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叶尖延长的2MW风电机组发电量提升设计方案及验证
1
作者 段豪祥 张超 朱兴龙 《电气应用》 202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早期投入的风电机组因生产技术、设计水平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年发电量偏低、风场效益不高等问题。相对于机组换新等方法,在投入更新成本不高的基础上,叶尖延长是提升2 MW级风电机组发电量的最好方法之一。分析了基于叶尖延长的风电机组... 早期投入的风电机组因生产技术、设计水平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年发电量偏低、风场效益不高等问题。相对于机组换新等方法,在投入更新成本不高的基础上,叶尖延长是提升2 MW级风电机组发电量的最好方法之一。分析了基于叶尖延长的风电机组发电量提升基本原理,设计了叶尖延长总体方案,并从气动设计、结构设计、粘接设计和防雷设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叶尖延长段设计方案,搭建了基于Bladed和Focus软件的系统仿真平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叶尖延长后风电机组年发电量最高可提升9.5%,额定风速可降至9.1 m/s,为低风速区域风电场兆瓦级风电机组提升发电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发电量 叶尖延长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the Gas Generator in Composite Power System with Tip-Jet Rotor
2
作者 Jianxiang Tang Yifei Wu +1 位作者 Yun Wang Jinwu Wu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24年第3期60-74,共15页
The key and bottleneck of research on the tip-jet rotor compound helicopter lies in the power syste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was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gas generator and rotor inner passage of th... The key and bottleneck of research on the tip-jet rotor compound helicopter lies in the power syste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was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gas generator and rotor inner passage of the tip-jet rotor composite power system,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intake mode, inner cavity structure, propellant components, and injection amou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e power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a single high-temperature exhaust gas enters, the gas generator outlet fluid is uneven and asymmetric;when two-way high-temperature exhaust gas enters, the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gas generator with a tilted inlet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with a vertical inlet;adding an inner cavity improves th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gas generator's internal flow field;increasing the energy of the propellant i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available mo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Jet Driven Rotor Composite Power System Gas Generator Optimization Hydrogen Peroxid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功率特性相互影响分析
3
作者 李德顺 刘磊磊 +2 位作者 李志渊 郭林峰 李仁年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促进作用,而56%和87%的双风轮的后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双风轮的前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后风轮的功率都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的双风轮风力机的总功率均大于单风轮风力机,且面积比为64%的双风轮风力机功率提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风轮风力机 叶尖速比 面积比 功率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数值研究
4
作者 李根 刘青松 +2 位作者 李春 缪维跑 岳敏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4-301,共8页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机理及对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格尼襟翼高度是影响垂直轴气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襟翼高度为1.75%c、位置为1.50c及凹槽直径为1.50%c时效果最佳;同时,凹槽-襟翼通过改变尾缘库塔条件以加速翼型吸力面流体流动,从而改善流动分离,增加翼型表面压差,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凹槽-襟翼在低尖速比时对垂直轴风力机作用效果较明显,当尖速比为2.33时,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平均风能利用系数较原始翼型最大可提高3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凹槽-襟翼 流动控制 尖速比 风能利用系数
下载PDF
双馈风力发电机功率控制方式的改进方案及验证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叶 张岩 +1 位作者 金雨晴 冯际轩 《电气应用》 2023年第2期92-101,共10页
为了解决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桨电机容易故障失效的工程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功率控制方式的改进方案。基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分析最大功率追踪系统的搭建方法。采用低转速时使用最佳叶尖速比法,高转速时使用最佳功... 为了解决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桨电机容易故障失效的工程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功率控制方式的改进方案。基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分析最大功率追踪系统的搭建方法。采用低转速时使用最佳叶尖速比法,高转速时使用最佳功率控制方案代替常用的最佳叶尖速比法转恒速控制。对两种方案创建MATLAB仿真,分析了最佳叶尖速比法和最佳功率控制方案的优缺点。仿真表明该方案较传统方案更有优势,可以减少变桨次数,明显提高变桨电机的工作寿命,与实际的解决方案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最大功率追踪系统 最佳叶尖速比法 最佳功率控制 解决方案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模糊自耦合PI在风力机MPPT控制中的应用
6
作者 何胜华 范必双 +2 位作者 夏侯智聪 吴江平 怀晓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而模糊控制器则被用来获取自耦合PI在不同工作点下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系统对风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在Matlab/Simulink搭建的2 MW风能转换系统仿真模型中开展了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模糊PI以及GA-PI,所提出方法拥有更佳的转速跟踪性能、更平滑的响应曲线以及更多的电能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尖速比控制 自耦合PI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基于Modbus协议的边缘计算电能质量网关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斌庚 陈晓曼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22期174-178,共5页
针对目前电能质量采集器协议不统一、交互数据量大,采用传统物联网关传输电能质量数据时,常造成云平台负荷大、数据上云效率低、连接超时频发等问题,研制基于Modbus协议的边缘计算电能质量网关,并提出基于该网关的电能质量压缩数据帧传... 针对目前电能质量采集器协议不统一、交互数据量大,采用传统物联网关传输电能质量数据时,常造成云平台负荷大、数据上云效率低、连接超时频发等问题,研制基于Modbus协议的边缘计算电能质量网关,并提出基于该网关的电能质量压缩数据帧传输方案和基于采集请求的TCP保活连接方法。测试表明:该边缘计算电能质量网关数据上云效率高、与云端平台连接工作稳定,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BUS 电能质量 边缘计算 预警提示
下载PDF
风电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探索研究
8
作者 常啸 《建筑技术》 2023年第24期2971-2973,共3页
目前我国的风电产业已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风电产业进入稳定持续增长的新阶段。在原有存量市场中利用创新技术手段提升效能,是实现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优化风电场风机叶片气动外型,提高... 目前我国的风电产业已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风电产业进入稳定持续增长的新阶段。在原有存量市场中利用创新技术手段提升效能,是实现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优化风电场风机叶片气动外型,提高已运行存量机组的发电效率,应用相关提质增效技术手段,可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在商业价值。通过对风电提质增效的相关技术加以分析介绍,并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新技术的规划布局提出相关建议,助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提质增效 叶尖延长小翼
下载PDF
一种排气消声器的声学设计研究
9
作者 唐颖青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21期131-134,共4页
主要介绍了一种排气消声器的声学设计流程,包括周边件布置、挂钩布置、消声包布置等;重点讲述了排气消声器壳体容积计算、排气管管径计算以及消声器声学内组件结构设计、主动电子阀设计、声学GT分析、NVH尾管噪声测试等开发过程。
关键词 消声器内组件 消声器壳体 连接管 GT-POWER 主动电子调音阀 排气管
下载PDF
自然环境叶片覆冰程度对风力机功率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舒立春 李瀚涛 +4 位作者 胡琴 蒋兴良 邱刚 何高辉 杨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599-5605,共7页
针对寒冷地区叶片覆冰降低机组发电量的问题,以典型2kW及300kW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在自然覆冰试验站展开试验研究,研究分析叶片覆冰程度对风力机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下,叶尖前缘雾凇覆冰厚度随覆冰时间增... 针对寒冷地区叶片覆冰降低机组发电量的问题,以典型2kW及300kW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在自然覆冰试验站展开试验研究,研究分析叶片覆冰程度对风力机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下,叶尖前缘雾凇覆冰厚度随覆冰时间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而雨凇覆冰增长逐渐变缓;在一定风速下,覆冰造成的功率损失与叶尖前缘覆冰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比于雾凇,雨凇破坏作用更大;随着风速的增加,覆冰后的风力机功率损失更大;随着叶尖前缘覆冰厚度的增加,风力机转速和最大风能利用系数逐渐降低,叶片实际运行最佳叶尖速比变小。该文研究结果为风力机覆冰条件下的性能分析和机组控制提供数据积累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覆冰程度 自然覆冰试验 叶尖前缘覆冰厚度 功率损失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最大风能追踪综述 被引量:63
11
作者 吴政球 干磊 +2 位作者 曾议 冷贵峰 罗建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3,共6页
基于风能的充分利用,从分析风力机运行特性出发,针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综述了捕获最大风能的方法,如叶尖速比控制、功率信号反馈、爬山搜索法、最大功率小信号扰动法、三点比较法。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风速变化及测量困难,为避... 基于风能的充分利用,从分析风力机运行特性出发,针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综述了捕获最大风能的方法,如叶尖速比控制、功率信号反馈、爬山搜索法、最大功率小信号扰动法、三点比较法。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风速变化及测量困难,为避免直接检测风速,提出一种新的最大风能追踪方法。详细讨论了已有方法的优劣。分析与研究表明,新的最大风能追踪方法简单、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风力发电 最大风力捕获 叶尖速比 最大功率 效果比较
下载PDF
风力机叶尖加小翼动力放大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汪建文 贾瑞博 吴克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61,共7页
利用FLUENT商用计算流体软件对风力机叶尖加小翼后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基于N-S方程采用三维稳态隐式解法;湍流模型选择k-ωSST模型;离散方法为二阶迎风格式;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探索了小翼的不同参数尺寸对风力机性能... 利用FLUENT商用计算流体软件对风力机叶尖加小翼后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基于N-S方程采用三维稳态隐式解法;湍流模型选择k-ωSST模型;离散方法为二阶迎风格式;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探索了小翼的不同参数尺寸对风力机性能,特别是对动力放大特性的影响;将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小翼形状和参数对风力机动力放大的变化规律,表明本计算模拟方法对叶尖加小翼风力机动力放大特性研究是正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尖小翼 动力放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板V型小翼各参数对风力机功率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建文 韩炜 +3 位作者 闫建校 韩晓亮 曲立群 吴克启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3-486,共4页
为提高风力机的功率系数Cp,对平板V型小翼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取5个基本参数,分析了各个参数对风力机功率的影响,找出了对其影响明显的参数以及小翼尺寸与叶片尺寸的相对关系.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水平轴风力机 平板V型小翼 功率系数 优化试验
下载PDF
双垂尾抖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劲杰 杨青 +4 位作者 李建英 杨永年 牟让科 张积亭 齐丕骞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7,共4页
边条翼双垂尾布局是新一代战斗机的主要布局形式,这种气动布局可能引起双垂尾抖振,是飞机设计中的一个技术关键。边条翼布局双垂尾的抖振特性实验研究在西北工业大学低速风洞进行,测试迎角范围:0°~50°。实验还将垂尾位置前移... 边条翼双垂尾布局是新一代战斗机的主要布局形式,这种气动布局可能引起双垂尾抖振,是飞机设计中的一个技术关键。边条翼布局双垂尾的抖振特性实验研究在西北工业大学低速风洞进行,测试迎角范围:0°~50°。实验还将垂尾位置前移了30mm(15.8%垂尾平均气动弦长)进行测量,并将垂尾前后2种位置的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对2种模型都测量了垂尾的根部弯矩响应和翼尖加速度响应的时间历程,经数据处理得出弯矩和加速度脉动响应的均方根值及功率谱密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抖振主要发生在一弯模态;2当迎角达到20°后,翼根弯矩响应和翼尖加速度响应都急剧增加,抖振起始迎角约为20°;3抖振响应在迎角27~40°之间最大;4垂尾前后位置对抖振起始迎角影响不大,但对抖振响应强度有明显影响;5边条涡破裂是诱发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条涡 抖振起始迎角 翼根弯矩 翼尖加速度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力波形指导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媛媛 倪春湘 +2 位作者 陈贝 杨翠 吕景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力波形指导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Power P...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力波形指导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Power PICC置管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压力传感器测定周围静脉压并使用中心静脉波形进行定位后,再行胸部X线定位,双重确认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后置入导管,到达拟定长度后行胸部X线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位置准确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尖端位置准确率为97.1%,对照组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20.3±2.4)min,对照组为(24.3±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5,P<0.05);两组置管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波形指导Power PICC置管,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可有效提高Power PICC置管过程中尖端定位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POWER PICC 尖端定位
下载PDF
活体和离体猪肝模型中微波消融尖端功率与凝固区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江 郑加生 +1 位作者 李威 孙斌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304-130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活体和离体猪肝模型2 450 MHz微波消融尖端功率与凝固区大小的关系。方法微波消融研究包括30个离体猪肝和25个活体猪肝消融位点。尖端功率分别设置为40、60和80 W,消融时间设置为6min。球形指数简化为r1^2/r2^2(r1:短轴;r2:... 目的探讨活体和离体猪肝模型2 450 MHz微波消融尖端功率与凝固区大小的关系。方法微波消融研究包括30个离体猪肝和25个活体猪肝消融位点。尖端功率分别设置为40、60和80 W,消融时间设置为6min。球形指数简化为r1^2/r2^2(r1:短轴;r2:长轴)。结果在活体和离体猪肝模型中,微波消融凝固区的大小随尖端功率的提高明显增大。在离体猪肝模型中,尖端功率为80W,凝固区最大短径和长径分别为(25.8±0.8)mm和(49.3±2.2)mm;活体猪肝模型中凝固区最大短径和长径分别为(38.0±3.8)mm和(52.8±9.1)mm。尖端功率提高可以显著减小凝固区球形指数(40 W为0.4±0.2,80 W为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病理提示消融区包括3部分:中心区域的碳化区、围绕碳化区周围的凝固坏死区以及最外层的充血边缘。结论微波消融中尖端功率可以显著影响凝固区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凝固 尖端功率 球形指数
下载PDF
不同叶尖小翼风力机在不同地区输出功率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元军 汪建文 +1 位作者 温彩凤 刘雄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5-431,共7页
通过在风力机的叶尖上添加V型平板小翼,可以提高风力机的输出功率。根据风洞实验,得到不同小翼风力机的功率特性曲线,利用WAsP软件对内蒙古6个地区10a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模拟计算不同叶尖小翼风力机发电量,分析比较出不同小翼风力机在... 通过在风力机的叶尖上添加V型平板小翼,可以提高风力机的输出功率。根据风洞实验,得到不同小翼风力机的功率特性曲线,利用WAsP软件对内蒙古6个地区10a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模拟计算不同叶尖小翼风力机发电量,分析比较出不同小翼风力机在实际风场中的发电量的增大效果。结果表明:与无小翼风力机对比,单位面积发电量、发电量平均增加率最大的小翼为V6.8×3.2,其中该小翼在6个风场中发电量最大增加量为8%,发电量最小增加量为3%,同时该小翼也是功率放大最优小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尖小翼 功率特性 发电量
下载PDF
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倾倒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伍永平 郎丁 解盘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支架倾倒频发的工程实践难题,采用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支架倾倒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建立支架临界倾倒力学模型对支架临界倾倒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倾... 基于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支架倾倒频发的工程实践难题,采用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支架倾倒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建立支架临界倾倒力学模型对支架临界倾倒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倾斜方向,工作面上部第50号支架空载率达48.26%、循环内载荷减少率达90%、倾倒次数达21次、平均倾倒角度达19°,这些指标均明显大于中部及下部支架;沿倾斜方向自下而上放煤时支架平均倾倒角度为11.3°,自上而下放煤时支架平均倾倒角度为5.7°。支架的稳定性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松软顶煤的破碎漏冒以及在倾斜方向的滑移滚动是支架倾倒的主要原因;顶煤的载荷传递能力系数越小支架发生倾倒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煤层 顶煤漏冒 临界平衡状态 支架倾倒
下载PDF
湿法炼锌热镀锌合金质量提升改造工程综述
19
作者 马广驰 《有色矿冶》 2023年第2期38-41,共4页
湿法炼锌锌品质量提升改造过程中,重点叙述了选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采用“母子炉”方式生产热镀锌合金,运用立式可倾倒有芯感应电炉生产合金,具有设备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作业环境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湿法炼锌锌品质量提升改造过程中,重点叙述了选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采用“母子炉”方式生产热镀锌合金,运用立式可倾倒有芯感应电炉生产合金,具有设备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作业环境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有芯感应电炉 立式可倾倒有芯感应电炉 母子炉 热镀锌合金 湿法炼锌
下载PDF
双向直驱式潮流能发电轮机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世明 杨志乾 +1 位作者 田卡 吕超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针对潮流能双向来流的特点及当前潮流能发电轮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向直驱式发电轮机。叶片基本翼型为S型,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相应的计算公式,结合叶片翼型厚度和形状约束,求解出各个截面的形状,并三维建... 针对潮流能双向来流的特点及当前潮流能发电轮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向直驱式发电轮机。叶片基本翼型为S型,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相应的计算公式,结合叶片翼型厚度和形状约束,求解出各个截面的形状,并三维建模形成一种新型"S"翼型轮机。轮机两端安装具有防水性能的永磁发电机,外侧增设双向导流罩,构成双向直驱式发电轮机装置模型。在水槽实验中,首先找出不同的模拟流速下获取功率的最佳负载阻值,在此基础上收集了转速及功率数据,绘制尖速比-获能系数关系曲线图和流速—获能系数关系曲线图,可以论证尖速比的取值对获取最佳功率的重要性,同时该翼型轮机具有良好的空载启动性能及双向吸收来流的能力,2 m/s流速下获能效率最大值接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翼型 直驱式 水槽实验 获能效率 尖速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