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的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海霞 仇农学 +2 位作者 王峰 赵雁武 徐辉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6-79,共4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苹果籽油中的甾醇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磷硫铁分光光度比色法对甾醇纯化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薄层色谱展开剂的组成和分光光度法的显色条件,并探讨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薄层色谱分离甾醇的最适宜展开剂...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苹果籽油中的甾醇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磷硫铁分光光度比色法对甾醇纯化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薄层色谱展开剂的组成和分光光度法的显色条件,并探讨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薄层色谱分离甾醇的最适宜展开剂为V(乙醚)∶V(石油醚)=3∶7,甾醇经过薄层展开后在紫外灯照射下为紫红色谱带,且纯化物与磷硫铁显色剂反应生成稳定的绿色物质,在波长680 nm处具有最大吸收值。最佳显色条件为:乙醇用量2 mL,磷硫铁显色剂2 mL,50℃反应15 m in。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籽油中甾醇含量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籽油 总甾醇 薄层色谱分离 分光光度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竹笋剩余物甾醇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如寿 殷钟意 +1 位作者 郑旭煦 伍冬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5-90,共6页
以方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以总甾醇、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颗粒粒径对竹笋甾醇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 以方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以总甾醇、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颗粒粒径对竹笋甾醇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的工艺,在料液比1:31、超声功率410W、超声时间10.5min、颗粒粒径86目条件下,竹笋总甾醇提取率达0.317%,β-谷甾醇提取率达0.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剩余物 植物总甾醇 Β-谷甾醇 响应面分析 超声波处理
下载PDF
国家油菜区试品系的主要营养品质及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湄 郑畅 +3 位作者 黄凤洪 周琦 刘昌盛 王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4-612,共9页
以50个2009/2010年度参加全国区试的油菜品系为试材,压榨取油后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菜籽多酚总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叶黄素、贝塔胡萝卜素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甾醇含量。结果表明,50个品系的菜籽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 以50个2009/2010年度参加全国区试的油菜品系为试材,压榨取油后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菜籽多酚总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叶黄素、贝塔胡萝卜素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甾醇含量。结果表明,50个品系的菜籽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叶黄素、贝塔胡萝卜素含量范围分别为8.02~61.90mg/100g、260.86~685.21mg/kg、608.23~1 218.51mg/100g、36.09~170.07mg/kg、2.06~4.19mg/kg,平均值分别为40.17mg/100g、476.96mg/kg、879.82mg/100g、85.40mg/kg、2.54mg/kg。品系间主要微量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油菜品系的营养品质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将50个品系的营养品质分为2类。通过聚类分析和随机选取的另外8个品种样品的实测结果与评分结果,验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可用于油菜品种营养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菜籽多酚 维生素E 植物甾醇 叶黄素 贝塔胡萝卜素 因子分析 评价模型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降胆固醇作用的人体干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艾丽艳 许嘉 +1 位作者 罗凤基 李勇 《首都公共卫生》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研究植物甾醇酯能否有效改善人群血脂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募集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知情同意的告知,同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血脂四项指标检查,...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研究植物甾醇酯能否有效改善人群血脂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募集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知情同意的告知,同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血脂四项指标检查,进行干预实验2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血脂4项指标检查,对两次血脂4项指标通过SPSS13.0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临床实验研究共有102名志愿者,通过对4项血脂指标的在实验前后变化的比较,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3项指标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物甾醇酯能有效降低血脂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对甘油三酯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总胆固醇 高血脂
下载PDF
预处理技术对冷榨双低菜籽油中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欢欢 高飞虎 +5 位作者 黄桃翠 曾志红 张玲 张雪梅 李雪 梁叶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1,共5页
以双低油菜籽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冷榨双低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生育酚和总酚等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均检测到5种植物甾醇,包括胆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随微波... 以双低油菜籽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冷榨双低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生育酚和总酚等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均检测到5种植物甾醇,包括胆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随微波时间的延长,微波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各甾醇单体及甾醇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微波2 min预处理组甾醇总量最高,为982.12 mg/100 g,比对照组高59.85 mg/100 g;烘烤预处理对冷榨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量具有显著影响,180℃烘烤5 min预处理组甾醇总量最低,180℃烘烤10 min预处理组甾醇总量最高;各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主要含有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这2种生育酚,油菜籽经微波或烘烤预处理后,冷榨菜籽油中的生育酚单体含量及生育酚总量均显著上升;随着微波或烘烤时间的延长,冷榨菜籽油中的总酚含量不断增加,且微波0~1.5 min组比1.5~2 min组菜籽油中总酚的增长速度快,180℃烘烤0~10 min组总酚的增长速度较10~15 min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技术 冷榨双低菜籽油 植物甾醇 生育酚 总酚
下载PDF
不同产地冷榨亚麻籽油的脂质组成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洋 黄健花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128,共4页
以来自不同产地的2种中国冷榨亚麻籽油、3种加拿大冷榨亚麻籽油和1种新西兰冷榨亚麻籽油产品作为实验样品,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冷榨亚麻籽油的脂质组成。研究表明:6种不同产地冷榨亚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大,主要脂肪酸均为α-亚麻酸、... 以来自不同产地的2种中国冷榨亚麻籽油、3种加拿大冷榨亚麻籽油和1种新西兰冷榨亚麻籽油产品作为实验样品,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冷榨亚麻籽油的脂质组成。研究表明:6种不同产地冷榨亚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大,主要脂肪酸均为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6种不同产地冷榨亚麻籽油的微量营养成分差异显著,总酚、植物甾醇和生育酚含量最高的均为加拿大样品,含量分别为38.06 mg GAE/kg(样品2)、3 671.16 mg/kg(样品2)和536.62 mg/kg(样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冷榨亚麻籽油 脂肪酸组成 总酚 生育酚 植物甾醇
下载PDF
云南11种油料作物油脂主要功能性成分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耿树香 宁德鲁 +1 位作者 杨明佳 马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索氏抽提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云南11种油料作物油脂中植物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油脂中的植物甾醇均以β-谷甾醇为主,β-谷甾醇含量最高的为菜籽... 采用索氏抽提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云南11种油料作物油脂中植物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油脂中的植物甾醇均以β-谷甾醇为主,β-谷甾醇含量最高的为菜籽油,总植物甾醇含量最高的也为菜籽油;橄榄油中角鲨烯的含量最高,达0.637%,明显优于其他植物油脂;红花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19.90 mg/100 g(以α-生育酚计);花生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18.10 mg/100 g;菜籽油中总酚含量最高,达247.91 mg/kg。通过主成分分析并对11种植物油脂的主要功能性成分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得分由高到低为菜籽油>橡胶籽油>花生油>红花籽油>橄榄油>大豆油>青刺果油>油茶籽油>油藤果油>核桃油>澳洲坚果油。因此,如果仅从脂溶性成分来看,菜籽油最优,橡胶籽油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功能性成分 植物甾醇 角鲨烯 维生素E 类胡萝卜素 总酚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对高血脂人群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华 王世杰 +2 位作者 冯丽莉 薛玉玲 朱宏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人员降血脂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前后自身对照,受试者在试饮期间每日食用植物甾醇酯1.2 g(其中植物甾醇酯以酸牛乳为载体),连续饮用45d,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降血脂药物。并在实验的前期、中期、后期对试...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人员降血脂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前后自身对照,受试者在试饮期间每日食用植物甾醇酯1.2 g(其中植物甾醇酯以酸牛乳为载体),连续饮用45d,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降血脂药物。并在实验的前期、中期、后期对试饮人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植物甾醇酯能有效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9.982%和17.228%,并且试饮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出现显著差异(P=0.046),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结论: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患者初步显示具有辅助降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对于轻中度血脂异常患者,可以通过在普通的饮食中添加一定量的植物甾醇酯来起到很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从而为血脂异常患者摆脱药物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酸乳 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Nutritional Value of Italian Pistachios from Bronte ( <i>Pistacia vera</i>, L.), Their Nutrients,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9
作者 Laura D’Evoli Massimo Lucarini +2 位作者 Paolo Gabrielli Altero Aguzzi Ginevra Lombardi-Bocci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5年第14期1267-1276,共10页
This study gives an overview on the nutritional value,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ABTS and FRAP) of Bronte’s pistachio (Pistacia vera, L., cv. Bianca) from Sicily (Italy). Bronte’s pistachios are ... This study gives an overview on the nutritional value,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ABTS and FRAP) of Bronte’s pistachio (Pistacia vera, L., cv. Bianca) from Sicily (Italy). Bronte’s pistachios are rich in fat, protein, dietary fiber, trace elements (Fe, Zn, Cu, Mn) and minerals (Ca, P, K, Mg, Na). Lipids mainly consist of MUFA (33.8 g/100g), primarily oleic acid (32.4 g/ 100g);PUFA is mostly represented by linoleic acid (7.49 g/100g). Bronte’s pistachios are also a valuable source of bioactive compounds such as total polyphenols (501.5 mg/100g), lutein (1.26 mg/100g), β-carotene (0.18 mg/100g), γ-tocopherol (19.2 mg/100g) and phytosterols (134.4 mg/100g). Among phytosterols, the main is β-sitosterol (86% of total content), followed by Δ5-avenasterol (6.3%). Phytic acid content is 1763 mg/100g;Ins(1,2,4,5,6)P5 and Ins(1,2,3,4,5,)P5 have been detected too (31 mg/100g and 10 mg/100g, respectivel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oth in hydrophilic and lipophilic fraction of pistachios, showing >80% of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the hydrophilic, predominately due to phenolic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te’s PISTACHIOS Dietary Fiber Phytic Acid Inositol Pentaphospates Carotenoids Tocopherols phytosterols total POLYPHENOLS Antioxidant Activity
下载PDF
含植物甾醇酯牛奶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婧 史云洁 +2 位作者 王颜 王丽丽 赵子夫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8-724,732,共8页
目的研究摄入含有植物甾醇酯的牛奶对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从社区招募血胆固醇异常患者,随机分入植物甾醇酯牛奶组(n=59)、普通牛奶组(n=58)和不饮奶组(n=62),为期2个月。基线时3组受试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和高胆固醇血症防治宣教。植物甾... 目的研究摄入含有植物甾醇酯的牛奶对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从社区招募血胆固醇异常患者,随机分入植物甾醇酯牛奶组(n=59)、普通牛奶组(n=58)和不饮奶组(n=62),为期2个月。基线时3组受试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和高胆固醇血症防治宣教。植物甾醇酯牛奶组和普通牛奶组每天饮用500 g牛奶,其中植物甾醇酯牛奶组的植物甾醇摄入量为1.58 g/d;不饮奶组在整个实验期内不食用任何奶制品。了解受试者身体活动水平,并每月随访一次血脂指标。结果共157人完成实验。干预1个月时,植物甾醇酯牛奶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牛奶组,经校正后植物甾醇酯牛奶组与基线时相比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LDL-C水平显著降低,与普通牛奶组和不饮奶组相比时,各项血脂指标均无差异。干预2个月时,植物甾醇酯牛奶组的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牛奶组和不饮奶组,经校正后植物甾醇酯牛奶组与基线时相比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TG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普通牛奶组和不饮奶组相比时,TC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TG和HDL-C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植物甾醇酯牛奶可显著降低血胆固醇异常患者的TC和LDL-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牛奶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海藻中总植物甾醇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培育 陈震 +1 位作者 刘淇 刘红兵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建立中药海藻中总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Bligh-Dyer方法提取总脂,以岩藻甾醇为对照品,磷硫铁试剂为显色剂,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结果表明,在检测波长576nm下,岩藻甾醇在0.01~0.0... 目的建立中药海藻中总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Bligh-Dyer方法提取总脂,以岩藻甾醇为对照品,磷硫铁试剂为显色剂,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结果表明,在检测波长576nm下,岩藻甾醇在0.01~0.07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0;显色产物在90 min内稳定,RSD 0.5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6%,RSD 1.43%(n=6);方法重复性良好,RSD1.05%(n=6)。结论建立的磷硫铁-分光光度法可用于中药海藻中总甾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海藻 羊栖菜 总植物甾醇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来源、安全性以及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Jerzy Zawistowski 胡春 David D Kitts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8-56,共9页
包括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内的植物固醇天然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作为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植物油和松科树木的树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特别是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在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中发现植物固醇具有降低总胆... 包括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内的植物固醇天然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作为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植物油和松科树木的树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特别是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在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中发现植物固醇具有降低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的作用。临床实验的结果表明,每日摄入1—2g的植物固醇可以达到降低州10%—15%的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植物固醇同胆固醇的结构类似性及其在乳糜微粒中的溶解度有关,从而降低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一般认为植物固醇是安全的,它本身是正常膳食中的一部份。临床毒理学研究发现有效剂量之内的植物固醇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而且对人和动物没有毒性,虽然有对于食物中的植物固醇影响类胡萝卜素吸收的担心,但从临床研究的结果中证明只要在膳食中增加一份的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水果和蔬菜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应用 植物甾醇 植物甾烷醇 降低总胆固醇 降低LDL胆固醇 安全性 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