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al Dependence of IM and HV Angle in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ve
1
作者 Nenad Stojanović Mirko Sovilj Vesna Ivanišević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5期1626-1646,共21页
Hallux valgus is a relatively common and multifaceted complex deformity of the front part of the foot. It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effects of innate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etiological factors with different degre... Hallux valgus is a relatively common and multifaceted complex deformity of the front part of the foot. It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effects of innate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etiological factor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is usually assessed by radiological values of hallux valgus (HV) and intermetatarsal (IM) angles.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justify the definition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as a function of one angle, (HVA or IMA), and then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 and the most suitable function equalizing the values of the angles IMA and HVA. As hallux valgus is a double angulation deformity, the analytically determin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VA and IMA angles reduces the study of the deformity to the study of function with one argument, and makes the analysis of deform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ve treatment simpler. For the determine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angles, the values of linear proportionality coefficients 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corresponding linear functions of analytical equ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 angle and the degree of deformity for a given value of the HV angle we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checked on a sample of 396 operatively treated hallux valgus deformities. The presented analytical approach and the obtained functional links of IMA and HVA enable quantitative observation of the change in the degree of deformity based on the radiologically determined value of these angles, and the established nonlinear function will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IM angle and the degree of deformity based only on the measured value of the HV angl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connection of Deformity angles Analytical Equalization of IM angle Values Hallux Valgus Intermetatarsal angle Correction of Deformity
下载PDF
Test and simulation of full-scale self-centering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被引量:8
2
作者 Deng Kailai Pan Peng +2 位作者 Alexandre Lam Pan Zhenhua Ye Liep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599-607,共9页
A new type of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for steel moment flames, designated as a "self-centering connection," is studied. In this connection, bolted top-and-seat angles, and post-tensioned (PT) high-strength steel... A new type of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for steel moment flames, designated as a "self-centering connection," is studied. In this connection, bolted top-and-seat angles, and post-tensioned (PT) high-strength steel strands running along the beam are used. The PT strands tie the beam flanges on the column flange to resist moment and provide self-centering force. After an earthquake, the connections have zero deformation, and can be restored to their original status by simply replacing the angles. Four full-scale connection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strength, energy-dissipation capacity, hysteresis curve, as well as angles and PT strands behavior of the connections are investigated. A general FEM analysis program called ABAQUS 6.9 is adopted to model the four test specimens. The numerical and test results match very well. Both 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columns and beams remain elastic while the angles sustain plastic deformations for energy dissipation when the rotation of the beam related to the column equals 0.05 tad, (2)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enhanced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angle is increased, and (3) the number of PT strand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the connections, where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rands is not as important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n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frame connection angle post-tensioned prestressing SELF-CENTERING
下载PDF
考虑分岔角度和火源位置的地铁分岔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宇辉 费瑞振 钱世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探究地铁分岔隧道的分岔角度和火源位置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火源功率以及分岔角度等火灾场景下的地铁分岔隧道烟气温度分布、临界风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分岔联络隧道... 为探究地铁分岔隧道的分岔角度和火源位置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火源功率以及分岔角度等火灾场景下的地铁分岔隧道烟气温度分布、临界风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分岔联络隧道的临界风速受表征顶棚最高温升系数α和表征分岔隧道分流量的速度损失系数ζ的耦合影响;临界风速时,隧道火源下游烟气温度符合双指数模型衰减;在本文研究的火源功率范围内,分岔隧道内无量纲临界风速与无量纲火源功率的1/3次方成正比;相同火源功率下,分岔角度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小,而火源位置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大,火源位于分岔后的临界风速大小约为分岔前的1/(1-ζ)倍。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分岔联络通道的通风排烟系统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分岔联络隧道 火源位置 分岔角度 临界风速
下载PDF
隧道泄水洞与连接通道交叉段不同工法施工力学效应分析
4
作者 杜嘉轩 严松宏 +2 位作者 孙纬宇 曹明星 杨康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43,共8页
以松树湾隧道大修中增建泄水洞段为依托工程背景,提出了连接通道与泄水洞交叉段的2种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并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两种工法下衬砌和钢拱架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 以松树湾隧道大修中增建泄水洞段为依托工程背景,提出了连接通道与泄水洞交叉段的2种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并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两种工法下衬砌和钢拱架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圆弧平滑连接与直角形连接均能保证衬砌变形与受力的安全性;2)采用直角式连接时,衬砌具有较不利的空间几何特征,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采用圆弧平滑连接,可以避免衬砌在空间上出现棱边等不利特征,因此更具有优越性;3)过渡区段施工时,其最不利断面为转弯段与连接通道、泄水洞连接的公用断面;4)通过对两种施工方法下隧道的衬砌变形和受力状态的工法对比,在连接通道与泄水洞连接处现场施工时,建议采用圆弧平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水洞 连接通道 圆弧平滑连接 直角形连接 工法对比
下载PDF
基于过渡电阻倾斜角的风电T接双电源系统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案
5
作者 传云 王维庆 +1 位作者 王海云 武家辉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4,共7页
针对风电T型接入高压配电网后传统距离保护可能发生误动、拒动的情况,研究相对应的保护方案意义重大。文章推导了风电T接点上、下游测量阻抗表达式,得出其包含的附加阻抗可能会使传统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鉴于此,提出基于过渡电阻倾斜... 针对风电T型接入高压配电网后传统距离保护可能发生误动、拒动的情况,研究相对应的保护方案意义重大。文章推导了风电T接点上、下游测量阻抗表达式,得出其包含的附加阻抗可能会使传统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鉴于此,提出基于过渡电阻倾斜角的风电T接系统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案。该方案自适应修正测量阻抗使其能跟踪到短路阻抗,有效消除附加阻抗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在MATLAB仿真软件中对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受故障点位置、过渡电阻、电源相位差及风电运行方式影响较小,可有效解决传统距离保护拒动或者误动的问题,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T接 自适应距离保护 测量阻抗 过渡电阻 过渡电阻倾斜角
下载PDF
飞机双角拉伸接头的刚度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6
作者 许新 苏长青 +1 位作者 金嘉靖 杜兴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根据双角拉伸接头的结构特征,在ANSYS经典界面中采用自底向上法对双角接头进行建模,在施加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得出不同工况的随机参数对接头连接刚度的影响规律,找到对双角接头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参数为底板厚度。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 根据双角拉伸接头的结构特征,在ANSYS经典界面中采用自底向上法对双角接头进行建模,在施加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得出不同工况的随机参数对接头连接刚度的影响规律,找到对双角接头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参数为底板厚度。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双角拉伸接头的最大位移不能超过允许值的失效准则,定义双角拉伸接头的极限状态方程。结合灵敏度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计算出6种工况下随机参数的可靠性灵敏度,确定随机参数的统计特性对双角拉伸接头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在设计、制造、使用该连接结构时要优先考虑起到积极影响的随机参数并控制起到消极影响的参数。为飞机连接结构的故障预防、结构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拉伸接头 连接结构 有限元分析 可靠性灵敏度 拉丁超立方抽样法
下载PDF
火灾全过程下双腹板顶底角钢节点破坏机理研究
7
作者 蒋军 丁婷婷 +2 位作者 姜健 陈伟 叶继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2,共14页
火灾下钢结构梁柱节点破坏是导致结构连续性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梁柱节点在高温下和高温后的破坏机理对评估钢结构抗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双腹板顶底角钢节点在常温、升温、升温-降温、火灾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火灾下钢结构梁柱节点破坏是导致结构连续性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梁柱节点在高温下和高温后的破坏机理对评估钢结构抗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双腹板顶底角钢节点在常温、升温、升温-降温、火灾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建立缩尺和足尺节点有限元模型,研究温度场景、荷载、缩尺比例对节点抗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火灾全过程下双腹板顶底角钢节点的破坏模式、临界温度、残余承载力与温度场景、持载、角钢与螺栓相对强度有关,升温阶段和火灾后缩尺节点的破坏模式分别为下角钢螺栓孔受拉破坏和下角钢螺栓剪切破坏,而足尺节点模型的破坏模式为下角钢螺栓受拉破坏,主要原因是温度场景和缩尺比例的耦合作用下,角钢与螺栓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导致破坏模式的变化;火灾下持荷对火灾后节点残余承载力有较大影响(误差可达60%),不考虑荷载影响结果偏不安全。有必要在火灾后结构抗火性能评估中考虑持载的影响,不同比例结构模型的抗火性能对应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腹板顶底角钢节点 火灾全过程 破坏机理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缩尺比例
下载PDF
钢结构半刚性连接节点研究现状
8
作者 佟林泽 董锦坤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半刚性连接具刚度、延性和载荷能力,抗震性能优越,施工难度低,是实用且经济的连接方式。但半刚性连接受力复杂,力学特性分析难度大,且国内规范中缺乏针对性的分类标准和设计方法。综合国内外文献规范,简述了梁柱节点的分类及特点,详细... 半刚性连接具刚度、延性和载荷能力,抗震性能优越,施工难度低,是实用且经济的连接方式。但半刚性连接受力复杂,力学特性分析难度大,且国内规范中缺乏针对性的分类标准和设计方法。综合国内外文献规范,简述了梁柱节点的分类及特点,详细介绍了钢结构半刚性节点连接类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当前研究进展,指出未来所需研究的问题与方向,为钢结构半刚性节点研究、设计与实际运用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半刚性连接 梁柱节点 弯矩-转角曲线
下载PDF
基于深层级联残差图卷积的暂态稳定评估模型及其实际电网应用
9
作者 向川 陈鎏凯 +2 位作者 陈勇 马遵 管霖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目前,数据驱动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模型的研究和测试主要在小规模算例系统进行,在实际电网的应用检验不足,其内在原因是图深度学习中的局部信息提取特点与功角稳定全局性的矛盾尚未解决。为此,设计一种深层级联残差图卷积模型,利用含残... 目前,数据驱动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模型的研究和测试主要在小规模算例系统进行,在实际电网的应用检验不足,其内在原因是图深度学习中的局部信息提取特点与功角稳定全局性的矛盾尚未解决。为此,设计一种深层级联残差图卷积模型,利用含残差连接的深层级联结构,实现模型层数堆叠性能的有效提升。利用MinMaxPooling模块,使模型参数与系统规模解耦。该模型结构设计与节点数量无关,可以解决数据驱动模型应用于大规模实际电网的问题。在某5419个节点的实际区域电网进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功角稳定评估 数据驱动 图卷积模型 残差连接 深层级联 实际电网测试
下载PDF
结合井口对称点的竖井联系测量的应用
10
作者 张利来 张根山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竖井联系测量中定向比较困难。为此,利用井口点对称性质,可减弱竖轴倾斜误差、投点误差和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测定导线连接角,为隧道内导线建立起始或终止方向。对于两井定向,增加水平角校核条件,仍可采用无定向导线计算。结合某隧... 竖井联系测量中定向比较困难。为此,利用井口点对称性质,可减弱竖轴倾斜误差、投点误差和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测定导线连接角,为隧道内导线建立起始或终止方向。对于两井定向,增加水平角校核条件,仍可采用无定向导线计算。结合某隧道扩建工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结合其他定向方法,为一井定向导入较准确定向,对两井定向也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联系测量 竖轴倾斜误差 双轴补偿器 井口对称点 导线连接角
下载PDF
配置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1
作者 夏成亮 史庆轩 赵元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为计算配有常用抗冲切钢筋(箍筋和栓钉)的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结合梁斜拉破坏机理和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提出一种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计算方法.首先根据MCFT推导出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 为计算配有常用抗冲切钢筋(箍筋和栓钉)的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结合梁斜拉破坏机理和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提出一种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计算方法.首先根据MCFT推导出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临界斜裂缝倾角计算式;然后,假定冲切破坏时临界截面周长范围内的抗冲切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将临界斜裂缝倾角代入MCFT推导出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使用该方法和美国规范(ACI 318-19)方法计算62个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试验的冲切承载力,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板有效厚度、柱截面边长、抗弯钢筋配筋率及抗冲切钢筋配筋率对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MCFT推导出的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均值为0.96,变异系数为0.20;节点的冲切承载力与上述影响因素呈非线性正相关.该方法可用于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节点 冲切承载力 修正压力场理论 临界斜裂缝倾角 冲切配筋率
下载PDF
基于角钢连接的GFRP梁柱T形节点性能研究
12
作者 顾靖 宗钟凌 +2 位作者 谢青海 李珂珂 李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1,92,共10页
采用设置上下角钢的连接形式,设计了不同类型的GFRP梁柱T形节点,通过对八个节点构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角钢类型、螺栓排距、螺栓端距以及螺栓排数对GFRP梁柱T形节点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 采用设置上下角钢的连接形式,设计了不同类型的GFRP梁柱T形节点,通过对八个节点构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角钢类型、螺栓排距、螺栓端距以及螺栓排数对GFRP梁柱T形节点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设置加劲肋相比,增加加劲肋可显著减小角钢转角处的变形,设置三角形加劲肋提高了GFRP梁柱T形节点的承载能力和转动刚度;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随螺栓排距的增大而提高,随螺栓端距的增大而降低,随螺栓排数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转动刚度则随排距和端距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本文分析的参数范围内,GFRP梁柱T形节点采用设置两排螺栓的角钢连接可获得较优的力学性能,同时排距为45~50 mm,端距为55 mm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梁柱T形节点 角钢连接 承载能力 转动刚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改进VSG控制的储能系统并网优化策略
13
作者 李练兵 康伟伟 +2 位作者 范辉 梁纪峰 曾四鸣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7,共9页
为解决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带来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储能系统并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功角变化引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耦合从而造成功率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并网优化控制方法,... 为解决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带来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储能系统并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功角变化引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耦合从而造成功率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并网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在VSG有功-频率环节叠加功率前馈控制,在无功-电压环节加入功角变化对无功的补偿策略,并利用非线性变化惯性权重的改进粒子群(PSO)算法进行设计参数迭代求解,得到最佳控制参数优化并网性能。可解决功率波动对电网频率暂态性能的影响,改善大功角时无功功率的动态响应。在Matlab中建立VSG储能系统仿真验证并网性能优化,通过RT-LAB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改进VSG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功率前馈补偿 功角补偿无功 硬件在环 并网优化
下载PDF
煤矸石分选柔性机械爪设计
14
作者 徐傲 冀连权 刘仁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59-261,共3页
为了解决煤矸石底面或周边不平整工况下无法精准抓取的难题,设计一种由缓冲装置和抓取装置组成的煤矸石分选柔性机械爪。缓冲装置通过高频低幅摆动,减弱并消除机械爪突然停止和遭受撞击的能量。抓取装置根据煤矸石大小,通过横向连杆结... 为了解决煤矸石底面或周边不平整工况下无法精准抓取的难题,设计一种由缓冲装置和抓取装置组成的煤矸石分选柔性机械爪。缓冲装置通过高频低幅摆动,减弱并消除机械爪突然停止和遭受撞击的能量。抓取装置根据煤矸石大小,通过横向连杆结构控制机械爪的张开角度和抓力。机械爪下爪受力超过限值时将不再向下运动,并微调抓取角度,自适应不规则物体形状,减少了损伤率、带煤率和受阻率,提高了煤矸石的抓取率和夹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爪 缓冲装置 横向连杆结构 抓取角度
下载PDF
基于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的H形截面钢柱拼接施工技术
15
作者 袁观富 吴金池 俞栋华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97-100,共4页
以某项目的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石墨化车间为例,对H形截面钢柱拼接的主要做法和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钢柱翼缘连接机构对H形截面钢柱拼接进行临时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柱拼接施工不便、经济性差的问题。进一步介绍... 以某项目的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石墨化车间为例,对H形截面钢柱拼接的主要做法和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钢柱翼缘连接机构对H形截面钢柱拼接进行临时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柱拼接施工不便、经济性差的问题。进一步介绍了H形截面钢柱翼缘连接机构的新技术包括上连接角钢、下连接角钢、连接钢板等,详细说明了新技术的特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总结了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的H形截面钢柱拼接提供了施工经验,可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结构厂房 H形截面钢柱拼接 连接角钢 连接钢板
下载PDF
燃气电厂主接线优化方案探讨
16
作者 刘莹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5期58-63,87,共7页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大中型火力发电厂不同的接线型式,通过断路器检修、单一回路故障以及一回路故障另一断路器拒动几种工况的分析,对比不同主接线型式的可靠性;通过分析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大中型火力发电厂不同的接线型式,通过断路器检修、单一回路故障以及一回路故障另一断路器拒动几种工况的分析,对比不同主接线型式的可靠性;通过分析主接线调度、检修及扩建时的差异,对比不同型式主接线的灵活性;通过设备选型及数量、占地面积情况,对比不同主接线型式的经济性。通过对主接线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比选,为同类型发电厂主接线设计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主接线 角形接线 桥形接线 双母线接线
下载PDF
一种半自动化联系测量方法的应用
17
作者 范朋飞 《铁道勘察》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联系测量工作中,传统人工联系测量方法存在作业效率低、易出错等缺点,经过实践研究分析,提出一种半自动化联系测量方法。基于“TSDI多测回测角”机载软件,搭配徕卡全站仪,在传统吊钢丝法人工联系测量基础上,通过仪器...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联系测量工作中,传统人工联系测量方法存在作业效率低、易出错等缺点,经过实践研究分析,提出一种半自动化联系测量方法。基于“TSDI多测回测角”机载软件,搭配徕卡全站仪,在传统吊钢丝法人工联系测量基础上,通过仪器自动定位完成测量与数据记录,进而完成半自动化联系测量;同时利用自编后处理软件,实现数据采集、整理、检查、分析,最终生成可用于严密平差的导线格式数据,为获取高质量联系测量成果提供快捷有效方法。使用本文方法完成一组竖井联系测量工作,只需要2个测量人员,1 h即可完成全部测量工作,该方法较传统人工测量实践表明,测量效率提高近4倍,测量人员数量减少1/2,且避免人工记录易出错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联系测量 半自动化 TSDI多测回测角 水平角 水平距离
下载PDF
浮式钢防撞箱受力性能数值分析
18
作者 韩晓磊 王博 李伟东 《中外公路》 2024年第3期184-192,共9页
浮式钢防撞箱在船桥碰撞中具有良好的塑性吸能防撞性能。为探究影响防撞箱防撞性能的因素,该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船-防撞箱-桥墩系统碰撞模型,对碰撞机理及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防撞箱与桥墩连接方式、尖舱尖角、防... 浮式钢防撞箱在船桥碰撞中具有良好的塑性吸能防撞性能。为探究影响防撞箱防撞性能的因素,该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船-防撞箱-桥墩系统碰撞模型,对碰撞机理及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防撞箱与桥墩连接方式、尖舱尖角、防撞箱刚度等对桥墩所受撞击力的影响,提出撞击力曲线的三阶段划分方法。分析表明:浮式防撞箱内壁直接固结、与桥墩外壁耦合连接会降低撞击力,最大撞击力随着防撞箱与桥墩间距的增大而变大;防撞箱尖舱尖角宜取为80°~100°;防撞箱碰撞区钢板厚度存在一个最优值;最大撞击力随着非碰撞区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变大,超过8 mm增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桥碰撞 浮式钢防撞箱 撞击力 防撞箱与桥墩连接方式 尖舱夹角 钢板厚度
下载PDF
贫困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系统应用研究
19
作者 唐炜豪 李蔚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4年第3期118-122,131,共6页
为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空置屋顶及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并改善居民经济状况,本文以某贫困地区安装总容量约为650kWp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为案例,根据当地太阳能资源和气候条件等情况,选取合适的光伏电池组件... 为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空置屋顶及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并改善居民经济状况,本文以某贫困地区安装总容量约为650kWp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为案例,根据当地太阳能资源和气候条件等情况,选取合适的光伏电池组件和逆变器型号,通过PVsyst软件模拟仿真计算得出光伏阵列最佳安装倾角,由此计算确定光伏阵列的布置间距,最后推算出本案例25年内的发电量,并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估,为光伏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电站 并网发电系统 光伏组件 逆变器 最佳安装倾角 光伏阵列 布置间距 PVsyst仿真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新能源场站并网联络线纵联零序方向保护的整定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振锋 马龙 +2 位作者 桂小智 潘本仁 王晓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2-90,共9页
提出了新能源并网联络线零序方向纵联保护的整定方法。考虑了新能源场站的各种主变联结组别,包括YNd、YNdd、YNynd接线方式,推导了并网联络线区内与区外接地故障时线路两侧零序测量阻抗表达式。结果表明:并网联络线区内接地故障时,主变... 提出了新能源并网联络线零序方向纵联保护的整定方法。考虑了新能源场站的各种主变联结组别,包括YNd、YNdd、YNynd接线方式,推导了并网联络线区内与区外接地故障时线路两侧零序测量阻抗表达式。结果表明:并网联络线区内接地故障时,主变采用YNd、YNdd联结组别的新能源场站侧零序测量阻抗与联结组别有关,而主变采用YNynd联结组别的新能源场站侧零序测量阻抗与联结组别和系统运行方式有关。据此给出了新能源并网联络线零序正方向元件和反方向元件最大灵敏角和动作区的整定方法。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各种故障情况下的零序阻抗角与分析结论一致,零序方向纵联保护能够正确可靠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 零序方向纵联保护 并网联络线 零序阻抗角 变压器联结组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