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idized mining and in-situ transformation of deep underground coal resources: a novel approach to ensuring saf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ow-carbon, and clean utilisation 被引量:11
1
作者 Yang Ju Yan Zhu +4 位作者 Heping Xie Xiaodong Nie Yong Zhang Chang Lu Feng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9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and utilisation patterns are severely detrimental to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ede safe, low-carbon, clean, and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coal resources. Based on...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and utilisation patterns are severely detrimental to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ede safe, low-carbon, clean, and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co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idea of in situ fluidized coal mining that aims to transform solid coal into liquid or gas and transports the fluidized resources to the ground to ensure safe mining and low-carbon and clean utilisatio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a novel in situ unmanned automatic mining method. This includes a flexible, earthworm-like unmanned automatic mining machine (UAMM) and a coal mine layout for in situ fluidized coal mining suitable for the UAMM. The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UAMM-based in situ fluidized mining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mining technologies are evaluated as well.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ossible challenges to this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sts approximately 49% of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costs. The UAMM-based in situ fluidized mining and transformation method will reduce CO2 emissions by at least 94.9%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oal mining and utilisation method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xpected to achieve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al mining as well as lowcarbon and clean utilisation of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fluidized MINING Unmanned automatic MINING machine MINE layout Coal resources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recoverable oil and gas resources by in-situ conversion of shale——Case study of extracting the Chang 7_(3) shale in the Ordos Basin 被引量:2
2
作者 Lian-Hua Hou Xia Luo +3 位作者 Sen-Hu Lin Yong-Xin Li Li-Jun Zhang Wei-Jiao M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41-458,共18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ntire evolution process of shales with various total organic contents(TOC)in order to build models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yields and establish meth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ntire evolution process of shales with various total organic contents(TOC)in order to build models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yields and establish methods for assessing recoverable oil and gas resources from in-situ conversion of organic matters in shale.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under in-situ conversion conditions were conducted on Chang 7_(3) shales from the Ordos Basin in a semi-open system with large capa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C and R_(o) we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situ transformation potential of shale.The remaining oil and gas yield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OC but inconsistently with R_(o).R_(o) ranged 0.75%—1.25%and 1.05%—2.3%,respectively,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oil generation stage and gas generation stage of shale in-situ transformation.Thus a model to evaluate the remaining oil/gas yield with TOC and R_(o) was obtained.The TOC of shale suitable for in-situ conversion should be greater than 6%,whereas its R_(o) should be less than 1.0%.Shales with 0.75%(R_(o))could obtain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The resul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predicting the hydrocarbon resources from in-situ conversion of shale an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ptimum“sweet spots”.The assessment of the Chang 7_(3) shale in the Ordos Basin indicated that the recoverable oil and gas resources from in-situ conversion of organic matters in shale are substantial,with oil and gas resources reaching approximately 450×10^(8) t and 30×10^(12)m^(3),respectively,from an area of 4.27×10^(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oil 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ing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echanism Hydrocarbon resource Ordos basin
下载PDF
The Increase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in China: A 10-Year Real-World Study
3
作者 Hirose Shakya Anjing Chen Zong-Ke Zhou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6期270-286,共17页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R) is the most common and costly surgical procedure performed, and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R) is the most common and costly surgical procedure performed, and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OA). The incidence of TKR, including demographics, incidence rates, lengths of hospital stay, and costs, was estimated from 2010 to 2019 by analyzing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Joint Surger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which included a total of 6770 patients. We calculated the TKR risk ratios to compare the rate of TKR between different co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group, and primary diagnoses. The annual volume of TKR increased by fivefold (5.14%),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observed in the 60 to 69 age group constituting approximately 36% of cases. There has also been an increase in incidence among young people (<50), which now stands at 6.2%. The rate ratio (RR) per female vs. male was found to be 3.0 and the RR of OA vs. RA was 0.09. The mean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LOS) in the hospital decreased from 15 to just 5 days during this period. Additionally, the adjusted mean cost per pati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 38261 ± 3630.63 to ¥ 53115.17 ± 2831.35. The majority of TKR recipients were over 60 years old with osteoarthritis being identified as the main causative agent.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women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knee arthritis and there is a concerning shift toward younger individuals being affected by this disease. Our results indicate a rise in in-hospital costs alongside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hospital ALOS for TKR procedures. We predict an unprecedented rise in TKR incidence in the coming years due to population aging and improving economic conditio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BASE Medical resources total Knee Replacement
下载PDF
Effect of to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ffect and economic growth:Chinese experience of 1978-2004 被引量:1
4
作者 Yang Minghong Yang Hanbin Sun Jiqiong 《Ecological Economy》 2007年第4期373-380,共8页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ot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effect is an evolution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in China in 1978, market mechanism has played a mo...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ot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effect is an evolution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in China in 1978, market mechanism has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hinese economy has developed greatly, which is called "the Chinese Mira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04 with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ot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effe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ot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effect was 0.2%, which was 5.1%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vity and 0.21% of the gross output growth, i.e. the total resource allocation played a weak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hen analyzing it in Chenery's multinational model, we find that Chinese comprehensive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ll the income phases of the model, but the to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ffect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all the income phases of the model. It indicates that the tot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 has a great potential, and that to accele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or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整体资源分配 资源管理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资源要素错配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海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也可以通过带动绿色技术进步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还可以通过降低土地资源错配、资本资源错配、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而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南方、粮食主产区的数字乡村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资源要素错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践
6
作者 罗莉 许媛媛 +4 位作者 姜若 黄阿红 俞骏仁 胡九东 狄建忠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基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六要素为框架,从人才队伍建设(人)、设备耗材管理(机和料)、制度流程管理(法)、医院文化建设(环)、质量控制和系统评价(测)等6个方面阐述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基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六要素为框架,从人才队伍建设(人)、设备耗材管理(机和料)、制度流程管理(法)、医院文化建设(环)、质量控制和系统评价(测)等6个方面阐述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实践后,临床专科能力持续提升,并提高了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还需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注重分院区专科能力建设,促进专科同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能力 专科绩效评价 全面质量管理 优质医疗资源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
7
作者 金绍荣 唐诗语 任赞杰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8,共18页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超额雇员率、增...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超额雇员率、增大研发投入来提高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将削减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农业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农业企业、国有农业企业、两职分离的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等治理主体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同时农业企业也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科学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编排理论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基于资源要素的企业内外“双循环”视角
8
作者 张宸 何镔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860-873,共14页
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改善资源配置,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08-2020年高污染工业企业数据,以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 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改善资源配置,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08-2020年高污染工业企业数据,以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内以及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调整,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够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增长率,但同时也弱化了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资源更多地流向了低生产率企业,从而造成低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更快。进一步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内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异质性企业中呈现出非对称性,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更大,并且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之间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更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效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环保信用评价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了吗?
9
作者 钟海燕 王江寒 李敏鑫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6,共11页
环保信用评价是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绿色转型压力下的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政策工具。以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保信用评价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保信用评价是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绿色转型压力下的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政策工具。以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保信用评价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信用评价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资源获取对环保信用评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环保信用评价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政府监管环境严格的地区、市场竞争环境激烈的行业以及社会信任环境良好的地区更加明显。结论提供了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研究文献,对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广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环境向善行为、助力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信用评价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资源获取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否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10
作者 张志红 王露露 宋艺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绿色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切入点,探究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 绿色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切入点,探究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通过资源集聚效应(聚集资金与人力资源)与效率改善效应(提高管理效率与资本配置效率)两条路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属于自愿披露与重污染行业、企业信息环境较好、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为激烈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明显。研究丰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并为政策制定者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企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集聚效应 效率改善效应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下载PDF
碳交易政策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
11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9,共10页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显著提升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且政策效应随年份推移越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上升有助于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碳交易政策能通过能源资源错配的纠正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影响为负。碳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视角,为全国范围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交易政策 单要素能源生产率 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 双重差分 连续型双重差分 能源资源错配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辅助边缘计算的收益策略优化研究
12
作者 蔡超 王俊义 梁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55,共9页
在移动边缘计算场景下,为移动设备提供卸载机会的MEC处理器安装在无人驾驶飞行器(UAV)上,来帮助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UEs)任务卸载,然后将计算结果返回,无人机在服务区域根据最短距离原则确定悬停位置和高度。考虑到每架无人机计算资... 在移动边缘计算场景下,为移动设备提供卸载机会的MEC处理器安装在无人驾驶飞行器(UAV)上,来帮助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UEs)任务卸载,然后将计算结果返回,无人机在服务区域根据最短距离原则确定悬停位置和高度。考虑到每架无人机计算资源和能量有限,该文目标是在资源受限情况下给资源定价。给出用户和服务器的收益模型,证明用户收益函数是凸函数;围绕计算资源定价进行Stackelberg博弈,以迭代的方式确定每个用户的卸载迁移率和最终资源定价。仿真结果表明,在服务器收益和系统总收益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牺牲了任务平均能耗与平均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V STACKELBERG博弈 计算资源 服务器收益 系统总收益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京滨 刘赵宁 刘新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与矫正过度投资提升投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可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从而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备的微观基础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资源配置效率 供应链运作效率 投资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恒 王树昊 李川川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视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税收负担和资源配置维...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视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税收负担和资源配置维度考察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经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改革的实际税负渠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资源配置渠道带来的正面影响,初始税收负担较重或资源错配程度较高的区域所受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丰富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对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税收负担 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PDF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错配程度及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立芹 张继华 王涵帅 《海洋经济》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资源配置问题是海洋渔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海洋渔业资源,对于提高中国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资源错配问题常会发生。通过以中国海洋渔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海洋渔业资源错配... 资源配置问题是海洋渔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海洋渔业资源,对于提高中国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资源错配问题常会发生。通过以中国海洋渔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海洋渔业资源错配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海洋渔业企业之间存在资源错配,且存在企业规模大小和全要素生产率高低背离的问题,生产要素在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在位企业对行业总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负值,这说明资源在中国海洋渔业企业间的配置效率较低,阻碍了行业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资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军 朱可 钱宇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资源禀赋城市、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抑制高资源禀赋、高数字经济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非智慧城市的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应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深度挖掘数字经济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城市智能化
下载PDF
企业ESG表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17
作者 丁声怿 白俊红 《产业经济评论》 2024年第3期135-154,共20页
在着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深入考察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 在着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深入考察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主要通过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等途径对其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国有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ESG评级不确定性较小企业,ESG表现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中的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企业ESG表现在促进绿色技术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显著推动了企业绿色技术进步。本文研究揭示了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进而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PDF
西北四省太阳能资源分布与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18
作者 李春华 朱飙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根据我国西北四省1978—2017年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区域太阳总曝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太阳能资源区划图,并分析了以往研究中未涉及的太阳总曝辐量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四省多年平均年太阳总曝辐量为3 676~7 036 MJ/m^(2),且自... 根据我国西北四省1978—2017年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区域太阳总曝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太阳能资源区划图,并分析了以往研究中未涉及的太阳总曝辐量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四省多年平均年太阳总曝辐量为3 676~7 036 MJ/m^(2),且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高值区主要在青海大部、甘肃河西西部、宁夏大部与陕西北部。各季节太阳总曝辐量分布特征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西北四省大部分地区太阳总曝辐量长期变化呈减少趋势,少部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青海中西部区域减少最为明显,甘肃河西西部与武威地区、陕北部分地区增加趋势明显。在四季中,秋季太阳总曝辐量呈减少趋势的范围最大,春季太阳总曝辐量呈增加趋势的范围最大。研究结果对掌握西北四省太阳能资源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光伏电厂长期收益及风险防范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太阳总曝辐量 长期变化趋势 资源区划
下载PDF
农业保险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月书 尹梓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1,共13页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 绿色农业技术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黄亮雄 林子月 +1 位作者 王贤彬 肖霞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9,共29页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年71个经济体12个行业...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年71个经济体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体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正向促进效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用在资本相对充裕、制度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深化了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解,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议价能力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制造业智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