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es of small-scale tidal flat accretion and salt marsh changes on the plain coast of Jiangs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Yunfeng ZHANG Zhenke +3 位作者 HE Huachun CHEN Yingying JIANG Songliu REN H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0-86,共7页
Large-scaled reclamation modifies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dramatically while accelerating the disappearance of salt marshes,which causes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oastal ecosystem and the biodiversity function.In this s... Large-scaled reclamation modifies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dramatically while accelerating the disappearance of salt marshes,which causes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oastal ecosystem and the biodiversity function.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changes of tidal flat and salt marsh coverage in a small-scale tidal flat with an area of ~160 000 m^2 in the plain coast of Jiangsu Province,China.Human activities(e.g.,the construction of dikes) are a crucial contributor that benefits for the tidal flat accretions and the following changes of salt marsh coverage.Located in the front of the man-made "concave coastline",the study area is suitable for sediment accretion after the dike construction in the end of 2006.On the basis of the annual tidal surface elevation survey from 2007 to 2012,the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e human influenced tidal flat varied from a few centimeters per year to 23 cm/a.The study area experienced a rapid accretion in the tidal flat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alt marsh,with the formation of a longshore bar,and a subsequent decline of the salt marsh.Breaking waves during the flooding tide brought much sediment from the adjacent tidal flat to the study area,which caused burial and degeneration of the salt marsh.The vertical grain size changes within a 66 cm long core in the study area also demonstrated the above changes in the tid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responses of small-scale tidal flat changes to reclamation are significant,and the rational reclamation would benefit for the new salt marsh formation in front of the dikes.Further research about the evolution of small scale tidal flat as well as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polder dik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the purpose to maintain a healthier coast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flat salt marsh small-scale tidal flat response to reclamation plain coast of Jiangsu Province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感潮河段排涝泵站规模论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娟 沈优 +2 位作者 闫辉雪 林农 李晓坤 《东北水利水电》 2023年第10期8-11,50,71,共6页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西河泵站工程为例,根据中顺大围现状排涝分区与体系,采用水量平衡法、等流时法、一维水动力模型法对泵站规模进行论证研究,分析得出泵站的排涝设计流量,为平原河网地区感潮河段排涝泵站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平原河网感潮河段 泵站规模 水量平衡 等流时 MIKE 11水动力模型
下载PDF
福州仓山龙津阳岐水系补水活水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鑫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5期123-126,M0014,共5页
以福州仓山龙津阳岐水系补水活水项目为例,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征,采用适合平原河网地区且能灵活调度水工建筑物的MIKE 11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补水活水方案进行模拟。所提出的补水方案是:丰水期进行自然纳潮补水,补水方向为南引北排;枯... 以福州仓山龙津阳岐水系补水活水项目为例,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征,采用适合平原河网地区且能灵活调度水工建筑物的MIKE 11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补水活水方案进行模拟。所提出的补水方案是:丰水期进行自然纳潮补水,补水方向为南引北排;枯水期因闽江潮汐动力不足,应利用泵站补水,补水方向则为东引西排和南引北排。所得结论可为后期水系运维调度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补水活水 平原河网 MIKE 11 运维调度
下载PDF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水体表观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4
作者 李海云 潘杨 +4 位作者 张龙飞 陈旭宇 秦天羽 吕凌霄 李尚珂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9-1848,共10页
以佛山市大沥镇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表观污染指数法及表观污染类型的分类方法,从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2个角度对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水体表观污染状况及污染源进行评价,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定量解析污染源。结果表明:佛山市大沥... 以佛山市大沥镇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表观污染指数法及表观污染类型的分类方法,从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2个角度对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水体表观污染状况及污染源进行评价,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定量解析污染源。结果表明:佛山市大沥镇河道水体表观质量整体不佳,表观污染类型以混合主导型为主,夏季和晚春的表观污染程度重于早春。不同片区水体表观状况从优至劣依次为镇水围片区>白沙片区>盐联围片区>黄岐盐联围片区>谢边涌及香基河片区>泌冲片区>后海片区。退潮时段河道水体表观质量较差,且涨退潮对镇南部河道水体表观质量影响较大。不同表观污染类型河道的污染源类型及贡献率不同,有机主导型(黑臭)的主要污染源为点源污染(52.61%);有机主导型(水华)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35.98%);营养主导型的主要污染源为种植业污染(51.43%);无机主导型的主要污染源为地表径流(41.50%)。研究显示,大沥镇河道水体表观污染时空变化较为显著,不同表观污染类型的污染源具有差异性,需分类治理,从而改善水体表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感潮河网 河道 表观质量评价 表观污染类型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下载PDF
数字孪生太浦河防洪及供水“四预”业务应用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黄志兴 冯大蔚 +2 位作者 马媛 戴逸聪 胡雪娇 《水利信息化》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针对太浦河防洪及供水保障数字孪生系统建设要求,基于UE引擎、GIS、无人机航拍数据、监测信息及共享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平原感潮地区数据底板;通过太浦河模型平台和可视化引擎,形成以事件为驱动的太浦河防洪及供水预报、预警、预演... 针对太浦河防洪及供水保障数字孪生系统建设要求,基于UE引擎、GIS、无人机航拍数据、监测信息及共享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平原感潮地区数据底板;通过太浦河模型平台和可视化引擎,形成以事件为驱动的太浦河防洪及供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四预”孪生系统,并建立太浦河历史水情、雨情、工情、水质等信息与调度预案方案间的映射关系,关联提示方案预案并实现智能推荐应急处置。场景化构建太浦河防洪及供水“四预”全过程,服务太浦河综合调度需要,可为平原感潮地区数字孪生“四预”业务应用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防洪 供水 “四预”业务应用 事件驱动 综合调度 平原感潮地区
下载PDF
面向水环境改善的水系调度方案研究——以A联围为例
6
作者 汪聪 程树辉 +4 位作者 郭鑫宇 王少伦 沙桐 杨敬畏 宋雅阁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2期147-153,161,共8页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的水系调度是维持水环境健康发展的长效保障措施。A联围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属于平原型感潮密集河网地区,拟通过水系调度来提升区域水环境。本研究基于MIKE 11模型软件建立A联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的水系调度是维持水环境健康发展的长效保障措施。A联围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属于平原型感潮密集河网地区,拟通过水系调度来提升区域水环境。本研究基于MIKE 11模型软件建立A联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现状闸门调度方案进行优化,以达到改善水动力、提升水质的效果。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水系调度可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在推荐方案下,内河涌氨氮平均浓度较现状调度方案下降约22.11%,河涌达标率提升至85.85%,为实现A联围水质全面达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改善 水系调度 平原型感潮密集河网区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MIKE 11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曲度及城市化响应 被引量:29
7
作者 赵军 单福征 +1 位作者 杨凯 吴阿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7,共7页
河流曲度是河流平面形态的重要表征指标,以平原河网地区典型区域——上海为例,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心城区高密度河网的河流曲度特征,诊断了近6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对区域河网及河流曲度的影响。研究认为:①近6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河网密度... 河流曲度是河流平面形态的重要表征指标,以平原河网地区典型区域——上海为例,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心城区高密度河网的河流曲度特征,诊断了近6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对区域河网及河流曲度的影响。研究认为:①近6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河网密度下降幅度达67.22%,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区域河网水系分枝结构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反;②平原河网地区是顺直型河流的典型发育区域,研究初期上海中心城区顺直型河流占85.40%,进一步分析表明曲度小于1.1的河流比例高达70.57%,河流形态接近于直线型;③上海中心城区消亡河流以顺直型为主,其消亡速率约为较高曲度河流的12倍,采用加权平均曲度指标描述区域河网萎缩对河流曲度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直观性和科学性;④上海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实践中,工程水利的倾向性强于生态水利,60.9%的河流整治项目开展了裁弯取直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曲度 河流健康 城市化 平原河网地区 上海
下载PDF
上海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物输移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永鹏 杨凯 +4 位作者 车越 谢胜 刘辰 任翔宇 尚钊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38,共13页
基于经典的输出系数法,以上海滴水湖集水区为例,初步探讨了适合于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半分布式集水区非点源输移通量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结果表明:(1)结构方面,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类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降雨以及分散排放的农村生活污... 基于经典的输出系数法,以上海滴水湖集水区为例,初步探讨了适合于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半分布式集水区非点源输移通量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结果表明:(1)结构方面,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类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降雨以及分散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3类,土地利用是最主要的非点源类型;(2)时间尺度,1965~2008年,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物输移通量呈现增加态势,非点源污染问题基本经历了从不明显到初步显现再到凸显的3个阶段;(3)空间尺度,13个二级集水区和137个三级集水区的输移通量分布与功能定位、城市化程度以及有效绿地面积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 输移通量 输出系数法 有效绿地面积 集水区 平原河网地区 滴水湖
下载PDF
面向非点源污染调控的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划分方法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永鹏 杨凯 +2 位作者 车越 金妍 徐启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4-172,189,共10页
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所特有的且已实施的水利分区(控制片)管理体系,分析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的特征;从空间尺度、汇流机制和调控强度3个维度,初步探讨了面向非点源污染调控的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四级划分体系.以临港新城区域为例,... 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所特有的且已实施的水利分区(控制片)管理体系,分析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的特征;从空间尺度、汇流机制和调控强度3个维度,初步探讨了面向非点源污染调控的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四级划分体系.以临港新城区域为例,划分了1个一级集水区,13个二级集水区,137个三级集水区;二级集水区与现有规划的功能分区基本一致,以促进非点源调控策略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 集水区划分 平原河网地区 临港新城
下载PDF
滦河三角洲海岸潮汐汊道——潮盆体系的演变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忍顺 李坤平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6-53,共8页
近二千年以来,滦河尾闾从西向东迁移,形成了由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互相叠复而成三角洲体系。丰富的入海泥沙和弱潮环境使该三角洲海岸发育了我国较为完整的潮汐汊道——潮盆体系群。尽管滦河三角洲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诸多相异之处,... 近二千年以来,滦河尾闾从西向东迁移,形成了由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互相叠复而成三角洲体系。丰富的入海泥沙和弱潮环境使该三角洲海岸发育了我国较为完整的潮汐汊道——潮盆体系群。尽管滦河三角洲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诸多相异之处,但动力泥沙条件的某些相似性使它们的汊道潮盆体系的演变可以进行类比。研究表明,决定潮汐汊道——潮盆体系发育阶段的是它所在的亚三角洲的废弃年龄。从狼窝口到湖林口的各亚三角洲均处于演变的第一阶段。即以受蚀陆岬及其沙咀状堡岛为特色的第一阶段。而大清河口附近则处于以堡岛弧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目前,曹妃甸附近的亚三角洲正在向第三阶段,即堡岛演化为内陆架浅滩的阶段演化。从现代滦河口向曹妃甸,对应于废弃年龄的增加,潮汐汊道分别属于五种类型,即新生波浪型、新生过渡型、潮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潮汐汊道 潮盆 滦河 三角洲
下载PDF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洪水对村镇内涝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乾坤 刘曙光 +2 位作者 钟桂辉 胡子琛 姚忠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2,共7页
随着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下垫面变化落后导致河道泄洪能力不足,河道洪水水位明显上涨,村镇内涝灾害日益频繁,已明显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在分析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村镇内涝影响因素基础上,以典型村镇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随着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下垫面变化落后导致河道泄洪能力不足,河道洪水水位明显上涨,村镇内涝灾害日益频繁,已明显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在分析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村镇内涝影响因素基础上,以典型村镇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该地区河道洪水对村镇内涝影响。结果显示50 a一遇与100 a一遇河道洪水分别导致村镇排涝水量减少25.17%,55.24%,排涝水量减少对村镇内部河流洪水过程的影响明显。降雨量增大加剧了排涝水量减少对村镇内涝淹没面积扩大的影响。河道洪水可导致村镇内涝淹没面积扩大22%,加剧了村镇内涝灾情。此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村镇内涝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 河道洪水 村镇内涝 排涝水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甬江流域河网水利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方国华 金德钢 +2 位作者 刘俊 严文武 徐向阳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针对平原感潮河网的水文和水力学特性,结合甬江流域实际,建立了平原河网水利计算混合模型,采用Preissmann四点隐式格式,合理选定权重系数,并运用河网最优节点编码法的3级解法进行求解;利用2000年桑美台风暴雨洪水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 针对平原感潮河网的水文和水力学特性,结合甬江流域实际,建立了平原河网水利计算混合模型,采用Preissmann四点隐式格式,合理选定权重系数,并运用河网最优节点编码法的3级解法进行求解;利用2000年桑美台风暴雨洪水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是可靠适用的。考虑不同重现期暴雨和潮位的组合情况,采用研究建立的河网水利计算模型对规划防洪工程全面实施后甬江流域河网节点水位进行了合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感潮河网 水利计算 混合模型 权重系数 最优节点编码法 三级解法 甬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下游典型平原城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提升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思如 顾一成 +3 位作者 杨大文 孙金华 胡庆芳 张熹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1,共11页
通常平原城市河网水动力条件较差,加快水体更新、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可改善河网水环境质量。以长江下游典型平原城市启东市为例,充分利用河道天然潮动力条件,建立河网水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试验,量化分析优化水系格局、工程布局和调... 通常平原城市河网水动力条件较差,加快水体更新、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可改善河网水环境质量。以长江下游典型平原城市启东市为例,充分利用河道天然潮动力条件,建立河网水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试验,量化分析优化水系格局、工程布局和调度方式对河网水体流动性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在最不利潮汐条件下,优化方案可将河网的全历时生态流速达标率由52.3%提升至94.2%,最大瞬时生态流速达标率由42.6%提升至85.0%,区域生态流速持续度达91.8%,同时还可节约67.5%的引调水量;改善水系格局、优化河网控制工程布局及其调度方案可以减少域外引水,同时显著增加河网水流更新速率,降低污染物滞留时间,从而改善水环境。该方法可为提升平原城市感潮河网水环境质量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提升 感潮河道 数值模拟 Infoworks ICM 平原城市
下载PDF
南通主城区纳潮置换水体及其绩效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晓琴 张金池 沈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南通属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在贯通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充沛的过境水资源优势和感潮河网的潮汐水动力特性,形成南通主城区纳潮置换水体循环系统是改善南通主城区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充分论证南通纳潮置换水体可行性的... 南通属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在贯通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充沛的过境水资源优势和感潮河网的潮汐水动力特性,形成南通主城区纳潮置换水体循环系统是改善南通主城区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充分论证南通纳潮置换水体可行性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现有条件下适合南通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改善需要的、具可操作性的纳潮置换水体的运行方案,并就区域引排能力的计算、引水路线的选择、引水时间及引水量的计算及论证、纳潮置换水体改善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案实施后可使景观连接度有所增加,整个水系形成网络结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迁移;能有效梳理和贯通水系,提高河道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水平,增强河道的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纳潮置换水体 南通
下载PDF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成陆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玉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3-37,共5页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位于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间 ,其形成与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长江、古黄河的供沙历史和供沙状况密切相关 ,并且现今海域南黄海辐射沙洲的辐聚点也位于这段海岸 ,故探讨其成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数值模拟了公元...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位于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间 ,其形成与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长江、古黄河的供沙历史和供沙状况密切相关 ,并且现今海域南黄海辐射沙洲的辐聚点也位于这段海岸 ,故探讨其成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数值模拟了公元8世纪时该区的M2潮汐、潮流 ,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7种粒径泥沙在当时潮流场中的净输运状况 ,划分了海底冲淤区。计算结果表明 ,公元8世纪时苏北岸外存在大致以东台为顶点的辐射状古潮流场 ,其分布格局与现今苏北岸外大致以港为顶点的辐射状潮流场基本一致 ,该辐射状潮流场的存在是由当时东台岸外的独特驻潮波波腹所决定的。进入苏北岸外古辐射状潮流场中的泥沙 ,在辐聚、辐散的潮流作用下 ,每一个潮周期均自NE、SE方向向东台附近海域净输运泥沙 ,在东台附近海域发生淤积。由此认为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是大致以东台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在每个潮周期内均将北来的黄河泥沙与南来的长江泥沙向东台附近海域净输运 ,致使泥沙在此迅速淤积 ,水下沙洲迅速生长、并陆而形成。大致以东台为顶点的辐射状潮流场与古黄河、长江带来的充足物源是苏北中部滨海平原形成的两个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平原 潮流 泥沙输运 形成机制 苏北
下载PDF
平原感潮地区雨型潮型组合对除涝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季永兴 刘水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40,共7页
以上海某感潮圩区水系除涝规模计算为例,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法,研究了平原感潮地区的雨型潮型组合对圩区除涝规模的影响,并对涉及除涝标准的暴雨历时取值、涝水排除程度确定、起调水位与预降可能性、河道分期实施状况... 以上海某感潮圩区水系除涝规模计算为例,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法,研究了平原感潮地区的雨型潮型组合对圩区除涝规模的影响,并对涉及除涝标准的暴雨历时取值、涝水排除程度确定、起调水位与预降可能性、河道分期实施状况、用地性质变化、水面率控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约100 km^2区域内,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法计算的河道水力要素和除涝设施规模均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对确定的除涝规模,不同雨型潮型组合情况下,内河最高水位和高水位持续时间不同,"麦莎"雨型潮型组合情况下内河最高水位较高,而"63年"雨型潮型组合情况下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后期河道水位也较高;平原感潮圩区除涝标准的确定涉及设计暴雨重现期、设计暴雨历时、涝水排除时间、涝水排除程度、设计潮位与过程等因素,尤其是雨型潮型组合对除涝规模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感潮地区 圩区 雨型潮型组合 除涝标准 除涝规模
下载PDF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边界水闸流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全 杨笛音 孟钲秀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2,共4页
鉴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边界水闸流量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介绍了在线监测、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水力学及多元回归法过流公式3种水闸流量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上海市浦东新区典型闸门流量过程,提出了应根据闸门重要性、监测仪器安装条件、投入... 鉴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边界水闸流量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介绍了在线监测、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水力学及多元回归法过流公式3种水闸流量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上海市浦东新区典型闸门流量过程,提出了应根据闸门重要性、监测仪器安装条件、投入预算、流域数据信息掌握程度、技术人员能力级别等因素来选取最优的水闸流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感潮河网 水闸流量计算方法 在线监测 水文水动力学模型 水力学及多元回归法过流公式
下载PDF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迎洲 徐贵泉 《中国水利》 2014年第5期49-51,53,共4页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极易遭受流域洪水、区域暴雨、台风、高潮等多重袭击影响,防汛情况复杂,通过开展防汛减灾能力评价可以科学反映地区抵御水灾的能力。以上海市为例,建立了上海市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共分3个层级、2个一级指标、7...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极易遭受流域洪水、区域暴雨、台风、高潮等多重袭击影响,防汛情况复杂,通过开展防汛减灾能力评价可以科学反映地区抵御水灾的能力。以上海市为例,建立了上海市防汛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共分3个层级、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以期对其他相关地区防汛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感潮河网 防汛减灾 指标体系 上海市
下载PDF
苏州河综合调水与水环境治理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道增 林卫青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共12页
本文概述了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中与水环境相关的情况,以苏州河的历史、现状及水环境整治方略为背景,简要介绍了苏州河污染源情况,苏州河水动力特点并分析苏州河水质严重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描述苏州河环境整治中的环境流体... 本文概述了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中与水环境相关的情况,以苏州河的历史、现状及水环境整治方略为背景,简要介绍了苏州河污染源情况,苏州河水动力特点并分析苏州河水质严重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描述苏州河环境整治中的环境流体力学问题:苏州河污染物迁移扩散数学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特征;苏州河水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苏州河水动力的控制及其对改善水质的作用;苏州河及其河网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平原河网 潮汐水流 底泥疏浚 迁移扩散 环境容量
下载PDF
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旸 陈沈良 谷国传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依据史料的灾害记实以及海岸变迁和人工海堤修筑记录,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分析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格局表现为:在新石器时代为弱灾期;汉时为易发期;隋至唐初为多发期;盛唐至宋以易发期为主,并兼有... 依据史料的灾害记实以及海岸变迁和人工海堤修筑记录,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分析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格局表现为:在新石器时代为弱灾期;汉时为易发期;隋至唐初为多发期;盛唐至宋以易发期为主,并兼有重灾期凸显;黄河夺淮后,又复多发期。据黄河夺淮至清末的历次潮灾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在危害程度上,大潮灾占总潮灾年的30%,中小潮灾各占35%。潮灾在发生时间上,存在1-3月的安全期和6-8月的高发期。在空间分布上,潮灾发生概率总体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此外,旱期潮灾约占潮灾总数的10%。据现代水文气象和地形等资料讨论可知,年最高潮平均潮位与沿海陆面的高差在总体上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台风增水的总体增幅南大北小,以及海面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潮灾时空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平原 历史时期 潮灾 风暴增水 海面高度 旱期潮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