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育人: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和准绳 被引量:78
1
作者 成尚荣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89,共8页
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切入口和实现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和准绳。学科育人与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教书育人紧密相连,又有不同的视角与方式。学科育人更注重学科特质、独当之任和独特功能,将育人落实在学科学习中。... 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切入口和实现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和准绳。学科育人与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教书育人紧密相连,又有不同的视角与方式。学科育人更注重学科特质、独当之任和独特功能,将育人落实在学科学习中。学科育人是个完整的体系,要系统思考、整体开发。将学科育人扎根在立德树人上,从“学科之魂”“学科之眼”“学科之法”去探寻学科育人的独特理念与方法,并从综合性去考量,不要囿于学科本身,让学科核心素养生发出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学科育人的关键与境界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去培养人格,塑造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育人 学科之魂 学科之眼 学科之法 教师人格
下载PDF
中国心灵哲学的“心理多主论”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新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77,共19页
中国心灵哲学在对人与世界作整体把握时,除了有超心物二分图式的特点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将心理王国作为统一对象把握时,尽管在一些语境下表面上承认心为主宰,但一般坚持认为,心理王国的主宰不像西方哲学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而有... 中国心灵哲学在对人与世界作整体把握时,除了有超心物二分图式的特点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将心理王国作为统一对象把握时,尽管在一些语境下表面上承认心为主宰,但一般坚持认为,心理王国的主宰不像西方哲学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而有"多主角"或多主体,如心、魂、魄、神、我或自我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形成过程、构成、结构、运作方式、特点和特殊本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功能和职责。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特殊的方式,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完整的、整体的人。在论述它们的关系时,存在着独立论、归并论、主中有主论、一实多名论的分歧与争论。中国心灵哲学中同样存在着"李约瑟难题",落后于西方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其领先主要表现在它的价值性心灵哲学中,当然它的求真性心灵哲学中也有一部分具有现代意义,值得发扬光大,如心理多主论中就包含有超二元论思想、非实体主义、非中心主义、特种形式的具身性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心灵哲学 多主论 魂魄 精气神
下载PDF
关于人文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光章 吕忠贤 龚映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36-41,共6页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文化,是把人当作人的一种价值体系。人文文化指向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人文文化是人类或...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文化,是把人当作人的一种价值体系。人文文化指向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人文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在实际生活中集中体现为重视人生的现实价值,表现为对于个人的尊重和关心。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核心和灵魂、精神动力及方向,它奠定了人在人类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文化 文化发展 主体 灵魂 动力
下载PDF
文化铸就灵魂 思想成就高度——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有感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永刚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比较和借鉴了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结合广东省和广州体育学院实际,就广州体育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学科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层面到具体的制度设... 比较和借鉴了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结合广东省和广州体育学院实际,就广州体育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学科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层面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乃至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创办国内一流体育院校的宏伟设想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灵魂 思想 办学理念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红楼梦》与《浮士德》灵肉母题的文本对话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是"间性"关系的诉求之一,文学的意义可以在文本之间的交往对话中予以呈现,不同文 本之间可以互为他者,于一个共生的平台凸显各自的文本意义。就美学意义而言,《红楼梦》与《浮士德》都是包孕着形而 上终... 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是"间性"关系的诉求之一,文学的意义可以在文本之间的交往对话中予以呈现,不同文 本之间可以互为他者,于一个共生的平台凸显各自的文本意义。就美学意义而言,《红楼梦》与《浮士德》都是包孕着形而 上终极意义的人生悲剧,浮士德与贾宝玉都以肉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 神的永恒追求,体现了灵对肉的超越本质。当处于灵肉相搏的困境时,二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话语形式,这个困境对宝 玉来说是奇与正的二元悖反,对于浮士德来说则是自由灵魂和自然欲求之间的两难选择。就文本的现象层面而言,前者 体现了清纯柔弱的"女儿情结",后者彰显的是成熟有力的男子汉精神。前者留恋于静止的空间,敌视时间的变化:后者 追索于时间的隧道,拒绝空间的驻留。二者都以各自的精神理念,于灵与肉之间互斥而又互补的巨大张力中证实人类对 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显示人类文化的共通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红楼梦》 情感世界 文本对话 灵与肉 母题 贾宝玉 意义 理性精神 诉求
下载PDF
伦理自我与公民意义:一个阅读社群的文化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易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8-78,共11页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流行于一部分中产阶层公民中的集体阅读等文化活动是如何得以表达和实践的?这些实践是否对于公民身份具有意义?基于田野数据以及福柯的伦理自我概念,通过详细考察中国南部某沿海城市一个阅读社群的成员培养...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流行于一部分中产阶层公民中的集体阅读等文化活动是如何得以表达和实践的?这些实践是否对于公民身份具有意义?基于田野数据以及福柯的伦理自我概念,通过详细考察中国南部某沿海城市一个阅读社群的成员培养伦理自我的四个方面——伦理实体、主体化模式、形成自我的实践以及目的,我们发现:即使这些文化实践者不一定认为或清晰地意识到他们的实践属于某种形式的公民参与,但这些以自我培养为主旨的、指向内在的文化实践仍具有公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义 灵魂成长 伦理 政治精神性 自我关怀 主体性
下载PDF
“新知培养转深沉”——《笨花》及其对现代中国小说的乡村叙事的拓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耿传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5,80,共6页
现代小说史上的乡土叙事主要有偏于主观和偏于客观的两种类型,它们都建基于现代性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之上。铁凝的《笨花》力图走出这种主客二分模式,以主体间性的视野展示乡村生活,从而实现了对乡村叙事的丰富和拓展。对日常生活及... 现代小说史上的乡土叙事主要有偏于主观和偏于客观的两种类型,它们都建基于现代性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之上。铁凝的《笨花》力图走出这种主客二分模式,以主体间性的视野展示乡村生活,从而实现了对乡村叙事的丰富和拓展。对日常生活及其意义的发现和关注是《笨花》不同于既往的乡村叙事的重要特征,日常生活描写在小说中不只是点缀和装饰,而是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笨花 乡村叙事 文化心灵 主体间性
下载PDF
戏曲之魂——论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总体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友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中国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是多面和深刻的。它在迟滞戏曲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同时 ,却以其深邃的哲学精神和美学原则 ,铸就了戏曲艺术空灵多变的舞台形式、主观心灵化的表演时空和以时帅空的舞台风格 ,并在戏曲艺术的精神内容上形成了... 中国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是多面和深刻的。它在迟滞戏曲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同时 ,却以其深邃的哲学精神和美学原则 ,铸就了戏曲艺术空灵多变的舞台形式、主观心灵化的表演时空和以时帅空的舞台风格 ,并在戏曲艺术的精神内容上形成了乐观向上的喜剧精神、穿越生死的生命观念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典文化 戏曲艺术 主观心灵化时空 生命精神
下载PDF
主体自觉:浙东文化的鲜活灵魂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定宝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9,32,共5页
主体自觉是明清时期浙东文化的灵魂,不仅表现于对人的身心解放的领悟上,也体现在对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上,浙东文化各个历史阶段代表人物对这种主体意识的把握,不仅使其在文化载体上显示出时代特征,而且以之为核心的文化意蕴成了流... 主体自觉是明清时期浙东文化的灵魂,不仅表现于对人的身心解放的领悟上,也体现在对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上,浙东文化各个历史阶段代表人物对这种主体意识的把握,不仅使其在文化载体上显示出时代特征,而且以之为核心的文化意蕴成了流传不衰、极为宝贵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自觉 浙东文化 主体意识 人文精神 自我价值
下载PDF
爱,是使灵魂飞往天国的翅膀——《海的女儿》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凡飞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7-30,共4页
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与王尔德的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 ,都讲述了凡人与美人鱼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古老民间传说题材 ,是属于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之间生命关系的艺术原型。然而 ,在两位世界级童话作家的笔下 ,却各自构... 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与王尔德的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 ,都讲述了凡人与美人鱼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古老民间传说题材 ,是属于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之间生命关系的艺术原型。然而 ,在两位世界级童话作家的笔下 ,却各自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在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对爱情这一母题各具个性的诠释 ,可以感受到两位作家对生命的诗意观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的女儿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 爱情主题 灵魂 艺术品格
下载PDF
异域形象的同步之旅
11
作者 杜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旅的悲剧人生历程;都以女性为一端,并寄予相似的寓意;就悲剧而言,他们都以内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人类在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实现了灵对肉的超越。而肉的解体,灵的飞升,也正显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共通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浮士德” 灵肉母题 《红楼梦》 《浮士德》 文学研究 人物形象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路翎小说:一个扰动了的精神世界
12
作者 黄科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路翎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特别重视作家直逼人物灵魂深处的笔触,而不是令人厌倦的思想表象的描述。“绝不循规蹈矩”,正是路翎做人和创作表现出来的根本特色,这是区别于一般作家才智的关键之处。路翎在文学创作上,有幸得到精神导... 路翎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特别重视作家直逼人物灵魂深处的笔触,而不是令人厌倦的思想表象的描述。“绝不循规蹈矩”,正是路翎做人和创作表现出来的根本特色,这是区别于一般作家才智的关键之处。路翎在文学创作上,有幸得到精神导师胡风的呵护和引导。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在路翎的小说创作中证实了自己的可行性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但是,更应该看到,路翎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胡风倡导的主观战斗精神的结合,更是一种灵与肉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翎 灵魂的探索者 主观战斗精神 精神体验 叙述机制
下载PDF
异域文豪的心灵之约——《红楼梦》与《浮士德》的精神对话
13
作者 杜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1-94,共4页
论文立足于文学文本,力求在异质文学之间寻求一种文本解读方式。据此,笔者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中西方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互为参照,展示出灵肉母题呈现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相似之处,彰显中西方两位文学大师的精... 论文立足于文学文本,力求在异质文学之间寻求一种文本解读方式。据此,笔者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中西方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互为参照,展示出灵肉母题呈现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相似之处,彰显中西方两位文学大师的精神契合点,并发掘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浮士德》 灵肉母题
下载PDF
席勒美育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
14
作者 李欣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8,共4页
席勒美育思想的产生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西方的哲学传统与育人观念。即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把灵魂看作是人的本性 ,因而重“灵魂净化”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奠定了近代唯理论的基础 ;康德哲学则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朝主体性方... 席勒美育思想的产生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西方的哲学传统与育人观念。即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把灵魂看作是人的本性 ,因而重“灵魂净化”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奠定了近代唯理论的基础 ;康德哲学则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朝主体性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遂导致了从灵魂净化到人性解放育人观念的形成。二是对康德的继承与超越。席勒正式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系统地予以阐述。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成为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思想 灵魂净化 主体性 人性解放
下载PDF
引导学生写什么——略谈中学作文教学的题材问题
15
作者 汤国铣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1-73,共3页
解决中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让他们写“熟悉的生活”与观察到的事物难以收到成效,因为“熟悉的生活”和观察到的事物不等于他们心头想说的话。只有引导他们写“心灵的碰撞”、写对事物的感想和对生活的领悟才是正确的办法,因为这... 解决中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让他们写“熟悉的生活”与观察到的事物难以收到成效,因为“熟悉的生活”和观察到的事物不等于他们心头想说的话。只有引导他们写“心灵的碰撞”、写对事物的感想和对生活的领悟才是正确的办法,因为这些正是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作符合于作文的本质规律,能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为心声" 心灵碰撞 感想 感悟 题材 创造能力 兴趣
下载PDF
灵魂:道德实践主体的建立
16
作者 陈文庆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4-68,共5页
古希腊的道德哲学到希腊化时期的斯多亚学派达到顶峰,但其肇端却在苏格拉底,因为苏格拉底的灵魂理论确立了道德实践的真正主体。荷马史诗中的灵魂还不是人的真实自我,奥尔菲教的灵魂为苏格拉底提供了精神方向。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 古希腊的道德哲学到希腊化时期的斯多亚学派达到顶峰,但其肇端却在苏格拉底,因为苏格拉底的灵魂理论确立了道德实践的真正主体。荷马史诗中的灵魂还不是人的真实自我,奥尔菲教的灵魂为苏格拉底提供了精神方向。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理性灵魂是人的真实自我,是一种独立的精神实体,也是道德实践的真正主体,从而为古代希腊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灵魂 理性 道德实践主体
下载PDF
《红楼梦》灵肉母题的文本解读
17
作者 杜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3-46,共4页
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从《红楼梦》灵肉母题的话语形式、女性意义及文化精神3个维度展开阐释性描述。在灵与肉互为主体的能指空间中,彰显蕴藏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意义。在灵对肉的弱势抵抗和超越中,见证人类对精神... 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从《红楼梦》灵肉母题的话语形式、女性意义及文化精神3个维度展开阐释性描述。在灵与肉互为主体的能指空间中,彰显蕴藏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意义。在灵对肉的弱势抵抗和超越中,见证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求,显示文学经典的永久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灵肉母题 话语形式 女性意义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论写作主体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
18
作者 陈明华 《柳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 ,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 ,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 ,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 ,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本文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主体 心灵世界 自我观照 作文教学 中学生
下载PDF
被召唤的主体之痛——解读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女性形象
19
作者 于红珍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莫言的小说唱出的是他对女性的赞歌,不过这种赞歌是建筑在女性悲歌的基础上的,而长篇小说《蛙》是又一曲女性悲歌。女性的主体身份是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争论的焦点,阿尔都塞所论及的意识形态与主体的召唤理论恰好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 莫言的小说唱出的是他对女性的赞歌,不过这种赞歌是建筑在女性悲歌的基础上的,而长篇小说《蛙》是又一曲女性悲歌。女性的主体身份是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争论的焦点,阿尔都塞所论及的意识形态与主体的召唤理论恰好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理论强调了被召唤的主体如何被意识形态召唤为主体并通过自我发生作用。自我的规训使得被召唤的主体所承受的痛苦成为一种无法诉说的痛苦,小说《蛙》中恰恰诉说出女性的这种痛苦。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我姑姑、黄秋雅、王仁美、王胆等众多女性作为主体在灵与肉上所承受的双重煎熬与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蛙》 被召唤的主体 女性形象 灵与肉
下载PDF
离魂题材流变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小荣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离魂题材自南北朝以来被不同时代的作家加以演绎,因而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本文试图以比较的方法,结合各代思想的变迁,对于离魂题材在不同时代小说、诗词、戏曲、话本中的演变轨迹加以简要的梳理。
关键词 离魂 张倩女 题材 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