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的司法应用:时空局限性的突破及其规制
1
作者 张建伟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9,共13页
数字技术在司法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时间与空间局限性的突破。犯罪行为已经率先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远程、跨境的不接触犯罪,这种犯罪形态为公安司法机关侦查取证、诉讼证明和追赃挽损带来难题。数字技术对于司法时空局限性的突破,还影响到... 数字技术在司法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时间与空间局限性的突破。犯罪行为已经率先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远程、跨境的不接触犯罪,这种犯罪形态为公安司法机关侦查取证、诉讼证明和追赃挽损带来难题。数字技术对于司法时空局限性的突破,还影响到审判公开原则的适用范围、直接言词原则的实践状况,以及远程提审、律师会见、开庭审判的“到庭”概念、诉讼可视化等的方式或内涵。不仅如此,数字技术应用也带来一些隐忧,实体意义上的法庭是否会萎缩、消失,法官功能是否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成为越来越不能回避的话题。数字技术的初步应用,如网上开庭与网络直播庭审,固然有其各自的优势,但也都有一定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需要以一定的原则、制度、规则加以规制,非必要不实行网上开庭以及实行有限的网络庭审直播等,应当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时空局限性 审判公开 直接言词原则 规制
下载PDF
前科时效:内涵意蕴、生成逻辑及构建路径
2
作者 周峨春 郭子麟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前科时效是指国家保留受过刑事处罚的人的犯罪记录使其处于不利状态的期限。前科时效制度生成具有充分的逻辑基础,不仅契合重罪到轻罪的时代变换,而且可以平衡犯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并降低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的可能性。构建前科时效制度应... 前科时效是指国家保留受过刑事处罚的人的犯罪记录使其处于不利状态的期限。前科时效制度生成具有充分的逻辑基础,不仅契合重罪到轻罪的时代变换,而且可以平衡犯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并降低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的可能性。构建前科时效制度应与刑法现有制度相衔接,适用范围限于累犯、毒品再犯以外以及禁止适用假释的严重暴力犯罪外的其他犯罪行为,适用条件为前科存续期间没有再犯罪行为,适用期限根据微罪、轻罪、重罪三个档次进行划分,分别对应不同的前科存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科 前科报告 前科消灭 前科时效
下载PDF
从检察主导到法院主导: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理想模式
3
作者 梁旭 赵子微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企业合规改革在司法层面的刑事激励手段,包括前期检察机关的合规不起诉和后期法院主动参与的合规量刑从宽两方面。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多着眼于前者,而对后者的关注偏少。当前实践中,运用合规不起诉存在适用范围有限、检察求刑... 企业合规改革在司法层面的刑事激励手段,包括前期检察机关的合规不起诉和后期法院主动参与的合规量刑从宽两方面。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多着眼于前者,而对后者的关注偏少。当前实践中,运用合规不起诉存在适用范围有限、检察求刑权越界、正当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合规改革的效果。扩大改革辐射范围,推进建立审判环节刑事激励体系,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理想的合规改革模式是从主体、制度、证据、审限四个维度进行解释论分析,明确法院的主导、裁判地位,确立合规从宽的量刑激励制度,赋予合规材料法定证据资格,优化审限管理,建立法院参与改革的“四梁八柱”,解决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等应用障碍,以更好应对现实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案企业合规 法院参与 合规量刑激励 证据 审理期限
下载PDF
刑事案件并案处理的检视与完善
4
作者 刘仁文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43,共12页
并案处理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殊运行程序。合理的并案处理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在更好地发现事实真相、保障量刑一致性和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价值。我国当前的并案处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过于强调公权力的主导致使... 并案处理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殊运行程序。合理的并案处理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在更好地发现事实真相、保障量刑一致性和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价值。我国当前的并案处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过于强调公权力的主导致使被追诉人的权利受到影响,“无上限”的并案反而加重司法负担和影响办案质量,借并案之机不当延长办案期限与羁押期限,套用普通程序的并案处理机制限制了程序分流与权利处分。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并案处理应更加注重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探索对巨型案件的合理分案,加强对并案处理办案期限与羁押期限的约束,畅通并案后被追诉人对程序分流和权利处分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案决定 并案规模 并案期限 权利保障 权利处分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裁判的时机 被引量:1
5
作者 占善刚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0,共14页
裁判的时机成熟是民事诉讼达到可以由受诉法院作出终局裁判的状态,是所有类型的终局裁判的必要条件。裁判的时机成熟时,法院必须尽早地作出终局裁判以结束该审级的诉讼。对裁判具有重要性的事实如果已被充分地解明,并且当事人已穷尽其... 裁判的时机成熟是民事诉讼达到可以由受诉法院作出终局裁判的状态,是所有类型的终局裁判的必要条件。裁判的时机成熟时,法院必须尽早地作出终局裁判以结束该审级的诉讼。对裁判具有重要性的事实如果已被充分地解明,并且当事人已穷尽其主张、举证或进一步提出诉讼资料不被允许,则该诉讼已达到裁判的时机。诉的合法性裁判与本案裁判在裁判的时机具体识别上存在差异。法院在裁判的时机达到时作出终局裁判乃其应尽的义务;例外的场合,基于合目的性考量,法院可裁量是否作出终局裁判。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事实清楚”作为终局裁判作出的诉讼资料基准未能彰显裁判的时机成熟的全部要义,“审限”制度更是有违裁判的时机成熟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局裁判 裁判时机成熟 审限 事实清楚 诉讼迟延
下载PDF
减刑假释庭审实质化的时空重塑
6
作者 马琰 袁博 刘梦萍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87,98,共5页
减刑假释庭审实质化是刑事执行正义实现的重要环节,减刑假释庭审时空的错配极易导致庭审角色的混淆、证据审查的局限及审判公开的“空转”等问题。为避免“有名而无实”,应延循“实质化庭审”以解决“实质性争议”的思路,进一步精细化... 减刑假释庭审实质化是刑事执行正义实现的重要环节,减刑假释庭审时空的错配极易导致庭审角色的混淆、证据审查的局限及审判公开的“空转”等问题。为避免“有名而无实”,应延循“实质化庭审”以解决“实质性争议”的思路,进一步精细化、类型化合理配置减刑假释庭审时空。以时空为路径对减刑假释庭审实质化的程序进行重塑,通过“听证”前置来发现实质性争议进而通过“诉讼”救济来促进实质性争议的解决,此外将监督权后置,发挥检察监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假释 庭审实质化 时空重塑 刑事诉讼
下载PDF
论在线诉讼中刑事证据调查的适用逻辑与限度
7
作者 赵晏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0-28,共9页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确立了刑事庭审中在线证据调查的限度适用模式,但因国家刑罚权实施的审慎性,其适用范围的适度延展存在争议。通过多维度正当性论证可知,刑事庭审中适用在线证据调查具有较为深厚的合法性基础,有助于推进司法资...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确立了刑事庭审中在线证据调查的限度适用模式,但因国家刑罚权实施的审慎性,其适用范围的适度延展存在争议。通过多维度正当性论证可知,刑事庭审中适用在线证据调查具有较为深厚的合法性基础,有助于推进司法资源的合理布局,对消除诉讼资源揭示案件事实的消极影响具有良好功用。刑事庭审在线证据调查的拓展适用可能在一定程度对司法公正产生冲击,但可通过适度规范与限定其适用的案件范围、权力(权利)配置和救济方式予以防范。在信息化时代,适度延展刑事庭审中在线证据调查的适用范围,对于发挥司法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庭审在线证据调查 适用正当性 适用瓶颈 限度适用
下载PDF
民事诉讼审限制度的存与废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福华 融天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103,共9页
诉讼效率与法院的结构和运作紧密联系。在立法上诉讼效率取决于程序的科学构建,司法运作中则决定于案件管理水平。审理期限是一种视野过于狭窄的诉讼效率衡量体系,弹性过大的制度设置使其难以精确衡量并提高诉讼效率,故应以诉讼周期取... 诉讼效率与法院的结构和运作紧密联系。在立法上诉讼效率取决于程序的科学构建,司法运作中则决定于案件管理水平。审理期限是一种视野过于狭窄的诉讼效率衡量体系,弹性过大的制度设置使其难以精确衡量并提高诉讼效率,故应以诉讼周期取而代之。本质上审理期限是法官职业伦理问题,而非民事诉讼法程序制度。在即将修改民事诉讼法之际,删除审限制度规定,加强对诉讼机能的调整,为当事人设置诉讼促进义务,使诉讼程序合理衔接,是提高诉讼效率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限 诉讼周期 诉讼效率 诉讼机能
下载PDF
实践中的刑事一审期限:期间耗费与功能探寻——以S省两个基层法院为主要样板 被引量:9
9
作者 艾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184,共13页
透过审限耗费角度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基层法院刑事审判程序具有如下特征:庭前程序的"事务化",庭前程序沦为纯粹的案件管理活动;庭审程序的"速审化",庭审时间耗费少,庭审节奏明快;庭后程序的"中心化"... 透过审限耗费角度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基层法院刑事审判程序具有如下特征:庭前程序的"事务化",庭前程序沦为纯粹的案件管理活动;庭审程序的"速审化",庭审时间耗费少,庭审节奏明快;庭后程序的"中心化"与"间隔化"。传统观点认为,我国刑事审限制度具有人权保障和效率提升功能。通过比较和实证的考察发现,我国"贯通式"审限的真实功能为通过监控法官的审理行为,达到塑造与行政化司法制度结构相契合的审理主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一审期限 期间耗费 功能 审理行为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审理时”抑或“行为时”?——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一个持续谬误的纠偏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维俭 梅文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5-60,共6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予以了规定。其时点理应以"犯罪时"(即"行为时")为准,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的相关司法解释却将其错误地确定为以"审理时"为准。这一谬误一直未受到...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予以了规定。其时点理应以"犯罪时"(即"行为时")为准,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的相关司法解释却将其错误地确定为以"审理时"为准。这一谬误一直未受到有力的质疑,且最近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这一谬误予以升格性的持续。该谬误源于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基本原理的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得到澄清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不公开审理 审理时 谬误 行为时
下载PDF
论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施立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5,158,共10页
无论是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期间还是正式入法后,起诉期限问题均未能引起制度设计者的关注。判例和学说上认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受起诉期限约束的观点,既缺乏规范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不利于公益的及时救济与恢复,是值得商榷的。... 无论是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期间还是正式入法后,起诉期限问题均未能引起制度设计者的关注。判例和学说上认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受起诉期限约束的观点,既缺乏规范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不利于公益的及时救济与恢复,是值得商榷的。与此同时,既有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则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性质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匹配问题,难以直接加以适用。为此,应在考量前置程序影响、规则简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规则。建议以检察建议回复日或回复期满日为起算点,允许检察机关在6个月内起诉,这一规则能较好平衡公益保护与法秩序安定性之间的关系。起诉期限规则具有承接前置程序与诉讼程序的重要作用,应在未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时作出明文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起诉期限起算点 起诉期限扣除 前置程序
下载PDF
侵权诉讼时效五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渊智 《政法论丛》 2011年第2期19-28,共10页
侵权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只限于财产性质的侵权责任请求权,其时效期间应根据法律所保护的法益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侵权诉讼时效可直接适用刑法追诉时效。侵害人身权益的诉讼时效可以酌情排除,在责任竞合下侵权诉讼时... 侵权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只限于财产性质的侵权责任请求权,其时效期间应根据法律所保护的法益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侵权诉讼时效可直接适用刑法追诉时效。侵害人身权益的诉讼时效可以酌情排除,在责任竞合下侵权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应当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请求权 诉讼时效 刑法追诉时效 责任竞合
下载PDF
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5-50,共6页
举证时限制度是证据制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本文从对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解出发,借鉴西方国家举证时限制度的主要立法例,分析我国民事举证时... 举证时限制度是证据制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本文从对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解出发,借鉴西方国家举证时限制度的主要立法例,分析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证据制度 举证时限制度 中国 司法公正 诉讼成本
下载PDF
论“限期自首”——以《打黑通告》第一条切入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7,共9页
《打黑通告》中的"限期自首"是一种刑事政策工具,其刑事政策立场应当追寻政治期待与法治理性的契合。对"限期自首"应当依法从宽处罚,要"宽中从宽";对"拒不自首"应当依法从严惩处,应对不同情形... 《打黑通告》中的"限期自首"是一种刑事政策工具,其刑事政策立场应当追寻政治期待与法治理性的契合。对"限期自首"应当依法从宽处罚,要"宽中从宽";对"拒不自首"应当依法从严惩处,应对不同情形分别按照"酌定从重"、"宽中求严"进行处理。"期前自首"、"期内自首"、"期后自首"均属于刑法上的自首,应当依据"限期自首"的刑事政策立场给予妥当的处理。《打黑通告》中有关"限期自首"的规定可以在期限、政策性法律效果方面加以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期自首 拒不自首 刑事政策 《打黑通告》
下载PDF
论死刑复核期限制度之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增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针对设立死刑复核期限的主张,反对者从公正、人权、死刑民意、程序拖延利益等角度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判,但这些观点本身并不成立,死刑复核期限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遵循充分、适度、差别、封闭等基本原则,并结合200份死刑复核刑事裁定... 针对设立死刑复核期限的主张,反对者从公正、人权、死刑民意、程序拖延利益等角度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判,但这些观点本身并不成立,死刑复核期限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遵循充分、适度、差别、封闭等基本原则,并结合200份死刑复核刑事裁定书反映出的我国死刑复核期限运行实践,建议重构死刑复核期限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复核 期限 死刑复核刑事裁定书 方案
下载PDF
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困境与变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文良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3-47,共5页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诉讼监督权,但规定过于原则,大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主要以刑事抗诉为主,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抗诉模式的监督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不大、监督作用不明。应...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诉讼监督权,但规定过于原则,大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主要以刑事抗诉为主,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抗诉模式的监督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不大、监督作用不明。应当明确刑事审判监督的目的和界限,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监督 抗诉 监督界限 监督目的 监督保障机制
下载PDF
论刑法立法解释的时间效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道许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72-76,共5页
刑法立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涉及罪行法定原则能否得到最终落实。刑法立法解释是否具有独立的时间效力,有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刑法立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从内容上包括立法解释的生效时间、溯及力和失效时间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刑法立法... 刑法立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涉及罪行法定原则能否得到最终落实。刑法立法解释是否具有独立的时间效力,有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刑法立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从内容上包括立法解释的生效时间、溯及力和失效时间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刑法立法解释的溯及力,应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立法解释 时间效力 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
下载PDF
田赛运动员试跳(掷)时限内的压力反应及其调控
18
作者 王宪红 吕立功 张玉泉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7年第6期54-55,共2页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对田赛运动员试跳(掷)时限规则、注意力集中时间特征以及压力反应类型和压力源进行了解读和探讨。针对运动员过分紧张、赛前冷漠、赛前焦虑和盲目自信的压力反应,提出自我调控方法,为田赛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田赛运动员 试跳(掷)时限 压力反应 自我调控
下载PDF
取保候审制度运行现状及反思——对H市L区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制度运行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仕梅 洪星 《湘南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1-35,39,共6页
设立并运用取保候审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的。通过对H市L区公安机关2006年、2007年取保候审制度运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从立法和司法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增加取保条件的法... 设立并运用取保候审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的。通过对H市L区公安机关2006年、2007年取保候审制度运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从立法和司法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增加取保条件的法律规定,明确规范标准和操作程序;(2)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公安机关办案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保候审 超期羁押 立法完善 检察监督
下载PDF
论审判独立与抗诉监督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丽琴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9-63,共5页
司法公正需要审判独立和对审判权实施监督两方面的共同支撑。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司法现状,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必不可少,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在改造抗诉监督制度时,必须坚持“不损害独立审判权”的底线,把... 司法公正需要审判独立和对审判权实施监督两方面的共同支撑。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司法现状,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必不可少,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在改造抗诉监督制度时,必须坚持“不损害独立审判权”的底线,把抗诉理由的标准由“确有错误”修改为“认为有错误”,把抗诉范围限定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案件和“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并对抗诉期间和抗诉次数作出严格限制以维护审判结果的终局性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独立 抗诉 理由 范围 期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