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信用评价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了吗?
1
作者 钟海燕 王江寒 李敏鑫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6,共11页
环保信用评价是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绿色转型压力下的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政策工具。以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保信用评价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保信用评价是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绿色转型压力下的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政策工具。以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保信用评价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信用评价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资源获取对环保信用评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环保信用评价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政府监管环境严格的地区、市场竞争环境激烈的行业以及社会信任环境良好的地区更加明显。结论提供了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研究文献,对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广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环境向善行为、助力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信用评价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资源获取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
2
作者 卜君 朱悦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04,共16页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关系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两个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市场环境较差、行业竞争程度较小、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供应链整合度较强、供应链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践行供应链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全要素生产率 信贷资源配置 资源整合效率
下载PDF
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然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57,171,共17页
金融机构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与企业融资以短期为主,映射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应对行为,理论上会通过风险承担和风险规避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反两种影响。利用2004—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 金融机构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与企业融资以短期为主,映射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应对行为,理论上会通过风险承担和风险规避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反两种影响。利用2004—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投融资期限错配会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一关系在企业规模小、资本密集程度高、信息不透明程度高、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更显著。投融资期限错配通过增强管理者风险规避程度(提高管理者短视主义)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挤出创新投入)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排除非线性效应和行业的年度趋势的影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其他经济后果表现为对有形资产的偏向性配置。总之,应从供需两端发力,将提高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供给水平和公司现代化治理能力,作为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期限结构 投融资期限错配 管理者短视主义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重污染行业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周君宇 张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综合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状况,文章使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探究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信贷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企业进行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综合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状况,文章使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探究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信贷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迫使企业增加环境信息披露,引导公众加强对污染问题的关注,从而促使企业绿色转型。绿色信贷对国有企业、小型企业和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影响更显著。建议加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推动我国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重污染企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陈小运 黄婉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如何更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是引导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切入,借助2012年颁布实施《绿色信贷指引》这一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 如何更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是引导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切入,借助2012年颁布实施《绿色信贷指引》这一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相对于非绿色企业,绿色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具有积极的生产率促进效应,且这一效应在企业所处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小、金融契约执行效率高以及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缓解了绿色企业的融资约束,使其获得了更多长期借款,同时也降低了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绿色信贷政策还有助于绿色企业实施实质性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创新专利质量。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资源节约的环境保护型产业,有利于促进绿色企业生产率提升,从而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融资约束还是转型激励?——绿色信贷对我国重污染企业TF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顾雪松 安晓冉 侯语珂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构建实验样本,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TFP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形成的融资约束抑制了TFP的提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大于投资价值和研发投入对...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构建实验样本,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TFP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形成的融资约束抑制了TFP的提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大于投资价值和研发投入对TFP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绿色信贷对我国重污染企业TFP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鉴于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特别是加强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融资支持,通过约束与激励相结合以更好地提升企业T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全要素生产率 重污染企业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绿色信贷能发挥碳减排效应吗?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少岩 王笑音 高翠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7,共11页
绿色信贷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然而其碳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该研究在厘清绿色信贷影响碳减排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156个城市的全要素... 绿色信贷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然而其碳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该研究在厘清绿色信贷影响碳减排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156个城市的全要素碳生产率,从生产率、强度和总量三个维度实证检验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渠道和调节机制。研究发现:①绿色信贷具有碳减排效应,主要表现为显著提高全要素碳生产率和降低碳排放强度,但对碳排放总量的平均影响并不显著。以上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②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因区域位置、资源禀赋和金融效率差异而具有异质性。在中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金融效率较高的城市,绿色信贷在碳生产率和碳强度维度上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但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和金融效率较低的城市,绿色信贷仅能降低碳强度。③激励绿色创新和降低能源强度是绿色信贷发挥碳减排效应的有效渠道,而结构转化渠道的中介效应尚不显著。在绿色创新渠道中,绿色信贷对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程度更高,且产生了正外溢性;在能源强度渠道中,绿色信贷提高了碳排放效率,但对低碳技术的支持作用有待提升。④环境规制对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补偿”和“负向抵消”两种调节机制,金融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水平较低时,政府加强环境规制会削弱绿色信贷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激励作用。以上结论不仅为理解绿色信贷环境效应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补充经验证据,而且为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碳减排效应 全要素碳生产率 碳强度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雷中豪 郭爱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绿色信贷政策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绿色发展双重目标的重要实践手段。本文将2016年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 绿色信贷政策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绿色发展双重目标的重要实践手段。本文将2016年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证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对“两高一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机制分析显示绿色信贷政策通过要素替代效应、信贷约束效应以及绿色技术创新模式的差异化选择抑制“两高一剩”企业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相较于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受到更多的政策负面冲击影响,绿色信贷政策对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替代效应 信贷约束效应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与“双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红凤 魏淑影 何旭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111,共13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为推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利用200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生产率及生产方式的...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为推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利用200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生产率及生产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向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施加信贷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的可支配资本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短期内造成其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但长期而言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其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的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具有非对称性影响。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采用金融手段助推“双碳”目标达成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下载PDF
信贷效率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张超 康健 颜建晔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对于经济发展效率以及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信贷效率的提高将对一国的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产生重要影响。金融效率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不仅是重要的理论议题,更是事关中国双碳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现实问... 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对于经济发展效率以及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信贷效率的提高将对一国的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产生重要影响。金融效率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不仅是重要的理论议题,更是事关中国双碳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现实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分析,研究发现:信贷效率的提升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总量,还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结合中国国情,建议政府部门应鼓励金融创新、引导银行提高绿色金融的战略地位、鼓励银行加强内部协同与外部合作,并同时加强数字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效率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下载PDF
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基于信用环境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融理论探索》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2022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一波三折,尽管货币政策积极发力,信用环境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本文首先回顾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及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性特征,而后预判2023年“稳信用”面临的货币政策环境、当下信贷投放的亮点与难点、制造业... 2022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一波三折,尽管货币政策积极发力,信用环境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本文首先回顾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及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性特征,而后预判2023年“稳信用”面临的货币政策环境、当下信贷投放的亮点与难点、制造业贷款的潜力、基建贷款的后劲及房地产贷款的走向,最后对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做出前瞻性预判。结论是: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的宽松有望维持,结构性再贷款工具或加速投放,助力信用总量的“稳”与结构的“优”。预计2023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6万亿元左右,年末增速接近10.3%,持平或略高于2022年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社会融资规模 信用环境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琴 杨世峰 《中国证券期货》 2023年第4期59-72,共14页
本文以银监会2012年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基础,运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和GML指数评估了2010—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双重差分法(DID)探究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重度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 本文以银监会2012年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基础,运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和GML指数评估了2010—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双重差分法(DID)探究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重度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效率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对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进步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进一步对企业股权性质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研究后发现,非国有企业和位于东部地区的企业受到绿色信贷政策影响的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绿色金融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
13
作者 肖宇 宋瑞晨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160,共11页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构建对创新更为友好的金融支持体系。但受商业模式制约,支持创新融资一度曾是商业银行的业务短板,数字金融的出现,为解决部分创新主体在传统授信体系中无法被准确定价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本文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构建对创新更为友好的金融支持体系。但受商业模式制约,支持创新融资一度曾是商业银行的业务短板,数字金融的出现,为解决部分创新主体在传统授信体系中无法被准确定价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和数字金融发展指数进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改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投放效率,并通过繁荣创新生态体系,继而促进整个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分阶段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则对该城市创新能力的推动效应就越显著。本文据此提出,应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同时推动商业银行产品和业务数字化转型,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和差异化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助力中国城市创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企业融资 信贷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下载PDF
学分制下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构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艳芹 钱国兴 +1 位作者 钱建国 杨雨青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5-258,312,共5页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必须重视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全面学分制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转变。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建设现...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必须重视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全面学分制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转变。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建设现代化大学制度改革需求,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现状,结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实践,将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作为全面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从规范实验室制度建设着手,构建实验室建设流程体系、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验室整体科学规划管理,加强实验室共建,提升实验室资源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学分制 独立学院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完全学分制要求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陶美珍 丁元明 李金荣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激发学生个人发展潜能,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它同...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激发学生个人发展潜能,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它同时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课程体系的改革、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 学分制 管理体制 改革
下载PDF
论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德育创新问题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邹从清 蔡孝恒 +5 位作者 胡继春 阮丽萍 程新宇 卢启华 刘心仁 吴均林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论述了完全学分制的特点 ,完全学分制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提出了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德育创新的若干设想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的时代主题 ;德育研究须深入分析新形势 ;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 ;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高校德育 德育研究 创新问题 德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 时代主题 理论与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货币经济学新范式下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丽巍 郝林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5,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并对比了传统货币经济学与新范式所持的观点,指出在由货币政策到信贷的传导过程中两者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传导方式和影响程度,新范式认为银行行为决定信贷总量并且在货币政策向信贷的传导过程中存在多种效应。其次基于... 本文首先介绍并对比了传统货币经济学与新范式所持的观点,指出在由货币政策到信贷的传导过程中两者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传导方式和影响程度,新范式认为银行行为决定信贷总量并且在货币政策向信贷的传导过程中存在多种效应。其次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范式观点在我国现阶段基本正确。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上,要把握"稳、准、狠"的原则;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要着重强调对存贷利差的调节,引导银行的贷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经济学新范式 信贷配给 信贷量 VAR模型
下载PDF
全面学分制下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艳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结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分析了独立学院全面学分制教学改革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全面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专项经费、实验室运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探讨了校内外共建实验室和加强... 结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分析了独立学院全面学分制教学改革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全面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专项经费、实验室运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探讨了校内外共建实验室和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独立学院 全面学分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基于发展中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晓杰 丁建臣 《科学决策》 CSSCI 2018年第8期45-72,共28页
基于43个发展中国家357家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研究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其中,银行监管包括12类分项监管,银行风险包括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破产风险。回归结果显示:资本监管、内部管理监管、存款保险监管、信息披... 基于43个发展中国家357家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研究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其中,银行监管包括12类分项监管,银行风险包括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破产风险。回归结果显示:资本监管、内部管理监管、存款保险监管、信息披露监管和监管效率5类分项监管均能降低3类银行风险。其他分项监管能降低1到2类银行风险,即准入监管能够降低总体风险,增加信用评级风险;所有权监管会增加信用评级风险,降低破产风险;外部审计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和破产风险,降低信用评级风险;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对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不显著;资产分类和处置监管降低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但增加破产风险;退出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降低银行破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加强银行监管,降低银行风险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分项监管 总体风险 信用评级风险 破产风险
下载PDF
完全学分制下创新性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静 《技术与创新管理》 CSSCI 200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培养计划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教育理念的根本表现,其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学校对自身的定位,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底蕴。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所完全学分制试... 培养计划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教育理念的根本表现,其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学校对自身的定位,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底蕴。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所完全学分制试点高校,我校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试点。本文的目的旨在介绍我校在完全学分制培养计划的制订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创新 培养计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