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S注入系统top-off模式调试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尚风雷 王远远 +2 位作者 尚雷 陆业明 陈大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648-651,共4页
合肥光源(HLS)改造升级后,注入器实现了满能量注入的设计目标,储存环存储束流达到了300mA,同时注入系统采用水平局部凸轨注入系统,具备了top-off模式注入的基本条件。在准备阶段,测量分析了冲击磁铁时间抖动、冲击磁场的不均匀性等参数... 合肥光源(HLS)改造升级后,注入器实现了满能量注入的设计目标,储存环存储束流达到了300mA,同时注入系统采用水平局部凸轨注入系统,具备了top-off模式注入的基本条件。在准备阶段,测量分析了冲击磁铁时间抖动、冲击磁场的不均匀性等参数,并结合现场情况,提出了降低注入系统故障率的有效途径。通过调试与研究,微波功率源以及注入系统采用了预充电模式,储存环采用了逐圈反馈抑制残余振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分析了top-off模式下,HLS储存环大厅内剂量分布情况,以及降低剂量率的途径。综上所述,HLS已具备top-off模式注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环注入 top-off Kicker电源
下载PDF
一次性条件下top-k高平均效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
2
作者 杨克帅 武优西 +2 位作者 耿萌 刘靖宇 李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7-484,共8页
针对传统序列模式挖掘(SPM)不考虑模式重复性且忽略各项的效用(单价或利润)与模式长度对用户兴趣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一次性条件下top-k高平均效用序列模式挖掘(TOUP)算法。TOUP算法主要包括两个核心步骤:平均效用计算和候选模式生成。首... 针对传统序列模式挖掘(SPM)不考虑模式重复性且忽略各项的效用(单价或利润)与模式长度对用户兴趣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一次性条件下top-k高平均效用序列模式挖掘(TOUP)算法。TOUP算法主要包括两个核心步骤:平均效用计算和候选模式生成。首先,提出基于各项出现位置与项重复关系数组的CSP(Calculation Support of Pattern)算法计算模式支持度,从而实现模式平均效用的快速计算;其次,采用项集扩展和序列扩展生成候选模式,并提出了最大平均效用上界,基于该上界实现对候选模式的有效剪枝。在5个真实数据集和1个合成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TOUP-dfs和HAOP-ms算法,TOUP算法的候选模式数分别降低了38.5%~99.8%和0.9%~77.6%;运行时间分别降低了33.6%~97.1%和57.9%~97.2%。TOUP的算法性能更优,能更高效地挖掘用户感兴趣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序列模式挖掘 高平均效用 一次性条件 TOP-K
下载PDF
松软破碎厚顶煤大跨度切眼变形破坏特征与控制技术
3
作者 姜福领 童保国 +4 位作者 毕寸光 孙自波 刘志刚 韦四江 王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安阳主焦煤矿大断面切眼常采用被动支架沿顶布置,围岩变形量大、易漏冒,工人劳动强度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裂隙发育、位移和应力分布与切眼跨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围岩控制策略和支护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切眼跨度的增... 安阳主焦煤矿大断面切眼常采用被动支架沿顶布置,围岩变形量大、易漏冒,工人劳动强度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裂隙发育、位移和应力分布与切眼跨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围岩控制策略和支护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切眼跨度的增大,围岩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加,顶板以剪切滑移或拉剪破坏为主,两帮以泊松效应膨胀拉伸—剪切破坏为主;顶板下沉量、巷帮内挤和底鼓量均逐渐增大;顶煤、直接顶和基本顶部分岩层逐层渐次移动,顶板部分区域出现较大的裂隙,冒落拱以上深部顶板发生整体移动;巷道顶底板中有害拉伸应力区域范围呈现拱形分布,且逐渐增大。根据切眼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高强度、高刚度、高预紧力的强力支护和被动单体液压支柱补强的主被动联合支护方法。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切眼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为类似裂隙发育托顶煤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发育 托顶煤 大断面切眼 强力锚固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优化的民机顶层需求指标权衡
4
作者 范周伟 余雄庆 戴亚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15-2422,共8页
确定顶层需求指标是民机设计流程之初的重要工作。针对民机顶层设计工作,提出一套民机顶层需求定量权衡方法。根据民机顶层需求与概念设计之间的关系,将概念设计方案的特性参数视为一组可行的顶层需求。将顶层需求的权衡分析问题转换为... 确定顶层需求指标是民机设计流程之初的重要工作。针对民机顶层设计工作,提出一套民机顶层需求定量权衡方法。根据民机顶层需求与概念设计之间的关系,将概念设计方案的特性参数视为一组可行的顶层需求。将顶层需求的权衡分析问题转换为对飞机总体设计参数的优化问题。选择“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适应性、安全性/可靠性”这5条判断准则,建立民机顶层需求综合评价模型,评估顶层需求的综合竞争力。以竞争力最大为目标,优化概念方案,确定最优的顶层需求组合。在宽体客机案例中,得到了比初始需求更合理的顶层需求,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机 顶层需求 综合评价 优化 权衡分析
下载PDF
长距离防渗墙顶部切除施工技术在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
5
作者 付红刚 杨云志 《四川水力发电》 2023年第6期20-24,共5页
内蒙古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沙坝和拦河坝基础部位均设置有较长的混凝土防渗墙。由于长距离的防渗墙顶部需要切除1.5 m,若采用常规的破碎头等扰动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破除,将可能对防渗墙自身的抗渗效果和结构稳定造成破坏;若采用人工... 内蒙古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沙坝和拦河坝基础部位均设置有较长的混凝土防渗墙。由于长距离的防渗墙顶部需要切除1.5 m,若采用常规的破碎头等扰动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破除,将可能对防渗墙自身的抗渗效果和结构稳定造成破坏;若采用人工配合电镐等小型设备进行破除,不但成本高,而且工期长,无疑对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不利。针对上述施工难题,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调整了施工工艺,加快了防渗墙顶部切除的进度,所取得的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瑞抽水蓄能电站 长距离 防渗墙 顶部 切除 施工技术
下载PDF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施荣茂 王浩明 +6 位作者 陈道森 李瀚卿 邸宁 代飞 罗飞 许建中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对比评价单节段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邻近节段保护)与单节段椎间融合两种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对邻近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采用Isobar动态固定进行邻近节段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 目的对比评价单节段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邻近节段保护)与单节段椎间融合两种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对邻近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采用Isobar动态固定进行邻近节段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57例患者资料。邻近节段保护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退变较重,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单节段融合组30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较轻,行单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两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12~4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腰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保护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两组术后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保护组保护节段退变均未见进展,邻近节段保护组7例、单节段融合组5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邻近节段保护组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各1例。结论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观察。该技术存在动态固定失效的风险,其发生可能与操作技术及适应证选择有关,故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以术前邻近节段存在明显退变或不稳且无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固定 邻近节段保护 腰椎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Topping-of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小龙 海涌 +4 位作者 关立 杨晋才 鲁世保 孟祥龙 郭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评价Topping-off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2月,35例连续双节段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其中上位病变节段为轻或中度退变)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2.6... 目的:评价Topping-off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2月,35例连续双节段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其中上位病变节段为轻或中度退变)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2.6±18.9岁(30~7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单节段融合(PLIF)+上位节段棘突间动态稳定(置入Coflex)手术(Topping-off手术),其中L4/5置入Coflex+L5/S1融合14例,L3/4置入Coflex+L4/5融合2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上Coflex置入节段及其上位相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椎体偏移、椎间隙角及腰椎前凸角;在MRI上对Coflex置入节段和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行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2±21min(95~155min),出血量为403±111ml(300~520ml)。均未出现硬脊膜破裂、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随访24.8±12.8个月(11~6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Coflex置入节段及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置入节段椎间隙角较术前显著性增大(t=-1.8,P〈0.05);Coflex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活动度(过伸位角度-过屈位角度)、椎间隙角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随访2年以上患者MRI检查显示Coflex置入节段及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的改良Pfirrmann分级情况与术前相同。结论:Topping-off手术可以保持Coflex置入节段良好的稳定性,并保留该节段部分运动功能及其上位相邻节段节段正常活动,减少了上位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ping-off手术 腰椎管狭窄症 相邻节段退变 影像学
下载PDF
融合与Topping-off术对腰椎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海鹰 王捷夫 朱震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3-727,共5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Topping-off术对融合节段的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建立L1~L5正常腰椎有限元模型,经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有效性后分别建立2种手术模型:(1)L4/L5节段融合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Topping-off术对融合节段的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建立L1~L5正常腰椎有限元模型,经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有效性后分别建立2种手术模型:(1)L4/L5节段融合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模型,(2)L4/L5节段融合及L3/L4节段植入棘突间固定装置(interspinous spacer,ISP)的Topping-off模型.分别对两者L1椎体上终板施加500 N垂直压缩载荷以及10 Nm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右)旋转力矩载荷,观察L3/L4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压力、小关节应力及L3、L4棘突应力情况,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前屈、后伸载荷下,Topping-off模型L3椎体相对位移、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压力、双侧小关节应力小于PLIF模型(P〈0.05),L3、L4椎体棘突应力大于PLIF模型(P〈0.05).在左侧屈载荷下,Topping-off模型L3/L4节段左侧小关节应力小于PLIF模型(P〈0.05).结论:Topping-off术能够降低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和小关节负荷,具有潜在的预防融合相邻节段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Topping—off术
下载PDF
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Topping-off手术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清华 彭文 +4 位作者 陈忠羡 刘一涛 冯志强 雷洪後 付兆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1-817,共7页
目的:评价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Topping-off手术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脊柱外科对4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需要进行腰椎融合手术且相邻节段已出现影像学改变的患者通过动态固定椎弓根螺... 目的:评价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Topping-off手术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脊柱外科对4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需要进行腰椎融合手术且相邻节段已出现影像学改变的患者通过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进行Topping-off手术,其中男性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6岁(52~76岁);双节段手术32例,三节段手术11例;L2/3动态固定8例,L3/4动态固定19例,L4/5动态固定16例;头端动态固定39例,尾端动态固定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动态固定节段与其相邻节段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高度(DSH)和关节活动范围(ROM)等。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及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7±16min(90~15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280±72ml(200~450ml),平均住院时间9±2d(7~12d);腰/腿痛VAS和ODI术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其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前动态固定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低于或等于Ⅴ级时术前与术后1年椎间盘退变情况有差异(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其相邻节段ROM、DSH在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Topping-off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能够保留腰椎融合术相邻节段一定的活动度,有效维持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节段退变 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行性疾病 Topping-off手术
下载PDF
Topping-off手术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玮 潘福敏 +3 位作者 孔超 孙祥耀 侯晓飞 鲁世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652,共6页
目的比较Topping-off手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DL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 目的比较Topping-off手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DL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Topping-off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为Topping-off组,按照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采用PIF术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PIF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分,使用屈伸位腰椎X线片测量L2/3、L3/4及L2-4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使用改良Pfirrmann评分评估术前术后L2/3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Topping-off组L3/4节段ROM较术前降低(P<0.05),L2/3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PIF组L2/3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L2-4节段术后2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年,PIF组L2/3节段改良Pfirrmann评分较Topping-off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ping-off术与PIF术均能显著改善DLD预后,但Topping-off手术能预防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对临床诊疗策略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ping-off手术 经后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活动度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天然采光与室内的昼间人工照明(PSALI)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向东 俞丽华 《照明工程学报》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本文分析了天然采光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室内昼间人工照明的范围、概念、必要条件以及它的的重要性。结合具体实例,随着昼光的变化,从一般的通断控制到自动调光控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而提出最佳的室内人工照明的控制策略—... 本文分析了天然采光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室内昼间人工照明的范围、概念、必要条件以及它的的重要性。结合具体实例,随着昼光的变化,从一般的通断控制到自动调光控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而提出最佳的室内人工照明的控制策略———自动调光,获得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完美结合。在创造舒适的照明环境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采光 人工照明 PSALI 自动调光控制 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
下载PDF
用于激光祛斑的畸变镜头
12
作者 常山 吕岿 +1 位作者 吴波 陈冠华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1-1013,共3页
平顶化激光束可以提高激光祛斑的功效,为此提出基于畸变镜头对高斯光束离焦下平顶化的激光祛斑技术方案,给出了其光学系统和技术要点及其畸变镜头的设计要求,参考相关文献经过合理推理给出了已扩束准直的高斯光束通过畸变镜头衍射变换... 平顶化激光束可以提高激光祛斑的功效,为此提出基于畸变镜头对高斯光束离焦下平顶化的激光祛斑技术方案,给出了其光学系统和技术要点及其畸变镜头的设计要求,参考相关文献经过合理推理给出了已扩束准直的高斯光束通过畸变镜头衍射变换得到的平顶化激光束,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这一激光祛斑的原理及其技术方法是可行的,对改善激光祛斑效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祛斑 畸变镜头 高斯光束 离焦下平顶化 扩束准直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李冬月 海涌 +5 位作者 孟祥龙 杨晋才 关立 苏庆军 康南 张希诺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oflex治疗的173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单纯Coflex治疗104例,男47例,女57例;年龄27~84岁,平均57.8岁;Topping-off治疗69... 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oflex治疗的173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单纯Coflex治疗104例,男47例,女57例;年龄27~84岁,平均57.8岁;Topping-off治疗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9.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站立位的正侧位X片,测量并记录Coflex节段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终末随访时的椎间角度和椎体后缘高度。结果本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1±12.2)个月。单纯Coflex的平均手术时间(92.2±24.6)min,平均出血量(195.5±62.2)ml;Topping-off的平均手术时间(173.7±28.7)min,平均出血量(415.5±80.7)ml。单纯Coflex术后伤口感染2例,术后5年翻修1例;Topping-off术后伤口感染2例,椎管内血肿2例,术后3年Coflex置入节段翻修1例,术后3年融合节段下位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1例。术后1年随访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置入节段术后3个月椎间角度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间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椎体后缘高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体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Coflex节段的椎间角度及椎体后缘高度术后短期内可获得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棘突间 COFLEX Topping-off
下载PDF
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14
作者 孔鹏 谭洪栋 +2 位作者 张建新 汲长蛟 许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选取84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临床路径进行手术设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Topping-off手术治疗组42例(改良Topping-off...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选取84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临床路径进行手术设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Topping-off手术治疗组42例(改良Topping-off组)及多节段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42例(全椎板组)。其中改良Topping-off组,男15例,女27例,年龄28~80(59.57±11.85)岁。全椎板组,男14例,女28例,年龄45~82(64.26±9.1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活动度等影像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周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周随访。改良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全椎板组(P<0.05)。改良Topping-off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全椎板组(P<0.05)。两组术后12周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腰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opping-off组术后1、6、12周VAS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2周ODI较术前降低(P<0.01)。全椎板组术后1、6、12周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2周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对比术后1、6、12周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2周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减少了融合节段总长度,避免或减缓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对维持脊柱的正常运动有积极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改良Topping-off技术
下载PDF
锚网索联合支护在大断面托顶煤切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伟 白光超 王玉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4,92,共4页
在介绍锚网索联合支护机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综放大断面切眼围岩破坏的机理及其主要特征,并阐述了其支护重点。同时结合锚网索联合支护在龙固矿井首采1301N工作面切眼支护中的成功实践,论证了锚网索联合支护在综放大断面切眼支护中应用... 在介绍锚网索联合支护机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综放大断面切眼围岩破坏的机理及其主要特征,并阐述了其支护重点。同时结合锚网索联合支护在龙固矿井首采1301N工作面切眼支护中的成功实践,论证了锚网索联合支护在综放大断面切眼支护中应用的可靠性,为同等条件下的应用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网索联合支护 大断面切眼 支护机理 托顶煤
下载PDF
分层开采下分层大断面开切眼顶板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柴敬 乔钰 +5 位作者 高士岗 高登彦 陈苏社 吕情绪 杜文刚 韩志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1,共11页
为了研究分层开采下分层工作面大断面开切眼顶煤稳定性问题,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层下分层203开切眼顶煤的14个钻孔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钻孔窥视分析了上分层开采与下分层开切眼掘进对开切眼顶煤塑性区的影响... 为了研究分层开采下分层工作面大断面开切眼顶煤稳定性问题,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层下分层203开切眼顶煤的14个钻孔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钻孔窥视分析了上分层开采与下分层开切眼掘进对开切眼顶煤塑性区的影响,并通过岩体完整性指数对顶板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从顶煤结构形态来看,由于上分层开采造成开切眼顶煤局部超挖或欠挖现象,开切眼的最大超挖量为1.2 m,最大欠挖量为0.8 m,顶煤不平整率为27.7%。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受上分层开切眼顶煤采动影响,底煤塑性区深度为2.02 m;受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影响,顶煤塑性区深度为1.50 m。钻孔窥视结果表明:将开切眼顶煤塑性区分别按理论计算和钻孔窥视划分为理论塑性区与实测塑性区,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的底板实测塑性区深度范围为1.06~2.04 m,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影响造成的顶煤实测塑性区深度范围为0.34~1.50 m,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的底板实测塑性区比理论塑性区平均小17.63%,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造成的顶煤实测塑性区比理论塑性区平均小25.82%。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的底煤塑性区深度范围为1~2 m,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影响造成的顶煤塑性区深度为1 m。上述3者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较高。开切眼顶煤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顶煤完整性指数范围为42.9%~87.9%,顶煤厚度与完整性指数呈正相关,与裂隙发育呈负相关,顶煤完整性评价为良好以上的占比超过1/2,说明顶煤整体结构基本完整。该研究结果可为分层开采下分层大断面开切眼同类工矿条件的顶煤厚度留设及支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厚煤层分层开采 大断面开切眼 顶煤稳定性 钻孔窥视 塑性区范围
下载PDF
防砂注汽井节能管柱的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肖建洪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5年第11期66-69,7,共4页
孤岛油田边部稠油单元储层发育差、敏感性强,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入井液漏失严重,导致井筒热损失较大,周期液量下降快,生产周期短,油汽比低,热采效果差。针对注汽过程套管存在裸漏段的问题,应用全程密闭注汽管柱设计思路;针对配... 孤岛油田边部稠油单元储层发育差、敏感性强,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入井液漏失严重,导致井筒热损失较大,周期液量下降快,生产周期短,油汽比低,热采效果差。针对注汽过程套管存在裸漏段的问题,应用全程密闭注汽管柱设计思路;针对配套工具无密闭注汽、可重复充填功能的问题,优化充填工具结构,增加可配合密封段和井下二次打开装置;针对地层压力低、注汽后漏失冷伤害的问题,优化注汽管柱配套工具,设计防洗井漏失装置。2013~2014年在孤岛油田共实施密闭注汽管柱施工62井次,实施效果较好,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低温液体漏失对套管的冷伤害,套管使用寿命延长,社会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田 降低井筒热损失 密闭注汽 防砂补砂
下载PDF
泡显影液法T-TOP剥离工艺研究
18
作者 彭劲松 黄念宁 陈堂胜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介绍的泡显影液法T-TOP剥离工艺,是一种简单的金属剥离方式,它在普通光刻工艺流程中加入浸泡显影液环节,通过调节烘烤温度,制作出利于剥离的T型胶剖面,并配合正确的剥离操作,最终实现完好的金属互联。该方法相对来说,工艺简单、易于操... 介绍的泡显影液法T-TOP剥离工艺,是一种简单的金属剥离方式,它在普通光刻工艺流程中加入浸泡显影液环节,通过调节烘烤温度,制作出利于剥离的T型胶剖面,并配合正确的剥离操作,最终实现完好的金属互联。该方法相对来说,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OP 泡显影液 剥离
下载PDF
用于磁控溅射膜的一种剥离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娅 杨正兵 +3 位作者 蒋欣 李磊 何西良 徐阳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33,336,共4页
为了解决磁控溅射膜的剥离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双层胶剥离技术。通过调整双层光刻胶的坚膜时间、坚膜温度和显影时间,制备出好的光刻胶倒梯形形貌,得到磁控溅射膜较好的剥离效果。为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的研制提供了有意义的... 为了解决磁控溅射膜的剥离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双层胶剥离技术。通过调整双层光刻胶的坚膜时间、坚膜温度和显影时间,制备出好的光刻胶倒梯形形貌,得到磁控溅射膜较好的剥离效果。为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的研制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剥离工艺 双层胶 倒梯形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骶区椎间融合联合置入棘突间动态内固定装置后腰椎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亮亮 徐建广 梅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05-1910,共6页
背景:Topping-off技术通过将腰椎融合和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Coflex)结合,在实现充分减压的同时也能够对相邻节段予以保护。目前将Topping-off技术应用于腰骶区需要融合同时相邻节段存在退变的年轻患者的相关力学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 背景:Topping-off技术通过将腰椎融合和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Coflex)结合,在实现充分减压的同时也能够对相邻节段予以保护。目前将Topping-off技术应用于腰骶区需要融合同时相邻节段存在退变的年轻患者的相关力学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建立腰骶交界区Topping-off有限元模型,分析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及全腰椎活动度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选择1名健康年轻男性志愿者,既往无腰部外伤史及腰痛病史,经签署志愿同意书后,行薄层CT扫描,获取影像学资料。将图像信息导入计算机,依次通过Mimics、Geomagic Studio 12.0、HyperMesh、Abaqus对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建立全腰椎模型,即健康组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在健康组模型的基础上改变L4-S1椎间盘材料属性建立椎间盘中度退变模型,并在退变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融合模型和Topping-off模型。然后分别计算4组模型在施加400 N的预载荷和10 N m的扭转力矩后L2-L5节段活动度变化趋势及L4/L5椎间盘、髓核以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Topping-off模型与融合模型腰椎活动度较退变模型减小,且Topping-off模型比融合模型减小更明显;②融合模型术后L4-L5活动度较退变模型显著增加,L2/L3、L3/L4节段活动度相比退变模型并无明显改变;Topping-off模型L4-L5活动度较退变模型减小,L2/L3、L3/L4节段活动度相比退变模型在前屈及后伸体位下均有一定程度增加;③相比退变模型,融合模型L4-L5节段在前屈、后伸、左旋、左侧弯4个体位下,椎间盘、髓核、关节突关节应力均增大,而Topping-off模型纤维应力在4个体位下均降低;④说明Topping-off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髓核和关节突的关节应力,而且能够减少相邻节段过度活动,增加上位其他节段的活动度,进而在代偿腰椎活动度的同时延缓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Topping-off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活动度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