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政治基因,斗争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要的经验总结。以斗争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从理论维度来看,发扬斗争精神为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精...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政治基因,斗争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要的经验总结。以斗争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从理论维度来看,发扬斗争精神为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精神力量;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铸就了浴血奋战、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守正创新的斗争精神;从价值维度来看,发扬斗争精神有助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实践维度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理论维度 历史维度 价值维度 实践维度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三重维度探赜
5
作者 韩梦馨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18-120,共3页
善用“大思政课”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提质增效,在问题导向下推进育人目标与育人内容的有机统一,在价值引领下促进育人基地与育人情怀的有效贯通,从而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堂建构的多样价值意蕴维度;通过多主体协同与... 善用“大思政课”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提质增效,在问题导向下推进育人目标与育人内容的有机统一,在价值引领下促进育人基地与育人情怀的有效贯通,从而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堂建构的多样价值意蕴维度;通过多主体协同与学生广参与、内容精心选与形式多创新厚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鲜明的现实内涵维度;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的追踪式教学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多元路径维度,努力推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守正创新,达到铸魂育人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 教学 维度 探赜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6
作者 李伟杰 杨艳飞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交往理论阐明了交往对人与自然的重要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实现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马克思交往理论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交往理论阐明了交往对人与自然的重要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实现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在生产上,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在生活上,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在生态上,建设生态文明,彰显大国担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充分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的同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逻辑 实践向度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三维分析
7
作者 杨硕 魏文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从理论之维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理论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理论源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理论传承。从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从理论之维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理论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理论源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理论传承。从实践之维分析,要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统筹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培育生态文化,人人争做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从价值之维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开辟了时代发展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理论 实践 价值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 被引量:5
8
作者 黄继锋 陈美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3,共8页
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二者在相互作用、各有侧重中,共同体现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批判理论。辩证的维度、历史的维度、总体的维度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不可忽视、不可偏颇的三个批判维度。马... 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二者在相互作用、各有侧重中,共同体现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批判理论。辩证的维度、历史的维度、总体的维度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不可忽视、不可偏颇的三个批判维度。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包括总的价值尺度和具体的现实的批判尺度,前者指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后者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的、空间的尺度,等等。该理论对当代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实践批判理论 具体内涵 批判维度 批判尺度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实践共同体理论的三要素对课堂建设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26
9
作者 周楠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1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是课堂这个实践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知识构建和意义协商的过程,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清楚的知道如何相互介入到对方的活动中,清楚地理解共同的事业,以及充分分享共享的技艺库,缺少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将导致... 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是课堂这个实践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知识构建和意义协商的过程,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清楚的知道如何相互介入到对方的活动中,清楚地理解共同的事业,以及充分分享共享的技艺库,缺少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将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建设 实践共同体理论三要素 协商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历史使命的六维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新元 左小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6,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所肩负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载体。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联通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所肩负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载体。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联通世界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承载的双重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能复兴中华和联通世界,里面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历史必然以及目标价值指向。从历史和空间维度、理论和实践维度、现实和未来维度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对更好地理解新时代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和空间维度 理论和实践维度 现实和未来维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信任共创语境下医德教育认同的生态维度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云川 李友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信任共创的医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医德教育的认同可补足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之间的落差。医德教育认同的制定与共识、信任层级与监督层级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与医学里程碑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在临床层面的评估,上... 信任共创的医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医德教育的认同可补足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之间的落差。医德教育认同的制定与共识、信任层级与监督层级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与医学里程碑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在临床层面的评估,上述多个维度形构出了医德教育认同的理论架构到实践应用的当代图景。在兼顾病人安全与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透过医德教育认同的建置、执行与评估,能够循序渐进的提升医学人员的素养及责任,也期冀为新时代的医学素养教育提供出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共创 医德教育认同 生态维度 实践理路
下载PDF
马克思工时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向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素凤 王义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35-143,共9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包含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界限、八小时工作制等内容的工时理论,这一理论指引和影响着各国的工时制度改革与工时立法。中国现行的工时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用工双方对多样化、弹性化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包含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界限、八小时工作制等内容的工时理论,这一理论指引和影响着各国的工时制度改革与工时立法。中国现行的工时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用工双方对多样化、弹性化工时制度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的用工需求,中国未来的劳动立法应继续以马克思的工时理论为指引,及时推进工时制度改革,既能有效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又能满足新型用工方式弹性工作时间的需要,从而有助于保障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国家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助力中国走向更加文明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工时理论 实践 发展向度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全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依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呈现出面向实践的向度,其创新的理论逻辑展示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认知道路,其创新的实践向度蕴涵的是从实践... 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依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呈现出面向实践的向度,其创新的理论逻辑展示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认知道路,其创新的实践向度蕴涵的是从实践中得出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的现实关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机制:理论和实践联系,继承和弘扬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实践向度
下载PDF
荀子“辩”论刍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顺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13-115,共3页
荀子辩学涉及辩之发生学,辩之功能学及辩之本质论等诸多方面,因而成为先秦辩学理论的大成者。但是做为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荀子辩学继承了儒学对于伦理领域关注的学派特点,其辩学理论也因此有轻视知识论维度的倾向,由于荀子理论对中国... 荀子辩学涉及辩之发生学,辩之功能学及辩之本质论等诸多方面,因而成为先秦辩学理论的大成者。但是做为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荀子辩学继承了儒学对于伦理领域关注的学派特点,其辩学理论也因此有轻视知识论维度的倾向,由于荀子理论对中国数千年来的深刻影响,今日国人理论商谈发展不足,当与荀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学 理论商谈 实践商谈 知识论维度
下载PDF
《资本论》及其手稿社会发展观探析
15
作者 刘新刚 吴倬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开辟了发展哲学的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下,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述《资本论》及其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中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商品——货币——资本运动中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探索马...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开辟了发展哲学的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下,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述《资本论》及其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中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商品——货币——资本运动中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探索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发展思想,对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拓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 实践 理性维度 价值维度 资本
下载PDF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具身维度与生成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德民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4期88-93,共6页
以具身化理论审视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朝向与接近"教师实践"本身的原初、直接的丰富样态。具身化理论视阈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以教师当下实践为切入点的、将教师身体感知纳入教师实践的意识诠释,是教师身体... 以具身化理论审视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朝向与接近"教师实践"本身的原初、直接的丰富样态。具身化理论视阈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以教师当下实践为切入点的、将教师身体感知纳入教师实践的意识诠释,是教师身体参与教育实践的整体性意义绽放。教师身体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互浸润与包融,内在地孕育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具身维度,主要包括知觉教育问题的身体图式、孕育教师反思的"身体—主体"、奠基教师信念的他者。具身化理论赋予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转向,也引发了其生成路径的思维性变革,主要涉及教学意象的具身经验共享、教学情境的具身行为体验、教学活动的"他者共情"信念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化理论 教师实践性知识 具身维度 生成路径
下载PDF
思政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阚乃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5-78,共4页
思政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理念、结合目标、结合模式三个维度,分析影响两类教学结合的制约因素,提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思政理论课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制约因素 结合维度 移动课堂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实践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沙占华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9-33,共5页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观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科学劳动观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丰富,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在于把握其精神实质,其精神实质就在于具有鲜明的主体向度,鲜明的"以人为本"特征,是以劳...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观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科学劳动观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丰富,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在于把握其精神实质,其精神实质就在于具有鲜明的主体向度,鲜明的"以人为本"特征,是以劳动者为本的理论,旨在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坚持劳动价值论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就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在不断完善公有制中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真正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观 劳动价值论 精神实质 主体向度 实践价值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三重理性向度
19
作者 胡军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1,共7页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建构不仅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过人的实践胆识,同时也彰显出了极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社会主义观既是基于"问题意识"的现实考量,又是基于"理性精神"的理论重构。从哲学理性的视...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建构不仅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过人的实践胆识,同时也彰显出了极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社会主义观既是基于"问题意识"的现实考量,又是基于"理性精神"的理论重构。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沟通"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功用效果"为判据的实用理性向度,三是以"崇实尚行"为意旨的实践理性向度。交往理性向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意识形态层面的紧张对峙到文化交往层面价值求同的转变,实用理性向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结构形态到功能形态的转变,而实践理性向度则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重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意识与理论使命感从依附文本、盲从他者到独立自主、大胆创新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观 理性精神 交往理性向度 实用理性向度 实践理性向度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的网上学习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晓红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5期28-34,共7页
如果说学习理念、认知心理学和组织文化等对网上学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网上学习策略,对发展我国的网上学习将更为直接和易见成效。本文以我国网上学习集合性调查的数据与信息为依据,以建构主义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如果说学习理念、认知心理学和组织文化等对网上学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网上学习策略,对发展我国的网上学习将更为直接和易见成效。本文以我国网上学习集合性调查的数据与信息为依据,以建构主义的有意义学习理论、TfU和CLEs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套基于建构主义的个性化网上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略层研究 建构主义 个性化与主动性学习 有意义学习 TfU和CLEs理论 学习类型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