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价值
1
作者 郭润财 王蕾 +3 位作者 黄振国 席霖枫 张帅 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79-2983,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he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ed from scratch,DL-CNN(fs)]的人工智能算法评估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E)的价值。... 目的分析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he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ed from scratch,DL-CNN(fs)]的人工智能算法评估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14例可疑A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的住院患者,包括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137例,阴性77例。放射科医师根据CTPA图像判断有无APE,并计算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采用DL-CNN(fs)训练网络模型自动检测栓子的分布及容积。评估DL-CNN(fs)模型测量血栓分布的价值,计算血栓负荷与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L-CNN(fs)测算的中心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感兴趣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16.8%、0.584(95%CI,0.508~0.661);DL-CNN(fs)测算的外周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AUC均较高(R1-R9,60.8%~95.2%,67.9%~87.1%,0.740~0.844;L1-L10,64.6%~93.4%,62.7%~83.1%,0.732~0.791)。DL-CNN(fs)测算的栓子体积与Qanadli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0.867,P<0.001),与Mastora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0.854,P<0.001),与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横径比、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面积比呈正相关(r=0.549,0.559,P<0.01)。结论DL-CNN(fs)模型检测外周肺动脉栓子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中心肺动脉栓子诊断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DL-CNN(fs)模型自动提供APE患者的栓子体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能够辅助医生对于APE患者血栓负荷及危险分层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计算机断层成像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PET/CT与增强CT对肺癌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仪仪 张建 +7 位作者 左长京 程超 董爱生 葛继元 周围 高明军 崔斌 孔令山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移。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增强CT,P均<0.05。PET/CT与增强CT对区域淋巴结分期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7.8%(72/82)及70.7%(50/82)],P<0.05;对区域淋巴结N0、N1、N2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83.3%(20/24)、90.0%(27/30)]vs[85.7%(24/28)、50.0%(12/24)、73.3%(22/30)]。结论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增强CT,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 分期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滑膜肉瘤的CT、MRI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红伟 祁佩红 +4 位作者 薛鹏 陈勇 漆剑频 胡道予 夏黎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行MR平扫6例,增强5例;行CT平扫及增强3例。结果病灶位于脊柱3例、关节旁3例、腹股沟区1例、大腿上段1例,均表...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行MR平扫6例,增强5例;行CT平扫及增强3例。结果病灶位于脊柱3例、关节旁3例、腹股沟区1例、大腿上段1例,均表现为深部组织内的边界不清或尚清的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肿瘤体积较大(均>5cm)。CT上,3例病灶密度均与肌肉密度呈等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均伴钙化,且多位于肿块的周边。MRT1WI上,6例病灶与肌肉相比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坏死、囊变,在T2WI上表现为以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4例均伴出血信号或低信号分隔。8例中6例伴临近骨质破坏。7例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及分隔无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CT、MRI表现及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前及术后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韦璐 陈刚 +2 位作者 邹莹 赵志雄 颜俏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将结果与DSA造影进行比较。结果与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将结果与DSA造影进行比较。结果与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DSA对照,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依据其测量数据选定的内膜支架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完全符合要求,MSCTA共显示破口50个,DSA显示破口31个;两者在显示破口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9,P=0.015),术后随访有1例发生内漏,发生率为4%。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及术后评估的价值要优于DSA,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腔内隔绝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MRI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被引量:9
5
作者 黄艳 薛鹏 +3 位作者 张斯佳 陈勇 张琼 弓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1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及MRI资料。结果①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尾部5例,体、颈部6例;实性成分为主型9例,囊实成分相间型7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②CT平扫肿...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及MRI资料。结果①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尾部5例,体、颈部6例;实性成分为主型9例,囊实成分相间型7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②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15例呈稍低密度,4例呈等密度,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12例,中度强化7例;门静脉期14例呈渐进填充强化,5例无明显变化;延迟期呈不均匀低密度。包膜14例完整,5例不完整,延迟期呈持续强化的高密度;③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7例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抑脂T2WI 4例见环状低信号包膜。动态增强扫描与增强CT表现相仿,动脉期肿瘤以轻度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10例肿瘤实性部分均呈持续填充强化,延迟期包膜均明显强化、呈相对高信号。结论 SPTP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术后远期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BCT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牙龄推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昱成 魏来 +2 位作者 朱峰 阎春霞 陈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不易因外界理化因素的变化而降解、变形,利用牙齿推断年龄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通过牙齿影像推断年龄是过去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的出现为...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不易因外界理化因素的变化而降解、变形,利用牙齿推断年龄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通过牙齿影像推断年龄是过去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的出现为牙齿三维影像的获取提供了新途径,具有照射剂量低、扫描时间短、成像精度高及费用低等优点。本文综述了CBCT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牙龄推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年龄测定 牙齿 综述[文献类型]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CT融合显像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雄 李湘平 +2 位作者 李晓华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例,肺癌治疗后3例,甲状腺癌手术后3例,下咽癌放疗后1例,不明原发灶4例,行全身或颈部PET-CT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报告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28处PET-CT显像阳性20例,阴性8例;对照病理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18F-FDGPET-CT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0%,87.5%,92.9%。结论18F-FDGPET-CT结合PET提供肿瘤代谢图像,CT提供解剖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癌 显像诊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 临床病理报告 放射治疗后 不明原发灶 诊断价值 融合显像 颈部肿块 甲状腺癌 CT检查 病理结果 CT诊断 临床价值 FDG MRI 鼻咽癌 手术后
下载PDF
新生儿成骨不全Ⅱ型的尸检和MSCT鉴定1例(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冬华 邵煜 +5 位作者 张建华 万雷 秦志强 刘宁国 黄平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文报道了1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Ⅱ型死胎案例。在妊娠期间胎儿即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法医尸体检验后,随即进行尸体多层螺旋CT(multi-sliced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尸检结果显示了OIⅡ型的... 本文报道了1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Ⅱ型死胎案例。在妊娠期间胎儿即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法医尸体检验后,随即进行尸体多层螺旋CT(multi-sliced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尸检结果显示了OIⅡ型的典型特征,包括颅骨变软、四肢畸形、髋关节弯曲和外展及一些异常特征如白色巩膜、髋内翻、部分骨骼和器官缺失、唇裂和两耳不对称。CT检测到的异常变化有腭裂、下颌发育异常、脊柱裂、颈肋、肋骨和椎骨融合,这些都是在常规尸检中难以检测到的。本文阐述了OI的分类、致病性基因突变、死亡原因以及OI与儿童受虐的鉴别,更强调了OI学科知识对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重要性和MSCT在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成骨不全 致死性发育不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尸体检验
下载PDF
低剂量脑 CT 灌注的迭代重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黎佩君 黄飚 +2 位作者 梁长虹 朱文珍 龙晚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IR)技术对低剂量脑CT灌注(CTP)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低剂量脑CTP,CTP原始图像分别经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两组图像,比较两组图像客观质量及灌注参数图的主观质量。结果:对经IR及FBP...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IR)技术对低剂量脑CT灌注(CTP)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低剂量脑CTP,CTP原始图像分别经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两组图像,比较两组图像客观质量及灌注参数图的主观质量。结果:对经IR及FBP重建的灌注参数图(CBV、CBF、MTT、TTP)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各灌注参数图脑灰白质分界评分P值分别为0.317、0.157、0.257、0.083,图像伪影严重程度评分P值分别为0.083、0.046、<0.001、0.011。经IR重建的CTP原始图像客观质量及灌注参数图的图像均匀性、总体图像质量均优于FBP重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脑CT灌注迭代重建能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改善图像质量,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灌注成像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评价迭代重建法与滤过反投影法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严诚 陈刚 +4 位作者 丁玉芹 杨雪 陆秀良 张利军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对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原始数据应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与滤过反投影法(FBP)两种方法的图像进行比较,旨在了解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临床疑似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320排CT行冠状动脉... 目的:对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原始数据应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与滤过反投影法(FBP)两种方法的图像进行比较,旨在了解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临床疑似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320排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利用AIDR重建的常规X线剂量方案扫描,对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分别用AIDR和FBP两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升主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前降支近段及左回旋支近段的CT值、背景SD并计算分析SNR、CNR值。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结果:26例患者都在一次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在血管各节段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S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算得到的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DR(3.73±0.49)、FBP(3.59±0.61)(P<0.01)。结论:应用AIDR重建法的图像质量优于FBP重建法,迭代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影像质量并具有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与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帆 江远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与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30例CT表现为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所致的突发性耳聋资料,并对其梗塞部位、数量、突发性耳聋程度、并发症、听力检测等进行研究。结果30例临床均...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与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30例CT表现为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所致的突发性耳聋资料,并对其梗塞部位、数量、突发性耳聋程度、并发症、听力检测等进行研究。结果30例临床均表现为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眩晕、听力损伤,其中轻度5例(17%);中度18例(60%),重度7例(23%)。有5例同时出现水平眼颤和一侧肢体感觉减弱、肌力下降等神经系统表现。头颅CT扫描发现局限性或多发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结论突发性耳聋与腔隙性脑梗塞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基底节区域动脉损害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大脑基底节 腔隙性脑梗塞 发病机制 CT表现
下载PDF
上颌Le Fort 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伟 谢晓艳 +3 位作者 王兴 王晓霞 傅开元 李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833,共5页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及BSSRO术前1周内(T1)、术后1周内(T2)、术后3个月(T3)及术后6∽14个月(T4),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经过轴位断面上髁突最大内外径中点并与髁突最大内外径垂直的斜矢状断面上,按照Kamelchuk法测量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计算髁突位置参数,计算髁突在关节窝中位于前位、中位及后位等3种不同相对位置的分布比例,并对不同时期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时期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右侧:(2.78±1.23)mm、(2.47±0.89)mm、(3.07±0.85)mm;左侧:(2.93±0.83)mm、(2.69±1.14)mm、(3.44±1.16)mm]分别与T1[右侧:(1.81±0.95)mm、(1.65±0.55)mm、(2.13±0.52)mm;左侧:(2.12±1.05)mm、(1.79±0.59)mm、(2.15±0.93)mm]、T3[右侧:(2.08±1.25)mm、(1.79±0.68)mm、(1.80±0.76)mm;左侧:(2.05±0.75)mm、(1.99±0.94)mm、(2.14±0.71)mm]及T4[右侧:(1.94±0.77)mm、(1.81±0.69)mm、(2.05±0.69)mm;左侧:(1.89±0.69)mm、(1.80±0.61)mm、(2.19±0.75)mm)]时期比较,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及T4期双侧关节各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位置参数及髁突相对位置分布比例在各时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T2时期髁突向下移动,但在T3时期髁突位置恢复至与术前一致的位置,并在T4时期保持稳定状态。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行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BSSRO术后,短期内髁突的位置可发生显著改变,但可逐渐恢复至术前髁突的位置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Le FORT 下颌骨髁状突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玉龙 刘继敏 +1 位作者 骆彬 李敬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6-417,共2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分辨率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5眼)眼眶内侧壁骨折的HRCT资料。男31例(37眼),女7例(8眼),均行HRCT检查,层厚2 mm,眼眶靶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结果38例(45眼)眶内壁骨折中,眼眶爆裂性骨折2...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分辨率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5眼)眼眶内侧壁骨折的HRCT资料。男31例(37眼),女7例(8眼),均行HRCT检查,层厚2 mm,眼眶靶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结果38例(45眼)眶内壁骨折中,眼眶爆裂性骨折27例(27眼),直接骨折7例(13眼)及复合骨折4例(5眼)。直接征象为眶内壁骨质连续性断裂、断端分离、移位22例(25眼),骨质粉碎6例(8眼),眶壁曲度异常或塌陷10例(12眼)。结论高分辨率CT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能准确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部位、程度和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内侧壁 骨折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高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永梅 李宇 +2 位作者 张兆琪 范占明 吕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icangiography,MDCTA)的应用效果。方法:冠心病筛查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400mg I/mL和350 mg I/mL浓度的对比剂进行MDCTA检查,在流率...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icangiography,MDCTA)的应用效果。方法:冠心病筛查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400mg I/mL和350 mg I/mL浓度的对比剂进行MDCTA检查,在流率为3.7 mL/s和对比剂总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计算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对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血管近段及主动脉血管强化程度进行比较,对重建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mg I/mL组血管强化程度优于350 mg I/mL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建血管清晰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较低流速下,高浓度对比剂400 mgI/mL浓度较350 mgI/mL浓度对比剂图像质量好,冠状动脉及主动脉血管强化程度高,重建血管清晰度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高浓度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Lung parenchymal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被引量:3
15
作者 Zehra Isik Hasiloglu Nuri Havan +3 位作者 Aylin Rezvani Mustafa Akif Sariyildiz Halil Eren Erdemli Ilhan Karacan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2年第5期215-219,共5页
AIM: To assess lung parenchymal change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using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 METHODS: We included 78 AS patients whose average age was 33.87 (18-56) years with a ratio of 53... AIM: To assess lung parenchymal change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using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 METHODS: We included 78 AS patients whose average age was 33.87 (18-56) years with a ratio of 53 males to 25 females who were followed up for 3.88 (1-22) years on average. neumonia and tuberculosis were excluded. In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lung HRCT findings, we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of parenchymal micronodules,parenchymal bands, subpleural bands, interlobular and intra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irregularity of interfaces,ground glass opacity, consolidation, mosaic pattern,bronchial wall thickening, bronchial dilatation, tracheal dilatation, pleural thickening, emphysema, thoracic cage asymmetry, honeycomb appearance, structural distortion, apical fibrosis and other additional findings.RESULTS: In detailed HRCT evaluations, lung parenchymal changes were found in 46 (59%) of all patients. We found parenchymal bands in 21 (27%) cases,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in 9 (12%), emphysema in 9 (12%), apical fibrosis in 8 (10%), ground-glass opacities in 7 (9%), parenchymal micronodules in 5 (6%), irregularity in interfaces in 3 (4%), bronchial dilatation in 3 (4%), mosaic pattern in 2 (3%), pleural thickening in 2 (3%), consolidation in 1 (1%), bronchial wall thick ening in 1 (1%) and a subpleural band in 1 (1%) case. Furthermore, we detected subsegmental atelectasis in 2 patients and a cavitary lesion in 1 patient. CONCLUSION: Our study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AS cases of all previous studies in evaluating lung paren chymal changes. The rate of lung parenchymal change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reported in recent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IGH-RESOLUTION com puted tomography LUNG
下载PDF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振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1期92-94,116,共4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膝关节上下股骨和胫...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膝关节上下股骨和胫骨的干骺端,10例中,发生于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3例,腓骨近端、骶骨、右侧髂骨各1例。X线和CT影像学表现为形态不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或模糊,无明显或轻微线状骨膜反应,伴软组织肿胀或肿块,肿块较小而局限,可发生病理性骨折。MRI检查边界清,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呈不均质中等或明显强化。结论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缺乏特征性,应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分析,才能对该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数字X线摄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矽肺结节CT扫描征象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荣荣 吴妹英 +1 位作者 闵春燕 李敏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6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 通过量化分布差异的方法研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矽肺结节的CT扫描征象,为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又一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确诊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简称“血播组”)和248例矽肺... 目的 通过量化分布差异的方法研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矽肺结节的CT扫描征象,为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又一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确诊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简称“血播组”)和248例矽肺(简称“矽肺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从两组中各抽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结节主观判断直径大小、密度高低、分布部位是否均匀、有无优势分布区域;分别从肺部纵向和横向分区,以及对病灶在两肺不同区域的分布面积进行量化分析,计算CT图像上结节分布的面积与相应肺区总面积的比值.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结节分布面积以所占整个肺面积的比率来表述并比较差异性;采用SPSS 19.0软件对矽肺的纵向和横向的面积分布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左右肺面积分布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CT影像表现为结节的“三均匀”特点(分布部位、直径大小、密度都均匀).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矽肺均表现为结节分布面积、大小、密度不均匀,前者纵向分布肺尖到肺底结节逐渐减少(上肺野85.14%、中肺野82.34%、下肺野79.65%),后者上肺野(32.69%)、中肺野(32.73%)、下肺野(21.12%)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4,P<0.01);横向分布上前者外带(86.05%)最多,且胸膜下有结核结节分布6例,而后者中带(37.27%)最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0,P<0.01),且胸膜下无结节分布,形成胸膜下透亮带6例;前者两肺(右肺82.14%、左肺82.61%)相对对称分布,后者两肺(右肺28.71%、左肺28.99%)差异不大,两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2,P=0.905).结论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节与矽肺结节在横纵向的分布、胸膜下结节的有无方面均有其各自特点,量化面积分布的方法可作为协助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矽肺 多发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CT扫描在肿瘤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 :评价同机CT平扫及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1例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进行同机CT平扫或断层融合显像,由2名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和1名C... 目的 :评价同机CT平扫及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1例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进行同机CT平扫或断层融合显像,由2名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双盲阅片,分别计算SPECT、SPECT/CT、SPECT+CT的诊断准确率,并对上述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对单发、定位不明和难以确诊病灶,SPECT、SPECT/CT、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4%(34/49)、95.8%(23/24)和93.9%(46/49),63.0%(17/27)、100%(23/23)和100%(27/27),76.53%(75/98)、91.9%(34/37)和90.8%(89/98),SPECT/CT和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优于SPECT平面显像,但SPECT/CT和SPECT+CT对不同类型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平扫或SPECT/CT明显提高了对肿瘤患者骨显像中不同类型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融合 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
下载PDF
儿童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19
作者 龚英 谢婵来 +3 位作者 孙颖华 黄焱磊 陈莲 乔中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8-694,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超声(US)、胃肠道造影检查(GI)、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17...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超声(US)、胃肠道造影检查(GI)、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17例儿童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胃重复畸形7例,胃异位胰腺2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间质瘤2例,胃憩室和低分化腺癌各1例。其中行US检查11例次,行GI检查9例次,行CT检查15例次,行MRI检查6例次,分析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征。结果 17例患儿共发生20处病变,其中发生在胃窦部5例,胃底4例,胃体9例(胃大弯5侧,胃小弯侧4例),贲门2例。肿块平均长径为5.5 cm,形态多样。囊性肿块7例均为重复畸形;1例气囊为胃憩室;1例含钙化的囊实性肿块为畸胎瘤;实性肿块8例,包括畸胎瘤、间质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腺癌和异位胰腺等。结论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主要分为囊性和实性肿块,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胃重复畸形、胃憩室和典型畸胎瘤)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而胃实性肿块表现缺乏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肿瘤样病变 超声 胃肠道造影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
20
作者 廖建春 胡国汉 卢亦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0-751,共2页
目的 :了解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 方法 :对 50例成人头颅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 CT扫描 ,观测蝶窦气化发育的情况 ,根据蝶窦向蝶骨体、蝶骨小翼及鞍背气化的程度进行分型分度。 结果 :1 0 0例蝶窦中属甲介型为 4 ... 目的 :了解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 方法 :对 50例成人头颅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 CT扫描 ,观测蝶窦气化发育的情况 ,根据蝶窦向蝶骨体、蝶骨小翼及鞍背气化的程度进行分型分度。 结果 :1 0 0例蝶窦中属甲介型为 4 % ,鞍前型为 1 8% ,半鞍型为 1 8% ,全鞍型为 1 4% ,鞍枕型为 4 6% ;蝶窦的横径左、右侧分别为 1 8.4 8mm和 1 7.58mm;前后径左、右侧分别为 2 2 .2 0 mm和 2 0 .82 mm;上下径左、右侧分别为 2 1 .0 2 mm和 2 0 .3 8mm。蝶窦外侧壁至正中线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 1 4.78mm和 1 5.1 8mm。 结论 :蝶窦的气化发育及分型分度为经蝶鞍区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X线计算机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蝶鞍 神经外科手术 气化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