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廖仲恺何香凝墓建筑设计解析——兼论民国时期国葬墓建筑布局与形制特征研究
1
作者 朱阁珲 郭华瑜 胡占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76-80,共5页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文章从廖墓建设...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文章从廖墓建设的历史研究和工程图档解读两方面出发,对影响廖墓设计的各方面进行考察,通过与同时代国葬墓比较,探索国葬机制对廖墓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师面对山地基址和中国式风格要求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仲恺何香凝墓 近代国葬墓 建筑布局 形制特征
下载PDF
宋辽金墓葬中顶心悬镜现象再探
2
作者 丁曼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屋宇、佛塔地宫建筑空间中的共享;而其表现意涵,是“取光明破暗”和“驱邪压胜”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墓葬 悬镜 营造法式 取光明破暗
下载PDF
风景园林墓葬遗产保护刍议——以萧大亨墓为例
3
作者 徐放 张佳玮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文章通过对萧大亨墓遗址的现场考察,研究了墓址现状及构筑物、石像生的摆放形式。将萧大亨与明朝同等身份的历史人物的墓地做了分析对比,推测出萧大亨墓址石像生可能存在的布局失误,以期推动风景园林专业对历史古墓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利用。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泰山 萧大亨 墓葬 明朝
下载PDF
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图式母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滨谊 李开然 《中国园林》 2003年第5期19-22,共4页
引入经验与记忆的图式理论,以优秀人类景观实践为例,对纪念性景观及其方圆几何形体的应用举例剖析,以成吉思汗陵景观规划设计为实证研究,提出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图式母题这一研究命题。
关键词 成吉思汗陵 风景园林 纪念性景观 基本图式母题 景观规划
下载PDF
我国的传统墓葬文化与现代墓园建设 被引量:31
5
作者 斯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5,共3页
通过传统生死观、丧葬习俗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情感诸种复杂因素;对传统土葬的哲学诠释及形制特点的研究,解析墓地与自然、社会甚至信仰间的桥梁作用,并呈现出它的多元特征;秉承传统墓葬文化的内涵及现代意义的重新定义,寻求我国现代墓地... 通过传统生死观、丧葬习俗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情感诸种复杂因素;对传统土葬的哲学诠释及形制特点的研究,解析墓地与自然、社会甚至信仰间的桥梁作用,并呈现出它的多元特征;秉承传统墓葬文化的内涵及现代意义的重新定义,寻求我国现代墓地景观建设的基本策略,用于指导墓地园林化建设,是中国传统墓葬的文化传承及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死观 丧葬习俗 墓地园林化
下载PDF
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效俊 《文博》 2015年第5期57-64,共8页
本文认为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虽然以墓主人为中心,但是不能直接用墓主的工作、信仰和娱乐解释。该墓壁画将宋辽时期业已成熟和完善的图像重新组合、绘制在墓室的相应空间,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建筑与图像程序和象征意义:寂灭为乐。通过... 本文认为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虽然以墓主人为中心,但是不能直接用墓主的工作、信仰和娱乐解释。该墓壁画将宋辽时期业已成熟和完善的图像重新组合、绘制在墓室的相应空间,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建筑与图像程序和象征意义:寂灭为乐。通过艺术化、戏剧化的墓室环境完成了墓主生死的转化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环境 建筑与图像程序 象征意义
下载PDF
中原地区封土起源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索德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7,共9页
中原地区封土由江南土墩墓和中原墓上建筑两大传统相互碰撞、融合而成。隆起的封土因素来源于江南土墩墓,春秋早期传入淮河流域,春秋战国之际传入中原腹地。中原地区自商周以来流行墓上建筑传统,封土与之并无直接渊源关系,但墓上建筑外... 中原地区封土由江南土墩墓和中原墓上建筑两大传统相互碰撞、融合而成。隆起的封土因素来源于江南土墩墓,春秋早期传入淮河流域,春秋战国之际传入中原腹地。中原地区自商周以来流行墓上建筑传统,封土与之并无直接渊源关系,但墓上建筑外形、夯筑方式、结构植入到外来的封土之中,形成了层层夯筑的方形封土传统。战国中晚期,封土与墓上建筑传统进一步结合,形成了在高大坟丘上建筑的新葬俗。中原地区封土的形成体现了春秋、战国以来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封土 起源 墓上建筑 江南土墩墓
下载PDF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图像 建筑结构和风格
下载PDF
西南崖造建筑类型及技术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棣 查红叶 汪智洋 《新建筑》 2017年第4期152-157,共6页
将营造学社所总结的西南崖造建筑类型置于原有地理环境中,重新以建筑环境为研究背景,归纳崖壁建造史上形成的建筑类型,分析各类型建筑获取空间或表达特殊空间形态的核心技术。西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崖造体现了类型与技术的对应性,反映了传... 将营造学社所总结的西南崖造建筑类型置于原有地理环境中,重新以建筑环境为研究背景,归纳崖壁建造史上形成的建筑类型,分析各类型建筑获取空间或表达特殊空间形态的核心技术。西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崖造体现了类型与技术的对应性,反映了传统技术文化在有序传承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不断向前演进的趋势。传统西南人在不同历史阶段注入新的技术生产力,吸收多元的周边文化信息,成功书就西南崖造建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造 崖居 崖墓 石窟寺 靠崖式 建筑技术
下载PDF
地域性建筑创作浅探——谈江南土墩墓博物馆与江南文物工作站的创作思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尚峰 《华中建筑》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该文以一个中标项目"江南土墩墓博物馆与江南文物工作站"为例,从基本设计理念、总平面思路以及单体建筑思路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创作思路,这也体现了笔者对地域性建筑创作中所关注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 江南土墩博物馆 江南文物工作站 地域性 基本理念 总平面思路 单体思路
下载PDF
海派视阈下上海宋元墓葬俗文化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童心 姚庆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8,共9页
上海宋元墓葬俗特征是海派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创新的集中体现。文章运用历史文献及考古学方法,对宋元葬俗文化的缘起、演变、类别进行分析,认为宋元墓葬中随葬铁牛数量、墓室壁龛位置、棺椁上置随葬动物、墓葬榫卯建筑技术、买地券... 上海宋元墓葬俗特征是海派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创新的集中体现。文章运用历史文献及考古学方法,对宋元葬俗文化的缘起、演变、类别进行分析,认为宋元墓葬中随葬铁牛数量、墓室壁龛位置、棺椁上置随葬动物、墓葬榫卯建筑技术、买地券出现、墓主生前造型陶俑、特制随葬冥钱、火葬器物摆设方式等,均是上海特有葬俗文化表征。它的形成受到地理环境变迁、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状况及道教信仰等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对研究上海地区宋元墓葬俗文化衍变序列,而且为探讨东南地区宋元葬俗文明变革也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宋元墓 葬俗特征 铁牛 火葬墓 建筑结构
下载PDF
“神话-原型”批评视角下埃及早期墓葬建筑的多重隐喻研究
12
作者 陈蔚 公雅妮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4期14-23,共10页
从分析古埃及神话文本中的“大母神”和“宇宙山(树)”原型的空间象征意义入手,通过梳理早期墓葬建筑的形式、空间及构造的演变过程,归纳了各历史时期上、下埃及不同空间原型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在独特的混合神学观念影响... 从分析古埃及神话文本中的“大母神”和“宇宙山(树)”原型的空间象征意义入手,通过梳理早期墓葬建筑的形式、空间及构造的演变过程,归纳了各历史时期上、下埃及不同空间原型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在独特的混合神学观念影响下,“神话-原型”象征在古埃及墓葬建筑视角中的复杂演化过程,总结了地穴式墓葬建筑、上埃及国王衣冠冢以及下埃及马斯塔巴中关于“神话-原型”的多重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埃及 墓葬建筑 隐喻
下载PDF
圣丹尼大教堂何以寂寥
13
作者 陆扬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巴黎的圣丹尼大教堂距离巴黎圣母院咫尺之遥,但是游人不多。巴黎圣母院傲居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上,因为雨果的小说而名满天下。圣丹尼大教堂则凝聚着法国的历史,以区区一个教堂的面积,接纳了法国12个世纪的皇家骨值;圣丹尼大教堂还是阿... 巴黎的圣丹尼大教堂距离巴黎圣母院咫尺之遥,但是游人不多。巴黎圣母院傲居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上,因为雨果的小说而名满天下。圣丹尼大教堂则凝聚着法国的历史,以区区一个教堂的面积,接纳了法国12个世纪的皇家骨值;圣丹尼大教堂还是阿贝拉尔晚年的栖身之地。按说圣丹尼大教堂理应享有伦敦西敏寺和巴黎先贤祠那样在神圣和世俗空间中的崇高地位,它的相对寂寥,当有其地域和文化上的因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丹尼大教堂 圣丹尼 哥特式建筑 王室陵墓 阿贝拉尔
下载PDF
勉县武侯墓建筑形制研究
14
作者 孟祥武 叶明鉴 《华中建筑》 2010年第9期177-180,共4页
该文以三国时期为历史背景,对勉县武侯墓的历史建置沿革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武侯墓建筑的测绘与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整理,总结出勉县武侯墓建筑单体的特征与的总体建筑布局特征。
关键词 勉县 武侯墓 建筑形制 墓祠合一
下载PDF
西南崖墓建筑史学研究价值再认识
15
作者 冯棣 康纤星晨 陈晓宁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崖墓是东汉时期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墓葬,以凿山为室的方式在崖壁上获得空间,并以仿木构形式处理墓室。约百年前西方学者掀起了中国西南崖墓的考古热潮,将其是居所还是墓葬之辨推进到将其视为独立的建筑类型进行研究,随后中国营造学社在... 崖墓是东汉时期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墓葬,以凿山为室的方式在崖壁上获得空间,并以仿木构形式处理墓室。约百年前西方学者掀起了中国西南崖墓的考古热潮,将其是居所还是墓葬之辨推进到将其视为独立的建筑类型进行研究,随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工作逾八年,将崖墓从乡土史纳入国家学科史进行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崖墓群所共处的结构危机为背景,从崖墓与汉代建筑史研究、新史料的发掘、岩凿结构与石仿木认知等方面,对西南崖墓的建筑史学价值进行研究和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墓 岩凿建筑 汉代建筑史 石仿木
下载PDF
建康及外围地区六朝大型砖室墓之建筑结构和筑造技术
16
作者 赵胤宰 《东南文化》 2000年第5期42-54,共13页
本文系统论述了六朝时期建康及外围地区大型砖窑墓的建筑结构和筑造技术,认为这一时期墓葬非常富有地域特色,并传之于隋唐。
关键词 六朝 建康 大型砖窑墓 建筑技术
下载PDF
明代蜀藩王陵玄宫仿木构形制与营造技术分析
17
作者 冷婕 张宁 陈晓宁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明代蜀藩王陵是现存明代皇家陵墓玄宫中仿木构做法最系统、仿木构信息最丰富的墓葬,也是巴蜀地区仿木构墓葬发展最后的高潮。通过分析巴蜀地区明代蜀藩王陵玄宫院落形制与地上宫室制度的相关性,辨析仿木构单体建筑对地上建筑木构信息的... 明代蜀藩王陵是现存明代皇家陵墓玄宫中仿木构做法最系统、仿木构信息最丰富的墓葬,也是巴蜀地区仿木构墓葬发展最后的高潮。通过分析巴蜀地区明代蜀藩王陵玄宫院落形制与地上宫室制度的相关性,辨析仿木构单体建筑对地上建筑木构信息的取舍、木构特征还原度及仿木材料与构造方式等问题,展现了皇家陵墓玄宫营造中仿木设计思路及仿木材料与技术的独特性。研究对缺乏地面实例的巴蜀明代皇家木构建筑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明代藩王墓葬 仿木构 玄宫 建筑形制 营造技术
下载PDF
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建筑装饰系统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天翼 李路珂 +2 位作者 俞莉娜 李广华 杨林中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60-76,共17页
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作为完整保存了仿木构建筑形象与建筑装饰形象的案例,对宋金时期建筑装饰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精细测绘成果,对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M1主室的建筑装饰形象与建筑色彩进行... 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作为完整保存了仿木构建筑形象与建筑装饰形象的案例,对宋金时期建筑装饰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精细测绘成果,对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M1主室的建筑装饰形象与建筑色彩进行了系统整理与记录,对其建筑装饰形象进行了多方案色彩复原的对比,并探讨了该墓装饰与《营造法式》彩画系统的关联性,总结了其建筑装饰特征与装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建筑 建筑装饰 建筑彩画 建筑色彩
下载PDF
四川东、北片区清代民间墓碑建筑的龙纹图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文婧 罗晓欢 《艺术探索》 2014年第5期118-120,123,共4页
四川东、北片区清代的民间墓碑模仿中国古代高等级建筑修建而成。建筑外观中龙纹的雕刻装饰图案位居墓碑建筑的显要位置,不同结构的龙纹图案都有自身程式化的构图方式,以适应墓碑建筑不同的结构和造型,并且在雕刻手法与雕刻风格上不断... 四川东、北片区清代的民间墓碑模仿中国古代高等级建筑修建而成。建筑外观中龙纹的雕刻装饰图案位居墓碑建筑的显要位置,不同结构的龙纹图案都有自身程式化的构图方式,以适应墓碑建筑不同的结构和造型,并且在雕刻手法与雕刻风格上不断开拓创新,使每一座墓碑建筑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清代墓葬 建筑装饰 墓碑雕刻 龙纹图案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经典范式:《易县清西陵》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悦煌 王其亨 +1 位作者 王巍 张凤梧 《建筑师》 2021年第6期31-39,共9页
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的《易县清西陵》,既是立足于中国明清陵寝制度的整体研究,又是最早、最全面的清陵个案研究。本文通过搜罗相关材料,回溯刘敦桢写著《易县清西陵》的学术时代背景,以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为脉... 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的《易县清西陵》,既是立足于中国明清陵寝制度的整体研究,又是最早、最全面的清陵个案研究。本文通过搜罗相关材料,回溯刘敦桢写著《易县清西陵》的学术时代背景,以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为脉络,从方法论角度析解《易县清西陵》,明确刘先生从建筑社会性视角出发、依托史料考据的文献学传统、借鉴考古学实证方法、贯彻营造学社整体研究思路、全面整合过往研究经验、按照建筑功能对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最高意识形态的陵寝建筑展开研究的整个理路过程,进而归纳《易县清西陵》体现出的开创性研究方法,为中国明清陵寝乃至古建筑研究提供范式参照,同时结合后人研究成果,补漏疏证,阐明和解决具体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县清西陵》 中国营造学社 明清陵寝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