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潮坪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被引量:21
1
作者 施振生 朱筱敏 +2 位作者 王贵文 钟大康 张新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9,共9页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共发现遗迹化石 11属 12种,包括Skolithoslinearis、Skolithosverticalis、Ophiomorphanodosa、Arenicolitesisp.、Cylindrichnusisp.、Thalassinoidessuevicus、Diplocraterionparallelum、...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共发现遗迹化石 11属 12种,包括Skolithoslinearis、Skolithosverticalis、Ophiomorphanodosa、Arenicolitesisp.、Cylindrichnusisp.、Thalassinoidessuevicus、Diplocraterionparallelum、Taenidi umsatanassi、Macaronichnussegregatis、Palaeophycustubularis、Planolitesbeverlegensis和Cochlichnusanguineus。这些遗迹化石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居住迹、进食迹和觅食迹,其中大部分呈全浮痕保存,少数呈上浮痕或下浮痕保存。按其古生态和沉积学特征,可划分出三个遗迹组合:①Skolith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坦底型条件下的砂坪沉积环境;②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反映了潮间带砂泥坪沉积环境;③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均低潮线附近的泥坪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塔中地区 沉积环境 塔里木盆地 沉积学 遗迹化石 平坦 觅食 古生态 无脊椎动物
下载PDF
互花米草对江苏潮滩沉积和地貌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爱军 高抒 贾建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9,共8页
江苏潮滩面积大,岸滩冲淤动态变化复杂.人工引种互花米草对江苏海岸潮滩沉积地貌演化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潮滩沉积速率、物质分布及潮水沟地貌系统的发育等方面.根据定点站位不同年代的高程数据,分析Pethick-Allen模型在江苏潮滩... 江苏潮滩面积大,岸滩冲淤动态变化复杂.人工引种互花米草对江苏海岸潮滩沉积地貌演化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潮滩沉积速率、物质分布及潮水沟地貌系统的发育等方面.根据定点站位不同年代的高程数据,分析Pethick-Allen模型在江苏潮滩盐沼的适用性;在现场采集柱状样并在室内进行137C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利用P-A模型分析计算江苏潮滩不同时期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引种加快了潮滩沉积速率,它使潮滩沉积地貌演化脱离了原来的渐进函数关系.在选择的典型断面上采集表层底质样,在激光粒度仪上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易使细颗粒沉积物沉积,大米草滩和盐蒿滩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潮水沟输送.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分析,互花米草滩内潮水沟宽深比小,密度大,水道稳定,有别于光滩或大米草滩的潮水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潮滩 沉积 地貌演化 江苏
下载PDF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1 位作者 沈焕庭 汪亚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5,共9页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垂向和平面)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高度不断变化.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级配的重要因子.再悬浮使粗颗粒悬沙的含量增加,悬沙与底质级配不断接近,沉降对悬沙级配的影响与再悬浮相反.再悬浮发生时悬沙级配对流速有明显响应.在没有再悬浮和沉降影响的情况下,潮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悬沙级配趋于稳定和相同,对这种状态下的悬沙级配可称为背景悬沙级配,大丰潮滩背景悬沙级配的平均粒径为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级配 再悬浮 沉降 大丰潮滩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北部潮间带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薛允传 尹延鸿 高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4,共5页
根据1964~1976年在黄河河口区选取的两条潮滩断面水准测量和底质粒度分析资料 ,并对样品用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 ,探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对黄河口南迁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开敞程度较高的断面 ,潮间带较窄 ,水边线附近形成贝壳堤 ,从高... 根据1964~1976年在黄河河口区选取的两条潮滩断面水准测量和底质粒度分析资料 ,并对样品用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 ,探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对黄河口南迁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开敞程度较高的断面 ,潮间带较窄 ,水边线附近形成贝壳堤 ,从高潮位到低潮位粒径变细、分选性变差 ,表现出波浪作用特征 ;在开敞程度较低的断面 ,潮间带较宽 ,由高潮位向中潮位沉积物逐渐变粗 ,再向下粒径基本不变 ,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分选变好 ,潮流作用较为显著。此外 ,两断面下部均形成了波浪侵蚀陡坎。这些特征说明黄河改道后 ,这里岸滩波浪作用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沉积 粒度参数 滩面高程 黄河三角洲 潮间带
下载PDF
大丰潮滩悬沙粒径组成及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沈焕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70,共9页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细砂滩上对悬沙浓度进行了六层位垂向同步观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悬沙粒径组成和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测量悬沙浓度时具有...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细砂滩上对悬沙浓度进行了六层位垂向同步观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悬沙粒径组成和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测量悬沙浓度时具有较高精度,浊度计的平均测量误差介于±7%。观测期间悬沙粒径组成十分稳定,时空变化很小,悬沙物质来源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素。悬沙颗粒细,粉砂和粘土是悬沙的主要成分,两者含量之和大于99%。悬沙颗粒在垂向上混合充分,Rouse公式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各水层的悬沙浓度。悬沙沉降速度为悬沙中值粒径静水沉降可能速度的22—28倍,絮凝沉降可能是影响悬沙总体沉降速度和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也可用对数形式表达,根据两个水层的悬沙浓度具有的对数分布关系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其他水层的悬沙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粒径组成 沉降速度 Rouse公式 大丰潮滩
下载PDF
江苏大丰潮滩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陈沈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7,共8页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被覆盖状况是影响底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悬沙粒径组成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有两种模式,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强度不断转换。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子。悬沙与底质在粒径组成上差异明显,再悬浮和沉降是联系二者粒径组成关系的纽带。悬沙沉降对底质的泥沙贡献率从潮滩下部向上部不断增加,在互花米草滩上至少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粒径组成 悬沙粒径组成 再悬浮 沉降 大丰潮滩
下载PDF
Analysis of Jiangsu Tidal Flats Reclamation from 1974 to 2012 Using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赛帅 刘永学 +3 位作者 李满春 孙超 周旻曦 张荷霞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Jiangsu has the most abundant tidal flat resources among China's coastal provinces. To eas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hrinking usable land and to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rge... Jiangsu has the most abundant tidal flat resources among China's coastal provinces. To eas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hrinking usable land and to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rge-scale coastal reclamation development activit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Jiangsu Province since 1949. The present study has integrated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images during 1974 to 2012 by using a Multi-point Fast Marching Method (MFMM) to extract the Jiangsu coastal reclamation areas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extent and elevation of the reclamation areas were analys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unused potential for future reclamation. It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idal flats in Jiangsu.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eclaimed tidal fiats along the Jiangsu coast cover more than 19.86×10^4 hm^2, of which 13.97×10^4 hm^2 is located in Yancheng, 4.84×10^4 hm^2 in Nantong, and 1.05×10^4 hm^2 in Lianyungang; (2) the average elevation of the reclaimed Jiangsu tidal flats has gradually decreased over the last 40 years, while those in Dongtai and Rudong have showed particularly accelerated decrease since the 1990s; and (3) in 2012, very few unused tidal flats two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are left along the Jiangsu coast,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Yancheng. As there are still reserving some coastal land resources between 0-2 m, providing us with a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ll of these findings may be useful for researchers and local author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idal flat resources in Jiang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flats remote sensing Jiangsu coast developmentpotential RECLAMATION
下载PDF
通州沙滩面串沟封堵高程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万远扬 吴华林 +1 位作者 沈淇 顾峰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6,共9页
通州沙与狼山沙之间存在的串沟与通州沙东水道下段浅区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串沟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滩体的守护,也会对主流起到一定分散或冲散作用。因此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通州沙段航道整治中,在考虑增强浅区... 通州沙与狼山沙之间存在的串沟与通州沙东水道下段浅区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串沟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滩体的守护,也会对主流起到一定分散或冲散作用。因此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通州沙段航道整治中,在考虑增强浅区水流动力的同时,必须考虑限制串沟的过流来巩固护滩效果。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现状滩面串沟分流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多方案比选,综合考虑护滩效果、限流导流作用以及投资效率,提出可兼顾固滩稳槽与导流增深双重作用的滩面串沟整治思路,本研究为其它类似滩面串沟封堵及分流河段的整治工程方案探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沙 串沟 数学模型 高滩面 航道整治
下载PDF
浙闽淤泥质港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效京 曹沛奎 《上海地质》 1996年第1期25-32,共8页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乐清湾及三都澳表层沉积物的15只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沉积环境,沉积物类型和泥沙来源,控制着乐清湾和三都澳金属元素及有机质迁移富集规律,并显示具有极为相似的分布特征。本区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其它区...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乐清湾及三都澳表层沉积物的15只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沉积环境,沉积物类型和泥沙来源,控制着乐清湾和三都澳金属元素及有机质迁移富集规律,并显示具有极为相似的分布特征。本区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其它区域相比,以及Fe/Mn比值,充分显示了它们的继承性和亲陆性,同时进一步说明本区表层沉积物,主要由潮流作用从口外海域搬运而来,受到长江口泥沙扩散的影响,其次是周围岛屿和山溪性河流的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湖滩 表层沉积物 港湾 淤泥质
下载PDF
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和Cu积累规律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于文金 邹欣庆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9-820,共12页
对15年来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Cu积累规律和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第一次测到了王港地区^210Pb的本底值为1.16dpm/g,校正了前人对王港地区沉积速率的研究。研究表明,王港潮滩现代平均沉积速率为4.13cm/a;王港潮滩重金属垂直方向的含量... 对15年来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Cu积累规律和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第一次测到了王港地区^210Pb的本底值为1.16dpm/g,校正了前人对王港地区沉积速率的研究。研究表明,王港潮滩现代平均沉积速率为4.13cm/a;王港潮滩重金属垂直方向的含量变化具有趋同性;Cu、Zn的归一化值在15年内相对Pb的归一化值稳定,其中Cu的波动范围在0.4-2之间,Zn在1.5-2.6之间狭小的范围内波动;Pb归一化以后在4个柱状样中,都表现出随时间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王港潮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比较,对王港污染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结果显示,Pb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因子。王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小于95,总体王港潮滩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潜在轻微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港 潮滩 重金属 污染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东滩淤涨演变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沈良 谷国传 虞志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根据 198 3~ 1999年历年地形测图和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3月潮滩断面定位观测的相对高程记录 ,结合潮滩水文泥沙观测资料 ,对长江口南汇东滩的淤涨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不断淤涨的平缓潮滩在风暴浪和常浪作用下发生相应的突变... 根据 198 3~ 1999年历年地形测图和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3月潮滩断面定位观测的相对高程记录 ,结合潮滩水文泥沙观测资料 ,对长江口南汇东滩的淤涨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不断淤涨的平缓潮滩在风暴浪和常浪作用下发生相应的突变和渐变 ,并且常浪对滩面起洗平作用 ,而风暴浪对滩面起掀掘作用。潮流携带细颗粒泥沙塑造潮滩 ,通过上、下滩水体含沙量之差可计算潮滩的堆积速率 ,从滩坡平衡原理可计算潮滩水平扩展趋势。计算结果得到南汇潮滩堆积速率为 4 .5cm/a ,淤涨速率 4 0~ 5 0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汇东滩 潮滩坡度 堆积速率 淤涨趋势 长江口 泥沙观测 泥沙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