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陈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但是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让我们知道“知命”即明白人应当做什么。孟子的“无义无命”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扬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命运观
消极宿命论
“天命”
社会伦理道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命与知命:先秦儒家命论探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乙小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114,160,共8页
殷周鼎革,促使人们对君权天授、不可更改的传统天命观念进行反思,"以德配位"成为统治阶级乃至整个社会所认同的天命观念。春秋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正是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命"的意涵,在"天命"落实...
殷周鼎革,促使人们对君权天授、不可更改的传统天命观念进行反思,"以德配位"成为统治阶级乃至整个社会所认同的天命观念。春秋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正是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命"的意涵,在"天命"落实到人"命"的过程中,用德性消解天的绝对意志所给予个体命运的限定性,从而彰显出人的道德行为的意义。而作为受命主体的个人,将"知命"建立在个体积极的道德实践中,在自我德行的完善里实现对"命"的把握,从而超越对现实的利益得失以及寿命祸夭的恐惧。此外,先秦儒家还将这种知命的道德实践过程与君子这一人格相结合,树立了儒家君子对待"天命"责任、个人"义命"的基本人生态度,丰富了君子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
天命
知命
君子
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守义与知命——《论语》中君子人格的两个基本规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郭美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18,共8页
孔子所肇始的儒学,一个重要之处就在于突出了基于主体能动性的道德生存,以之为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之处。从人自身的能动性道德生存而言,这是操之在我的"守义"。但是,守义的道德生存,并不穷尽人的生命的全部,更不穷尽世界自身...
孔子所肇始的儒学,一个重要之处就在于突出了基于主体能动性的道德生存,以之为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之处。从人自身的能动性道德生存而言,这是操之在我的"守义"。但是,守义的道德生存,并不穷尽人的生命的全部,更不穷尽世界自身的全部。因此,在守义的道德生存展开过程中,如何经由领悟天命而持守界限,以释放人自身乃至天地世界自身的"无穷未知性",就成为"知命"的本质内容。在此意义上,君子的守义标志着人之存在的有限积极性一面,而君子之知命,则标志着君子存在的无限消极性一面。就道德生存论而言,前者就是道德生存的界域,后者则是自然(或天地世界)的界域。守义是君子的重要道德规定性,知命则是更高的道德规定性,即知命是使得守义得以可能,并使得超越守义得以可能的规定性。守义可以说是经由人的道德活动而成就自身、成就世界;知命则是超越人的道德生存而敞开自身、敞开世界。进而言之,义的持守,命的领悟,以及守义与知命两者之间的界限持守,就是君子人格的基本规定性。如此规定性,其根本的意义在于昭示出,一方面守义是对人自身的道德挺立,凸显人的道德价值与存在尊严;另一方面知命是对人自身生命存在之幽深的敞开,凸显人之现实存在的卑微与谦卑,展露世界的无穷广袤与他者的无限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守义
知命
界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孔子的天命观
4
作者
蔡坤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13,共2页
孔子的天命观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继承了殷周时期的天命观点,对其进行大胆的怀疑与发展,在丢掉了天的人格神外貌的同时,又保留着天的权威性。以"知天命"而"畏天命"为基础,主张"知天命而尽人事&quo...
孔子的天命观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继承了殷周时期的天命观点,对其进行大胆的怀疑与发展,在丢掉了天的人格神外貌的同时,又保留着天的权威性。以"知天命"而"畏天命"为基础,主张"知天命而尽人事",在天人关系的框架下把天和人融会贯通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知天命而尽人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孔子名学思想的解析
5
作者
张文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9-32,共4页
孔子虽然很少专门论述名学,但名学却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始终。孔子是从法权的角度去谈政治实践的问题,而不是从"名实"关系的角度去谈认识论的问题。孔子的名学思想反映了伦理共同体中语言的实践功能,而"名实"关系则...
孔子虽然很少专门论述名学,但名学却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始终。孔子是从法权的角度去谈政治实践的问题,而不是从"名实"关系的角度去谈认识论的问题。孔子的名学思想反映了伦理共同体中语言的实践功能,而"名实"关系则反映了伦理共同体发生分离时语言的认识论功能。在此,我们将用马克思的实践语言观去分析孔子名学思想所反映的特殊历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法权
知行关系
天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天命观之归宿
6
作者
刘斌
吕志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5-69,共5页
“天”在《论语》中有三层意义:主宰意义的天、宿命意义的天、自然现象的天;“命”在《论语》中有三层含义:生命意义的命、言辞意义的命、宿命意义的命。基于此,“天命”在《论语》中的应用传达出的倾向有两种:一是敬畏之情;二是上天之...
“天”在《论语》中有三层意义:主宰意义的天、宿命意义的天、自然现象的天;“命”在《论语》中有三层含义:生命意义的命、言辞意义的命、宿命意义的命。基于此,“天命”在《论语》中的应用传达出的倾向有两种:一是敬畏之情;二是上天之命是不可抗拒。“知天命”是先儒们对上天意志的把握,是人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可达到的效果。“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则是强调知天命而为之,“为之”是在尊崇天命的基础上积极做自己能做的,并不是“违之”。先儒们在积极践行自己的道德标准的时候能心生愉悦,不怨天尤人。乐天知命是《论语》所反映出的天命观的最终归宿,乐天知命包含着遵天命而又不失自由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命”
“天命”
乐天知命
《论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山水比德到乐天的生命境界
7
作者
马正应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0-53,共4页
山水比德与乐天是儒家山水之乐的两个层次,同属"人生—宇宙"一体化美学。山水比德是生命意识之美的初步显现,而乐天则是向天人一体的生命境界的提升。比德还处于较浅的层次,存在着二分的痕迹;乐天、天地境界则是物我无间、天...
山水比德与乐天是儒家山水之乐的两个层次,同属"人生—宇宙"一体化美学。山水比德是生命意识之美的初步显现,而乐天则是向天人一体的生命境界的提升。比德还处于较浅的层次,存在着二分的痕迹;乐天、天地境界则是物我无间、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德是生命状态的单向度展开,乐天的天地境界则是生命之美的弥纶天地的、多向度的灿然显露。山水之乐是儒家的深切向往,也是儒者的日常工夫,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比德
乐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四十而不惑”章是伪作吗
8
作者
衣抚生
《理论界》
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
与李振宏教授的论文《〈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是伪作》进行商榷,认为:李先生怀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关键证据有误;对“三十而立”的评价标准设定过高;对“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与李振宏教授的论文《〈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是伪作》进行商榷,认为:李先生怀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关键证据有误;对“三十而立”的评价标准设定过高;对“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评价标准,是要求孔子的言行跟历史发展结果相一致,有事后诸葛亮之嫌,而且没有注意到该结果是法家所导致的,不会得到孔子的赞同;没有注意到孔子说的惑与不惑,判断标准应是孔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他人的标准;李先生将“六十而耳顺”解释为“不动怒”“不介意”,尤为错误,这就要求孔子藏污纳垢,包容所有的假恶丑,跟《论语》中热爱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孔子形象完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论语
伪作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陈代波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基金
华东政法学院韬奋青年课题基金资助
文摘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但是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让我们知道“知命”即明白人应当做什么。孟子的“无义无命”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扬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命运观
消极宿命论
“天命”
社会伦理道德
Keywords
Confucianism
the Decree of Heaven
destiny
to
know
the Decree of Heaven
to know one's destiny
no righteousness no Ming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命与知命:先秦儒家命论探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乙小康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114,160,共8页
文摘
殷周鼎革,促使人们对君权天授、不可更改的传统天命观念进行反思,"以德配位"成为统治阶级乃至整个社会所认同的天命观念。春秋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正是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命"的意涵,在"天命"落实到人"命"的过程中,用德性消解天的绝对意志所给予个体命运的限定性,从而彰显出人的道德行为的意义。而作为受命主体的个人,将"知命"建立在个体积极的道德实践中,在自我德行的完善里实现对"命"的把握,从而超越对现实的利益得失以及寿命祸夭的恐惧。此外,先秦儒家还将这种知命的道德实践过程与君子这一人格相结合,树立了儒家君子对待"天命"责任、个人"义命"的基本人生态度,丰富了君子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
命
天命
知命
君子
儒家
Keywords
life
destiny
know
ing
destiny
gentleman personality
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守义与知命——《论语》中君子人格的两个基本规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郭美华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18,共8页
文摘
孔子所肇始的儒学,一个重要之处就在于突出了基于主体能动性的道德生存,以之为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之处。从人自身的能动性道德生存而言,这是操之在我的"守义"。但是,守义的道德生存,并不穷尽人的生命的全部,更不穷尽世界自身的全部。因此,在守义的道德生存展开过程中,如何经由领悟天命而持守界限,以释放人自身乃至天地世界自身的"无穷未知性",就成为"知命"的本质内容。在此意义上,君子的守义标志着人之存在的有限积极性一面,而君子之知命,则标志着君子存在的无限消极性一面。就道德生存论而言,前者就是道德生存的界域,后者则是自然(或天地世界)的界域。守义是君子的重要道德规定性,知命则是更高的道德规定性,即知命是使得守义得以可能,并使得超越守义得以可能的规定性。守义可以说是经由人的道德活动而成就自身、成就世界;知命则是超越人的道德生存而敞开自身、敞开世界。进而言之,义的持守,命的领悟,以及守义与知命两者之间的界限持守,就是君子人格的基本规定性。如此规定性,其根本的意义在于昭示出,一方面守义是对人自身的道德挺立,凸显人的道德价值与存在尊严;另一方面知命是对人自身生命存在之幽深的敞开,凸显人之现实存在的卑微与谦卑,展露世界的无穷广袤与他者的无限差异性。
关键词
君子
守义
知命
界限
Keywords
Gentleman Personality (JunZi)
Observing Righteousness (ShouYi)
know
ing
destiny
(ZhiMing)
Limitation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孔子的天命观
4
作者
蔡坤
机构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13,共2页
文摘
孔子的天命观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继承了殷周时期的天命观点,对其进行大胆的怀疑与发展,在丢掉了天的人格神外貌的同时,又保留着天的权威性。以"知天命"而"畏天命"为基础,主张"知天命而尽人事",在天人关系的框架下把天和人融会贯通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知天命而尽人事
Keywords
Confucius
destiny
view
know
what it is and
to
make personnel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孔子名学思想的解析
5
作者
张文涛
机构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9-32,共4页
文摘
孔子虽然很少专门论述名学,但名学却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始终。孔子是从法权的角度去谈政治实践的问题,而不是从"名实"关系的角度去谈认识论的问题。孔子的名学思想反映了伦理共同体中语言的实践功能,而"名实"关系则反映了伦理共同体发生分离时语言的认识论功能。在此,我们将用马克思的实践语言观去分析孔子名学思想所反映的特殊历史现象。
关键词
实践
法权
知行关系
天命
Keywords
practice
right
relation between
know
ing and doing
destiny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天命观之归宿
6
作者
刘斌
吕志杰
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5-69,共5页
基金
山西省社科联2018年度重点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探源。
文摘
“天”在《论语》中有三层意义:主宰意义的天、宿命意义的天、自然现象的天;“命”在《论语》中有三层含义:生命意义的命、言辞意义的命、宿命意义的命。基于此,“天命”在《论语》中的应用传达出的倾向有两种:一是敬畏之情;二是上天之命是不可抗拒。“知天命”是先儒们对上天意志的把握,是人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可达到的效果。“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则是强调知天命而为之,“为之”是在尊崇天命的基础上积极做自己能做的,并不是“违之”。先儒们在积极践行自己的道德标准的时候能心生愉悦,不怨天尤人。乐天知命是《论语》所反映出的天命观的最终归宿,乐天知命包含着遵天命而又不失自由的内涵。
关键词
“天”
“命”
“天命”
乐天知命
《论语》
Keywords
“heaven”
“
destiny
”
“will of heaven”
know
ing the will of heave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山水比德到乐天的生命境界
7
作者
马正应
机构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0-53,共4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道佛‘乐’范畴的美学演绎研究"(项目编号:15BZX120)阶段性成果
文摘
山水比德与乐天是儒家山水之乐的两个层次,同属"人生—宇宙"一体化美学。山水比德是生命意识之美的初步显现,而乐天则是向天人一体的生命境界的提升。比德还处于较浅的层次,存在着二分的痕迹;乐天、天地境界则是物我无间、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德是生命状态的单向度展开,乐天的天地境界则是生命之美的弥纶天地的、多向度的灿然显露。山水之乐是儒家的深切向往,也是儒者的日常工夫,不可或缺。
关键词
山水
比德
乐天
Keywords
mountain and water
“thinking of morality”
“willing
to
know
destiny
”
分类号
J02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四十而不惑”章是伪作吗
8
作者
衣抚生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
出处
《理论界》
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
基金
2019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出土战国秦汉算术类文献整理与研究”(HB19LS015)的研究成果。
文摘
与李振宏教授的论文《〈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是伪作》进行商榷,认为:李先生怀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关键证据有误;对“三十而立”的评价标准设定过高;对“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评价标准,是要求孔子的言行跟历史发展结果相一致,有事后诸葛亮之嫌,而且没有注意到该结果是法家所导致的,不会得到孔子的赞同;没有注意到孔子说的惑与不惑,判断标准应是孔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他人的标准;李先生将“六十而耳顺”解释为“不动怒”“不介意”,尤为错误,这就要求孔子藏污纳垢,包容所有的假恶丑,跟《论语》中热爱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孔子形象完全相反。
关键词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论语
伪作
Keywords
forty without confusion
fifty
know
ing the
destiny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fake works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陈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命与知命:先秦儒家命论探析
乙小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守义与知命——《论语》中君子人格的两个基本规定及其意义
郭美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析孔子的天命观
蔡坤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对孔子名学思想的解析
张文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语》天命观之归宿
刘斌
吕志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山水比德到乐天的生命境界
马正应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语》“四十而不惑”章是伪作吗
衣抚生
《理论界》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