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nd Carbon Storage in the Oasis Cotton Field of Manas River Valley
1
作者 雷军 雷子莹 +1 位作者 林海荣 赵瑞海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3期499-502,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oasis cotton farmland. [Method] With the oasis cotton field of Manas River Val ey in Tianshan Mountains as the research ar...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oasis cotton farmland. [Method] With the oasis cotton field of Manas River Val ey in Tianshan Mountains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abandoned farmland as a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cotton field of Manas River Val ey in the last 23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geographic methods. [Result] Presenting vertical distribution, cott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Manas River Val e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and those in 0-30 cm soil lay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oil layer of below 30 cm, while organic carbon stor-age showed the trend of increase. Also in vertical distribu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abandoned farmland decreased month by month. Howev-er, cott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first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in the oasis cotton field that in the early growth of cott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layers of 0-30 and 30-100 cm decreased to the lowest in the bloom stage, and then or-ganic carbon increased with the reproductive growth of cotton into the later stages. However, due to no input of plant litter in the abandoned farmland,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decreased month by month.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be-tween oasis cotton field and abandoned farmland in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Con-clusio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oasis cotton fie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bandoned farmland.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creased in the layer of 0-30 cm,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layer of 30-100 cm,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cotton field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下载PDF
Effect of Salinity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Indexes of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Substrate 被引量:1
2
作者 Fu Lv Qing Nie +3 位作者 Yebing Yu Fei Liu Linlan Lv Weihong Zh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7年第11期1239-1252,共14页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9, 12, 15, 18, 21, 24, 27, 30, and 33)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indexes of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initial average mass, 20.4 &...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9, 12, 15, 18, 21, 24, 27, 30, and 33)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indexes of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initial average mass, 20.4 ± 0.3 mg)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substr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rvival rate, specific growth rate, feed coefficient,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under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P. aibuhitensis at the salinity level of 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 aibuhitensis at other salinity levels (P P. aibuhitensis at other salinity levels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On the basis of quadratic polynomial fitt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linity levels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feed coefficient,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it was concluded that 25.36 - 25.9 is the most suitable salinity range for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P. aibuhitensis. The main body composition (moisture, crude fat, crude protein, and ash content)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in salinity,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P. aibuhitensis decreased gradually;in contrast, the ash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as the salinity level increased. However, in the salinity range of 18 to 33, the difference in ash content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Salinity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P P. aibuhitensis specimens were cultured for 60 days was higher than the total nitrogen in the soil. With an increase in salinity, 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and the lowest value was observed at the salinity level of about 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total nitrogen content SUBSTRATE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植被指数的生菜全氮含量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连炳瑞 李雅豪 +6 位作者 张静 李长青 杨小冬 王激清 邹国元 Thompson Rodney 杨俊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8-2325,共8页
我国露地蔬菜种植规模庞大,生产方式高度集约化,但过量施肥等导致的水氮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较为严重。为实现露地蔬菜规模化种植中精准施肥、高效生产的目标,以露地生菜为研究对象,设无氮(N0)、低氮(N1)、高氮(N2)三个处理,通过无人机... 我国露地蔬菜种植规模庞大,生产方式高度集约化,但过量施肥等导致的水氮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较为严重。为实现露地蔬菜规模化种植中精准施肥、高效生产的目标,以露地生菜为研究对象,设无氮(N0)、低氮(N1)、高氮(N2)三个处理,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建立3种多光谱植被指数(NDVI、RVI和SAVI)与生菜叶绿素、生物量、吸氮量、全氮含量数据集,并构建单生育期和多生育期氮素诊断模型。结果表明:(1)在莲座期和结球期,生菜各处理NDVI、RVI和SAVI值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收获期,N1处理达到最大值。(2)在生菜结球期,NDVI与生菜的产量、吸氮量、叶绿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生菜全氮含量与叶绿素在p≤0.01水平下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综合生菜多生育期,NDVI值与生菜的产量、叶绿素、吸氮量和全氮含量均在p≤0.001水平下达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2、0.81和0.71。(3)通过相应数据集拟合出指数、线性、对数和幂函数4种模型关系,建立生菜多生育期植株全氮最佳预测模型:全氮=16.52ln(NDVI)+73.514;应用生菜全氮估层模型反演基地生产田块,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22%、RMSE=0.5566、NRMSE=0.0108,说明模型估算效果均较好,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对蔬菜氮素诊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生菜 无人机多光谱 NDVI 全氮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利用的影响
4
作者 张皖玉 张志勇 +4 位作者 张潇斌 韦一昊 熊淑萍 王小纯 马新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目的】探究小麦季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体系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体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麦氮低效品种AK58和氮高效品种ZM27,以及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小麦不同施氮量(0、120、225、330、435 kg·hm^(... 【目的】探究小麦季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体系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体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麦氮低效品种AK58和氮高效品种ZM27,以及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小麦不同施氮量(0、120、225、330、435 kg·hm^(-2))和玉米225 kg·hm^(-2)施氮量对全年粮食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平衡、土壤硝态氮迁移及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1)AK58和ZM27均在33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但与225和435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2)AK58和ZM27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都在120 kg·hm^(-2)时最高,分别为35.05%和38.97%、67.10和67.52 kg·kg^(-1),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3)玉米季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都随着小麦季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小麦季施氮量越高,残留氮和表观损失率越高,AK58和ZM27的435 kg·hm^(-2)施氮处理残留氮为263.81和270.30 kg·hm^(-2),损失率分别为56.35%和52.83%。(5)施氮主要影响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20~10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基本稳定在0.5 g·kg^(-1)。小麦季施氮能增加后茬玉米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在大喇叭口期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各施氮处理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吐丝期和成熟期,硝态氮在40~60 cm土层有积累。【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氮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硝态氮迁移的影响,小麦与玉米两季氮肥施用量均为225 kg·hm^(-2),有利于实现节氮增效和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施氮量 氮素残留 氮素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 土壤全氮含量
下载PDF
褐土全氮含量Vis/NIRS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张秀全 马世兴 +2 位作者 李志伟 郑德聪 宋海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0-2317,共8页
准确掌握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对于评估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肥具有重要意义。为综合利用各个单预测模型的优势,提升整体预测性能、降低模型方差,提高鲁棒性,以农田褐土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近红外-可见光高光谱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差的... 准确掌握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对于评估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肥具有重要意义。为综合利用各个单预测模型的优势,提升整体预测性能、降低模型方差,提高鲁棒性,以农田褐土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近红外-可见光高光谱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差的预测有效度组合预测模型(CPM),用于预测土壤全氮含量。对原高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和一阶微分变换,采用树模型进行特征波段提取,利用决策树回归(DTR)(模型1)、高斯核回归(GKR)(模型2)、随机森林回归(RF)(模型3)、LASSO回归(模型4)、多层感知器回归(MLP)(模型5)5个单预测模型,通过单预测模型的线性组合建立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通过广义简约梯度优化算法求得组合预测模型中5个单预测模型的权重分别为ω_(1)*=0.407,ω_(2)*=0.378,ω_(30*=0.215,ω_(4)*=0,ω_(5)*=0;(2)对于所有数据,基于5种单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土壤全氮含量预测的预测有效度分别为M_(1)=0.855,M_(2)=0.856,M_(3)=0.847,M_(4)=0.785,M_(5)=0.796,M_(CPM)=0.880;与单模型预测有效度最大值相比,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有效度提高了2.924%;(3)对于所有数据,基于5种单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土壤全氮含量预测的预测精度和标准差分别为E(A_(1))=0.924,σ(A_(1))=0.075,E(A_(2))=0.928,σ(A_(2))=0.077,E(A_(3))=0.923,σ(A_(3))=0.082,E(A_(4))=0.882,σ(A_(4))=0.109,E(A_(5))=0.889,σ(A_(5))=0.104,E(A_(CPM))=0.937,σ(A_(CPM))=0.066,与单模型预测精度最大值相比,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0.970%,模型稳定性提高了12.000%,且为优性组合预测。组合预测模型可用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农田褐土土壤全氮含量的有效估测,可为农田土壤全氮含量的快速监测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 高光谱预测 全氮含量 组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在肥料总氮测定中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斌 尚丽君 +3 位作者 潘洁 孙红梅 王颖 原二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为评价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不同类型肥料总氮含量的适用性,选用20种不同类型的含氮肥料和4种标准品作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定氮法进行总氮含量测定,并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相关性及优缺点进... 为评价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不同类型肥料总氮含量的适用性,选用20种不同类型的含氮肥料和4种标准品作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定氮法进行总氮含量测定,并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相关性及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测定不含硝态氮肥料时,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杜马斯燃烧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更高;在测定含硝态氮肥料时,2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显著,杜马斯燃烧法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实含量,且重复性良好,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值偏低,且重复性较差;对于氮含量较高的尿素氮肥,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精密度略高于杜马斯燃烧法。结合环境友好度、工作效率、试验成本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因素,杜马斯燃烧法更适用于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总氮含量 硝态氮 杜马斯燃烧法 凯氏定氮法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苹果树冠层叶片全氮量估测
7
作者 夏媛媛 冯全 +1 位作者 杨森 郭发旭 《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快速准确获取大面积果园冠层叶片全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是实现现代精准农业的基本要求。通过无人机高光谱成像仪(391.9~1006.2 nm)采集了甘肃省静宁县两个典型果园的果树冠层光谱图像,包括人工灌溉的苹果示范园与自然降... 快速准确获取大面积果园冠层叶片全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是实现现代精准农业的基本要求。通过无人机高光谱成像仪(391.9~1006.2 nm)采集了甘肃省静宁县两个典型果园的果树冠层光谱图像,包括人工灌溉的苹果示范园与自然降雨的苹果园,综合比较两区共160份冠层叶片样本的原始光谱反射率(OD)、倒数光谱(RT)、对数光谱(LF)和一阶微分光谱(FD),构建任意两个光谱波段集组合的差值光谱指数(difference spectral index,DS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归一化差值光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spectral index,NDSI),分析3种光谱指数与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光谱指数构建两区最佳苹果冠层LNC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灌溉区的FD-SAVI(825,536)、自然降雨区的LF-SAVI(854,392)与LNC的相关性最强,并基于FD-SAVI、LF-SAVI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人工灌溉区构建的FD-SAVI-ULRM估测模型精度最高,验证集R²和ERMSE分别为0.6601和0.0678;自然降雨区构建的LF-SAVI-ULRM估测模型精度最高,验证集R2和ERMSE分别为0.6746和0.0665。试验采用LNC模型绘制出两个试验区的苹果树冠层叶片LNC估测图,实现对果园叶片全氮含量的精准掌握及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遥感 全氮含量 植被指数 反演 苹果树
下载PDF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有机肥料中全氮含量的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杨莹 桂素萍 +1 位作者 汪美先 李玉兰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考察了杜马斯燃烧法和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的方法测定有机肥料中全氮含量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NY/T 525—2021中的方法测得5个有机肥料样品的全氮质量分数为1.76%~3.83%,加标回收率为99.5%~101.0%;杜马... 考察了杜马斯燃烧法和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的方法测定有机肥料中全氮含量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NY/T 525—2021中的方法测得5个有机肥料样品的全氮质量分数为1.76%~3.83%,加标回收率为99.5%~101.0%;杜马斯燃烧法测得5个有机肥料样品的全氮质量分数为1.70%~3.84%,加标回收率为98.1%~104.7%;两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8%~2.45%,均可满足有机肥料中全氮含量的测定要求。与NY/T 525—2021中的方法相比,杜马斯燃烧法具有操作便捷安全、自动化程度高、测定耗时短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杜马斯燃烧法 全氮含量 加标回收率
下载PDF
有机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9
作者 商姗姗 刘鹏飞 +4 位作者 于军 王东岳 于晓菲 赵丽芳 张娟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测定有机肥料的总氮含量采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处理样品,不仅耗时长,而且操作复杂。参考国家标准《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8572—2010)中的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采... 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测定有机肥料的总氮含量采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处理样品,不仅耗时长,而且操作复杂。参考国家标准《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8572—2010)中的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采用上述2种方法分别消解有机肥样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有机肥中总氮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均符合标准要求,且准确度较好;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操作简单,消解时间短,检测效率高,可用于大批量有机肥样品总氮含量的测定;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得到的消解液不仅可用于总氮含量的测定,还可用于总磷和总钾含量的测定,而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得到的消解液只能用于测定总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总氮含量 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 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
下载PDF
垃圾场复垦土壤重金属铜的含量与分布
10
作者 刘皦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89-90,93,共3页
本文通过采集某学校污水处理厂垃圾场的复垦土样来测定土壤重金属铜的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法对重金属铜进行评价。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铜的可能来源,以期为土壤铜污染的防治和修复提供... 本文通过采集某学校污水处理厂垃圾场的复垦土样来测定土壤重金属铜的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法对重金属铜进行评价。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铜的可能来源,以期为土壤铜污染的防治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全氮 铜含量
下载PDF
复合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方法探讨
11
作者 周超 李代兵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通过凯氏定氮法对复合肥料进行精密度试验和加标回收率试验,将复合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结果与蒸馏后滴定法(仲裁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凯氏定氮法操作简单、耗时少、节约试验成本,并且准确率和重复率高,数据准确可靠。
关键词 复合肥料 凯氏定氮法 加标回收率 精密度 总氮含量 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12
作者 左忠会 刘宪斌 +3 位作者 刘守美 李艳香 马思媛 和银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71-81,共11页
人工草坪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配置景观、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为探究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的狗牙根等6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保持自然状态和人工去杂2... 人工草坪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配置景观、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为探究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的狗牙根等6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保持自然状态和人工去杂2个试验处理,连续管理养护5年后采集0~10 cm表层土,测定其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6组数据。结果表明,保持自然状态试验处理中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中上述6组数据均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50.00 g/kg、7.00 g/kg、1.90 g/kg、0.40 g/kg、5.70 g/kg和0.65/cycle;狗牙根草坪上述6组数据均最小。说明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较大,匍匐翦股颖和高羊茅次之,狗牙根最小。同一种试验材料,保持自然状态试验处理的上述6组数据均明显高于人工去杂试验处理的。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对上述6组数据的影响大部分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因此,草坪建设者和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种类草坪草的植物学特性,结合当地气候因子和土壤条件、草坪使用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草坪草,以保证草坪质量和提高草坪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其地下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土壤全碳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微生物碳含量 土壤微生物氮含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转化率
下载PDF
有机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卓 郭全恩 +1 位作者 展宗冰 曹诗瑜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氮作为有机肥料养分的重要来源,其含量是评价有机肥料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给有机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提供快速且精确的测定方法。选择了6个有机肥料样品,用H2SO4-H2O2消煮,分别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和半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消煮液中... 氮作为有机肥料养分的重要来源,其含量是评价有机肥料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给有机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提供快速且精确的测定方法。选择了6个有机肥料样品,用H2SO4-H2O2消煮,分别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和半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消煮液中的全氮含量,以探讨不同方法快速而精确地测定有机肥料总氮含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和半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方法的结果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下,且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加标回收率为97.5%耀102.0%。同时由于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有机肥料总氮具有快速准确、试剂用量少的优点,适合大批量有机肥料总氮的测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 半自动凯氏定氮仪 有机肥料 总氮 含量 测定 比较
下载PDF
营养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14
作者 徐正辉 俞慧云 +8 位作者 杨浩 俞联平 李新媛 李智燕 张贞明 潘正武 安耕 任越 杜笑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品质分级指标(GI)的影响,为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优质高产提供合理的配肥方案和参考。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尿素(Urea)或磷酸二铵(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且前期效果较好。拔节~抽穗期老芒麦生长最快,产草量增量最大,期间各施肥组合干物质积累占39%~44%,2和3龄老芒麦均以Ⅴ、Ⅰ和Ⅱ组产草量及产草量增幅较大,2龄老芒麦Ⅴ、Ⅰ和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59.59、1707.16、1148.38 kg/hm^(2);3龄Ⅴ、Ⅰ和Ⅳ、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69.14、1755.81、1100.08、901.13 kg/hm^(2)。两生长期追施Urea均可降低老芒麦茎叶比,改善牧草品质,而SSP改善草品质的作用较低。Ⅴ、Ⅰ和Ⅱ、Ⅳ组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本土老芒麦粗蛋白质(CP)含量和TDN、RFV值,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改善其草品质和营养价值,依据GI将各施肥组合老芒麦饲草分为Ⅰ组(2.34)和Ⅴ组(2.06)、Ⅱ组(1.85)和Ⅳ组(1.87)、Ⅲ组(1.59)和Ⅵ组(1.42)三个等级。综上所述,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Urea或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采用DAP+DAP(Ⅴ组)、Urea+Urea(Ⅰ组)和Urea+SSP(Ⅱ组)的施肥组合,可提高2龄和3龄本土老芒麦鲜、干草产量和CP含量,以及TDN、RFV和GI值,降低NDF和ADF含量,改善其饲草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老芒麦 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期 氮磷肥组合 产草量 养分含量 总消化养分 相对饲喂价值 饲料品质分级指数
下载PDF
基于1D-CNN的土壤全氮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
15
作者 秦文虎 董凯月 邓志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于江苏无锡采集410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含量,并在室内进行土壤样品光谱检测,用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换和趋势校正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再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方法建立土壤全氮... 于江苏无锡采集410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含量,并在室内进行土壤样品光谱检测,用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换和趋势校正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再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方法建立土壤全氮含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同时,每种模型在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数据集上做十折交叉验证,记录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值,对比3种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土壤近红外光谱数据构建的1D-CNN模型预测土壤全氮含量结果可靠。使用原始数据与经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换、趋势校正预处理的数据训练得到的1D-CNN模型的R^(2)分别为0.907、0.931、0.922、0.964,而PLS模型R^(2)分别为0.856、0.863、0.861、0.880,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分别为0.874、0.907、0.901、0.911。1D-CNN模型在原始数据和经预处理的光谱数据上的表现均优于PLS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1D-CNN模型的性能,尤其是趋势校正对模型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因此,1D-CNN能更好地提取光谱特征并建立其与含氮量的映射关系,有效地避免过拟合,在未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上依然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全氮含量 光谱预处理 1D-CNN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枣树叶片氮素表征方法
16
作者 李旭 石子琰 +4 位作者 刘伟 白铁成 吴翠云 张宇阳 邬竞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210,共8页
为提高枣树种植过程中施用氮肥的精准性,本研究以南疆重要经济作物骏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枣树叶片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光谱敏感变量构建植被指数作为衍生变量,再以衍生变量... 为提高枣树种植过程中施用氮肥的精准性,本研究以南疆重要经济作物骏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枣树叶片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光谱敏感变量构建植被指数作为衍生变量,再以衍生变量作为变量建立多种线性和非线性的氮素含量预测模型,并对氮素含量预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基于枣树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的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均大于0.75,原始光谱变量的预测效果整体好于一阶微分光谱;预测效果最好的是基于原始光谱变量4的幂函数模型:Nit=1.097x^(0.735),R^(2)为0.821,RMSE为0.024 5。研究表明,建立的氮素含量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特征对枣树氮素的较好监测效果,能够作为枣树营养素诊断的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枣树叶片 全氮含量 预测建模 线性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光谱变换的滨海湿地土壤全氮含量建模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清文 吴风华 +7 位作者 宋敬茹 汪金花 张永彬 刘明月 李孟倩 李春景 郝玉峰 满卫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0-886,共7页
基于133个滨海湿地土样的全氮(TN)含量和光谱反射率(R′)及其对数(lgR)、对数的一阶微分((lgR)')、倒数(1/R)、倒数的一阶微分((1/R)')、一阶微分(R')、平方根(R)、一阶微分的倒数(1/(R)')变换,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基于133个滨海湿地土样的全氮(TN)含量和光谱反射率(R′)及其对数(lgR)、对数的一阶微分((lgR)')、倒数(1/R)、倒数的一阶微分((1/R)')、一阶微分(R')、平方根(R)、一阶微分的倒数(1/(R)')变换,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随机森林回归(RF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3种算法分别建立土壤TN含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土壤TN含量与光谱变换形式相关性由高到低为:(1/R)'>R'>(lgR)'>1/R>lgR>1/(R)'>R>R,经光谱变换,土壤TN含量与变换光谱的相关性均高于R,其中与(1/R)'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为0.746。②PLSR和SVR基于R'、(1/R)'、(lgR)'和1/(R)'变换构建的模型、RFR方法构建的所有模型R^(2)均大于0.732,均可用于滨海湿地土壤TN含量的估算。③基于1/(R)'建立的SVR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R^(2)为0.987,RMSE为0.057 g/kg,MAE为0.050 g/kg,是预测滨海湿地土壤TN含量的最优模型,可为准确获取滨海湿地土壤TN含量提供稳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变换 土壤全氮含量 偏最小二乘回归 随机森林回归 支持向量机回归
下载PDF
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丹 范拴喜 +1 位作者 孙旻涵 黄意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49-52,64,共5页
[目的]探究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方法]在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选取4个不同海拔梯度(1500、1800、2100、2400 m)的0~20、20~40、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分析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及变化特征,... [目的]探究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方法]在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选取4个不同海拔梯度(1500、1800、2100、2400 m)的0~20、20~40、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分析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及变化特征,并计算分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72、3.36、0.29 g/kg,随着海拔增加,土壤整体的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C/N、C/P、N/P的均值分别为9.58、94.45和10.02,随着海拔增加,土壤整体的C/N呈下降趋势,N/P呈上升趋势,C/P无明显变化;0~20 cm土层的C/P、N/P均显著高于20~40和40~60 cm土层,而海拔2100~2400 m处不同土层的C/N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土壤C、N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在20~40和40~60 cm土层中,海拔2100~2400 m处的土壤C/P、N/P均高于1500~1800 m,1500~1800 m处C/N高于其他海拔。[结论]该地区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海拔有明显变异,总体表现为碳、氮含量丰富,磷缺乏,应适量增施磷肥,重视土壤保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土壤有机碳 总氮 总磷 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层深度 秦岭
下载PDF
不同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氮素利用效率及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衡通 艾鹏睿 +3 位作者 马英杰 刘长江 吴淼 刘振月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为明确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氮素高效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5)N同位素技术开展田间试验,设计土壤弱(2.0 g/kg)、轻度(6.5 g/kg)、中度(13.0 g/kg)和重度(17.9 g/kg)4种盐渍化水平处理,分析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干物质量、总氮... 为明确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氮素高效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5)N同位素技术开展田间试验,设计土壤弱(2.0 g/kg)、轻度(6.5 g/kg)、中度(13.0 g/kg)和重度(17.9 g/kg)4种盐渍化水平处理,分析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干物质量、总氮含量、~(15)N利用效率、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胁迫从土壤弱盐渍化增加至轻度盐渍化水平时,棉花干物质量、总氮含量和~(15)N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并且棉花茎与果实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总体增强,当土壤盐分进一步增加至中度盐渍化水平时棉花干物质量、总氮含量和~(15)N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棉花~(15)N利用效率与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轻度盐分胁迫下籽棉产量最高,为6 456.9 kg/hm~2;中度土壤盐分胁迫导致幼苗生长以及40~60 cm土层棉花根系受阻,与轻度盐分胁迫相比棉花出苗率降幅33.1%,籽棉产量降幅37.7%。综合以上测定指标及产量,北疆地区合理的土壤盐氮调控措施应包括严格的控制田间地下水位、科学的进行机械整地和不间断的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棉花 总氮含量 ~(15)N同位素 籽棉产量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优化算法窖泥总氮含量的预测
20
作者 张晓兵 田建平 +6 位作者 胡新军 王俊 何林 韩李鹏 周书宇 黄丹 罗惠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4-210,共7页
窖泥的总氮含量是窖泥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其常规检测方法周期长且具有破坏性。为实现窖泥总氮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高光谱成像技术(HSI)结合优化算法的窖泥总氮含量的检测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可见光(Vis)光谱数据... 窖泥的总氮含量是窖泥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其常规检测方法周期长且具有破坏性。为实现窖泥总氮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高光谱成像技术(HSI)结合优化算法的窖泥总氮含量的检测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可见光(Vis)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性能确定了最佳预处理。其次,综合比较了采用全光谱波长、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算法、连续投影算法(SPA)和CARS与SPA(CARS-SPA)联用策略方法优选特征波长,并作为PLSR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输入变量,研究对各模型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最优模型实现了窖泥样本的总氮含量可视化,直观反映不同层级的总氮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方法预处理后建立的PLSR模型预测总氮含量最好;CARS-SPA联用策略方法优选特征波长较其他两种方法好,且其建立的LS-SVM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预测集决定系数Rp2=0.987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0.0138 g/100 g)。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优化算法可以快速、无损检测窖泥总氮含量,为窖泥中总氮含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窖泥 总氮含量 特征波长 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