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thical Foundation Underlying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x Weber and Yu Yingshi
1
作者 连晨佳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x Weber's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Yu Yingshi's The Confucion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erchants,in order to conclude the similarities in 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x Weber's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Yu Yingshi's The Confucion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erchants,in order to conclude the similarities in the two ethic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STANT ETHIC CONFUCIAN ETHIC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heavenly principles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Innate knowing
下载PDF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但是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让我们知道“知命”即明白人应当做什么。孟子的“无义无命”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扬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命运观 消极宿命论 “天命” 社会伦理道德
下载PDF
崇信盲人现象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姜生 李书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4,共6页
传统中国人多信盲人算命相或求卜预言,形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风俗。这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根柢和悠久历史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崇盲现象在实质上揭示了中国思想文化中长期存在的崇尚内明的重要特征。对传统文化中... 传统中国人多信盲人算命相或求卜预言,形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风俗。这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根柢和悠久历史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崇盲现象在实质上揭示了中国思想文化中长期存在的崇尚内明的重要特征。对传统文化中信盲、崇盲、问卜于盲的现象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揭示崇瞽传统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延存的思想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崇信盲人 瞽史知天道 追求内明
下载PDF
儒家自然理性主义传统中的德福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儒家天命及其德福一致信仰是以作为中国哲学主流特质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思想基础的。而以"天人相分"为哲学基础的自然理性主义(荀学)传统,深刻检讨、批判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儒家天命及其德福一致信仰是以作为中国哲学主流特质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思想基础的。而以"天人相分"为哲学基础的自然理性主义(荀学)传统,深刻检讨、批判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及天命神学,从而在哲学上瓦解了天命德福一致信仰的根基。天人相分观念下的德福思想,就其追究天人关系事实的客观性与知识理性而言,确有其进步的一面,但这种儒家自然理性主义的极端追求对天命德福一致信仰本身的社会意义的漠视,也丧失了儒家更为本质的精神——人文关怀。这是儒家精英主义的一种典型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儒家 德福一致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下载PDF
爱之弥深 责之弥切——从变雅斥天诗看西周末期周人对天命的执著信仰 被引量:3
5
作者 邹远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230-233,共4页
20世纪 30年代以来思想界、哲学界普遍认为产生于西周末年的变雅斥天诗反映了周人对天命论的否定。从《诗经》变雅诗及同时代有关文献及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 ,西周末年周人并没有否定天命论。变雅斥天诗实质上反映出周人在变乱时代... 20世纪 30年代以来思想界、哲学界普遍认为产生于西周末年的变雅斥天诗反映了周人对天命论的否定。从《诗经》变雅诗及同时代有关文献及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 ,西周末年周人并没有否定天命论。变雅斥天诗实质上反映出周人在变乱时代对天命的执著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雅 斥天诗 西周末年 天命观
下载PDF
理性敬畏品质及其培育析论——从孔子的“君子有三畏”说起 被引量:4
6
作者 钱广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4,共5页
孔子关于"君子有三畏"的主张,在经验理性上指明敬畏品质的人生意义,在今天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敬畏品质的实质内涵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存在是否合乎理性的差别。理性的敬畏品质,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及... 孔子关于"君子有三畏"的主张,在经验理性上指明敬畏品质的人生意义,在今天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敬畏品质的实质内涵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存在是否合乎理性的差别。理性的敬畏品质,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及由此推演的法律、道德和精神文明要求的真理性认识及价值体验。当代中国社会理性敬畏品质缺失及其危害与成因,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培育理性敬畏品质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进行,实行"治"字当头、以"理"育人、开展科学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同时创新治理体制和改进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有三畏” 理性敬畏品质 社会治理 培育理路
下载PDF
孔子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9,共9页
由"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是孔子生命历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生命的转进本身意味着中华文化之精神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与希腊、印度思想的特异性所在,其他文化或文明都将"知天命"作为最后的境界,... 由"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是孔子生命历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生命的转进本身意味着中华文化之精神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与希腊、印度思想的特异性所在,其他文化或文明都将"知天命"作为最后的境界,即以"大体"形式出现的精神(心、性)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的呈现;但孔子却超越这一层次,将天命于人的一切,无论大体与小体,都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方式。故而能够在一切感官的特性中确证人性与天命。"耳顺"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是圣人境界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天命 耳顺 圣人
下载PDF
《周易》自然哲学与生命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曙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4,共7页
《周易》蕴涵的自然哲学思想,可谓是一种以生命为隐喻,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的生成哲学,它基于道德实践与认识实践统一的生命实践。文章根据《周易》"经"、"传"本身之内涵,按现代哲学表述方法,从源于道德之... 《周易》蕴涵的自然哲学思想,可谓是一种以生命为隐喻,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的生成哲学,它基于道德实践与认识实践统一的生命实践。文章根据《周易》"经"、"传"本身之内涵,按现代哲学表述方法,从源于道德之宇宙论,三才圆通之本体论,知行不二之实践论,生成整体之方法论等方面,阐明中国式自然哲学的特性与意义。指出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哲学,不仅开启了中国文化超越的价值之源,为中国古代科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而且应在21世纪伟大历史转型和中西对话中,共同创造人类不同文化"殊途同归"、"和而不同"的世界生成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三才圆通 知行不二 生成整体 象数
下载PDF
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豪良 《襄樊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9-83,共5页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璧;2、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速度;3、教育哲学的理论困惑。促使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更好地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把握: 1、确定研究方法论;2、找准教育价值观;3、认识素质论;4、弘扬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教育哲学 发展 研究方法论 教育价值观
下载PDF
孙子的“庙算”模型与企业的战略决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荣晋 《肇庆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孙子兵法》所揭示的“经校索算”模型 ,对于现代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所提出的“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决策理论 ,既是兵战决策的基础 ,又为现代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有益的哲学智慧。在现代企业战... 《孙子兵法》所揭示的“经校索算”模型 ,对于现代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所提出的“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决策理论 ,既是兵战决策的基础 ,又为现代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有益的哲学智慧。在现代企业战略决策理论中 ,美国管理学家M·E·波特提出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和竞争对手分析模型、C·惠慈曼提出的五种战略推动力模型 ,虽然同孙子的“经校索算”模型有相通之处 ,并赋予它以现代企业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算”模型 企业 战略决策 孙子 “经校索算”模型 “知彼知己” “知天知地” 决策理论 《孙子兵法》
下载PDF
《论语》“天命”概念新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凯立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6-50,共5页
"天命"是《论语》甚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但因其含义复杂,故难有确解。在《论语》中,"天命"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立体概念,它涵摄了"整体面向的含义"与"个别面向的含义",其中"个别面... "天命"是《论语》甚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但因其含义复杂,故难有确解。在《论语》中,"天命"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立体概念,它涵摄了"整体面向的含义"与"个别面向的含义",其中"个别面向的含义"又包含着"无待向度"与"有待向度"。唯有分别理清这些方面的"天命"含义,我们才能整体而准确地把握住《论语》中的"天命"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整体面向的含义 个别面向的含义 有待向度 无待向度
下载PDF
“学达性天”解——教育目的之存在论诠释
12
作者 张晚林 姜燕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文就"学达性天"的历史源流及其教化意涵进行详细的疏解,并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证"学达性天"何以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费希特及杜威教育思想的疏解,证明其与"学达性天"之基本精神的一致与会归,... 本文就"学达性天"的历史源流及其教化意涵进行详细的疏解,并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证"学达性天"何以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费希特及杜威教育思想的疏解,证明其与"学达性天"之基本精神的一致与会归,从而证"学达性天"四字在教育上的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性 知天 费希特 杜威 实践
下载PDF
朱熹论“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由知“当然之理”而知其“所以然之理”
13
作者 乐爱国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对于孔子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朱熹把"四十而不惑"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把"五十而知天命"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之所以然,无疑是一家之言。讨论朱熹的解读,需... 对于孔子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朱熹把"四十而不惑"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把"五十而知天命"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之所以然,无疑是一家之言。讨论朱熹的解读,需要对朱熹的"理"包含"当然之理"和"所以然之理"两个层次以及"即物穷理"包含由知"当然之理"而知其"所以然之理"的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同时,研究朱熹的解读,又有助于对朱熹的"理"以及"即物穷理"有深入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孔子 不惑 知天命 当然 所以然
下载PDF
试论荀子的天道观
14
作者 王华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荀子天道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一直为后人称道,本文从静态——"天人之分"和动态——"天人合一"两方面对荀子天道观进行考察,并对有学者认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荀子天道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一直为后人称道,本文从静态——"天人之分"和动态——"天人合一"两方面对荀子天道观进行考察,并对有学者认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是"人定胜天"的理解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观 天人之分 天人合一 制天命而用之
下载PDF
论“解蔽”意义上的“明于天人之分”
15
作者 董祥勇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7-60,共4页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旨在彰显天、人之间的界际。"解蔽"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法则和理路,通过解天人关系之"蔽",所指向的则是"知天"和"敬己"。但,由"解蔽"...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旨在彰显天、人之间的界际。"解蔽"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法则和理路,通过解天人关系之"蔽",所指向的则是"知天"和"敬己"。但,由"解蔽"而"分",也内涵着"天功"和"人治"的沟通,故而成就和完善人治之功及天道相对于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于天人之分 解蔽 知天 敬己
下载PDF
中国伦理学中的责任观
16
作者 钱昌照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5-40,共6页
责任概念在中国伦理学中的很少涉及。责任来源于天命,一种外来的力量,是不可改变的,不由自己决定。责任首先应该指向群体,中国式的责任意味着对社会、国家的义务。中国人面对责任选择逃避,因为责任是来自"天命",已经先天地被... 责任概念在中国伦理学中的很少涉及。责任来源于天命,一种外来的力量,是不可改变的,不由自己决定。责任首先应该指向群体,中国式的责任意味着对社会、国家的义务。中国人面对责任选择逃避,因为责任是来自"天命",已经先天地被决定并无可选择。逃避、推诿是中国人责任承担的外在表现;忧患意识则是其内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责任 自由 天命
下载PDF
墨子的天、鬼、命观新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奕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从墨子的兼爱出发 ,结合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 ,阐明兼爱、天志、明鬼、非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 :天志、明鬼、非命不是单纯的宗教思想 ,同时还充当着墨子施政思想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他的天人观是一种顺天有为的天人合一论 ... 从墨子的兼爱出发 ,结合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 ,阐明兼爱、天志、明鬼、非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 :天志、明鬼、非命不是单纯的宗教思想 ,同时还充当着墨子施政思想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他的天人观是一种顺天有为的天人合一论 ,其思想前后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天志 明鬼 非命
下载PDF
孔子“知天命”之本义及其途径探索——对徐复观《释<论语>“五十而知天命”》一文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会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7-26,94,共10页
孔子五十而知的"天命",肯定不是徐复观所说的"道德性之天命",亦不是20世纪后期意识形态下祛魅的"天命"(自然规律),孔子是确有其信仰的,即沿袭着西周以来传统的天命观念。古代儒者多沿袭前人之说承认孔子... 孔子五十而知的"天命",肯定不是徐复观所说的"道德性之天命",亦不是20世纪后期意识形态下祛魅的"天命"(自然规律),孔子是确有其信仰的,即沿袭着西周以来传统的天命观念。古代儒者多沿袭前人之说承认孔子有天命信仰,但对孔子所明确坦言的知天命的"知之途径"(即孔子是如何知得天命)的讨论却寥寥无几,今之承认孔子有天命信仰的学者亦似乎较少注意到这一点(即便注意到了,亦因难说而少言,乃至不言)。这对于21世纪的孔子学说的研究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五十而知天命 本义 徐复观
下载PDF
评先秦哲学中的命运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如何对待命运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生智慧问题,命运观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大约从孔子开始,命或天命问题就与人生哲学结合在一起了。在先秦哲学中,形成了以儒家的知命观、道家的安命观、墨家的非命观为代表的三种典型的命运... 如何对待命运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生智慧问题,命运观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大约从孔子开始,命或天命问题就与人生哲学结合在一起了。在先秦哲学中,形成了以儒家的知命观、道家的安命观、墨家的非命观为代表的三种典型的命运观。先秦哲人对待命运态度基本上是理性的,强调人应在命运面前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观 先秦哲学 人生哲学 安命 非命 天命 墨家 哲人 典型 主流
下载PDF
清华简《子犯子余》与《孟子》“民心”“天命”思想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雅丽 王化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4-50,共7页
清华简《子犯子余》是一篇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出土文献。简文以对话的形式,借子犯、子余和蹇叔之口,表达了文献作者的治国理念。简文所体现的"节中于天"的思想与孟子重"道德之天"的哲学观有一定的相似性,言公子重耳... 清华简《子犯子余》是一篇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出土文献。简文以对话的形式,借子犯、子余和蹇叔之口,表达了文献作者的治国理念。简文所体现的"节中于天"的思想与孟子重"道德之天"的哲学观有一定的相似性,言公子重耳的行为合乎义理及其天命。同时,简文将"民心""天命"并举,把民心上升至天命的高度,述说民心难成或易成取决于"居上位之人",此观点在《孟子》一书中也有类似内容,重在说明以德化民,施德政的重要性。《子犯子余》与《孟子》"民心""天命"思想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心 天命 子犯子余 孟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