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Flow Reserve by the Variables of Time-Intensity Curve with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被引量:1
1
作者 袁霞萍 王新房 +1 位作者 刘望彭 康春松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3期246-249,共4页
The reliability and reliable indexes of q ua 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by using time intensity cur ve (TIC) via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were investigated. The TIC var iables wer... The reliability and reliable indexes of q ua 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by using time intensity cur ve (TIC) via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were investigated. The TIC var iables were obtained by employing acoustic densitometry (AD) technique before an d after acetylcholine (Ach) injection in 12 dogs. Meanwhile, the correlation be tween these variables and CFR was analyzed. Among the variables derived from TIC , peak intensity (PI),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and descending slope (D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P <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coronary blood flow a fter Ach injection. Conversely, time to peak (TP), half time of descent (HT) , and mean transit time (MTT) were decreased remarkably ( P <0.0001). Th e P I and AUC ratios from post to pre Ach injection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FR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being 0.8366 and 0.8824, respectively. It is reliable by using the variables derived from TIC with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regional myocardial CFR. The PI an d AUC ratios from post to pre Ach injection are the reliable indexes for quan titative assessment of C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 intensity curve ultrasound contrast my ocardium VARIABLE flow reserve
下载PDF
Can semi-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uncertain (type II) time-intensity curves improve diagnosis in breast DCE-MRI? 被引量:1
2
作者 Roberta Fusco Salvatore Filice +9 位作者 Vincenza Granata Ylenia Mandato Annamaria Porto Massimiliano D’Aiuto Massimo Rinaldo Maurizio Di Bonito Mario Sansone Carlo Sansone Antonio Rotondo Antonella Petrillo Petrillo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3期418-425,共8页
Objective/Backgrou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uncertain (type II) time-intensity curves (TICs) in breast DCE-MRI is problematic and operator dependen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if a semi-quantitative asse... Objective/Backgrou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uncertain (type II) time-intensity curves (TICs) in breast DCE-MRI is problematic and operator dependen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if a semi-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uncertain TICs could improve overal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Methods: In this study 49 lesions from 44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Per each lesion one region-of-interest (ROI)- averaged TIC was qualitatively evaluated by two radiologists in consensus: all the ROIs resulted in type II (uncertain) TIC. The same TICs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re-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gnal intensities of the last-time-point and of the peak: this difference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wo different cut-off ranges (±5% and ±3%). All patients were cytological or histological biopsy proven. Fisher test and McNemar test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if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Results: Using ±5% cut-off 16 TICs were reclassified as type III and 12 as type I while 21 were reclassified again as type II. Using ±3% 22 TICs were reclassified as type III and 16 as type I while 11 were reclassified again as type II. The semi-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was compared to the histological-cytological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btained with ±3% were 77%, 91%, 91% and 78% respectively while using ±5% were 58%, 96%, 94% and 68% respectively. Using the ±5% cut-off 26/28 (93%) TICs were correctly reclassified while using the ±3% cut-off 34/38 (90%) TICs were correctly reclassified (p < 0.05). Conclusions: Semi-quantitative methods in kinetic curve assessment on DCE-MRI could improve classification of qualitatively uncertain TICs, leading to a mor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suspicious breast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 time intensity curve TRACER Kinetics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the Analysis of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Time-intensity Curve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林 邓又斌 +1 位作者 李天亮 杨好意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6期607-609,共3页
Summary: To study reliability and reliable indices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with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5 % sonicated human albumin was injec... Summary: To study reliability and reliable indices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with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5 % sonicated human albumin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at a does of 0.08 ml/kg into 10 dogs at baseline status and cardiac insufficiency. Apical four-chamber view was observed for washin and washout of contrast agent from right ventricle. The parameters of TIC were obtained by curve fitting. The differences of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states of cardiac functions. Among the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TIC, the time constant (k)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line of cardiac function (P<0.001). But half-time of decent of peak intensity (HT) and mean-transit-time (MTT) of washout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01). The k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cardiac output of right ventricle (CO) and ejection fraction (EF) of left ventricle and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of left ventricle.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could be assessed reliably by the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TIC with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The k, HT and MTT are reliable indices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intensity curve curve fitting right ventricular contrast 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下载PDF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转移性肝癌价值研究
4
作者 梅文娟 李新 张昊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106例肝癌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上升斜率(RS)...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106例肝癌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上升斜率(RS)等TIC相关参数,均进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IC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在106例肝癌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CC者44例(41.5%)和转移性肝癌者62例(58.5%);HCC病灶AT和PI分别为(9.1±2.2)s和(41.7±5.1)dB,均显著低于转移性肝癌病灶【分别为(13.4±2.6)s和(45.8±5.5)dB,P<0.05】,而TTP为(24.8±4.7)s,显著慢于转移性肝癌病灶【(18.9±3.4)s,P<0.05】;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26.7±37.5)ng/mL,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患者【(73.1±14.6)ng/m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采用AT、TTP和PI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89(95%CI:0.83~0.96),其敏感度(Se)和特异度(Sp)分别为70.5%和95.2%,显著优于血清AFP诊断【其AUC为0.78(95%CI:0.68~0.79),其Se和Sp分别为56.8%和78.8%,P<0.05】。结论使用CEUS检测的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HCC与转移性肝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转移性肝癌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造影剂到达时间 诊断
下载PDF
DCE-MRI联合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大军 游焜 蔡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0例FLLs患者,均接受DCE-MRI和DWI检查,以穿刺或手术等病理结果为标准...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0例FLLs患者,均接受DCE-MRI和DWI检查,以穿刺或手术等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分布情况、在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DCE-MRI联合DWI扫描对FLLs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50例FLLs患者中13例为肝血管瘤,21例为原发性肝癌,16例为肝脏转移瘤。不同b值下,不同病理类型间ADC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血管瘤组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脏转移瘤组(P<0.05)。DCE-MRI结果显示,肝血管瘤组曲线以Ⅲ型为主(占比76.92%),原发性肝癌组曲线以Ⅰ型为主(占比66.67%),肝脏转移瘤组曲线以Ⅱ型为主(占比75.00%);三组曲线类型分布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血管瘤组与其他两组间曲线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检查结果显示,DCE-MRI联合DWI扫描对良性、恶性病灶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是92.31%(12/13)、97.30%(36/37);其次是DCE-MRI扫描,分别是69.23%(9/13)、75.68%(28/37);最低是DWI扫描,分别是61.54%(8/13)、54.05%(20/37)。不同检查方法定性诊断FLLs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DCE-MRI联合DWI扫描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DWI及DCE-MRI单独扫描(P<0.05)。结论在FLLs(直径≤3cm)定性诊断中应用DCE-MRI联合DWI扫描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利于明确其良恶性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精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定性诊断 表观弥散系数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下载PDF
基于DCE-MRI图像TIC分析法的类风湿关节滑膜炎定量评估
6
作者 毛瑾玲 朱中旗 +5 位作者 李英豪 何东仪 姜婷 夏天 石洁 汪红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6-432,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对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对滑膜血管翳尤其是炎性血管翳的形状及数量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统一对第4个时相的... 目的:为了提高对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对滑膜血管翳尤其是炎性血管翳的形状及数量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统一对第4个时相的增强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ROI)勾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该病例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早期增强率(MSI)、强化幅值差(MSD)、达峰时间、拟合曲线尾部切线斜率]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特征。使用独立特征定义4型曲线(Ⅰ型,缓升型;Ⅱ型,速升速降型;Ⅲ型,速升平台型;Ⅳ型,速升缓升型),并计算出ROI内每个类型TIC所占容积,再与RAM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相关性最强的TIC,基于该曲线特征进行滑膜炎的定量分级和二维多切片彩色编码显示。结果:MSI与MS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Ⅱ型区域容积与RAMRIS评分具有极好的相关性(r=0.812),即动态增强MRI图像中,TIC为速升速降型区域符合滑膜炎性血管翳类型。结论:TIC分析法方便医生精准地进行炎性血管翳的定量分析,为R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及用药治疗前后对比提供重要临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血管翳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TIC分析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范伊哲 周彦汝 刘永天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10例,根据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对4型患...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10例,根据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对4型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测,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 110例标本中,Luminal A型33例、占30.00%,Luminal B型30例,占27.27%,HER-2阳性型34例,占30.90%,三阴性型13例,占11.81%。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Ktrans与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的Ktrans与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Ktrans、Kep水平低于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P<0.05)。Luminal A型中,有5例流入型TIC、20例平台型TIC、8例流出型TIC;Luminal B型中,有2例流入型TIC、10例平台型TIC、18例流出型TIC;HER-2阳性型中,有4例流入型TIC、11例平台型TIC、19例流出型TIC;三阴性型中,有4例流入型TIC、3例平台型TIC、6例流出型TIC。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DCE-MRI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不同,可通过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进行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MRI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分子分型
下载PDF
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8
作者 王良敏 魏红霞 龚雪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52-1654,1683,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DCE-TIC、DWI-ADC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比...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DCE-TIC、DWI-ADC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的ADC值、rADC、TIC分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TIC、DWI-ADC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乳腺癌87例,乳腺良性病变1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ADC值、rADC均明显高于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病变TIC分型Ⅰ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乳腺癌,TIC分型Ⅲ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乳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TIC分型Ⅱ型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TIC、DWI-ADC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结论 DCE-TIC、DWI-ADC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良性病变 MRI 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附件区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真真 戴晴 +3 位作者 姜玉新 朱庆莉 杨佳欣 高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分析附件区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形态和参数上有无差异,初步评估其对于鉴别附件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超声造影后病灶内部有增强成分的36例附件区包块(良性16例,恶性20例)进行分析。选择增强区作为感兴趣区获得... 目的分析附件区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形态和参数上有无差异,初步评估其对于鉴别附件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超声造影后病灶内部有增强成分的36例附件区包块(良性16例,恶性20例)进行分析。选择增强区作为感兴趣区获得TIC,将曲线下降支分为单相和双相。比较良恶性肿物在曲线下降支形态和曲线各参数中有无差异。结果①曲线下降支形态分析(共29例):分为单相和多相,单相组中恶性病变占90.9%,良性病变占9.1%;双相组中良性病变占61.1%,恶性病变占3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8)。以此指标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为72.4%;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75.9%。②曲线参数分析:当恶性组仅包括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时,在半洗出时间和半廓清时间上显著大于良性组。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于附件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强度曲线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妇科肿瘤
下载PDF
MRI对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平台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亚平 董光 +2 位作者 聂家秋 耿海 张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DCE-TIC)呈平台型(Ⅱ型)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MRI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9例和... 目的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DCE-TIC)呈平台型(Ⅱ型)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MRI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9例和乳腺癌患者45例。比较2组患者病变形态学特征、患侧血供特征、早期强化率(EER)以及2组病灶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19例乳腺纤维腺瘤病变中,9例圆形或卵圆形、8例分叶状、2例不规则,15例边界清晰,14例患侧乳腺血管增粗、增多,2例缓慢流入、4例中度流入、13例快速流入,平均ADC值为(1.47±0.38)×10-3mm2/s,11例内部可见低信号分隔。45例乳腺癌病变中,17例圆形或卵圆形、7例分叶状、21例不规则,11例边界清晰,38例患侧乳腺血管增粗、增多,1例缓慢流入、5例中度流入、39例快速流入,平均ADC值为(0.98±0.40)×10-3mm2/s。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患者病变的形状(χ2=9.176)、边缘(χ2=16.452)、肿块强化方式(χ2=18.489)以及病灶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呈Ⅱ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侧血管增多、增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值鉴别乳腺癌与纤维瘤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敏感度94.7%、特异度71.1%。结论 TIC表现为平台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增强扫描早期强化多呈快速流入。纤维腺瘤患者与乳腺癌患者病变形态学特征及肿块强化方式均存在差异。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纤维腺瘤内部低信号分隔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时间-信号曲线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半定量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在子宫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永梅 江新青 +2 位作者 刘国顺 黄云海 徐向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7-1364,共8页
目的:探讨3.0T动态增强MRI半定量信号强度-时间(signal intensity-time,SI-Time)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在子宫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2例。均行3.0T动态增强MRI扫描,并使... 目的:探讨3.0T动态增强MRI半定量信号强度-时间(signal intensity-time,SI-Time)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在子宫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2例。均行3.0T动态增强MRI扫描,并使用Siemens Tissue 4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勾画感兴趣区并绘制SI-Time曲线。进一步测得感兴趣区的容积定量灌注参数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良、恶性病变组的SI-Time曲线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良、恶性病变组的定量灌注参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结果:20例恶性肿瘤中宫颈癌12例,内膜癌8例;22例良性病变中13例为平滑肌瘤,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3例内膜增生,3例为子宫腺肌症。良性组以I型曲线(59.1%)为主;恶性组以II型曲线(65.0%)为主。不同类型的SI-Time曲线在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若以I型曲线作为诊断子宫良性病变的标准,II和III型曲线作为诊断子宫恶性病变的标准,则诊断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59.1%,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86.7%。恶性病变组Ve值比良性病变组[(0.477±0.143)vs(0.589±0.176),P=0.004]和对照组[(0.477±0.143)vs(0.614±0.146),P=0.004]均低;恶性病变组Ktrans值比对照组低[(0.178±0.067)min-1 vs(0.263±0.111)min-1,P=0.003];良性病变组Ktrans比对照组低[(0.182±0.096)min-1 vs(0.263±0.111)min-1,P=0.011]。结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SI-Time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值在子宫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作为常规MRI形态学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新生物 动态增强磁共振 信号强度-时间曲线 灌注
下载PDF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殿元 沈理 +2 位作者 蔡建荣 陈玉华 陈亚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11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CEUS检查,以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病灶的部位作为定量分析的ROI,得到各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及达峰时间、增强强度、曲线下面积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11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CEUS检查,以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病灶的部位作为定量分析的ROI,得到各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及达峰时间、增强强度、曲线下面积定量参数,分析病灶CEUS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86例(86/117,73.50%)、非前列腺癌31例(31/117,26.50%)。前列腺癌病灶的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P均<0.05);前列腺癌周缘区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P均<0.01)。结论 CEUS时间-强度曲线有助于前列腺癌尤其是周缘区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前列腺肿瘤 造影剂 时间-强度曲线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经静脉声学造影后肝脏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诊断肝硬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华兴 李锐 +2 位作者 郭燕丽 张萍 郭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 探讨声学造影后肝实质灰度时间 强度曲线 (time intensitycurve ,TIC)在诊断实验性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 ,经外周静脉声学造影后应用视频分析法形成肝脏实质灰度的时间 强度曲线 ... 目的 探讨声学造影后肝实质灰度时间 强度曲线 (time intensitycurve ,TIC)在诊断实验性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 ,经外周静脉声学造影后应用视频分析法形成肝脏实质灰度的时间 强度曲线 ,测量并分析峰值时间 (timetopeak ,TP)、峰值强度 (peakintensity ,PI)、峰值减半时间 (halftimeofdescent ,HT)、曲线下降斜率 (descendingslope ,DS)、曲线下面积 (areaunderthecurve ,AUC)和平均渡越时间 (meantransittime ,MTT)等参数。结果 肝硬化组大鼠的TP、PI、DS和AUC测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HT与MTT测值则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声学造影后肝实质时间 强度曲线可以反映肝硬化时大鼠肝脏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改变 ,有望成为诊断肝硬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肝硬化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定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霞萍 王新房 +1 位作者 刘望彭 康春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评价心肌声学造影时间 强度曲线 (TIC)在定量心肌血流灌注时的各项参数测量的重复性。方法 对 12条犬于注射乙酰胆碱 (Ach)前、后分别重复进行心肌声学造影 ,采用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获取TIC各项参数 ,计算注射Ach前、后即静... 目的 评价心肌声学造影时间 强度曲线 (TIC)在定量心肌血流灌注时的各项参数测量的重复性。方法 对 12条犬于注射乙酰胆碱 (Ach)前、后分别重复进行心肌声学造影 ,采用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获取TIC各项参数 ,计算注射Ach前、后即静息和冠脉最大扩张时各项参数的变异系数。结果 随冠脉血流 (CBF)增加 ,TIC参数中峰值强度 (PI)、曲线下面积 (AUC)和曲线下降斜率 (DS )明显增加 ,峰值时间 (TP)、峰值减半时间 (HT )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 (MTT)明显减小 ,P值均小于 0 .0 0 0 1。在静息和冠脉最大扩张两种状态下 ,TP、PI和MTT的重复性较好 ,变异系数分别为 13 .0 0 %、14 .99%、15 .5 0 % (静息 )和 10 .84%、16.12 %、19.5 8% (冠脉最大扩张 ) ,而HT、AUC和DS的变异系数次之 ,静息和冠脉最大扩张时分别为 2 0 .3 8%、2 2 .5 3 %、2 5 .82 %、和 17.12 %、2 5 .72 %、2 6.0 9%。结论 采用AD技术获得心肌声学造影TIC ,其各项参数的测量重复性较好 ,技术稳定 ,为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局部心肌血流灌注提供定量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强度曲线 声学造影 心肌 重复性 血流灌注
下载PDF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早期康复及强度-时间曲线测定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筱雯 付桂敏 陈文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及强度 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检查价值。方法对 8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在发病后 1周内开始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 ,并在发病后 10~ 2 0d ,进行强度 时间曲线检查。结果...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及强度 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检查价值。方法对 8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在发病后 1周内开始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 ,并在发病后 10~ 2 0d ,进行强度 时间曲线检查。结果治疗后痊愈显效率为 93 2 6%。强度 时间曲线显示 ,正常神经支配者占 62 92 % ,部分失神经支配者占 3 7 0 8%。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尽早开始综合性康复治疗 ,可有效改善病情 ,强度 时间曲线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康复 强度-时间曲线
下载PDF
头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江萍 冀鸿涛 +2 位作者 朱强 马腾 赵汉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评价头颈部淋巴结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参数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5名头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85枚淋巴结,良恶性各为36枚和49枚)进行CEUS。设... 目的评价头颈部淋巴结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参数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5名头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85枚淋巴结,良恶性各为36枚和49枚)进行CEUS。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于整个淋巴结、皮质最明显增强区、皮质最弱或无增强区、髓质-门区域、周围软组织。对获得的TIC参数(基础强度、峰值强度、上升支斜率、始增时间、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浓度减半时间、平均渡越时间)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皮质最明显增强区的上升时间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计算出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界值(cut off value)。结果恶性淋巴结在皮质最明显增强区的上升时间明显短于良性淋巴结(P=0.041)。结论 ROI设置于皮质最明显增强区域时TIC的上升时间对头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头颈部 超声诊断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下载PDF
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玲 胡兵 赵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3484-348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和时间-强度曲线(TIC)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行CE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40例,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23例(恶性组),子宫内...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和时间-强度曲线(TIC)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行CE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40例,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23例(恶性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17例(良性组),分析两组CEUS模式、TIC形态及相关参数〔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P)、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充盈模式较快速,充盈时间较早,多高增强,消退早于周围肌层。恶性组TIC呈"速升速降"型,形成"小尖波",且23例患者中有15例TIC下穿至肌层以下,形成"下穿支";良性组TIC呈"速升缓降"型,波峰圆钝。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周边正常肌层、良性病灶与良性病灶周边正常肌层AUC、M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周边正常肌层、良性病灶与良性病灶周边正常肌层Peak、T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内膜癌Peak高于良性病灶及良性病灶周边正常肌层(P<0.05)。结论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CEUS模式与TIC形态和相关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性,特别是TIC的下穿支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特征性,因此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DWI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病变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韬 罗娅红 +5 位作者 邱岩 赵英杰 何翠菊 曲宁 刘凡 满江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评价乳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乳腺病患者的134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s/mm2)和多时相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评价乳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乳腺病患者的134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s/mm2)和多时相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以1.20×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如单纯以ADC值≤>1.20×10-3mm2/s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表现为Ⅱ、Ⅲ型曲线来判定乳腺癌,而以ADC值>1.20×10-3mm2/s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表现为Ⅰ型曲线来判定乳腺良性病变,敏感度为82.7%,特异度69.8%,准确度77.6%。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学造影剂时间-强度曲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翔 张青萍 柳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经外周静脉团注声学造影剂后,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剂量的条件下的能量图时间-强度曲线的变化。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学造影剂后采取造影前后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剂量下的动态图像,以每秒一帧进行视频强度分析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 目的经外周静脉团注声学造影剂后,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剂量的条件下的能量图时间-强度曲线的变化。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学造影剂后采取造影前后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剂量下的动态图像,以每秒一帧进行视频强度分析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并分析不同剂量、部位的曲线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同一剂量下,不同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是有变化的。从曲线形态上,空腔灌注血管(动脉)的曲线比实质脏器更为拉伸和延展、增强的持续时间长,实质性组织灌注(肾脏)曲线则相对狭窄。随着剂量的增加,曲线出现“平台期”,任何一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但视频强度的峰值很快便达到饱和,而且并不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在进行时间-强度曲线的定量研究中必须掌握好剂量,对比组之间的剂量务必保持一致,使用剂量应该:①没有溢出伪像;②峰值平台期应该短;③寻找能相对不依赖于剂量的方法是解决定量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造影剂 时间-强度曲线 能量图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盼 周爱云 +3 位作者 袁新春 张诚 肖帆 贺建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鉴别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2例,根据2004年WHO膀胱癌病理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40例和高级别组22例。获取两组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 目的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鉴别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2例,根据2004年WHO膀胱癌病理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40例和高级别组22例。获取两组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半洗漱时间(TPH)、达峰时间(TP)、上升斜率(WIS)、半降支斜率(DS)等定量参数,采用QLab软件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CEUS特征。结果两组膀胱尿路上皮癌肿块的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基底部情况、彩色血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级别组TPH明显高于低级别组,DS低于低级别组(TPH:t=-4.17,P<0.01;DS:t=2.77,P=0.01),RT、PI、MTT、TP、W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最佳截点TPH为58.06s,DS为0.20dB/s,曲线下面积均为0.79。结论 CEUS TIC曲线量化参数鉴别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膀胱肿瘤 时间-强度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