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du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on Rice Yield,Output Value,Content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after Utilizing the Milk Vetch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5 位作者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2期266-271,共6页
A located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usage on rice yield,economic benefits of rice,soil carbon(C) and total nitrogen(TN) under ploughing back o... A located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usage on rice yield,economic benefits of rice,soil carbon(C) and total nitrogen(TN) under ploughing back of Chinese milk vetch for 5consecutive years.Six treatm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they are CK(unfertilized),CF(100%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the amount of N,P2O5,K2 O being150,75,120 kg/hm^2respectively),A1(22 500 kg/hm^2 Chinese milk vetch and 100%chemical fertilizer),A2(Chinese milk vetch and 80%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100% phosphate fertilizer),A3(Chinese milk vetch and 60%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100% phosphate fertilizer),A4(Chinese milk vetch and 40%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100% phosphate fertilizer).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rice,while Chinese milk vetch combined wit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ad a much more increase effect in rice yield.Under the condition of milk vetch application with 22 500 kg/hm^2,the early rice yield of the treatment A1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7.7% compared with that of CF.And the yield of treatment A3 was basically identical to or slight increas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CF.Decreasing amount of fertilizers cloud improve output value of rice in the case of th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ilk vetch.The treatment A1 increased output value of rice by 5.92% in comparison of CF,and treatment A2 was by 4.08% in the next.Treatment A4 showed much better effect in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paddy soil than those of treatments applying mineral fertilizer onl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N in treatment A2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CF.In general,amount of application of milk vetch with 22 500 kg/hm^2 could replace chemical fertilizer partially,it also could improve rice yield,decrease the production cost,and rais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nutr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ilk vetch Chemical fertilizer amounts RICE YIELD Economic benefits content of soil C and total n
下载PDF
超级稻Ⅱ优602密度与穗肥运筹对产量和功能叶N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姜心禄 李涛 +1 位作者 池忠志 郑家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3-1648,共6页
试验以超级稻Ⅱ优602为材料,研究了密度与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功能叶N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功能叶叶片、叶鞘、茎秆的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功能叶叶长和倒3节节间长也有明显影响;在移栽密度为15穴/m2时,穗肥... 试验以超级稻Ⅱ优602为材料,研究了密度与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功能叶N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功能叶叶片、叶鞘、茎秆的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功能叶叶长和倒3节节间长也有明显影响;在移栽密度为15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3叶期;当移栽密度为20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2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密度 穗肥运筹 n含量稻谷产量
下载PDF
C/N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蒙 李纯厚 +8 位作者 戴明 吕国敏 韦芳三 梁福全 周岩岩 杨慧英 胡维安 杨进 李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8-1524,共7页
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1、2∶1、3∶1、4∶1和5∶1等5种不同C/N比值培养液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比值为2∶1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每天1.98,C/N比值为3∶1时,相对生长率最低,为每天... 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1、2∶1、3∶1、4∶1和5∶1等5种不同C/N比值培养液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比值为2∶1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每天1.98,C/N比值为3∶1时,相对生长率最低,为每天1.69;C/N比值为5∶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达到最高,为31.26%,C/N比值为2∶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最低,仅为28.39%;C/N比值为2∶1时,总脂日增量最高,达到0.84,C/N比值为3∶1时,总脂日增量最低,仅为0.64;5种C/N比值对牟氏角毛藻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C/N比值为5,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最高。综合比较表明,C/N比值为2∶1时,最适合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及总脂肪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碳氮比 相对生长率 总脂含量 总脂日增量
下载PDF
^(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固氮菌接种对甘蔗生物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霆 欧阳雪庆 +1 位作者 杨丽涛 李杨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8和ROC22的根、茎、叶都可发生固氮,以伸长初期(60d)叶片中的固氮能力最强。接种L03能显著提高B8和ROC22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对ROC22叶片和B8茎的含氮量提高作用最明显。不同甘蔗品种、相同品种的不同器官甚至相同器官的不同生长时期固氮作用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固氮 ^15n同位素稀释法 固氮百分率 含氮量
下载PDF
化学疏花对荔枝果实品质及叶片全N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陈艳艳 李靖同 +7 位作者 李叶清 黄川 彭宏祥 卢美英 丁峰 刘长鑫 罗红卫 陈国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3-1269,共7页
【目的】观察喷施外源乙烯利及荔枝丰产素对荔枝花穗疏剪效果,并分析其对果实品质和叶片全N含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运用乙烯利和荔枝丰产素进行荔枝疏花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桂味荔枝始花期... 【目的】观察喷施外源乙烯利及荔枝丰产素对荔枝花穗疏剪效果,并分析其对果实品质和叶片全N含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运用乙烯利和荔枝丰产素进行荔枝疏花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桂味荔枝始花期树冠喷洒53 mg/L(T1)、106 mg/L(T2)和160 mg/L(T3)的乙烯利水溶液,以及荔枝丰产素水溶液(T4)和清水(T5,对照),测定脱落的花蕾、枝梗和果实数量,测定果实品质和叶片全N含量。【结果】5个处理的花蕾脱落数和枝梗脱落数排序为T3>T2>T1>T4>T5,果实脱落数总数排序为T5>T4>T3>T1>T2。5个处理对单穗重、果粒数、小横径、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且肉质、风味、香气、涩味、果肉内膜褐色也无明显差异,但对单果重、可食率和种子重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单果重排序为T2>T1>T4>T3>T5,T2处理的单果重(19.45 g)比T5处理(13.68 g)增重42%;T1、T2、T3和T4处理(即乙烯利和丰产素处理)可食率为78%~79%,焦核率为97%~99%,分别较T5处理(清水处理)提高30%~32%和31%~34%。5个处理下叶片全N含量无显著差异,全N含量排序为T2>T1>T4>T3>T5。单果重、果皮重、种子重、可食率、焦核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全N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851、0.898、0.739、0.740和-0.947,其中单果重和种子重均与叶片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乙烯利和荔枝丰产素能对桂味荔枝进行花穗疏剪,且乙烯利一次性喷施浓度106 mg/L能起到最佳控花穗的效果,有效实现省工省力增产的目的,可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味荔枝 果实品质 n含量 疏花保果
下载PDF
电压对重质原油脱盐脱水效果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雪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6-9,共4页
针对当前电脱盐技术在加工重质原油时易出现脱后原油含盐、含水超标等问题,探究了电压对重质原油电脱盐脱水效果的影响。从原油组成与盐含量、总氯的关系和施加电压对原油脱盐脱水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原油中的盐及氯大... 针对当前电脱盐技术在加工重质原油时易出现脱后原油含盐、含水超标等问题,探究了电压对重质原油电脱盐脱水效果的影响。从原油组成与盐含量、总氯的关系和施加电压对原油脱盐脱水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原油中的盐及氯大多富集在正庚烷不溶物(HI)中,且原油中HI含量越高,HI中所含氯的比例越高,原油中约占总氯92.5%的氯存在于HI中;相同电场强度下,HI含量越高的原油,电压对其脱盐脱水影响越大,HI质量分数为15.82%的原油,当电压从1 300 V提升至1 500 V时,脱后原油NaCl质量浓度从8.78 mg/L提升至10.25 mg/L,水质量分数从0.43%提升至1.37%;原油中HI等极性组分会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移动,而高电压作用会导致HI在电场区域聚集,加剧其与水的乳化,增大破乳难度,尤其是针对HI含量高的原油,受其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重质原油 脱盐脱水 盐含量 总氯 电压 正庚烷可溶物 正庚烷不溶物
下载PDF
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40
7
作者 安尼瓦尔·买买提 杨元合 +1 位作者 郭兆迪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1-526,共6页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34.9gC·m-2),草甸草...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34.9gC·m-2),草甸草原最大(87.3gC·m-2),而典型草原(53.2gC·m-2)和高寒草原(47.7gC·m-2)介于两者之间;草甸类型中,山地草甸(117.4gC·m-2)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显著高于高寒草甸(58.1gC·m-2)。6种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4.65TgC,约占全国的10%。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两者占总量的41.7%;其次是典型草原、山地草甸和荒漠草原,分别占19.0%、18.3%和14.6%;草甸草原因分布面积小而使得其地上生物量最小,仅占总量的6.4%。草原和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控制因子存在差异:草原地上生物量主要受降水控制,而草甸地上生物量则与温度相关。除受气候影响外,草原地上生物量还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正相关,而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草地 地上生物量 气候 土壤含水率 土壤氮含量
下载PDF
土壤全氮含量和施氮水平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鹏程 郑苍松 +6 位作者 孙淼 刘绍东 张思平 王国平 李亚兵 赵新华 董合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2-1617,共6页
为探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水平下棉花的氮肥施用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全氮含量(0.58、0.64、0.74、0.83、1.29 g·kg^(-1))和施氮水平(每盆施加量分别为0、1.75、3.50 g)对棉花籽棉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为探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水平下棉花的氮肥施用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全氮含量(0.58、0.64、0.74、0.83、1.29 g·kg^(-1))和施氮水平(每盆施加量分别为0、1.75、3.50 g)对棉花籽棉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单株籽棉产量和干物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与施氮水平对棉株根、茎、铃壳部位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同一土壤条件下,棉花单株氮素积累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氮肥表观回收率随土壤全氮含量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在土壤全氮含量0.74 g·kg^(-1)时较低,但土壤全氮含量在0.58~0.83 g·kg^(-1)内,不同施氮处理间氮肥表观回收率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全氮含量0.74 g·kg^(-1)时的氮肥生理利用率高于土壤全氮含量0.58、0.64和0.83 g·kg^(-1)。土壤全氮含量1.29g·kg^(-1)条件下,低氮水平氮肥利用效率(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显著优于高氮水平;土壤全氮含量0.58~0.74 g·kg^(-1)时,高氮可实现增产增效;土壤全氮含量0.83~1.29 g·kg^(-1)时,低氮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全氮条件下棉花氮肥投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含量 施氮水平 棉花 籽棉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在水分胁迫下棉花冠层叶片全氮含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莉 陈曦 +4 位作者 包安明 冯先伟 张清 马亚琴 王登伟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5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研究利用美国产ASD地物光谱仪,获取新疆北部地区棉花冠层关键生育时期的高光谱数据,采用红边积分面积变量估测棉花冠层叶片的全氮含量,对反射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应用一阶微分光谱数据,衍生出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方法,以红边积分面积(S... 研究利用美国产ASD地物光谱仪,获取新疆北部地区棉花冠层关键生育时期的高光谱数据,采用红边积分面积变量估测棉花冠层叶片的全氮含量,对反射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应用一阶微分光谱数据,衍生出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方法,以红边积分面积(SDr)为自变量,冠层全氮(TN)含量为因变量,做相关分析与处理,构建新陆早6号红边积分面积与冠层叶片TN含量的相关数学模型。研究在不同水处理条件下,对棉花冠层单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全氮含量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T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23,n=39),叶绿素含量能有效的估计棉花单叶TN含量;红边积分面积变量与冠层T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是0.7394(n=40),利用构建的相关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估测棉花两个品种新陆早6号与8号冠层叶片的全氮含量,RMSE分别为0.3859和0.4272。研究认为红边积分面积变量具有预测棉花冠层全氮含量的应用潜力,研究得出利用3边面积变量构造的数学模型对反演作物冠层TN含量有较高应用价值。研究认为,红边位移现象结合红边幅度的变化的研究,用于诊断棉花水分胁迫也是可行的,关键是建立相应合理的诊断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证明:1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叶片的生理生化参数发生变化,冠层的生理生化参数随之发生变化;2.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的全氮含量相关性显著(R=0.8723,n=38),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估测叶片中全氮的含量;3由一阶微分光谱衍生出基于光谱"红边"位置变量的分析方法,使我们认识到"红边"的变幅、形状和面积包含了各个波段的信息,这些波段综合产生的变量所构造的模型,为棉花氮素营养参数的估计提供了预测能力;4如果棉花叶绿素含量高,说明水分充足、氮代谢旺盛,植株处于生长旺盛时期,红边向蓝光方向发生了位移。利用红边位移现象结合红边幅度的变化的研究,用于诊断棉花水分胁迫也是可行的,关键是建立相应合理的诊断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棉花冠层 全氮含量(Tn) 高光谱遥感 估算模型
下载PDF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守龙 黄道友 +4 位作者 吴金水 黄敏 肖和艾 宋变兰 苏以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典型区域高密度采样分析和历史资料调研,探明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3年来(1990~2003)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变化:1)典型区域2003年的稻田氮素含量为1.94±0.02g/kg,比1990年提高4.9%,主要... 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典型区域高密度采样分析和历史资料调研,探明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3年来(1990~2003)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变化:1)典型区域2003年的稻田氮素含量为1.94±0.02g/kg,比1990年提高4.9%,主要分布区间由1990年的1.25~2.00g/kg(分布频率为59.1%,下同)上升到2003年的1.50~2.25g/kg(77.1%)。曲线图上呈近似正态分布向右偏态分布的演变趋势;2)旱土2003年的氮素含量为1.57±0.14g/kg,比1990年提高18.0%,1990和2003年主要分布区间都为0.75~1.50g/kg(58.2%~58.8%),但2003年分布在1.50~2.00g/kg区间的频率为33.6%,比1990年的高出12.7个百分点,曲线图上由呈现左偏态分布向正态分布的演变趋势;3)以坡地橘园为主的林果地,2003年的氮素含量为1.15±0.02g/kg,比1990年提高9.5%,两者的主要分布区间虽然均在0.75~1.50g/kg之间,但2003年在此区间的分布频率为88.0%,比1990年的高出10.2个百分点,其演变趋势与稻田的基本一致;4)整个采样调研区域农业用地的土壤氮素含量,2003年的为1.58±0.03g/kg,比1990年提高3.3%。这表明在当前的施肥方式与经营管理条件下,红壤丘陵区农业用地的土壤氮素含量稳定并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含量 变化趋势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不同桑树品种各器官氮磷含量及其累积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贵明 张夫道 +1 位作者 薛秋生 武玉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65,共3页
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 ,不同桑树品种根、枝、叶中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累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根、枝、叶中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极显著增加 ,全磷含量极显著降低 ,磷素累积量除叶片无显著差异外 ,根和枝条中均极显著... 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 ,不同桑树品种根、枝、叶中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累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根、枝、叶中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极显著增加 ,全磷含量极显著降低 ,磷素累积量除叶片无显著差异外 ,根和枝条中均极显著增加。整个植株全氮含量 :叶片 >根 >枝条 ;全磷含量 :根≈叶片 >枝条。整个植株根、枝、叶的氮素累积及无氮处理的磷素累积 :叶片 >根 >枝条 ;施氮处理 ,根、枝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氮素累积量 磷素累积量 品种 器官 磷含量 氮含量
下载PDF
山野豌豆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及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建波 穆春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28-32,共5页
对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动态及其全氮含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变化呈S曲线型,地上生物量净积累前期增长缓慢,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8月11日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 对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动态及其全氮含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变化呈S曲线型,地上生物量净积累前期增长缓慢,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8月11日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至负值。随着生育进程和植株高度的增加,植株下层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0~10cm层生物量的比例由6月12日的30.4%逐渐降至后期的4.5%~5.0%;叶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茎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在8月31目前,叶的比例始终高于茎的比例,生殖器官所占比例较小,最大值只有10.16%。茎、叶全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一直呈下降趋势,叶的全氮含量始终高于茎,生殖器官全氮含量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种子成熟期达到最高,叶和生殖器官全氮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4.69%和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豌豆 地上生物量 草层结构 全氮含量
下载PDF
基于紫云英利用的化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兴 谢坚 +6 位作者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徐文仕 涂赛军 聂军 曹卫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值的效果次之;③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的作用最好;④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还可提高土壤碳和全氮含量,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以上结果,认为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可适当后移,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施肥方法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紫云英 化肥 产量 经济效益 氮素累积量 土壤碳含量 土壤氮含量
下载PDF
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预测土壤总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彬 姜琦刚 湛邵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009-3009,共1页
利用航天遥感影像,分析了影像光谱值与土壤总氮含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总氮含量预测模型,并制作了总氮含量分布图。
关键词 土壤总氮含量 遥感影像 光谱值
下载PDF
春小麦产量及非叶器官含氮量的氮肥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景秀 索全义 +4 位作者 王金莲 陈磊 李树凤 郇志荣 张悦熙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共3页
为了探索氮肥与春小麦非叶光合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农麦2号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时期对春小麦花后非叶光合器官全氮含量及其与产量关系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非叶器官全氮含量自开花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不同... 为了探索氮肥与春小麦非叶光合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农麦2号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时期对春小麦花后非叶光合器官全氮含量及其与产量关系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非叶器官全氮含量自开花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不同非叶光合器官之间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旗叶鞘>穗下节间>芒>护颖>外稃);不同追肥处理中非叶器官全氮递减速率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各异,其中,拔节期追肥处理中各非叶器官的全氮递减速率与产量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叶器官 追肥时期 全氮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袁玲 杨邦俊 +2 位作者 黄建国 郑兰君 刘学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314-317,共4页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7~9年)配合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肥力较低的红棕紫泥上,有机质增加10.7%~11.9%,全氮提高18.3%~20.2%;在肥力较高的灰棕紫泥上,有机质也略有增加,为1.7%~4.4%。在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中,有机氮...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7~9年)配合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肥力较低的红棕紫泥上,有机质增加10.7%~11.9%,全氮提高18.3%~20.2%;在肥力较高的灰棕紫泥上,有机质也略有增加,为1.7%~4.4%。在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中,有机氮与化肥氮桉1:1配施,效果最好,且细绿萍优于猪粪和胡豆青.故在申低产紫色水稻土上,稻田养萍,是培肥地力和节月巴高产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有机肥 化肥 氮素
下载PDF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史惠兰 王启基 +1 位作者 景增春 李世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30-234,共5页
分析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更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对高寒地区的小蒿草原生草地天然群落、多叶老芒麦+冷地早熟禾混播人工群落、小嵩草退化群落的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0-20cm处土壤全氮水平、有机... 分析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更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对高寒地区的小蒿草原生草地天然群落、多叶老芒麦+冷地早熟禾混播人工群落、小嵩草退化群落的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0-20cm处土壤全氮水平、有机氮含量依次为原生小嵩草群落(2.6495、1.5905g/kg)〉退化草地群落(2.5490、1.5700g/kg)〉人工草地群落(2.34、1.5015g/kg);0-20cm土层中全碳、有机碳的含量依次为原生小嵩草群落(15.6355、14.37g/kg)〉退化草地群落(13.609、11.359g/kg)〉人工草地群落(10.876、10.810g/kg),植物群落的C/N均为原生小嵩草群落(5.90)〉退化草地群落(5.10)〉人工草地群落(4.65)。研究表明原生植物群落对氮的吸收能力最强,具有最高的有机质保持能力维持原生小嵩草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对高寒地区土壤的更新、土壤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 全氮 土壤碳氮含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茂亭 安志装 +3 位作者 邹国元 杜连凤 刘宝存 赵同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68-171,共4页
对北京市延庆地区农民常规施肥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其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化学氮肥(N)用量为120kg/hm2,磷肥(P2O5)用量为90kg/hm2,钾肥(K2O)用量为135kg/hm2,有机肥用量为7 500kg/hm2)具有提... 对北京市延庆地区农民常规施肥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其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化学氮肥(N)用量为120kg/hm2,磷肥(P2O5)用量为90kg/hm2,钾肥(K2O)用量为135kg/hm2,有机肥用量为7 500kg/hm2)具有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的趋势,优化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阻控其往下淋溶;该研究还发现,土壤铵态氮含量与施氮量和时间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 全氮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钼肥浸种对鲜食油菜生长、Vc含量及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常连生 戴良香 张华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钼酸铵浸种对鲜食油菜生长、Vc含量及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钼酸铵溶液浸种均能提高油菜整个营养生长阶段的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Vc含量和全氮含量。其中钼酸铵质量浓度为0.5... 在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钼酸铵浸种对鲜食油菜生长、Vc含量及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钼酸铵溶液浸种均能提高油菜整个营养生长阶段的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Vc含量和全氮含量。其中钼酸铵质量浓度为0.5~1.5g/L范围内,油菜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Vc含量和全氮含量随钼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尤其以钼酸铵质量浓度为1.0~1.5g/L溶液浸种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油菜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Vc含量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6.86%~40.36%,10.00%~24.76%,23.09%~42.89%,11.82%~32.82%,10.60%~18.24%。显著性测验分析表明,质量浓度为1.0g/L和1.5g/L钼酸铵溶液处理油菜种子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质量浓度为2.0g/L钼酸铵溶液处理油菜种子的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及全氮含量均低于质量浓度为1.5g/L钼酸铵溶液处理,但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油菜 浸种 钼酸铵 生长 全氮含量 维生素C含量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蒙 李纯厚 +8 位作者 戴明 吕国敏 韦芳三 梁福全 周岩岩 杨慧英 胡维安 杨进 李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探索牟氏角毛藻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材料的可行性,以牟氏角毛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N和CO2/空气2个因素5个水平对海洋产能微藻的生长以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N=2、CO2/空气=1/15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为1.98/d;C/N=3、C... 为探索牟氏角毛藻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材料的可行性,以牟氏角毛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N和CO2/空气2个因素5个水平对海洋产能微藻的生长以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N=2、CO2/空气=1/15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为1.98/d;C/N=3、CO2/空气=1/25时,平均生长率最低,为1.35/d;C/N=5/1、CO2/空气=1/15时,总脂含量最高,为31.25%;C/N=1/1、CO2/空气=1/5时,总脂含量最低,为26.71%;C/N=2/1、CO2/空气=1/15时,总脂日增长量最大,为0.84 g;C/N=4/1、CO2/空气=1/25时总脂日增量最小,为0.45 g;C/N=2/1、CO2/空气=1/15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快,且总脂肪积累速度也最快,最适合利用牟氏角毛藻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C/n CO2/空气 总脂含量 相对生长率 总脂日增长量 生物燃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