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墓出土龙形车马饰发微
1
作者 赵丹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西汉诸侯王、列侯墓随葬车马器之中出土一定数量与龙有关的饰件与纹饰,其存在形式与在车马器中的位置不同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有所差别,尤其是龙首辀饰应是显示威仪,进一步展示墓主社会身份等级内容。两汉时期墓内车马随葬与车马出行仪仗... 西汉诸侯王、列侯墓随葬车马器之中出土一定数量与龙有关的饰件与纹饰,其存在形式与在车马器中的位置不同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有所差别,尤其是龙首辀饰应是显示威仪,进一步展示墓主社会身份等级内容。两汉时期墓内车马随葬与车马出行仪仗皆带有等级特征,但两者内涵完全不同,综合反映出两汉时期车马在丧葬中的作用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龙形车马饰 车马随葬 车马出行图
下载PDF
浅析T型帛画中日月同辉之象的意蕴
2
作者 何洛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帛”即白色丝织品,古人常于帛上作画,通过帛画可探究古人对宇宙人间的认知与追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神龙串联天界、人间、地狱三景。其中帛画的天界部分出现了阳乌与蟾蜍并存的日月同... “帛”即白色丝织品,古人常于帛上作画,通过帛画可探究古人对宇宙人间的认知与追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神龙串联天界、人间、地狱三景。其中帛画的天界部分出现了阳乌与蟾蜍并存的日月同辉之象。这种现象背后的思想渊源主要为“天人合一”观、谶纬神学观以及阴阳五行观。阳乌与蟾蜍形象是汉代社会思想具化而成的人文产物,作为日与月的符号象征共同出现,蕴含了汉代人引魂升天、阴阳和谐的宇宙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T型帛画 阳乌 蟾蜍 日月同辉
下载PDF
2011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3
作者 任萌(文\绘图) 邓金田(文\绘图) +3 位作者 马健艾合买提·牙合甫 蒋晓亮 王建新 马健(拍照)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部分墓葬有马、羊等动物殉牲。本次发掘出土了一批陶、玉石、青铜、铁、金质的容器、工具、装饰品等随葬器物,为研究石人子沟遗址古代墓葬与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巴里坤 石人子沟 盆状石堆墓 扰乱葬 早期铁器时代 殉马
下载PDF
四川成都双元村春秋墓M180、M185发掘简报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天佑 陈云洪 +3 位作者 杨颖东 寇小石(绘图) 汪美蓉(绘图) 刘祥(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F0002,I0001,共12页
2016年3月~2018年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青白江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在成都市北部的青白江区大弯镇共抢救性清理274座东周墓葬。其中M180、M185两座墓葬为船棺墓,共出土陶罐、尖底盏、器盖等各类陶器24件,铜敦、剑、戈、矛、钺、斤... 2016年3月~2018年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青白江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在成都市北部的青白江区大弯镇共抢救性清理274座东周墓葬。其中M180、M185两座墓葬为船棺墓,共出土陶罐、尖底盏、器盖等各类陶器24件,铜敦、剑、戈、矛、钺、斤、凿等铜器33件。两墓年代为春秋晚期,丰富的随葬品为释读巴蜀图符的性质及探讨东周时期古蜀社会、文化变革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双元村 春秋晚期 船棺墓
下载PDF
南阳曹魏两晋考古学文化变迁--以再葬画像石墓为中心
5
作者 高庆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1-45,123,共6页
南阳的曹魏两晋墓葬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它们一方面沿用了汉代传统的墓葬形制,刻意追求墓室的整体规模与豪华,另一方面又采纳了新型的祭奠礼仪、随葬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品,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葬事安排措施,实际上反映出南阳地方企图通... 南阳的曹魏两晋墓葬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它们一方面沿用了汉代传统的墓葬形制,刻意追求墓室的整体规模与豪华,另一方面又采纳了新型的祭奠礼仪、随葬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品,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葬事安排措施,实际上反映出南阳地方企图通过“厚葬”与“尊礼”来博取名誉的功利性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再葬画像石墓 墓葬形制
下载PDF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3
6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文\绘图) 阿力木·阿卜杜(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F0002,F0003,共17页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国内最早的铁器、玛瑙、绿松石等遗物,不仅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探讨准噶尔盆地西缘人群和文化的变迁与演变提供了珍贵材料,对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那仁苏 石堆墓 铜石并用时代 陨铁 珠饰 蛋形尖底罐
下载PDF
曾侯乙墓简中的车軎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小华 刘洪涛 《出土文献》 2023年第2期92-95,157,共5页
曾侯乙墓简中的“■”,应该释为“刈”,读为“軎”。此字仅两见,其后记录“鎋”和“辖”,恰好与出土实物中的两件带矛车軎相对应。“■”,可能是记录带矛车軎的专字。带矛车軎何以装配在用作战车的日常用车之上,其因待考。
关键词 曾侯乙墓简 带矛车軎
下载PDF
马王堆地“信期绣”艺术特征分析
8
作者 陶辉 裴红萍 +1 位作者 苏亚兰 李斌 《服饰导刊》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信期绣”纹样是西汉早期具有独特性标志意义的刺绣纹样,其图案造型具有鲜明的楚汉文化风格。探析“信期绣”纹样对探究我国本土装饰艺术文化,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纹饰艺术有深远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考古实物两维印证的方法,对... “信期绣”纹样是西汉早期具有独特性标志意义的刺绣纹样,其图案造型具有鲜明的楚汉文化风格。探析“信期绣”纹样对探究我国本土装饰艺术文化,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纹饰艺术有深远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考古实物两维印证的方法,对“信期绣”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1)“信期绣”的坯料精美,单元绣品图案小巧精致且出土数量较多;(2)“信期绣”的形式规律别具一格呈纵向阶梯连缀形式排列,“S”形的构图方式贯穿整个图案;(3)“信期绣”的造型形制艺术独特,不论是燕子、花卉和云气都有丰富的内涵。其在西汉的盛行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流行、楚文化的熏陶及西汉纺织业发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期绣” 马王堆汉墓 艺术特征 造型形制
下载PDF
汉墓出土镶棺铜璧形饰研究
9
作者 刘松林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2,共9页
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将汉墓出土的镶棺铜璧形饰分为两类。第一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大,年代为西汉至东汉初,分布较广,其性质与镶棺头挡玉璧相似,意旨是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第二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主要分布于重庆巫山一带,是... 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将汉墓出土的镶棺铜璧形饰分为两类。第一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大,年代为西汉至东汉初,分布较广,其性质与镶棺头挡玉璧相似,意旨是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第二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主要分布于重庆巫山一带,是巫山工匠在第一类铜璧形饰基础上改造创新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圆形铜牌饰,其性质有引魂升天之意,亦有表现仙境场景。随着东汉墓葬结构及用玉方式的转变,第一类铜璧形饰衰退与消亡,出现了更多装饰于棺头挡悬璧图、十字双弦穿璧图、龙穿璧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棺铜璧形饰 汉墓 类型 功能 棺挡
下载PDF
江苏淮安山头遗址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艳梅 胡兵 +2 位作者 孙玉军 刘光亮 祁小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9,I0006-I0007,共14页
The Shantou sites is one of the typical-sites of the Qingliangang Neolithic Culture and was identified by the senior generation of archaeologists,like Yin Huanzhangand Zhao Qingfangin the Nanjing Museum.Several hundre... The Shantou sites is one of the typical-sites of the Qingliangang Neolithic Culture and was identified by the senior generation of archaeologists,like Yin Huanzhangand Zhao Qingfangin the Nanjing Museum.Several hundreds of burials in later periods are now suffering from looting activities.This preliminary report introduces the burials dating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During each period,burials were laid out regularly,representing as various types of burial furniture.Most of these burials were abundant in fine funeral goods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but styles pointing to complicate origins.The discovery of East Han Dynasty burials in Huan’an region,without any doubt,is going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burial characteristics,funeral customs,arrangement of burial clusters,and even the local cultural history of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头遗址 墓葬群 “刀”把形墓 “船”形墓
下载PDF
朔方地汉墓形制的多样性及其成因研究——北方地区墓葬研究之二 被引量:4
11
作者 阿其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9-103,共5页
朔方郡由汉武帝开置。从置郡到东汉初的一百多年间,该地区一直以农业开发为经济重心,使原本是草原游牧地的区域,完全纳入中原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中。这一模式曾使当地生产和社会一度繁盛,但鉴于北方特定的气候和植被条件,也初步地显露... 朔方郡由汉武帝开置。从置郡到东汉初的一百多年间,该地区一直以农业开发为经济重心,使原本是草原游牧地的区域,完全纳入中原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中。这一模式曾使当地生产和社会一度繁盛,但鉴于北方特定的气候和植被条件,也初步地显露出林木趋于减少的迹象。这种隐患的存在,可以从汉墓形制多样性及其原因的探讨中得以挖掘和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方郡 汉墓形制 成因研究
下载PDF
都兰吐蕃古墓考古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毛先 宗喀.漾正冈布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分布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都兰古墓群是继敦煌、吐鲁番发现以后,中国西部最大的考古发现,备受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研究者们分别从自然科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藏学等多学科、多视角探讨了都兰吐蕃古墓的形制、族属、年... 分布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都兰古墓群是继敦煌、吐鲁番发现以后,中国西部最大的考古发现,备受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研究者们分别从自然科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藏学等多学科、多视角探讨了都兰吐蕃古墓的形制、族属、年代、出土文物及其文化内涵等,涌现了不少新的观点。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简单梳理,有助于研究都兰吐蕃的学者和爱好者系统了解和掌握相关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古墓 吐蕃文化 古墓形制 古墓族属
下载PDF
论西周早期燕侯墓出土青铜面饰的功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印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1,共4页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侯墓 青铜面饰 面具 神权
下载PDF
吐蕃塔形墓的起源与原始塔葬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吾卡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41-145,共5页
文章通过吐蕃塔形墓考古材料的分类研究,把各类吐蕃塔形墓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文化形态上,早期塔形墓是由原始苯教的丧葬文化发展而来;晚期则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关键词 吐蕃 塔形墓 塔葬
下载PDF
略论西夏的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昌盛 《东南文化》 2004年第5期37-43,共7页
西夏墓葬可分为土洞墓室和砖室,砖室墓多为汉人墓,而党项人墓几乎均为土洞墓室,党项人墓代表着西夏墓葬的形制特点。西夏党项人墓的墓葬结构和葬俗,既反映了党项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唐宋、佛教文化因素,表现出西夏文化... 西夏墓葬可分为土洞墓室和砖室,砖室墓多为汉人墓,而党项人墓几乎均为土洞墓室,党项人墓代表着西夏墓葬的形制特点。西夏党项人墓的墓葬结构和葬俗,既反映了党项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唐宋、佛教文化因素,表现出西夏文化的多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墓葬形制 葬俗
下载PDF
隋至初唐南方墓葬中的生肖俑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卢昉 《南方文物》 2006年第1期75-85,共11页
十二生肖,或称十二(相)属,本是代替十二辰名称的十二种动物的总称。是古代占星家用十二种动物来记星象、记日、记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用来表示人的生岁*。我国的生肖俑起源较早,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早在公元六世纪的临淄北朝崔氏墓中... 十二生肖,或称十二(相)属,本是代替十二辰名称的十二种动物的总称。是古代占星家用十二种动物来记星象、记日、记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用来表示人的生岁*。我国的生肖俑起源较早,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早在公元六世纪的临淄北朝崔氏墓中就已出现动物形态的十二生肖俑**。到隋唐时期渐成体系,在南方,尤以两湖一带为盛,一直延用到宋元时期,成为当时颇具地方特色的镇墓明器。高宗永徽(650年 ̄655年)年后,中原也开始出现墓中放置成俑的十二生肖俑以作“压胜”、“辟邪”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十二生肖俑 基葬 初唐
下载PDF
唐三彩镇墓兽猪耳造型的文化意义及其功能转移 被引量:2
17
作者 郅阳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5,共4页
猪耳造型唐三彩镇墓兽,是传统猪形神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它既能镇慑鬼怪,又是水神、北斗的象征,具有非常丰富的信仰功能意义,盛行一时。但是,随着风水观念的兴盛,其文化功能被铁猪、铁牛所代替,它又急剧地衰落了。因此,对于三彩镇墓兽猪... 猪耳造型唐三彩镇墓兽,是传统猪形神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它既能镇慑鬼怪,又是水神、北斗的象征,具有非常丰富的信仰功能意义,盛行一时。但是,随着风水观念的兴盛,其文化功能被铁猪、铁牛所代替,它又急剧地衰落了。因此,对于三彩镇墓兽猪耳造型的文化意义考察,对于重建唐三彩造型艺术的观念世界与唐三彩的衰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彩 镇墓兽 猪耳 功能
下载PDF
废太子勇与圆形墓——如何理解考古学中的非地方性知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睿文 《唐宋历史评论》 2015年第1期35-55,共21页
2005年陕西潼关税村发掘的圆形墓,从其墓葬建制,即形制、 壁画、随葬品等方面可知为隋代的高等级墓葬.该墓葬位于关中地区,其 建制却为典型的北齐制度.本文从隋朝杨勇的政治立场及其被废的原因, 判定其墓主只能是隋废太子勇.废太子勇葬... 2005年陕西潼关税村发掘的圆形墓,从其墓葬建制,即形制、 壁画、随葬品等方面可知为隋代的高等级墓葬.该墓葬位于关中地区,其 建制却为典型的北齐制度.本文从隋朝杨勇的政治立场及其被废的原因, 判定其墓主只能是隋废太子勇.废太子勇葬以山东高齐制度跟他的政治主 张紧密关联,同时新即位的隋炀帝政治转移和安抚山东旧族也使得他得以 葬以生前所好.后来,废太子勇的女儿丰宁公主同样葬以山东的墓葬制 度.这都是墓主通过墓葬建制彰显其政治主张的典型事例.本文意在展示 如何利用考古学中的非地方性知识探讨墓葬背后的政治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太子勇 圆形墓 山东制度 非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无锡鸿山越墓玉器的造型与纹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蕙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9-104,共6页
无锡鸿山越墓是在2004年发掘的越国贵族墓葬,其中玉器是最引人注目的出土文物。文章详尽论述了鸿山越墓玉器的造型与纹饰分类,并从艺术特征角度分析了其构成、形态特点,通过对其优美灵动的造型和繁缛精美的纹饰分析与思考,为后续更深入... 无锡鸿山越墓是在2004年发掘的越国贵族墓葬,其中玉器是最引人注目的出土文物。文章详尽论述了鸿山越墓玉器的造型与纹饰分类,并从艺术特征角度分析了其构成、形态特点,通过对其优美灵动的造型和繁缛精美的纹饰分析与思考,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 鸿山越墓 玉器 造型 纹饰
下载PDF
关于我国北方商周墓葬所出“弓形饰”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梅建军 李明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6-123,共8页
本文对我国北方商周墓葬出土的11件"弓形饰"或"月牙形饰",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它们是用作"胸饰"或"项饰"的,均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物。
关键词 商周墓葬 弓形饰 北方考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