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Tool for Resistance Management: Baseline Toxicity, Ovicidal Activity, and Field Efficacy of the Novel Insecticide Tolfenpyrad on Colorado Potato Beetle, <i>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i>
1
作者 Adam F. Wimer Christopher R. Philips +2 位作者 Thomas P. Kuhar James C. Adams Zsofia Szendrei 《Advances in Entomology》 2015年第4期139-147,共9页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s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Because of the high value of potato crops, most growers approach management in a ...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s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Because of the high value of potato crops, most growers approach management in a similar manner. Chemical control of arthropod pests in potato is the standard pest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will likely continue to b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is heavy reliance on chemical control has led to high levels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Strategies that rotate chemistries are critical in order to maintain insecticide efficacy, highlighting the immediate need to evaluate novel chemistries to continue to manage this pest successfully. Working with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L. decemlineata, field and lab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baseline toxicity, ovicidal activity, and field efficacy of the novel insecticide tolfenpyrad to L. decemlineata. Lab assays revealed that tolfenpyrad was toxic to both larvae and adults, and that L. decemlineata treated egg masses had a 0% hatch rate. Potato field plots treated with tolfenpyrad had significantly fewer larvae, less defoliation, and higher tuber yields.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accurate field rates for proper labeling, a baseline reference for tracking changes in L. decemlineata susceptibility, as well as provide a novel chemistry to aid in resistance management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ICITY tolfenpyrad Colorado Potato BEETLE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LC50 Resistance Management
下载PDF
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评估
2
作者 李春勇 吕莹 +2 位作者 金静 王霞 秦曙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为明确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微乳剂在茶叶种植、烘干、浸泡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在山东、浙江等10地开展规范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并进行加工因子校正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比较研究。样品经体积分数5%甲酸-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 为明确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微乳剂在茶叶种植、烘干、浸泡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在山东、浙江等10地开展规范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并进行加工因子校正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比较研究。样品经体积分数5%甲酸-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00μg/mL范围内,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唑虫酰胺质量浓度与其响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在0.05、1.00、20.00、50.00 mg/kg(茶鲜叶、茶干叶),0.05、0.10、5.00 mg/kg(茶汤)添加水平下,呋虫胺及其代谢物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脲、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二氢胍盐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9%;唑虫酰胺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95%,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定量限均为0.05 mg/kg;20%呋虫胺·唑虫酰胺微乳剂按推荐剂量施药后,呋虫胺(含代谢物)在茶鲜叶中的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STMR)经烘干因子校正后与茶干叶中STMR相应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均为4.08 mg,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的32.4%;唑虫酰胺在茶鲜叶中的STMR经烘干因子校正后的NEDI为0.17581 mg,占ADI的46.5%,茶干叶中STMR对应的NEDI为0.18925 mg,占ADI的50.1%,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在不同评估模型下获得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均低于100%;呋虫胺(含代谢物)经加工因子校正后的国际短期膳食摄入量(international estimation of short-term dietary intake,IESTI)与校正前处于同一风险水平,低于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D)(1 mg/kg);唑虫酰胺的IESTI为3.46×10^(-4) mg/kg(采收间隔7 d),低于ARf D(0.01 mg/kg),本研究方法在茶汤中未检测到唑虫酰胺残留,故未得到浸泡因子及相应的IESTI。综上,按推荐剂量在茶树上使用20%呋虫胺·唑虫酰胺微乳剂是安全的,最终残留量对应的长期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利用加工因子校正评估模型更切合实际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唑虫酰胺 茶叶加工因子 残留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美国制定杀虫剂唑虫酰胺(Tolfenpyrad)最大残留限量
3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435,共1页
关键词 唑虫酰胺 柑橘类 残留限量 tolfenpyrad
原文传递
唑虫酰胺对甜菜夜蛾亚致死效应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郭文丽 杨慧 +3 位作者 段慢慢 徐昊 赵文甜 王成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5,共8页
为明确唑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以及甜菜夜蛾对唑虫酰胺的生化抗性机制,本研究在测定10种药剂对甜菜夜蛾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唑虫酰胺LC_(10)、LC_(30)和LC_(50)浓度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及甜菜夜蛾的生化... 为明确唑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以及甜菜夜蛾对唑虫酰胺的生化抗性机制,本研究在测定10种药剂对甜菜夜蛾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唑虫酰胺LC_(10)、LC_(30)和LC_(50)浓度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及甜菜夜蛾的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高浓度处理组(LC_(50))的甜菜夜蛾成虫寿命、羽化率和卵孵化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浓度唑虫酰胺(LC_(10))诱导了甜菜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上升,显著抑制了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增效试验表明,增效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对唑虫酰胺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抗性种群的CarE、MFO和GST酶活都显著高于敏感种群。综上,低浓度的唑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FO、CarE和GST在甜菜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虫酰胺 甜菜夜蛾 亚致死效应 解毒酶 抗性机制
下载PDF
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评价
5
作者 侯超群 何康丽 +3 位作者 杨景涵 韦诺 李猛 冯建国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9,136,共7页
为评估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98%丁醚脲和95%唑虫酰胺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联合毒力,通过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12.5、150.0、187.5 g·hm^(-2),25%丁... 为评估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98%丁醚脲和95%唑虫酰胺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联合毒力,通过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12.5、150.0、187.5 g·hm^(-2),25%丁醚脲悬浮剂750.0 g·hm^(-2),以及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0 g·hm^(-2)进行两地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丁醚脲与唑虫酰胺以2∶3比例混配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44.21。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速效性良好,药后1 d,长安村田间试验防效为67.55%~76.87%,岭下村田间试验防效为86.24%~93.33%;持效性优异,药后7 d,长安村防效为89.50%~95.29%,岭下村防效为85.53%~92.74%。综上,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较好,茶叶生产中推荐施药剂量按有效成分112.5~187.5 g·hm^(-2)的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兑水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丁醚脲 唑虫酰胺 室内活性 田间防效
下载PDF
25%呋虫胺·唑虫酰胺悬浮剂的配方研制
6
作者 薛新华 陈健 +3 位作者 余建波 王海波 董浩 马本驰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9期32-37,60,共7页
采用湿法砂磨工艺制备25%呋虫胺·唑虫酰胺悬浮剂(SC),对其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和增稠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优选配方为10%呋虫胺、15%唑虫酰胺、2%SP-SC29、2%SP-27001、2%润湿分散剂A、2%润湿分散剂B、0.5%润湿分散剂C、5%丙... 采用湿法砂磨工艺制备25%呋虫胺·唑虫酰胺悬浮剂(SC),对其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和增稠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优选配方为10%呋虫胺、15%唑虫酰胺、2%SP-SC29、2%SP-27001、2%润湿分散剂A、2%润湿分散剂B、0.5%润湿分散剂C、5%丙三醇、1%硅酸镁铝、0.18%黄原胶、0.36%苯甲酸钠、0.4%SAG1522,去离子水补至100%。该产品流动性好、悬浮率高、稳定性好,各项技术指标符合SC的质量标准,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唑虫酰胺 悬浮剂 茶小绿叶蝉
下载PDF
唑虫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25
7
作者 范文政 顾保权 +1 位作者 朱伟清 张一宾 《现代农药》 CAS 2005年第2期9-11,41,共4页
唑虫酰胺(tolfenpyrad) 是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介绍了由中间体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酸和4-(4-甲基苯氧基)苄胺得到唑虫酰胺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 酰胺 杀虫杀螨剂 甲基苯氧基 合成方法 中间体 苄胺 甲酸 乙基
下载PDF
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洁琼 江瑛 +2 位作者 陈琼 黄水金 李保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8-1053,共6页
为了解唑虫酰胺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为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确定了唑虫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30和LC50),研究其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体内解毒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唑虫酰胺亚致死浓... 为了解唑虫酰胺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为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确定了唑虫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30和LC50),研究其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体内解毒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唑虫酰胺亚致死浓度(LC30和LC50)处理后,小菜蛾幼虫体质量与蛹质量减轻,幼虫历期和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缩短,羽化率、单雌产卵量与卵孵化率亦均低于对照,小菜蛾3龄期幼虫体内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亚致死浓度的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小菜蛾体内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可为唑虫酰胺的科学应用以及制定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唑虫酰胺 亚致死效应 解毒酶
下载PDF
唑虫酰胺在土壤和甘蓝中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秦旭 孙扬 +1 位作者 秦冬梅 徐应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0-661,共2页
采用丙酮提取土壤和甘蓝中的唑虫酰胺,正己烷萃取,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进行测定,土壤中唑虫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63%~105.26%,变异系数为3.87%~6.31%;甘蓝中唑虫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33%~107.14%,变异系数为5.71%~6.04%,唑... 采用丙酮提取土壤和甘蓝中的唑虫酰胺,正己烷萃取,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进行测定,土壤中唑虫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63%~105.26%,变异系数为3.87%~6.31%;甘蓝中唑虫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33%~107.14%,变异系数为5.71%~6.04%,唑虫酰胺在土壤和甘蓝中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10-11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均为0.003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虫酰胺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茶园唑虫酰胺残留动态与使用安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明森 刘丰静 +3 位作者 黄伙水 王定锋 荣杰峰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74-778,共5页
为探讨唑虫酰胺茶园使用安全性,在福安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园开展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54~270 g · hm-2施用剂量下,原始附着量和原始残留量随施用剂量的提高线性增加,烘干不能使残留消解;在108、162、216 g · hm... 为探讨唑虫酰胺茶园使用安全性,在福安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园开展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54~270 g · hm-2施用剂量下,原始附着量和原始残留量随施用剂量的提高线性增加,烘干不能使残留消解;在108、162、216 g · hm -2等推荐使用剂量下,5月份时唑虫酰胺在茶树上的原始残留量高达33.73~67.58 mg · kg -1,降解速度较慢,药后10 d的残留量方低于20 mg · kg -1;在茶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长达4.02~5.00 d;同一使用剂量在不同季节施药后的残留量有较大差异,9月份的原始残留量显著高于5月份。研究认为唑虫酰胺在茶园使用的食品安全性较低,对于国内市场,建议在茶叶上的残留限量暂定为20 mg · kg -1,安全间隔期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虫酰胺 茶叶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性
下载PDF
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琼 陈洁琼 +3 位作者 黄水金 陈洪凡 秦文婧 秦厚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风险,为唑虫酰胺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用唑虫酰胺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并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抗性发展速率。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13代(F0~F13... 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风险,为唑虫酰胺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用唑虫酰胺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并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抗性发展速率。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13代(F0~F13),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24 9;停止筛选2代后,再连续筛选11代(F16~F26),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83 4;整个26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167 2。当h2=0.167 2时,在致死率为50%~90%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5.0~6.8代,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唑虫酰胺 抗性现实遗传力 抗性风险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的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及氟虫双酰胺残留 被引量:27
12
作者 朱建华 赵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6-650,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过滤后进行盐析,上层有机相经QuEChERS方法净化浓缩后,用乙腈-水(体积比20:80)定... 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过滤后进行盐析,上层有机相经QuEChERS方法净化浓缩后,用乙腈-水(体积比20:80)定容进行分析。采用XBridge^TMC18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乙腈体系进行梯度洗脱,MRM方式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唑虫酰胺和氟啶虫酰胺的线性范围为0.075~2.0mg·L^-1,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为0.015~0.40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8。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及氟虫双酰胺在蔬菜和水果样品中的检出限(S/N=3)为0.0008、0.005、0.002、0.0005mg·kg^-1。蔬菜和水果中4种农药在0.05~5.0mg·kg^-1(氟啶虫酰胺和唑虫酰胺)和0.01~1.0mg·kg^-1(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加标范围内的回收率为80%~95%,批内RSD为2.0%~6.1%.批间RSD为3.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虫酰胺 氟啶虫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氟虫双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残留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4种酰胺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伶俐 徐飞良 +2 位作者 黄向荣 索纹纹 万译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3,共6页
为建立水产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唑虫酰胺和氟啶虫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柱净化、收集流出液、平行蒸发仪旋蒸浓缩,用乙腈-乙酸铵水溶液(体积比60∶40)溶解残留物,过0.22μm滤膜后待测。采用Waters... 为建立水产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唑虫酰胺和氟啶虫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柱净化、收集流出液、平行蒸发仪旋蒸浓缩,用乙腈-乙酸铵水溶液(体积比60∶40)溶解残留物,过0.22μm滤膜后待测。采用Waters T3色谱柱,以乙腈-0.1 mol·L^(-1)乙酸铵缓冲液等度洗脱、UV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4种酰胺类的线性范围均为0.05~5.0 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9。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及氟虫双酰胺的检出限均为0.1μg·g^(-1),唑虫酰胺的检出限为0.2μg·g^(-1)。水产品中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在0.1,0.5,1.0μg·g^(-1)时回收率为99.5%~110.5%,RSD值为1.53%~3.93%;唑虫酰胺在0.2,1.0,2.0μg·g^(-1)时回收率为93.7%~109.4%,RSD值为0.83%~3.14%。该方法简便、高效、精密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唑虫酰胺和氟啶虫酰胺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氯虫苯甲酰胺 氟虫双酰胺 唑虫酰胺 氟啶虫酰胺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QuEChERS/HPLC测定土壤中4种酰胺类杀虫剂的残留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伶俐 索纹纹 +2 位作者 徐飞良 黄向荣 万译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建立了QuEChERS净化结合HPLC同时测定土壤中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4种酰胺类杀虫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PSA和C_(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离心、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后待测。采用C_(18)色谱... 建立了QuEChERS净化结合HPLC同时测定土壤中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4种酰胺类杀虫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PSA和C_(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离心、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后待测。采用C_(18)色谱柱,以乙腈-0.1 mol·L^(-1)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UV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土壤中4种酰胺类杀虫剂在0.05~5.0 mg·L^(-1)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氟虫双酰胺、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LOD)均为0.20μg·g^(-1),唑虫酰胺的检出限(LOD)为0.40μg·g^(-1)。土壤中氟虫双酰胺、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0.2,1.0,2.0μg·g^(-1)时回收率为96.7%~106%,RSD值为1.42%~2.60%;土壤中唑虫酰胺在0.4,2.0,4.0μg·g^(-1)时回收率为88.2%~98.7%,RSD值为1.04%~1.16%。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稳定等特点,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氯虫苯甲酰胺 氟虫双酰胺 唑虫酰胺 氟啶虫酰胺 残留 QuEChERS/HPLC
下载PDF
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涛 李梦霞 +4 位作者 郭瑾 陈静 李茂萱 李彦刚 刘宏程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2年第9期1-5,共5页
介绍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制备过程。在茶树上喷洒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农药,鲜叶经采青、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后制成绿茶,然后粉碎混匀,得到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标... 介绍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制备过程。在茶树上喷洒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农药,鲜叶经采青、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后制成绿茶,然后粉碎混匀,得到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均满足要求。经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毒死蜱的标准值为0.295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7(置信区间为95%,k=2);唑虫酰胺的标准值为0.373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3(置信区间为95%,k=2)。该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满足基体标准物质的要求,可用于绿茶检测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毒死蜱 唑虫酰胺 基体标准物质
下载PDF
茶园用药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缨小蜂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慧玲 李鹏 +4 位作者 张辉 王定锋 王庆森 曾明森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3-996,共4页
采用田间扫网、镜检的方法检查缨小蜂的虫口数量和寄生率,评价茶园几种农药唑虫酰胺、茚虫威等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缨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15%唑虫酰胺EC、15%茚虫威EC、2.5%联苯菊酯EC对缨小蜂虫口数量的影响表现为药后3d缨小... 采用田间扫网、镜检的方法检查缨小蜂的虫口数量和寄生率,评价茶园几种农药唑虫酰胺、茚虫威等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缨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15%唑虫酰胺EC、15%茚虫威EC、2.5%联苯菊酯EC对缨小蜂虫口数量的影响表现为药后3d缨小蜂虫口数量比清水对照显著下降,缨小蜂寄生率表现为3种化学农药药后14d、21d均极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唑虫酰胺、联苯菊酯处理区缨小蜂寄生率均低于0.5%藜芦碱SL处理区。15%唑虫酰胺EC、15%茚虫威EC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3种化学农药对缨小蜂的影响高于生物农药藜芦碱,表明在缨小蜂生长繁殖期,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田间缨小蜂的种群数量和寄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缨小蜂 唑虫酰胺 茚虫威
下载PDF
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静 陈礼浪 +3 位作者 叶火春 陈敏 闫超 冯岗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75-78,91,共5页
通过室内叶管药膜法和田间喷雾法测定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 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成虫具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3. 943 5+1. 5285x, LC50值为4. 91 mg/L,... 通过室内叶管药膜法和田间喷雾法测定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 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成虫具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3. 943 5+1. 5285x, LC50值为4. 91 mg/L,共毒系数(CTC)为196;田间防治试验显示, 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处理剂量为50 g/667m2时,药后7 d的防治效果仍可达65. 55%,与对照药剂乙基多杀菌素(62. 03%)无显著性差异。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可作为防治豇豆蓟马的专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唑虫酰胺 豇豆蓟马 杀虫活性
下载PDF
唑虫酰胺、苦皮藤素防治茶丽纹象甲的室内药效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慧玲 张辉 +4 位作者 王定锋 王庆森 曾明森 刘丰静 吴光远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3期46-49,共4页
采用浸虫法和浸梢法开展苦皮藤素、唑虫酰胺、藜芦碱对茶丽纹象甲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虫法,3种供试药剂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室内药效均较好,药后5 d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采用浸梢法,15%唑虫酰胺1000倍液对茶丽纹象甲成虫... 采用浸虫法和浸梢法开展苦皮藤素、唑虫酰胺、藜芦碱对茶丽纹象甲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虫法,3种供试药剂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室内药效均较好,药后5 d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采用浸梢法,15%唑虫酰胺1000倍液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室内药效与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的差异不显著,药后7 d的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1%苦皮藤素乳油750倍液和0.5%藜芦碱可溶液剂500倍液对茶丽纹象甲的速效性稍差,但药后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79.55%和77.28%。唑虫酰胺和苦皮藤素对茶丽纹象甲均具有较好的室内药效。采用浸虫法和浸梢法2种测试方法,茶丽纹象甲成虫对药液的敏感度不同,二者差异极显著(F=174.5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虫酰胺 苦皮藤素 茶丽纹象甲 室内药效
下载PDF
10种药剂防治茶网蝽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世春 彭萍 +3 位作者 鲁成业 江宏燕 商靖 王晓庆 《茶叶学报》 2019年第2期85-87,共3页
为有效地防治茶网蝽,开展了10种药剂防治茶网蝽的田间筛选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吡丙醚SC2000倍液、30%唑虫酰胺SC2000倍液、10%联苯菊酯SC2000倍液和40%唑虫·丁醚脲SC500倍液等4种药剂对茶网蝽若虫具有较强的快速... 为有效地防治茶网蝽,开展了10种药剂防治茶网蝽的田间筛选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吡丙醚SC2000倍液、30%唑虫酰胺SC2000倍液、10%联苯菊酯SC2000倍液和40%唑虫·丁醚脲SC500倍液等4种药剂对茶网蝽若虫具有较强的快速击倒力和良好的持效性,药后1d校正防效依次为86.17%、84.41%、83.18%和77.59%,药后14d校正防效依次为98.79%、89.52%、78.58%和71.99%,可有效控制茶园茶网蝽的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甲维·吡丙醚 30%唑虫酰胺 茶网蝽 田间药效
下载PDF
唑虫酰胺15%乳油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毕富春 韩冰 +3 位作者 王文涛 翟立红 郭奎英 卢亮亮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5期41-43,共3页
研究了用大孔径毛细管柱定量分析唑虫酰胺方法。色谱条件如下:DB-115m×0.53×0.5μm。柱温215℃,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载气N2 13mL/min。邻苯二甲酸二癸酯作内标物。本方法在0.625~7.5μg质量的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 研究了用大孔径毛细管柱定量分析唑虫酰胺方法。色谱条件如下:DB-115m×0.53×0.5μm。柱温215℃,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载气N2 13mL/min。邻苯二甲酸二癸酯作内标物。本方法在0.625~7.5μg质量的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唑虫酰胺分析的回收率为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虫酰胺 邻苯二甲酸二癸酯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