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巨核细胞数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乔丽津 李树萍 +2 位作者 贾万英 李静岩 王琦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对判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预后的意义。方法:计数ITP患儿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并将其分为巨核细胞数正常组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1年。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巨核细胞数正...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对判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预后的意义。方法:计数ITP患儿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并将其分为巨核细胞数正常组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1年。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巨核细胞数正常组77.8%(21/27例)于2周内达完全反应,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仅39.1%(9/23例)在2周内达完全反应。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7.72,P<0.01)。血小板计数在4周恢复正常者,巨核细胞数正常组为85.1%(23/27例),巨核细胞数增多组为56.5%(13/23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x^2=5.07,P<0.05)。随访1年,8例转为慢性(CITP),其中巨核细胞数正常组2例,巨核细胞数增多组6例。结论: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可作为早期判断小儿ITP预后的一个有效的指标,明显增多者提示转为CITP的危险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预后 骨髓巨核细胞数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涛 师晓东 +4 位作者 冯燕玲 刘嵘 李君惠 王天有 陈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0-483,共4页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 ,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 ,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BFU MK)。结果表明 :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而I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 ;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 MK和BFU 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 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 :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 ,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 ,并释放血小板 ;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 ,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 ,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巨核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巨细胞病毒抗原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丁艳 贾德胜 +1 位作者 梅红 黄志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7-550,556,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81例ITP患儿骨髓中HCMV早期抗原,并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ELISA法检测血HCMV-IgM。结果ITP患儿骨髓HCMV阳性率(61.7... 目的探讨骨髓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81例ITP患儿骨髓中HCMV早期抗原,并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ELISA法检测血HCMV-IgM。结果ITP患儿骨髓HCMV阳性率(61.73%)明显高于血HCMV-IgM阳性率(20.99%),P<0.01;慢性ITP骨髓HCMV阳性率(92.31%)高于急性ITP(55.88%),P<0.05;慢性ITP血HCMV-IgM、IgG阳性率与急性IT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HCMV阳性组的平均年龄、治疗前血小板数、治疗后血小板上升值与阴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巨核细胞数及产板型巨核细胞数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HCMV-IgM阳性组的平均年龄、治疗前血小板数、治疗后血小板上升值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HCMV-IgG阳性组的上述三项指标与阴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HCMV阳性细胞数量分级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HCMV感染在ITP中广泛存在,骨髓HCMV抗原的检测是评价ITP患儿HCMV感染的敏感、特异的指标;骨髓HCMV感染的ITP患儿存在病情加重、疗效不佳及慢性化的趋势;在骨髓HCMV致ITP的机制中,可能主要是影响外周免疫系统从而破坏成熟的血小板,而不是对血细胞生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人类 骨髓 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占术 罗章琴 +3 位作者 谢波 薛乾富 肖悦 米永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了解地塞米松(D X M)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42例ITP初诊患者作为ITP组和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ITP组标本分别在大剂量D X M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采样,即D X M治疗前和D X M治疗... 目的了解地塞米松(D X M)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42例ITP初诊患者作为ITP组和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ITP组标本分别在大剂量D X M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采样,即D X M治疗前和D X M治疗后。然后分别采集上述分组对象的骨髓并涂片,与对照组骨髓片一并在显微镜下对巨核细胞进行分类,并记录D X M治疗前、D X M治疗后以及对照组的血小板数目。结果 D X M治疗前比值与D X M治疗后比值、对照组比值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比值与对照组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 X M治疗后外周血小板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仍较低(P<0.01)。结论 D X M在治疗ITP过程中,可直接或间接促使巨核细胞凋亡,从而使血小板生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 骨髓涂片
下载PDF
9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何代英 舒琦 +2 位作者 夏堪冀 王琛 徐诣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044-3045,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近几年收治的确诊为ITP的94例成年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94例成人ITP患者中有74例的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占...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近几年收治的确诊为ITP的94例成年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94例成人ITP患者中有74例的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占78.72%,且以成熟的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较幼稚的颗粒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94例中显效42例(44.68%),良效24例(25.53%),进步10例(10.64%),无效18例(19.15%)。总有效率80.85%。显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占76.19%,而无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比例为55.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幼稚和成熟巨核细胞比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骨髓 巨核细胞
下载PDF
1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活检巨核细胞计数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立宇 张征 +4 位作者 陶英 刘薏芝 常春康 浦权 李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02-206,共5页
本研究首次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涂片及活检巨核细胞计数与临床疗效关系。按临床类型、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及活检巨核细胞计数115例成人ITP患者疗效。结果表明:①急性ITP患者疗效优于慢性ITP患者,2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 本研究首次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涂片及活检巨核细胞计数与临床疗效关系。按临床类型、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及活检巨核细胞计数115例成人ITP患者疗效。结果表明:①急性ITP患者疗效优于慢性ITP患者,2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及60.4%(p<0.01),而远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5%及68.9%(p<0.05)。②发病时不同血小板计数的ITP患者,他们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③按发病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进行分组,即涂片巨核细胞计数小于7个/4.5cm2组、7-35个/4.5cm2组、大于35个/4.5cm2组,这3组的近期治疗有效分别率为53.3%、73.8%及86.2%,这3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远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2.8%、84.6%及85.5%,而后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后2组分别同第1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④按发病时骨髓组织切片巨核细胞计数进行分组:即切片巨核细胞计数小于8个/mm2组、8-15个/mm2组和大于15个/mm2组,这3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3.8%、85.0%及90.3%,后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分别同第1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这3组的远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3.3%、63.1%及87.9%,3个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⑤ITP患者发病时外周血小板计数同骨髓涂片及组织活检切片巨核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0.31,p>0.05;r=0.41,p>0.05)。骨髓涂片同组织切片巨核细胞计数存在正相关(r=0.52,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髓涂片及活检巨核细胞计数对远期疗效影响显著。结论:骨髓活检巨核细胞计数可以作为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有效补充,可预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巨核细胞 比较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肖红 卢美蓉 苏保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2177-2179,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ITP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的关系。结果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越多,预后越好;初诊时骨髓原始...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ITP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的关系。结果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越多,预后越好;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越高,预后越好。结论初治时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与ITP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判断ITP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预后 骨髓巨核细胞
下载PDF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叶絮 冯莹 +3 位作者 赖毅妍 庞缨 蔡晓东 刘凌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AATP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16例临床诊断为AAT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患者的既往史、疾病进程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年...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AATP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16例临床诊断为AAT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患者的既往史、疾病进程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年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6例患者中既往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史者4例。4例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例切脾,4例加用环孢素A治疗有效,1例加用环磷酰胺有效,6例用上述治疗无效。3例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激素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无关。结论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与上述临床指标无关。激素治疗无效者加用环孢素A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首次发现部分AATP患者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化而来,提示免疫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长期随访发现部分病例可转化为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检查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血小板计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志奇 兰小英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934-1937,共4页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DD、FIB及PLT等指标水平,采用Logis...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DD、FIB及PLT等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DD、FIB和PLT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并绘制DD、FIB、PLT联合检测的ROC曲线。结果:①一般资料分析显示,两组人员性别、年龄、BMI、饮酒、吸烟、心脏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血管疾病史、肝脏疾病史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DD、FIB、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D、FIB及PLT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D、FIB、PLT及联合检测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FIB和PLT的AUC分别为0.738、0.641和0.688,而联合检测的AUC是0.837,相比于单个指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DD、FIB和PLT等表达会异常升高,其联合检测的AUC明显更高于单个指标的检测,可对病情程度作出有效判断,故联合检测血清DD、FIB和PLT表达能为临床诊断及判定病情进展提供指导,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制定相关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缺血性中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胃癌骨髓转移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宁 宋永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npura,TTP)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癌骨髓转移并TTP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发热、贫血原因待查入院,入院后出现呕血,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病程中出现进... 目的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npura,TTP)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癌骨髓转移并TTP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发热、贫血原因待查入院,入院后出现呕血,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病程中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血涂片可见裂片红细胞,确诊为胃癌骨髓转移并TTP。结论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时,应注意合并T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骨髓肿瘤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志奇 卢榕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收集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PLT、D-二聚体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收集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PLT、D-二聚体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险因素,并绘制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研究组的PLT低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居住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等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因素(P<0.05)。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ROC曲线分析的结果显示,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AUC相比于单个指标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单个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等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因素,且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测效能优于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LT D-二聚体 骨髓巨核细胞计数
下载PDF
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改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建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比较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改变特点。方法包括30例急性ITP及38例慢性ITP初诊患者,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结果急慢性ITP的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及裸核巨核细胞数量... 目的比较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改变特点。方法包括30例急性ITP及38例慢性ITP初诊患者,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结果急慢性ITP的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及裸核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急性ITP。急慢性ITP的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均减少,急性ITP更为显著。慢性ITP易见血小板型幼巨核细胞。结论急慢性ITP巨核细胞增多,且显著成熟障碍,尤其是急性I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 细胞形态学 巨核细胞
下载PDF
巨核细胞形态改变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复华 《当代医学》 2008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0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0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健康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紫癜 巨核细胞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学君 刘忠民 +2 位作者 傅佳萍 詹乾钢 钟永根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人类疱疹病毒6型 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外周血像及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殿钦 高红 李志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9-201,共3页
为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初诊时血像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预后价值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2 2 9例ITP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 为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初诊时血像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预后价值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2 2 9例ITP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ITP病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疗效无关 ,治疗 2周内血小板达到 10 0× 10 9/L以上的病人 ,其基本治愈率较高 (94 .9% ) ;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 ,病人的预后越好 ,每单位涂片 (1.5× 3cm)巨核细胞计数大于 10 0个的病人治愈率达 86 .1%。结论 :ITP病人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 ,并计数巨核细胞数 ,对诊断及预后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 ,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人外周血 血像 骨髓涂片 巨核细胞计数 预后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系祖细胞体外生长及成熟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梅 邓承祺 +1 位作者 孟文彤 吴世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患者骨髓巨核系祖细胞体外生长及成熟状态 ,采用血浆凝块法进行培养 ,经SZ 2 1单抗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 33例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CFU Meg与BFU Meg)集落数 ,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巨核祖细胞直径和... 为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患者骨髓巨核系祖细胞体外生长及成熟状态 ,采用血浆凝块法进行培养 ,经SZ 2 1单抗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 33例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CFU Meg与BFU Meg)集落数 ,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巨核祖细胞直径和面积。结果发现 ,CITP患者CFU Meg为 39.2 7± 2 1.4 4 ,BFU Meg为 5 .62± 3.93,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GPⅢa+细胞面积为 (134.90± 6.0 8) μm2 ,直径为 (12 .89± 3.66) μm ,均低于对照组。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正常组的患者CFU Meg为 19.4 3± 7.2 8和BFU Meg为 4 .67± 1.5 3,均低于对照组。巨核系祖细胞总集落数与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呈正相关 ,r =0 .65 0 3,而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病程长短无相关。结果提示CITP患者巨核祖细胞存在成熟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系祖细胞 骨髓
下载PDF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德新 廖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IT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年龄、诱因、出血情况及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婴幼儿发病多见,其中年龄1个月~1岁者37例(29.6%),~...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IT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年龄、诱因、出血情况及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婴幼儿发病多见,其中年龄1个月~1岁者37例(29.6%),~3岁者38例(30.4%),≤3岁占所有病例数的60%;(2)起病诱因不明者67例(53.6%),诱因明确58例(46.4%),12例(9.6%)发病前1个月内有预防接种史;(3)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使出血症状很快消失;治疗后3、7 d的血小板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儿童ITP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期多见;(2)约半数患儿有前驱感染史,疫苗接种后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3)泼尼松、泼尼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以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3种方法治疗儿童ITP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儿童 骨髓细胞学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ITP患者骨髓及血液检测指标与疗效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秀芳 张晓红 赵小英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目的 :为观察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G(PaIgG)、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BPC)、平均血小板容积 (MPV)、骨髓巨核细胞计数 (MK)与产板型巨核细胞比例 (PPMK)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疗效的预计价值... 目的 :为观察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G(PaIgG)、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BPC)、平均血小板容积 (MPV)、骨髓巨核细胞计数 (MK)与产板型巨核细胞比例 (PPMK)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疗效的预计价值。 方法 :采用Coulter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等 ,对 73例ITP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BPC、MPV、MK、PPMK和PaIgG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ITP组BPC、PPMK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对照组BPC与MPV呈负相关 (P <0 .0 1 )。治疗有效病例达到有效时间与BPC、治疗前MPV、MK及PaIgG水平的相关性不明显 (P >0 .0 5) ,而与治疗前PPMK、治疗后MPV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结论 :治疗前骨髓PPMK及治疗后MPV与ITP的疗效及达效时间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血细胞计数 ITP
下载PDF
儿童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ITP临床对比分析
19
作者 裴文亭 孙立荣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临床特点,以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本院收治44例不典型AA和48例ITP病儿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 目的比较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临床特点,以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本院收治44例不典型AA和48例ITP病儿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4周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AA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7.664~-2.459,P<0.05)。不典型AA组中31例行骨髓涂片检查,其中2例为增生降低性骨髓,余为增生活跃性骨髓,而ITP组中38例均为增生活跃性骨髓。不典型AA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多于ITP组(χ2=16.048,P<0.05)。不典型AA组骨髓巨核细胞数、CD3+T细胞比例、CD19+B细胞比例与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7.383~-4.979,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4周后,ITP组的治疗效果较不典型AA组好(Z=-3.455,P<0.05)。结论不典型AA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MCV、MCH、RDW、PDW增高,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数增高不明显甚至降低,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比例增高,CD19+B细胞比例不增高甚至降低,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与ITP鉴别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骨髓检查 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肿节风总黄酮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大鼠骨髓细胞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晓南 彭文虎 +3 位作者 徐国良 严小军 刘红宁 尚广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大鼠模型,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对模型大鼠血小板以及骨髓细胞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依据外周血小板数目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TP模型组、肿节风总黄酮0.0945、0.0630、0.0315g/kg剂量组...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大鼠模型,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对模型大鼠血小板以及骨髓细胞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依据外周血小板数目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TP模型组、肿节风总黄酮0.0945、0.0630、0.0315g/kg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醋酸泼尼松龙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大鼠于第1、3、4、6、7、8天腹腔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建立ITP大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第10天检测各组动物血小板数目,台酚蓝染色计算骨髓有核细胞活力,体外培养并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成集落数目。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肿节风总黄酮0.0945、0.0630、0.0315g/kg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龙组大鼠血小板数量均显著增加,肿节风总黄酮0.0945、0.0630、0.0315g/kg剂量组骨髓单核细胞活力、相同时间内基质细胞贴壁率均显著提高,肿节风总黄酮0.0945和0.0630剂量组成纤维细胞集落数目明显增多。结论:肿节风总黄酮可以提升ITP模型大鼠血小板数量,可能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改善了骨髓细胞微环境,进而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生成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总黄酮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细胞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