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演变研究
1
作者 肖华斌 刘莹 王慧英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基于认知水适应性视角,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分为水适应主体(林田系统、聚落系统)、水适应客体(自然水系统、人工水系统)和水适应过程,并根据“人—水—地”相互适应作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将其水适应性景观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变期以及稳定期,对各时期水适应性景观系统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整体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适应性景观 泉水聚落 生态智慧 浪溪河流域
下载PDF
人水共生理念下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智慧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
2
作者 王永帅 张中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营建素有将人水共生作为古人聚居选址及农耕生产的理念和举措。因此,在聚落选址之初,古人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寻找、观察及借用的用心程度甚至超过聚落后期的建设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半干旱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营建素有将人水共生作为古人聚居选址及农耕生产的理念和举措。因此,在聚落选址之初,古人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寻找、观察及借用的用心程度甚至超过聚落后期的建设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半干旱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智慧,避免本土理水营建技术的消失与断代,以陕北黄土高原区传统窑洞聚落为研究对象,从人水共生哲学思想出发,结合DIKW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传统聚落理水智慧解析路径与方法。从聚落选址布局理水智慧、人居营建理水智慧、农耕生产理水智慧和自然生态理水智慧4个方面,开展陕北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智慧的提取与体系构建。以期为当前我国半干旱地区乡村聚落生态人居景观营建和水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理水智慧 传统窑洞聚落景观 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 陕北
下载PDF
基于传统生态智慧的江南水网空间韧性机制及实践启示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敏 侯晓晖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18年第6期52-57,共6页
传统江南水网空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其韧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压力—冲击动态(PPD)模型,以平江府为典型代表,研究传统江南水网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 传统江南水网空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其韧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压力—冲击动态(PPD)模型,以平江府为典型代表,研究传统江南水网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桥梁搭建水网物质空间与人类社区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厘清社会—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如何培育、优化和提升江南水网空间韧性。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角度提出社会—生态韧性构建的生态智慧,并倡导以恢复力、适应力与变革力韧性机制培育为导向的、江南地区构建现代社区实践的若干启示,旨在引导江南水网空间实现具有韧性的社会—生态系统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生态系统服务 韧性 江南水网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传统江南理水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16
4
作者 肖逸 赵兵 毛钦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74,共5页
江南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内涝、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面对地域综合性雨洪问题,国内掀起了一股海绵城市的生态实践热潮。在江南地区,先人为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场地竖向改造,"因地制宜"地改善水体径流方式,促进自然水... 江南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内涝、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面对地域综合性雨洪问题,国内掀起了一股海绵城市的生态实践热潮。在江南地区,先人为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场地竖向改造,"因地制宜"地改善水体径流方式,促进自然水循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形成传统理水智慧。这种以场地微循环为核心的理水方式既不任水漫流、又不完全约束水的精神,体现了古人的生态智慧。总结江南地区传统理水"源、排、疏、蓄、净"等典型手法,以昆山市花桥镇道路绿地为实证,通过"疏理水网、组织排水、蓄存保水、生态净水"等技术,将理水的生态智慧融入海绵城市建设中。试以最自然、最低碳的方式解决江南地区"水多易涝,水脏难渗"等问题,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和景观生态设计的有机结合,以期为海绵城市的地域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理水 江南地区 海绵城市
下载PDF
江南圩田的法与式:生态系统服务与空间形态增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汪洁琼 唐楚虹 颜文涛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剖析其间蕴含的8个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反思当下圩田地区建设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进而探讨传统江南圩田生态智慧对当代圩田地区发展与规划实践给予的启示:"顺水而为"适度改造自然的理念;形成三生融合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以及与水相协调的传统社会治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水生态 生态智慧 空间形态 圩田
下载PDF
以水定绿: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晖 许博文 +1 位作者 邹子辰 左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30,共6页
“以水定绿”是缓解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地建设规模和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有限水资源条件之间矛盾的生态智慧途径。梳理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2个地级市所属的16种生态本底及植被类型,提出了在种植设计中可参照的3类地带性城市绿地植物景观... “以水定绿”是缓解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地建设规模和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有限水资源条件之间矛盾的生态智慧途径。梳理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2个地级市所属的16种生态本底及植被类型,提出了在种植设计中可参照的3类地带性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分区及类型,以及有效评估水源水量条件、运用场地设计策略影响水分条件分布和节水型灌溉措施的设计策略;从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汇水单元划分与绿地空间布局、节水需求下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3个环节探讨了以水定绿的基本设计方法;并以西北某城镇绿地生态设计实践为案例,论述了以水定绿的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城市绿地 生态设计 种植设计 植物需水量 西北地区
下载PDF
郑州市智慧水务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赫晓慧 李紫薇 +1 位作者 郭恒亮 田智慧 《水利信息化》 2016年第6期61-66,72,共7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智慧水务已成为完善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探讨智慧水务的概念和支撑体系,根据郑州市水务业务信息化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介绍郑州市智慧水务立体感知层、信息处理层、智能应用层和支撑...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智慧水务已成为完善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探讨智慧水务的概念和支撑体系,根据郑州市水务业务信息化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介绍郑州市智慧水务立体感知层、信息处理层、智能应用层和支撑保障层4个层次的体系构建,并讨论智慧水务建设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务 水务信息化 体系构建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生态智慧与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山地理水方法——以南京紫金山霹雳涧水系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成玉宁 王雪原 朱雅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1,共6页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突出,以山南部霹雳涧水系为例,综合运用生态智慧与数字景观技术,探讨优化生境条件、彰显山地水景特征的策略,解析当代山地景观的理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山地水环境 生态与形态 理水与营造
下载PDF
水文化视角下嘉兴八景的地域性营建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怡倩 吴会 金荷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3,共6页
从水文化视角出发,筛选出嘉兴历代地方志及代表性诗画中的62组完整八景序列,采用“三位一体”的方法,以“自然-社会-文化”系统解读得出:嘉兴八景聚合了“物态-行为-精神”3个层次的地域性水文化,以水适应性景观展现出水乡人居环境营建... 从水文化视角出发,筛选出嘉兴历代地方志及代表性诗画中的62组完整八景序列,采用“三位一体”的方法,以“自然-社会-文化”系统解读得出:嘉兴八景聚合了“物态-行为-精神”3个层次的地域性水文化,以水适应性景观展现出水乡人居环境营建中的生态智慧,融合共生形成了“人境合一”的内生机制;其地域性营建特征为“以物为基,因水而生”“以行互联,因水而兴”“以文传情,因水而美”,推动了水域景观风景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提出江南水乡的完整保护可从内生机制出发,兼顾水生态、水实践和水人文的良性循环,以此营建具有典型地域性和生态性特征的可持续水乡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嘉兴八景 水文化 地域性营建 生态智慧
下载PDF
生态智慧视野下北京中心地区历史水系廊道恢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飞 杨锐 +2 位作者 马晗琮 赵壹瑶 白佟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6,共6页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对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反映了中国传统营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智慧。其依靠自然不断利用、拓展、发掘新水源,依靠人工持续利用、维护、控制地表水系,注重多功能用水与城市水景融合,尊重历史水系的综合再利用,都是历...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对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反映了中国传统营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智慧。其依靠自然不断利用、拓展、发掘新水源,依靠人工持续利用、维护、控制地表水系,注重多功能用水与城市水景融合,尊重历史水系的综合再利用,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为了合理借鉴、保护和发展这些生态智慧,通过对北京中心地区高分辨率和高清晰遥感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地表水系解译、水系服务廊道空间量化和恢复情景对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恢复玉河正义路段对水系服务廊道提升效率最高;前三门护城河、西护城河、龙须沟和东护城河潜在的水系服务廊道将会为北京中心地区带来较为完整的地表水系服务覆盖系统。传统营城生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北京历史水系进行保护、恢复、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载体,更可以为城市文脉修复提供水系空间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北京历史水系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生态规划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奕成 成玉宁 +1 位作者 刘梦兰 刘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导与调蓄策略,是基于人居开发与环境资源利用间协同智慧的体现;流域层面反映在城邑群化分布与异态营建的综合适水上,互通交融的网络化水系搭织是人居展拓需求下的智慧营建;城邑层面则表现在择址、营城的因任思维和识时务的迁城避患方略。区域、流域与城邑不同人居层面的涉水实践内容相互嵌套,隐含完整的逻辑链,为后世人居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反映出先民尊敬自然、顺应山水规律的实践思维,而“循自然之理,助自然生长”觅因得境的实践观,与绝对自然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先秦时期 涉水实践 传统人居智慧 整体环境观
下载PDF
基于人水关系视角的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生态智慧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繁恩 刘海龙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44-50,共7页
从人水关系角度审视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的特点与生态智慧,对于推进青海地区生态保护和传统水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总结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的基本类型和总体特点;试图通过当地居民与自然水循环系... 从人水关系角度审视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的特点与生态智慧,对于推进青海地区生态保护和传统水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总结青海地区“水文化遗产”的基本类型和总体特点;试图通过当地居民与自然水循环系统的长期互动模式提炼地域“水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指出藏族传统牧居文化和宗教信仰对于青海水域文化景观的意义与价值;提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安全问题突出的当代背景下,研究和践行新型生态智慧体系,是成功保护青海“水文化遗产”的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青海地区 水文化遗产 水域文化景观 生态智慧
下载PDF
一种城镇智慧水务体系结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卫峰 汤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第8X期169-171,共3页
在以推动实现水务现代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水务现代化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明确智慧水务的基本内涵与和新特征,提出了一个包含水务监测体系、水务控制体系、水务数据中心、水务应用体系的一种城镇智慧水务体系结构,分析了其... 在以推动实现水务现代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水务现代化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明确智慧水务的基本内涵与和新特征,提出了一个包含水务监测体系、水务控制体系、水务数据中心、水务应用体系的一种城镇智慧水务体系结构,分析了其建设思路,阐述了智慧水务的发展战略以及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务 体系结构 发展战略 实施途径
下载PDF
北京长城堡寨聚落水环境适应性景观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风景园林》 2023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长城遗产 堡寨聚落 水适应性 文化景观 生态智慧
下载PDF
高科技与传统——不依赖机械的21世纪建筑设计
15
作者 古市彻雄 刘雪雁 《新建筑》 2010年第6期17-22,共6页
20世纪的西方现代建筑是由产业革命以来的机械所支撑的。它们成为世界共通的内容,以至从阿拉斯加到赤道都建起同样的钢铁和玻璃的建筑。这些对冷暖气依赖性很强的建筑,需要极大的能源消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破坏,也与它们脱不了干系... 20世纪的西方现代建筑是由产业革命以来的机械所支撑的。它们成为世界共通的内容,以至从阿拉斯加到赤道都建起同样的钢铁和玻璃的建筑。这些对冷暖气依赖性很强的建筑,需要极大的能源消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破坏,也与它们脱不了干系。我们的祖先为了在严峻的自然中生存下来,创造出许多充满智慧的建筑。它们是以风、光、水、地、神、材等作为关键词、不需要消费能源的建筑。这些智慧,在依赖机械、习惯于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的20世纪里几乎被遗失殆尽。为了让几乎被破坏掉的地球重生,我们要尽可能地抑制能源浪费,即使改变生活方式也必须和自然共存下去。建筑史总是在时代的要求中被发现。把世界上各个乡土的智慧和我们所拥有的高科技相融合,就可以治愈我们宝贵的地球。这是时代的要求,新的21世纪建筑设计将从这里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水、地、神 祖先的智慧 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