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w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erebral thromboembolism: Factor Xa and thrombin inhibitors
1
作者 Yaroslav Winter Richard Dodel +3 位作者 Alexei Korchounov Martin Grond Wolfgang H. Oertel Tobias Back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2年第1期7-14,共8页
Vitamin K antagonists, such as warfarin and phen-procoumon, are the first-line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lthough vitamin K an... Vitamin K antagonists, such as warfarin and phen-procoumon, are the first-line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lthough vitamin K antagonists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risk of stroke, their use is limited by several important drawbacks, such as a 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 the risk of intracranial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teractions with a number of drugs and nutrients, and the need for regular laboratory tests for therapy adjustment. Currently, new oral anticoagulants, such as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 (e.g., dabigatran) and 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s (e.g., apixaban, rivaroxaban), are being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clinical trials. Dabigatran and rivaroxaban were recently approved for prevention of cerebral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ad-vantages of dabigatran in comparison to warfarin are a lower rate of major bleedings with dabigatran 110mg bid, a better efficacy with dabigatran 150mg bid, no clinically releva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drugs and no need for routine coagulation monitoring. The disadvantages are the absence of antidote and the absence of routine laboratory tests for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anticoagulant effect of direct thrombin/ factor Xa inhibitors.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rom-bin and factor Xa inhibitors, which are new and promising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erebral embolism. We will discuss their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perties and provide the most recent updates on their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in INHIBITOR factor Xa INHIBITOR DABIGATRAN RIVAROXABAN CEREBRAL EMBOLISM Atrial Fibrillation
下载PDF
血清TAFI和GDF-15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张咏华 赵宝海 张佳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纤溶抑制物(TAFI)、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水平及其在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AIMS65评分系统对患...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纤溶抑制物(TAFI)、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水平及其在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AIMS65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29),另选择8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的血清TAFI、GDF-15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TAFI、GDF-15水平与AIMS65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AFI、GDF-15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TAF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GDF-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TAFI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GDF-15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TAFI水平与AIMS65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血清GDF-15水平与AIMS65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3,r=0.537,P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AFI、GDF-15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和0.776,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42,两者联合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效能优于单独诊断(P均<0.05)。血清TAFI、GDF-15水平预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658和0.712,两者联合预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20,两者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优于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TAFI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而GDF-15呈高表达,两者与AIMS65评分均有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纤溶抑制物 生长分化因子-15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刘建香 冯星星 +3 位作者 王淑霞 周蓉 吕孟兴 屈柯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67-2073,共7页
背景:生长因子是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效应分子,不同激活剂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后生长因子浓度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招募12名健康志愿... 背景:生长因子是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效应分子,不同激活剂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后生长因子浓度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应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比较静脉血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差异。将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与4种激活剂(生理盐水、凝血酶、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凝血酶)按照体积比10∶1混匀,置于37℃恒温水浴箱孵育30 min,离心后提取上清液,检测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利用血琼脂平板检测上清液中的细菌生长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激活剂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血小板计数值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分别是静脉血中对应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8.7,22.2,2.3,2.8倍(P <0.05);(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凝血酶组、葡萄糖酸钙组、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升高(P <0.05);凝血酶组、葡萄糖酸钙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高于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P <0.05),凝血酶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质量浓度高于葡萄糖酸钙组、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P <0.05),凝血酶组表皮生长因子质量浓度低于葡萄糖酸钙组、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P <0.05);(3)血琼脂平板实验结果显示4组上清液中均无细菌生长;(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与凝血酶存在正向强相关性(r=0.683,P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量浓度与凝血酶、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凝血酶激混合剂存在正向强相关性(r=0.730,0.789,0.686,P <0.05);富血小板中血小板计数值与4种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均无相关性(P> 0.05);(5)结果提示,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浓度产生不同影响,建议临床根据不同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和治疗需求选择不同激活剂,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凝血酶 葡萄糖酸钙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溴敌隆中毒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郑艾宜 唐时元 姚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98-602,共5页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分为建模组(n=254)和验证组(n=44),建模组根据血...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分为建模组(n=254)和验证组(n=44),建模组根据血清溴敌隆检测结果分为溴敌隆阳性组(n=53)和阴性组(n=201),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出血部位,就诊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电解质指标等,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建模并验证。结果 共纳入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98例,其中溴敌隆阳性53例(20.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溴敌隆中毒患者就诊时皮肤及软组织出血、呼吸系统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凝血酶时间缩短和D-二聚体降低是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溴敌隆中毒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溴敌隆中毒是急诊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就诊时皮肤及软组织出血、呼吸系统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凝血酶时间缩短、D-二聚体降低的患者尤其需要警惕溴敌隆中毒可能,建议尽早进行血药浓度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障碍 溴敌隆中毒 出血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A New Potent Inhibitor of Thrombin from the Leech Haemendipsa Yanyuanensis 被引量:1
5
作者 ZHAO Rong l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1期86-88,共3页
Two components of anticoagulant protei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ech Haemendipsa yanyuanensis by heparin agaros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ultracentrifug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coagulant activity and cha... Two components of anticoagulant protei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ech Haemendipsa yanyuanensis by heparin agaros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ultracentrifug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coagulant activity and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the protein using the method of chromogenic substrate indicates that the anticoagulant protein is thrombin specific but not factor Xa specific. The results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anticoagulant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anticoagulant protein from H. yanyua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mendipsa yanyuanensis anticoagulant protein thrombin factor Xa
下载PDF
Research about Preparation of Porcine Thrombin
6
作者 ZHANGQiang GAOXue-jun ZHAOFeng QIANShan-shan MAMin-yue MAChun-xi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A rapid, simple, and reproducib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rcine thrombin was investigated. Porcine prothrombin was isolated by carrying out 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 Porcine thrombin was prepared from prothro... A rapid, simple, and reproducib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rcine thrombin was investigated. Porcine prothrombin was isolated by carrying out 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 Porcine thrombin was prepared from prothrombin which was activated by the prothrombinase complex containing Factor Xa, Factor V, Ca2+ and phospholipids. Factor Xa and Factor V were isolated by DEAE-cellulose chromatography respectively. They were both identified by SDS-PAGE. Yields and specific activity of porcine thrombin were 107 μg per milliliter plasma and 4 U per milligram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in factor Xa factor V PREPARATION prothrombinase complex
下载PDF
Decidual cell expressed tissue factor promotes endometrial hemostasis while mediating abruption associated preterm birth
7
作者 Saeed Faramarzi Umit A. Kayisli +7 位作者 Ozlem Kayisli Murat Basar John Shapiro Nihan Semerci Joseph Huang Longzhu Piao Frederick Schatz Charles J. Lockwood 《Advances in Reproductive Sciences》 2013年第3期44-50,共7页
During human pregnancy, progesterone induced decidual cells protect against hemorrhage: 1) as endovascular trophoblast breech and remodel uterine blood vessels;and 2) in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following preterm and ... During human pregnancy, progesterone induced decidual cells protect against hemorrhage: 1) as endovascular trophoblast breech and remodel uterine blood vessels;and 2) in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following preterm and term delivery. De- cidual cells promote hemostasis through enhanced 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TF), the primary initiator of hemostasis via thrombin generation,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which inactivates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e primary fibrinolytic agent. Abruptions (decidual hemorrhage) produce excess thrombin which acts as autocrine/paracrine inducer of decidual cell express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of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 and activator, interleukin-8. The latter mediates aseptic abruption-relate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During abruptions, decidual cell and neutrophil-derived proteases effectively degrade the decidual and fetal membrane extracellular matrix to promote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 and preterm delivery (PTD). Decidual cell-derived thrombin weakens the amniotic membrane and lowers decidual cell-expressed progesterone receptor levels by increasing phospho-ERK1/2 signaling. The resulting functional progesterone withdrawal accompanies P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TERM BIRTH ABRUPTION HEMOSTASIS Tissue factor thrombin
下载PDF
两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8
作者 郑周 徐琦煜 +2 位作者 周星星 王明山 谢耀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47-953,共7页
目的:对两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通过PCR扩增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 目的:对两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通过PCR扩增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并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辅助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使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前后FV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化。通过凝血酶生成实验评估突变蛋白的功能变化。结果:表型检测显示两个先证者FV:C和FV:Ag均同步下降,表现为I型FV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A第3外显子存在c.332G>T杂合错义突变(p.Ser111Ile)及第25外显子存在c.6665A>G杂合多态性(p.Arg2222Gly);先证者B第3外显子存在c.286G>C杂合错义突变(p.Asp96His)及第13外显子存在c.2393-2393del C杂合缺失突变(p.Pro798Leufs*1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Ser111Ile和p.Pro798Leufs*13突变均为致病性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Ser111Ile突变导致氨基酸间的氢键发生改变;p.Pro798Leufs*13突变产生了截断蛋白。凝血酶生成实验表明,先证者A和B的凝血功能已受到影响。结论:这四种突变可能是造成该两个家系FV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p.Ser111Ile突变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V缺陷症 F5基因 生物信息学 凝血酶生成
下载PDF
测定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余东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 探讨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凝血项目检验的55份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标本采集量、不同条件下制备、常温下储存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与未溶血试验下检测凝血四项[凝血酶... 目的 探讨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凝血项目检验的55份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标本采集量、不同条件下制备、常温下储存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与未溶血试验下检测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总结上述各种不同处理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采血量<2.0 mL和> 2.0 mL的凝血四项结果均与合格标本产生明显差异,其中PT、APTT、TT均长于合格标本,而FIB小于合格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心时间下,离心时间5 min的PT、APTT值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3 000 r/min,15 min和4 000 r/min,15 min制备乏血小板血浆检测凝血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下储存时间4 h的APTT明显长于放置2 h的标本,TT值短于放置2 h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PTA、PTT均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TT长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标本是否溶血未对FIB造成影响,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标本采集量、常温下储存时间、离心时间及标本溶血与未溶血试验均是影响凝血项目检验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均> 1,P<0.05)。结论 凝血项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异常会受标本采集量、常温时间储存过长、离心时间及溶血等因素影响,故在临床检验中应严格控制标本采集至运输的整个过程,高度重视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增加检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正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丙洋 袁波 娄志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分析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前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复合物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颅脑创伤患者,依据术后30 d内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生存组(n=48)和死亡组(n=22),分析颅... 目的分析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前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复合物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颅脑创伤患者,依据术后30 d内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生存组(n=48)和死亡组(n=22),分析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术前TAT复合物水平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及术前TAT复合物水平对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大于等于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小于10 h、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小于5分、术前TAT复合物大于100 ng/mL、空腹血糖(FBG)大于10 mmol/L、手术时间≥大于等于3 h为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TAT复合物水平与患者年龄、FBG水平和手术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GC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术前TAT复合物水平对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5%CI为0.723~0913,P<0.001,敏感度为80.32%,特异度为74.06%,最佳截断值为100 ng/mL,具有较佳的预测价值。结论TAT复合物水平为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与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存在相关性,对颅脑创伤患者死亡有较佳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包裹人胰岛减轻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玉伟 李万里 +6 位作者 陈继冰 丰丙政 徐之然 吴玲玲 武桢 顾新伟 高宏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69,共8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C包裹胰岛的效果及胰岛的体外功能。体外构建血液循环管型模型,空白对照组加入0.2 mL胰岛培养液,胰岛组加入800胰岛当量未包裹的胰岛,MSC包裹组加入800胰岛当量MSC包裹的胰岛,37℃条件下循环60 min。在0、30、60 min 3个时间点各取0.5 mL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循环60 min后将血液用70μm滤网过滤,收集血浆、血凝块及胰岛。血凝块及胰岛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CD11b阳性细胞在胰岛周围聚集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C3a、C5b-9、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IL-8含量。结果MSC和胰岛共同孵育24 h后胰岛可以被MSC包裹,包裹程度约80%。胰岛组和MSC包裹组血凝块和胰岛周围均存在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MSC包裹组较胰岛组CD11b阳性细胞少。与全血共孵育0、30、60 min后,MSC包裹组和胰岛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均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少,TF含量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TAT、TF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6、TNF-α、IL-8表达水平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1β、IL-6、TNF-α、IL-8、MCP-1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SC包裹胰岛可通过减少胰岛TF在血液中的暴露,在凝血反应阶段减轻IBMIR,从而减少移植早期胰岛移植物的损伤和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 胰岛封装 补体 组织因子 趋化因子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凝血酶标志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影响
12
作者 宋训君 徐俊 +1 位作者 杨思伟 侯晓琳 《西部医学》 2023年第7期1046-1051,1056,共7页
目的 探讨凝血酶标志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老年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栓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低血栓负荷组(n=88... 目的 探讨凝血酶标志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老年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栓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低血栓负荷组(n=88)和高血栓负荷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因素,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酶标志物及模型预测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根据ROC曲线获得的凝血酶标志物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D-D)、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复合物(t-PAIC)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是保护因素(P<0.05);aPTT、D-D、PAP、TM、t-PAIC及五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95、0.817、0.718、0.755和0.866;BP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分度较好,准确性较高;A组(aPTT≤25.96 s、D-D≥0.82 mg/L、PAP≥2.13μg/L、TM≥37.49 ng/L、t-PAIC≥7.12 ng/mL,29例)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aPTT>25.96 s、D-D<0.82 mg/L、PAP<2.13μg/L、TM<37.49 ng/L、t-PAIC<7.12 ng/mL,48例)和C组(其余患者,65例)(P<0.05)。结论 aPTT、D-D、PAP、TM、t-PAIC与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 凝血酶标志物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凝血酶生成试验及凝血因子监测在老年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13
作者 张新波 万海山 +1 位作者 陈东 曲野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生成试验及凝血因子监测在老年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科行手术治疗且年龄>60岁的创伤性骨折病人104例。按术后5天超声检查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比... 目的分析凝血酶生成试验及凝血因子监测在老年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科行手术治疗且年龄>60岁的创伤性骨折病人104例。按术后5天超声检查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基线资料、慢性疾病史、创伤至手术时间、凝血酶生成试验及凝血因子相关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预测概率,将预测概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DVT的发生率为21.12%,与非DVT组比较,DVT组病人创伤至手术时间更长,在5 pmol/L组织因子(TF)激活条件下的峰值更低(258.13±40.88 vs 209.58±30.09),凝血因子FⅤ、FⅧ及纤维蛋白原(Fib)更高(分别为141.25(125.38,158.18)vs 176.12(150.65,186.34)、145.49(133.36,147.48)vs 165.96(153.07,180.65)、3.25±0.55vs 3.92±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创伤至手术时间、5 pmol/L TF激活条件下的峰值、FⅤ、FⅧ、Fib 5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1(P<0.01),高于单一指标预测,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92。结论创伤至手术的时间、5 pmol/L TF激活条件下的凝血酶生成峰值、FⅤ、FⅧ、Fib对老年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下肢DVT均有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生成试验 凝血因子监测 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下载PDF
TT和APTT联合应用指导成人ECMO支持患者肝素抗凝管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建国 马丽英 +2 位作者 陈云 刘志昱 张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评估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通过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联合检测来综合判断肝素浓度及体内抗凝效果,为ECMO治疗患者提供恰当的抗凝管理。方法选取26例静脉-动脉ECMO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凝... 目的评估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通过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联合检测来综合判断肝素浓度及体内抗凝效果,为ECMO治疗患者提供恰当的抗凝管理。方法选取26例静脉-动脉ECMO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凝血相关指标:活化凝血时间(ACT)、TT、APTT、抗Xa因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较强(r=0.901,P<0.001)。APTT、AC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中等(r=0.566、0.540,P<0.001)。APTT与ACT的相关性较强(r=0.864,P<0.001)。TT与APTT、ACT的相关性弱(r=0.297、0.321,P=0.001、<0.001)。结论TT与低浓度肝素有良好的正相关性,ECMO治疗期间,TT和APTT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反映肝素浓度的变化及抗凝效果,可为临床指导肝素的剂量及输血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凝血时间 抗XA因子 肝素
下载PDF
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成春英 孙勇 +6 位作者 文志斌 何晓凡 王谷丰 林国强 蒋海河 唐先明 贺石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凝血酶诱导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ECV304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一期凝固法测总的细胞促凝活性(PCA);RT-PCR的方法检测TFmRNA。结果凝血酶增强ECV304细胞的促凝活性(PC...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凝血酶诱导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ECV304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一期凝固法测总的细胞促凝活性(PCA);RT-PCR的方法检测TFmRNA。结果凝血酶增强ECV304细胞的促凝活性(PCA),并具有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r=0.9602,P<0.01)。通过乏FVII血浆与TF单克隆抗体法确认PCA来自TF活性。单用TMP(125~1000μg/ml)对ECV304细胞TF表达没有影响(P>0.05)。在给予凝血酶之前30min用TMP(125~1000μg/ml)预处理ECV304细胞,TMP可呈剂量依赖式地抑制凝血酶(20U/ml)诱导ECV304细胞PCA(r=-0.9644,P<0.01)和TFmRNA(r=-0.9576,P<0.05)增加的作用,在1000μg/m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强;在凝血酶刺激ECV304细胞后4、6、8、10、12h,TMP(1000μg/ml)均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ECV304细胞PCA增加,在8h时最明显(P<0.05)。结论TMP可抑制凝血酶诱导ECV304细胞TF的表达,这一作用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凝血酶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不同浓度钙离子对凝血Ⅰ、Ⅱ及Ⅲ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佩国 张继东 +2 位作者 李蕴玉 李双安 王洪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7,共3页
家兔血液与不同浓度CaCl2溶液混合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血凝时间延长,当血中Ca2+浓度达0.054mol/L时,出现抗凝;0.72mol/LCaCl2溶液抗凝兔血置37℃水浴30,120min后,再以生理盐水... 家兔血液与不同浓度CaCl2溶液混合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血凝时间延长,当血中Ca2+浓度达0.054mol/L时,出现抗凝;0.72mol/LCaCl2溶液抗凝兔血置37℃水浴30,120min后,再以生理盐水稀释,血液仍能恢复凝固。表明CaCl2抗凝血中的纤溶系统未被激活,其抗凝作用具有可逆性;其中的凝血Ⅲ因子无变性、降解、失活现象,对纤维蛋白原含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家兔 血液凝固 凝血ⅩⅢ因子 纤维蛋白质
下载PDF
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罗家佩 肖婧洁 +1 位作者 黄丽华 练家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2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益肾活血汤辅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02...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2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益肾活血汤辅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02例)和对照组(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98例)2组。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2,91.18%)高于对照组(68/98,69.39%)(P<0.01)。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内皮素-1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硫化血红蛋白、一氧化氮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机体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益肾活血汤 肾透析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硫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川芎嗪抑制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成春英 孙勇 +6 位作者 文志斌 何晓凡 王谷丰 林国强 蒋海河 唐先明 贺石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以前的研究已证实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表达组织因子具有抑制效应。本实验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及核因子κB途径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一期凝固法测总促凝活... 目的以前的研究已证实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表达组织因子具有抑制效应。本实验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及核因子κB途径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一期凝固法测总促凝活性;组织因子m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核因子κB的移位。结果一氧化氮合酶途径阻断剂硝基左旋精氨酸甲基乙酯单独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孵育时对细胞表达组织因子mRNA和总促凝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硝基左旋精氨酸甲基乙酯、川芎嗪和凝血酶三者共同孵育时,川芎嗪抑制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作用被取消(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经凝血酶处理45min后,细胞核内棕黄色着色明显,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经川芎嗪处理15min后,再加入凝血酶作用45min,核内棕黄色着色则明显减少。结论一氧化氮途径参与了川芎嗪抑制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作用;川芎嗪能够通过影响核因子κB的活化来抑制组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凝血酶 组织因子 一氧化氮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霞 江虹 +1 位作者 徐楠 郑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9-382,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正常混合血浆和各浓度梯度含抗生素血浆的PT、APTT、FIB、TT及FaⅡ。比较各浓度含抗生素血浆组与正常混合血浆组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对凝血检测结果与抗生素的浓度作线性回归。...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正常混合血浆和各浓度梯度含抗生素血浆的PT、APTT、FIB、TT及FaⅡ。比较各浓度含抗生素血浆组与正常混合血浆组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对凝血检测结果与抗生素的浓度作线性回归。结果血浆中头孢硫脒浓度达100、200、800、1600、100mg/L时,或头孢西丁钠浓度达800、400、1600、3200、200mg/L时,或头孢噻肟钠浓度达800、3200、1600、1600、200mg/L时,PT、APTT、FIB、TT及FaⅡ的测定结果与正常混合血浆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五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的抗生素浓度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酶时间(TT) 凝血因子Ⅱ(FaⅡ)
下载PDF
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水蛭素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敏 崔连群 +3 位作者 张承俊 王晓军 烟玉琴 秦风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重组水蛭素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第2-5代与凝血酶(4.0u·mL-1)共同孵育,按不同分组加入水蛭素(6.0u·mL-1)和肝素(6.0u·mL-1)。在不同... 目的:研究凝血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重组水蛭素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第2-5代与凝血酶(4.0u·mL-1)共同孵育,按不同分组加入水蛭素(6.0u·mL-1)和肝素(6.0u·mL-1)。在不同时间,通过MTT比色检测细胞生长活性,以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评价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凝血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从2h即可出现,24h开 始减轻。凝血酶对VEGF的表达呈现双峰状:诱导后1h即有VEGF表达增高,2h减低后再次升高,24h达最高。 重组水蛭素可以有效地阻断凝血酶的上述作用。结论:凝血酶诱导HUVECs损伤并显著上调VEGF mRNA的表 达,该过程可被水蛭素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水蛭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