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variation of tidal prism and energ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 numerical study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敏 Ian Howard TOWNEND +1 位作者 蔡华阳 周云轩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Tidal rivers are intrinsically complex because tidal propagation is influenced by river discharge.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idal prism and energy variance in the tidal river of the Changji... Tidal rivers are intrinsically complex because tidal propagation is influenced by river discharge.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idal prism and energy variance in the tidal river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estuary in China.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behaviour of river and tide,we use numerical modelling that has been validated using measured data. We conduct our analysis by quantifying the discharge and energy variance in separate components for both the river and the tide,during wet and dry seasons. We not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tidal prism and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idal discharge on the flood and ebb and tidal storage volu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ver discharge attenuates the tidal motion and reduces the tidal flood discharge but the tidal storage volume is approximately constant with different riverine discharge since part of the fresh water discharge is intercepted and captured in the estuary due to the backwater effect. It appears that the tidal discharge adjusts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river discharge to keep a constant tidal storage volume. An analysis of the hydraulics shows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tidal dominance(at the mouth) to river dominance(upstream) depends on the location of tidal current reversal which varies from wet season to dry season. Duringthe wet season,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is totally dominated by energy from fresh water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S estuary convergence tidal prism hydraulics ENERGY tidal river
下载PDF
Managing Tidal Inlets
2
作者 Jonathan Akin French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Sandy inlets are in a dynamic equilibrium between wave-driven littoral drift acting to close them,and tidal flows keeping them open.Their beds are in a continual state of suspension and deposition,so their bathymetry ... Sandy inlets are in a dynamic equilibrium between wave-driven littoral drift acting to close them,and tidal flows keeping them open.Their beds are in a continual state of suspension and deposition,so their bathymetry and even location are always in flux.Even so,a nearly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inlet’s cross-sectional flow area and the inshore tidal prism is maintained-except when major wind and/or runoff events act to close or widen an inlet.Inlet location can be stabilized by jetties,but dredging may still be necessary to maintain a navigable channel.Armoring with rock large enough to resist erosion can protect an inlet bed or river mouth from excessive storm flow erosion.Armoring can also be used as a stratagem to close in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ET Littoral drift Shields parameter tidal prism Cobble armoring COASTAL
下载PDF
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径潮相互作用变化分析
3
作者 徐海珏 粟雅磬 +3 位作者 黄哲 白玉川 王刚 姚海元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7,共13页
围垦养殖对河口海岸的水动力和水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在围垦区逐渐开始实施退养还滩工程以修复河口的水动力环境。但是,目前对于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还缺少完善的评价和研究。以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二维水... 围垦养殖对河口海岸的水动力和水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在围垦区逐渐开始实施退养还滩工程以修复河口的水动力环境。但是,目前对于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还缺少完善的评价和研究。以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从水动力场、纳潮能力和行洪能力三个方面研究还滩工程对滦河口径潮作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区域面积约300 hm^(2),河口断面扩宽造成了河口内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径流动力明显减弱,洪季河道内下泄流速最大降幅约为61.82%;潮流动力显著增强,枯季时潮流上溯流速增加0.25 m/s;径潮作用平衡位置向上游移动。河口纳潮能力显著增强,枯季大潮期间涨潮历时延长了12.5%,涨潮周期纳潮通量增长了219.8%。河口行洪能力明显提高,河道内洪季最大水面降幅达45.8%,水力坡度逐渐减缓,主动力轴线流速明显降低。退养还滩工程有利于河口的防洪御潮及生态环境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口 退养还滩 水动力场 纳潮量 行洪能力
下载PDF
围填海工程对九龙江河口纳潮量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文丹 朱振洋 +2 位作者 陈能汪 许婷 孙振祥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纳潮量是海湾可以接纳的潮水体积,对维护海湾良好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针对围填海工程所在厦门九龙江河口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实测水文资料统计以及经充分验证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对九龙江河口现... 纳潮量是海湾可以接纳的潮水体积,对维护海湾良好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针对围填海工程所在厦门九龙江河口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实测水文资料统计以及经充分验证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对九龙江河口现状条件下的纳潮量进行了统计计算。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厦门港海沧港区围填海工程建成后九龙江河口水流特征、潮位变化和纳潮量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采用传统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沧港区围填海工程面积约为2.95 km^(2),工程实施后九龙江河口纳潮量减少率约为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潮量 潮位 数值模拟 九龙江河口 围填海工程
下载PDF
罗源湾多年围填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累积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勇智 孙惠凤 +1 位作者 谷东起 闫文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4,共9页
由于滩涂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的需要,罗源湾内围填海活动频繁,但长期以来多个围填海工程对湾内水动力环境的累积效应十分明显。本研究以围填海累积影响下的罗源湾水动力环境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MIKE 3模型,分析了罗源湾3个典型围填海时... 由于滩涂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的需要,罗源湾内围填海活动频繁,但长期以来多个围填海工程对湾内水动力环境的累积效应十分明显。本研究以围填海累积影响下的罗源湾水动力环境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MIKE 3模型,分析了罗源湾3个典型围填海时期岸线与地形条件下的纳潮量和水交换能力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实施的大量围填海工程对罗源湾的纳潮量和水交换的累积效应显著。1996和2012年的海湾全潮平均纳潮量与1960年代相比,分别减少了约20.59%和28.38%,湾内30d的平均水交换率则分别减少19.17%和21.42%,半交换时间延长了约1.74和2.42d。由此可见,频繁的围填海工程对罗源湾水动力环境的累积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罗源湾 纳潮量 水交换
下载PDF
河口滩涂围垦对水动力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立群 卢单 +3 位作者 赵慧明 周建康 郭传胜 刘大滨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84,共7页
通过综述评价,认为河口滩涂利用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滩涂围垦使得工程水域的水动力环境发生改变,迫使原有的河床稳定状态重新调整;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陆域向海发展,海岸发生改变,导致潮滩失去对潮能的存储与耗散作用,改变潮... 通过综述评价,认为河口滩涂利用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滩涂围垦使得工程水域的水动力环境发生改变,迫使原有的河床稳定状态重新调整;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陆域向海发展,海岸发生改变,导致潮滩失去对潮能的存储与耗散作用,改变潮汐范围;大规模的围垦也会使河口缩窄,破坏滩涂的湿地形态,导致河流的行洪能力可能降低,使周边城镇易受洪涝灾害。提出应将滩涂利用对水动力、河口岸线变化和防洪御潮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以指导滩涂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围垦 水动力环境 河口 海岸线 纳潮量 防洪排涝
下载PDF
三沙湾纳潮量及湾内外的水交换 被引量:26
7
作者 叶海桃 王义刚 曹兵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98,共3页
根据三沙湾多年实测潮位资料和2个临时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沙湾潮汐特征,计算了纳潮量、海水的平均交换率和海水半更换期.结果表明:三沙湾潮差较大,有较强的纳潮能力.但由于其水域面积较大,地形也比较复杂,其整个区域海水的平均... 根据三沙湾多年实测潮位资料和2个临时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沙湾潮汐特征,计算了纳潮量、海水的平均交换率和海水半更换期.结果表明:三沙湾潮差较大,有较强的纳潮能力.但由于其水域面积较大,地形也比较复杂,其整个区域海水的平均“更新能力”一般.当潮差累积率为20%(大潮)时,三沙湾的海水半更换期约为36个潮周期;当潮差累积率为50%(中潮)时,海水半更换期约为75个潮周期;当潮差累积率为80%(小潮)时,海水半更换期达到114个潮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湾 纳潮量 平均交换率 海水半更换期
下载PDF
不同方式的纳潮量计算比较——以胶州湾2006年秋季小潮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红霞 华锋 +1 位作者 刘娜 吴志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胶州湾为例,分别通过纳潮量常用算法和走航ADCP直接测流资料计算了2006年秋季小潮期间3个不同潮时段的纳潮量。结果表明,根据纳潮量常用算法得到的纳潮量变化范围大于采用测流资料计算得到的纳潮量范围。在平均意义上,两种算法的平均... 以胶州湾为例,分别通过纳潮量常用算法和走航ADCP直接测流资料计算了2006年秋季小潮期间3个不同潮时段的纳潮量。结果表明,根据纳潮量常用算法得到的纳潮量变化范围大于采用测流资料计算得到的纳潮量范围。在平均意义上,两种算法的平均值分别为6.303×108m3和6.480×108m3,仅相差0.177×108m3。这既验证了通过海流计算纳潮量的精确性,也体现了通过纳潮量算法计算纳潮量在平均意义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纳潮量 走航ADCP
下载PDF
胶州湾近150年来海岸变迁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春艳 李广雪 史经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9-106,共8页
本文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结合历史海图、水深资料研究近150年来胶州湾岸线属性和位置变化。1863~1935年胶州湾以自然演变为主导,岸线变化很小,因自然淤积潮间带面积缓慢减小,72年中仅减少了15.68 km^2;而1935年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胶州... 本文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结合历史海图、水深资料研究近150年来胶州湾岸线属性和位置变化。1863~1935年胶州湾以自然演变为主导,岸线变化很小,因自然淤积潮间带面积缓慢减小,72年中仅减少了15.68 km^2;而1935年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胶州湾岸线变化很大,大面积的自然潮滩被盐田养殖区和人工填海代替,岸线普遍向海推进,总体上趋于平直造成潮间带面积和纳潮量急剧减小,1935—2005年潮间带面积减小了164.7 km^2,纳潮量减小了0.246 km^2。在近150年的时间里,胶州湾的面积缩小了38.6%,各种岸线类型历史长度变化反映了人类对胶州湾集中开发利用的几个阶段。1863年胶州湾的总水域面积为567.95 km^2,比2008年的大220 km^2,其中,1935年以后胶州湾面积的缩小速率大约是1935年以前的13倍。纳潮量变化规律与潮间带面积变化相似,2005年纳潮量比1863年减小了0.25×10~9m^3,减小了19%,其中1935年以后纳潮量的缩小速率大约是1935年以前的2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岸线变化 岸线类型 潮间带 纳潮量
下载PDF
钦州湾潮流模拟及其纳潮量和水交换周期计算 被引量:21
10
作者 蒋磊明 陈波 +1 位作者 邱绍芳 韩姝怡 《广西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193-195,199,共4页
根据FVCOM模式的模拟结果和2006年至2008年间对钦州湾海流的观测资料,分析钦州湾的潮流特征,并计算该湾在平均海平面的纳潮量和大、小潮的水交换半更换周期。结果表明,该湾潮差很大,潮流主要为往复流,平均潮差纳潮量为7.55×108m3,... 根据FVCOM模式的模拟结果和2006年至2008年间对钦州湾海流的观测资料,分析钦州湾的潮流特征,并计算该湾在平均海平面的纳潮量和大、小潮的水交换半更换周期。结果表明,该湾潮差很大,潮流主要为往复流,平均潮差纳潮量为7.55×108m3,大、小潮水交换的半更换周期分别为1.70个周期和4.53个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纳 潮量 水交换
下载PDF
深沪湾水交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浩 潘伟然 骆智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纳潮量与水交换时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半封闭海湾内污染物的稀释速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预测湾内水质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1个分潮共同驱动一个三维斜压海流模式用以模拟深沪湾的潮汐潮流,进而计算出深沪湾的纳潮量。... 纳潮量与水交换时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半封闭海湾内污染物的稀释速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预测湾内水质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1个分潮共同驱动一个三维斜压海流模式用以模拟深沪湾的潮汐潮流,进而计算出深沪湾的纳潮量。另外,浓度为1 g/m3的保守示踪物在模型启动之初被作为初始条件均匀投放在湾内,观察其后示踪物浓度随涨落潮流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估算出深沪湾的半交换周期约为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沪湾 纳潮量 水交换时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东山湾水动力数值模拟及其纳潮量和水交换周期计算 被引量:11
12
作者 秦晓 纪平 赵懿珺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9,共7页
东山湾属于半封闭性海湾,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总结水体交换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对流扩散的水交换模式,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大潮、小潮实测潮位和潮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流场的验证,计算了纳潮量,半交换期以及交换率... 东山湾属于半封闭性海湾,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总结水体交换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对流扩散的水交换模式,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大潮、小潮实测潮位和潮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流场的验证,计算了纳潮量,半交换期以及交换率的平面分布。计算得出,大潮和小潮时,纳潮量为9.44×10^8 m^3和5.36×10^8 m^3,半交换期为8.13 d和13.0 d以及交换率的平面分布。整个海湾交换率的平面分布表明:湾口水交换能力最强,湾中部水交换能力良好,而湾顶水交换能力较弱。对东山湾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结合海湾的纳潮量、半交换期以及交换率的分布,合理布置排污口,充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海湾 纳潮量 半交换期 交换率 排污口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边滩围垦工程对流场和盐水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林江 朱建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6,共10页
考虑枯季一般状况的径流量和风况,数值计算和动力分析南汇边滩围垦工程对长江河口流场和盐水入侵的影响.南汇边滩围垦工程实施后,南槽喇叭口形状减小,改变了涨潮流和纳潮量.研究表明,围垦工程导致南槽大潮期间纳潮量减少13%,小潮期间减... 考虑枯季一般状况的径流量和风况,数值计算和动力分析南汇边滩围垦工程对长江河口流场和盐水入侵的影响.南汇边滩围垦工程实施后,南槽喇叭口形状减小,改变了涨潮流和纳潮量.研究表明,围垦工程导致南槽大潮期间纳潮量减少13%,小潮期间减少16%,越过深水航道导堤的涨潮流减小;从南槽向北的越堤盐通量减小,导致北槽向海的盐通量减弱,中上段向陆的盐通量减弱,工程东南侧向陆的盐通量减弱,但因南槽口门处缩窄向陆的盐通量增强.围垦工程后南槽盐度锋面减弱,大潮期间南槽口门处和工程东南侧盐度上升,量值超过1.0;因纳潮量、越堤流和向陆盐通量减小,南槽中上段、北槽和横沙东滩盐度下降,量值超过0.5;北港和崇明东滩盐度上升,盐度超过0.5.小潮期间因潮动力减弱口门处的涨潮流和向陆盐通量减小,整个南槽盐度下降,量值超过1.5.因围垦工程后南槽盐度锋面减弱,阻挡径流进入南港的作用减弱,大潮和小潮期间北港净分流比略微减小,南槽的分流比大潮和小潮期间分别比工程前增加了1.57%和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围垦工程 盐水入侵 纳潮量 分流比
下载PDF
胶州湾纳潮量和水交换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雪 陈学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采用高精度的水深和岸线资料,建立了适用于胶州湾的三维正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通过观测与模拟资料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模型,对胶州湾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确的数值模拟... 基于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采用高精度的水深和岸线资料,建立了适用于胶州湾的三维正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通过观测与模拟资料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模型,对胶州湾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确的数值模拟,探讨了胶州湾潮致余流和纳潮量特征,并首次探讨了胶州湾内各子区域之间的水交换情况。结果表明,分别采用计算一个涨潮或落潮周期内通过特定断面的海水通量和研究区域的水深及水位值直接计算两种计算方法计算胶州湾的平均纳潮量,分别为8.90和8.71亿m^3,结果发现水位对纳潮量的影响最大可达1%以上,不可忽略;大潮时期的纳潮量为小潮时期的2~3倍;纳潮量春季最低,冬季其次,夏秋季较高。以质点追踪法,定量研究了胶州湾内各个子区域之间以及各子区域与外海的水交换情况。结果发现,胶州湾内不同子区域的水交换能力以及达到稳定时间均不同,且投放质点的时刻不同对其具有较明显影响。在涨潮时段,胶州湾西北部海域达到稳定时间较短且交换率高,东北部海域达到稳定时间较落潮时段基本不变但交换率高;落潮时段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潮致余流 纳潮量 水交换
下载PDF
筼筜湖纳潮量与海水交换时间的计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姬厚德 潘伟然 +1 位作者 张国荣 骆智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0-663,共4页
通过在筼筜湖引水渠和出水渠断面设置流向、流速、水深等要素的测量断面,以获得筼筜湖纳潮情况下的水动力特征并由此计算筼筜湖的纳潮量和海水交换周期,在中潮条件下,筼筜湖的纳潮量为3.5×105m3,海水平均半交换周期为8.5 d.
关键词 海水交换时间 纳潮量 筼筜湖
下载PDF
河口导堤工程对入海河流纳潮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玮 崔冬 +1 位作者 李国臣 黄志扬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共5页
以灌河口整治工程为例,采用大范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别研究了航道单纯疏浚工程及布置单、双导堤工程(结合疏浚)对潮汐动力为主河口地区入海河流纳潮量的影响,并就导堤高程对纳潮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灌... 以灌河口整治工程为例,采用大范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别研究了航道单纯疏浚工程及布置单、双导堤工程(结合疏浚)对潮汐动力为主河口地区入海河流纳潮量的影响,并就导堤高程对纳潮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灌河口航道单纯疏浚工程会增加灌河纳潮量,增设单导堤后纳潮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而双导堤工程后,灌河的纳潮量既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主要取决于导堤高程。就导堤高程对于灌河纳潮量的影响来说,东导堤高程位于低潮位及涨急附近潮位时最为敏感,而西导堤各级高程都较为敏感。方案比较显示,只要堤顶高程控制合理,灌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以后可以保持灌河纳潮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导堤工程 纳潮 敏感性
下载PDF
近70年胶州湾水动力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金瑞 陈学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41,共12页
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FVCOM,基于胶州湾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水深地形条件,建立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各年代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比较胶州湾不同年代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率等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FVCOM,基于胶州湾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水深地形条件,建立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各年代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比较胶州湾不同年代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率等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胶州湾水域总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在逐渐减小,2008年全湾的纳潮量相对于1935年减少了31.5%,约合3.9×108 m3;海湾流场结构变化很小,流速呈减小趋势;胶州湾欧拉余流"团团转"的多涡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值都发生在团岛附近;海湾的水交换能力趋弱,对整个胶州湾水体的半交换时间进行海湾平均,不同年代5套岸线下海湾的水体半交换时间分别是37.0d,36.7d,39.2d,39.7d和40.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岸线变化 潮汐潮流 纳潮量 水交换
下载PDF
岸线变迁对大连湾内湾海域纳潮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静 王永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0-395,共6页
根据海图资料统计了1979年、1988年、1998年和2009年大连湾及3个内湾岸线和海域面积变化情况,并运用MIKE21软件建立这4年的潮流场模型。然后,基于潮流场数值模拟的数据计算了1979年和2009年大连湾及3个内湾动态纳潮量,并与用潮差和面积... 根据海图资料统计了1979年、1988年、1998年和2009年大连湾及3个内湾岸线和海域面积变化情况,并运用MIKE21软件建立这4年的潮流场模型。然后,基于潮流场数值模拟的数据计算了1979年和2009年大连湾及3个内湾动态纳潮量,并与用潮差和面积计算的静态纳潮量比较,明确对于水位与潮滩面积关系复杂、海域面积较小的海湾应选用动态纳潮量方法。最后,计算了1988年和1998年3个内湾的动态纳潮量,发现近30年间的围填海工程使得大连湾纳潮量减少15%,3个内湾纳潮量均减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湾 潮流场 数值模拟 湾口 动态纳潮量
下载PDF
利用海图数据与卫星影像计算海湾纳潮量——以胶州湾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君益 纪育强 +4 位作者 郑全安 吴永亭 陈义兰 刘自力 辛海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11,共7页
以胶州湾为例,尝试获取胶州湾的三维地形,并利用海湾高、低潮所容纳的海水体积之差计算海湾纳潮量。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1992年纳潮量为9.8×108 m3,2005年胶州湾纳潮量为8.9×108 m3,胶州湾纳潮能力下降0.9×108 m3。
关键词 纳潮量 Landsat卫星影像 海水体积 胶州湾
下载PDF
潮汐汊道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金海 彭畅 +1 位作者 陈可锋 黄惠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4,共8页
从时间流速不对称特征、纳潮量过水断面面积关系、水动力特性、泥沙运动及动力沉积地貌过程的角度,综述了潮汐汊道稳定性研究的进展,指出今后潮汐汊道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有探求纳潮量过水断面面积关系物理机制、阐明潮... 从时间流速不对称特征、纳潮量过水断面面积关系、水动力特性、泥沙运动及动力沉积地貌过程的角度,综述了潮汐汊道稳定性研究的进展,指出今后潮汐汊道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有探求纳潮量过水断面面积关系物理机制、阐明潮汐汊道水沙运动及沉积地貌相互作用过程、揭示淹没型潮汐汊道稳定机制及拓展复合型潮汐汊道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道 时间流速不对称 纳潮量 过水断面面积 水沙运动特征 地貌形态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