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osendanin:upgrade of an old agent in cancer treatment
1
作者 LI Shuwei XIONG Qingyi +5 位作者 SHEN Yiwen LIN Jiayi ZHANG Lijun WU Ye JIN Jinmei LUAN Xi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887-899,共13页
Toosendanin(TSN),a tetracyclic triterpenoid derived from Melia toosendan and M.azedarach,demonstrate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ancer treatment.Although previously employed as a pesticide,recent studies have rev... Toosendanin(TSN),a tetracyclic triterpenoid derived from Melia toosendan and M.azedarach,demonstrate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ancer treatment.Although previously employed as a pesticide,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in treating various types of cancer.TSN exerts an anticancer effect via mechanisms including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apoptosis induction,migration suppression,and angiogenesis inhibition.However,TSN's toxicity,particularly its hepatotoxicity,significantly limits its therapeutic application.This review explored the dual nature of TSN,evaluating both its anticancer potential and toxicological risks,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these aspects in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Furthermore,we investigated the incorporation of TSN into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such as 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technology and nanotechnology-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which enhance treatment efficacy while mitigating toxicity in normal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sendanin Cancer therapy HEPATOTOXICITY PROTAC Nano-delivery systems
原文传递
Toosendanin-induced change of dopamine level detected by microdialysis in vivo at rat striatum 被引量:10
2
作者 Wenyan Chen Pingbo Yin +1 位作者 Weiling Ye Yuliang S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central nervous transmission of toosendanin (TSN), a presynaptic blocker, rat striatum was perfused in vivo with a TSN-containing 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ACSF) and the level of do...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central nervous transmission of toosendanin (TSN), a presynaptic blocker, rat striatum was perfused in vivo with a TSN-containing 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ACSF) and the level of dopamine (DA) as well as related metabolites in the collected dialysates has been determined by a microbore HPLC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mi-crobore HPLC-EC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i ) TSN induced a biphasic change of DA from its basal level;( ii ) the basal contents of two metabolites, 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DOPAC) and homovanillic acid (HVA) increased in turn and stayed at a higher level than basal control for a long period. The basal level of 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 a metabolite of 5-hydroxytryptamine(5-HT), had a change similar to that of HVA; (iii) after per-fusion with TSN-containing ACSF, high K+-evoked DA release was inhibite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SN does not selectively affect acetylcholine (ACh) release, but probably acts on a com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YNAPTIC BLOCKER toosendanin DOPAMINE INTRACEREBRAL MICRODIALYSIS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原文传递
Toosendanin-induced Ca^(2+) Conductance Increase in Neuroblastoma×Giioma Hybrid Cells 被引量:4
3
作者 施玉樑 Furuya Kishio +3 位作者 王文萍 Terakawa Susumu 徐科 Yamagishi Shunic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7期1489-1493,共5页
Toosendanin (TSN), a triterpenoid derivative extracted from the bark of Melia toosendan Seib et Zucc and us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an anthelmintic against ascaris, is a presynaptic neuromuscular blocker.... Toosendanin (TSN), a triterpenoid derivative extracted from the bark of Melia toosendan Seib et Zucc and us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an anthelmintic against ascaris, is a presynaptic neuromuscular blocker. Without affecting the nerve conduction, the muscle resting potential as well as acetylcholine (ACh) sensitivity of the muscle membrane at the end-plate region, TSN blocks the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selectively by inhibiting ACh release from the motor nerve terminals. It was interesting to no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sendanin NEUROBLASTOMA Ca2+ CONDUCTANCE membrane potential WHOLE-CELL recording.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川楝素介导hsa-circ-0025583/hsa-miR-671-5p/SYNGR2轴调控乳腺癌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4
作者 殷飞 倪毅 +4 位作者 刘伟 钱炜伟 刘蕾 马家礼 许桐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219,共4页
目的 探究中药单体川楝素介导的hsa-circ-0025583/hsa-miR-671-5p/SYNGR2轴调控乳腺癌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南通第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于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医院进行手术,取患者乳腺癌及... 目的 探究中药单体川楝素介导的hsa-circ-0025583/hsa-miR-671-5p/SYNGR2轴调控乳腺癌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南通第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于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医院进行手术,取患者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对其hsa-circ-0025583及SYNGR2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取乳腺癌细胞株T47D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川楝素,比较不同浓度川楝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对所选乳腺癌细胞株系进行预处理,A组不进行特殊处理,B组中加入0.5μmol/L的川楝素,C组对乳腺癌细胞进行转染,敲除hsa-miR-671-5p,并向其中加入0.5μmol/L的川楝素,比较其hsa-circ-0025583及SYNGR2的表达水平,上述实验重复3次。结果 与正常癌旁组织相比较,乳腺癌组织中提取的hsa-circ-0025583及SYNGR2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circ-0025583及SYNGR2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均低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965,P<0.05)。随着川楝素浓度的升高,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升高,且与0μmol/L浓度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乳腺癌细胞在24 h及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78μmol/L、0.49μmol/L。与A、C组相比较,B组的hsa-circ-0025583及SYNGR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相比较,B组24 h及48 h侵袭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间侵袭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楝素通过介导hsa-circ-0025583/hsa-miR-671-5p/SYNGR2轴调控hsa-circ-0025583及SYNGR2水平,进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川楝素 hsa-circ-0025583 hsa-miR-671-5p SYNGR2 乳腺癌
下载PDF
川楝素调节Notch信号通路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郑勇 何凯 吕磊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研究川楝素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癌细胞8505C,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川楝素对8505C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8505C细胞分为对照组、川楝素-L、M、H组、川楝素+DAPT(Notch信... 目的 研究川楝素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癌细胞8505C,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川楝素对8505C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8505C细胞分为对照组、川楝素-L、M、H组、川楝素+DAPT(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组;EDU法检测8505C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8505C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RT-PCR检测不同8505C细胞组Notch1、HES1、HEY1、Ki67、MMP-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不同8505C细胞组Notch1、HES1、HEY1、Ki67、MMP-2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川楝素-L、M、H组8505C细胞EDU阳性细胞率、迁移与侵袭细胞数、Ki67、MMP-2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均显著性降低,Notch1、HES1、HEY1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川楝素-H组相比,川楝素+DAPT组EDU阳性细胞率、迁移与侵袭细胞数、Ki67、MMP-2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Notch1、HES1、HEY1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川楝素可能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8505C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NOTCH信号通路 甲状腺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川楝素调控miR-409-3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VEGF/VEGFR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潇 卢丹 +4 位作者 杨军 周舰 褚浩 葛鹏 汤焕城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8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川楝素(TSN)调控微小RNA-409-3p(miR-409-3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0、10、20、40、80和160μmol/L的TSN处理PC3细胞,采用噻唑蓝法检测PC... 目的探讨川楝素(TSN)调控微小RNA-409-3p(miR-409-3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0、10、20、40、80和160μmol/L的TSN处理PC3细胞,采用噻唑蓝法检测PC3细胞存活率,选择最佳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TSN低浓度组(TSN-L组)、TSN中浓度组(TSN-M组)、TSN高浓度组(TSN-H组)、TSN高浓度+miR-409-3p拮抗剂阴性对照组(TSN-H+antagomiR-NC组)、TSN高浓度+miR-409-3p拮抗剂组(TSN-H+antagomiR-409-3p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C3细胞中miR-409-3p表达;EdU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PC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VEGF、VEGFR2蛋白表达。结果与0μmol/L比较,10、20、40、80和160μmol/L的TSN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选择20、40、80μmol/L的TSN用于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TSN-L组、TSN-M组和TSN-H组PC3细胞EdU阳性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CyclinDl、CDK4、VEGF、VEGFR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miR-409-3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TSN-H+antagomiR-NC组比较,TSN-H+antagomiR-409-3p组PC3细胞EdU阳性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CyclinDl、CDK4、VEGF、VEGFR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iR-409-3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TSN通过上调miR-409-3p表达抑制VEGF/VEGFR2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通路通路 前列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基于呋喃环结构及CYP3A4*1G和ABCB1基因多态性探讨川楝素致肝毒性机制
7
作者 黄敏 霍艳飞 +3 位作者 鞠永静 陈亚飞 邱健珉 谢彦军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60-61,65,共3页
川楝素是川楝子的有效成分,也是产生急性毒性、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的物质基础,川楝子是乳块消片/颗粒的七种组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川楝素结构特点、CYP3A4*1G和ABCB1基因多态性,探讨川楝素导致肝毒性的毒理作用机制,为... 川楝素是川楝子的有效成分,也是产生急性毒性、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的物质基础,川楝子是乳块消片/颗粒的七种组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川楝素结构特点、CYP3A4*1G和ABCB1基因多态性,探讨川楝素导致肝毒性的毒理作用机制,为川楝素的安全用药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肝毒性 基因多态性 CYP3A4 CYP3A4*1G ABCB1
下载PDF
除虫菊酯与苦楝素复配剂对甘薯小象甲的防效研究
8
作者 李杨秀 任善贵 +6 位作者 蓝松涛 何元强 郑发娇 孙奇 邓开先 明如倩 任立云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旨在探索除虫菊酯和苦楝素复配剂对甘薯小象甲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植物源农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喷雾法和浸渍法开展除虫菊酯和苦楝素对甘薯小象甲的毒杀作用和拒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除虫菊酯处理后72 h时LC_(50)值大大降低... 旨在探索除虫菊酯和苦楝素复配剂对甘薯小象甲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植物源农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喷雾法和浸渍法开展除虫菊酯和苦楝素对甘薯小象甲的毒杀作用和拒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除虫菊酯处理后72 h时LC_(50)值大大降低至62.416 mg/L。在24 h、48 h、72 h三个试验阶段,苦楝素浓度1600 mg/L的拒食率均为最高。在药剂处理72 h后,除虫菊酯和苦楝素的配比为8∶2、7∶3、5∶5、3∶7时,甘薯小象甲死亡率高于其他配比和单剂处理。试验证明,除虫菊酯和苦楝素的最佳配比为7∶3,且随着时间延长,该配比的毒杀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将该复配方法运用于农业生产可提高防治效果。且该复配剂的来源均为植物农药,绿色环保,复配后还可以延长持效期,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除虫菊酯 苦楝素 复配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川楝素和印楝素对家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东升 张金桐 +4 位作者 王宁 邓兵 赵洪梅 唐玉霞 汤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了解川楝素和印楝素 2种药物对家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 :药物处理饲料 ,对家蝇进行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 :有效浓度的川楝素和印楝素均能显著抑制家蝇幼虫的生长发育 ,使其发育迟缓 ,发育历期延长 ,个体变小 ,活动性降低 ... 目的 :了解川楝素和印楝素 2种药物对家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 :药物处理饲料 ,对家蝇进行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 :有效浓度的川楝素和印楝素均能显著抑制家蝇幼虫的生长发育 ,使其发育迟缓 ,发育历期延长 ,个体变小 ,活动性降低 ,延迟化蛹 ,甚至形成永久性幼虫不能化蛹。 2种药物均能使家蝇的一些蛹出现畸形 ,蝇蛹羽化率下降 ,并出现畸形成虫。川楝素和印楝素均降低家蝇成虫的产卵量 ,但前者的作用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川楝素和印楝素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 ,药物作用后羽化出的成虫平均寿命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川楝素和印楝素通过对家蝇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印楝素 家蝇 生长发育 繁殖 卫生害虫 植物杀虫剂
下载PDF
几种植物源提制品对鱼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敦明 李飞 +3 位作者 冯俊涛 李广泽 刘兴连 张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9-92,共4页
为全面评价几种植物源提制品的安全性,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其对红鲫鱼的急性毒性。78%川楝素、2.5%楝树粗提粉、0.5%川楝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h)分别为1417、30.59和37.52mg/L;95%鬼臼毒素、1.5%砂地柏乙醇浸膏、0.75%鬼臼毒素乳油对... 为全面评价几种植物源提制品的安全性,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其对红鲫鱼的急性毒性。78%川楝素、2.5%楝树粗提粉、0.5%川楝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h)分别为1417、30.59和37.52mg/L;95%鬼臼毒素、1.5%砂地柏乙醇浸膏、0.75%鬼臼毒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h)分别为161.6、4.49和8.15mg/L。根据LC50(96h)值的大小划分等级,川楝素、鬼臼毒素和0.5%川楝素乳油对鱼类属于低毒;0.75%鬼臼毒素乳油属于中毒。就鱼类安全性而言,0.5%川楝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3.75mg/L,0.75%鬼臼毒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8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鬼臼毒素 提取 红鲫鱼 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川楝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鹏 王进 +7 位作者 姜慧 王虹 李忱炜 贺潇 崔瑾 董杰 刘小玲 何於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川楝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P53+)、Hep3B(P53-)凋亡及其对相关蛋白Bcl-2、Bax和Fas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川楝素(0.1~0.9μmol/L)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人肝癌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法检测早期凋亡... 目的探讨川楝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P53+)、Hep3B(P53-)凋亡及其对相关蛋白Bcl-2、Bax和Fas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川楝素(0.1~0.9μmol/L)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人肝癌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法检测早期凋亡率;比色法检测Caspase-3、8、9相对活性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Fas的表达。结果川楝素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数量减少,黏附力降低,皱缩变圆;0.5μmol/L川楝素作用SMMC-7721、Hep3B细胞72h的凋亡率分别为21.55%、18.35%,经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后,细胞凋亡率降低;川楝素组SMMC-7721细胞Caspase-3、8、9活性均增高,Hep3B细胞Caspase-3、9活性增高,Caspase-8活性无明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川楝素组SMMC-7721细胞Bcl-2表达减弱,Bax和Fas表达较CTX阳性对照组增强,Hep3B细胞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Fas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川楝素对P53+和P53-的人肝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涉及线粒体途径的参与,可能是一种通过非P53依赖途径发挥抗癌作用的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凋亡 SMMC-7721 HEP3B P53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川楝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唐英 郭惠 +1 位作者 胡德斌 张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714-717,共4页
运用超声波技术从川楝树韧皮中提取川楝素,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超声波提取川楝素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实验条件:超声波协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3次.在优化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 运用超声波技术从川楝树韧皮中提取川楝素,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超声波提取川楝素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实验条件:超声波协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3次.在优化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为3.25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超声波提取 方法研究 提取率 提取时间 常规方法 实验条件 楝树 韧皮 超声波技术
下载PDF
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亚妮 马志卿 +4 位作者 王海鹏 王智辉 高保卫 冯俊涛 张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38-2045,共8页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78%川楝素原粉和0.5%川楝素乳油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川楝素...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78%川楝素原粉和0.5%川楝素乳油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川楝素原粉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瓢虫、蝌蚪等非靶标生物均为低毒;川楝素乳油对家蚕、蜜蜂、蚯蚓、瓢虫等均为低毒,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鹌鹑中毒,对蝌蚪高毒.可见,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但在水田及桑园应慎用0.5%川楝素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环境生物 安全性评价 植物源农药
下载PDF
生物酶解法提取苦楝素工艺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公德 何日柳 +2 位作者 陈杰 代晴 崔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采用国产纤维素酶64001131,研究生物酶解法提取苦楝树皮中苦楝素的工艺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液pH值4.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 h,酶浓度0.15 mg/mL。在此条件下,苦楝素的提取率达2.008%。
关键词 苦楝素 纤维素酶 生物酶解 工艺参数
下载PDF
川楝素对昆明小鼠的胚胎毒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先福 王建华 +3 位作者 张树方 刘颖 樊立超 史夏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取体重18~25 g雌鼠,超数排卵后与公鼠合笼.获得的孕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于研究川楝素对孕鼠2-细胞胚、桑椹胚、囊胚3个时期胚胎的毒性.每个时期均设对照组,以小鼠腹腔注射1/30半数致死量(LD50)的川楝素剂量对以上3个时期试验组孕鼠染... 取体重18~25 g雌鼠,超数排卵后与公鼠合笼.获得的孕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于研究川楝素对孕鼠2-细胞胚、桑椹胚、囊胚3个时期胚胎的毒性.每个时期均设对照组,以小鼠腹腔注射1/30半数致死量(LD50)的川楝素剂量对以上3个时期试验组孕鼠染毒2次,对照组孕鼠用等量PBS注射.研究其着床时期胚胎毒性时不对小鼠进行超数排卵,但试验组孕鼠染毒3次,对照组孕鼠用等量PBS注射.最后计数、观察4个时期孕鼠子宫内的胚胎数量和形态.结果表明:2-细胞胚、桑椹胚、囊胚时期试验组胚胎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2-细胞期试验组正常胚胎、异常胚胎数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桑椹胚、囊胚时期试验组正常胚胎、异常胚胎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3次染毒对着床后的胚胎毒性最大,子宫内胚胎几乎全部溶解,无法计数.母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川楝素对主要器官心、肝、肺、肾、子宫仅有轻微损害,提示腹腔注射小剂量川楝素对怀孕小鼠具有特定的胚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鼠 对照组 胚胎毒性 川楝素 染毒 小鼠 宫内 桑椹胚 时期 超数排卵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楝树皮中的川楝素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英 刘思曼 +3 位作者 胡德斌 郭慧 张进 李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6-278,共3页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osendanin in the bark of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b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with MeOH-H2O as the mobile phase at 215 nm of the uv-vi...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osendanin in the bark of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b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with MeOH-H2O as the mobile phase at 215 nm of the uv-vis wavelength was investigated.A good seperatioin of toosendanin with matrix was obtained within 20 min by using Eclipse XDB-C8 column.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peak area-toosendain concentration is A=20.818C-31,r=0.9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树韧皮 川楝素 提取 RP-HPLC
下载PDF
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姜萍 叶汉玲 安鑫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27,共5页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80min,苦楝素的得率为1.08%。用苦楝树皮和果实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两种真菌(黑曲霉、绿色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苦楝树皮和果实不同浓度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同。从整体看苦楝树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苦楝果实好。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两种供试菌的生物活性最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表明:苦楝树皮乙醇提取液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苦楝素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英 谭世语 张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4-337,共4页
楝属植物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环境和谐性而倍受社会青睐。目前 ,国内对楝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川楝素的作用对象、作用机理等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认识 ,并已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新产品。本文对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 楝属植物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环境和谐性而倍受社会青睐。目前 ,国内对楝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川楝素的作用对象、作用机理等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认识 ,并已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新产品。本文对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楝属植物 中药用成分 研究开发 印楝素 川楝素 利用
下载PDF
川楝素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进 刘小玲 +2 位作者 王鹏 蒋冬韵 何於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528-2532,共5页
目的:探讨川楝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川楝素对K562细胞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观察川楝素对K562细胞、PBMC形态的影响.透射电镜... 目的:探讨川楝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川楝素对K562细胞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观察川楝素对K562细胞、PBMC形态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K562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凋亡细胞DNA片段化现象.比色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xl,Bax和Fas的表达.结果:川楝素对K562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作用72h后IC50值为(52.13±0.82)nmol/L,而对PBMC几乎无影响.普通光镜下分别观察K562细胞和PBMC,K562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BMC形态无明显变化.超微结构显示K562细胞核染色质聚集,固缩,可见凋亡小体;以10,30,50nmol/L川楝素处理细胞72h后,K562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9.66%,26.06%,52.70%(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梯状"条带;川楝素激活K562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凋亡相关蛋白Bcl-xl表达降低,Bax,Fas表达增强(P<0.05).结论:川楝素对K562细胞与PBMC之间具有选择抑制作用和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双重机制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K562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
下载PDF
苦楝果实中苦楝素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洪燕珍 王宏涛 +2 位作者 李军 苏玉忠 刘月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5-368,共4页
报道了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苦楝果实中的天然杀虫活性成分,并采用结晶法从浓缩液中成功地分离出苦楝素晶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苦楝素晶体基本的理化常数──熔点.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有机质谱(ESI-MS)对... 报道了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苦楝果实中的天然杀虫活性成分,并采用结晶法从浓缩液中成功地分离出苦楝素晶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苦楝素晶体基本的理化常数──熔点.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有机质谱(ESI-MS)对苦楝素晶体进行波谱分析,其数据和文献报道的苦楝素光谱数据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结晶法 苦楝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