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peci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in Agricultural Eco-scenic Area
1
作者 CHEN Xiaoh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3期54-,共1页
Transport varies greatly in agricultural eco-scenic areas for the diversity of resources, and different terrains such as mountains, low hills and forest lands. Speci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is common in scenic area o... Transport varies greatly in agricultural eco-scenic areas for the diversity of resources, and different terrains such as mountains, low hills and forest lands. Speci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is common in scenic area of different themes. For agricultural eco-scenic area, the road design has to consider the theme of the scenic area, thus animal power is a favorable transportation choice, it refl ect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takes production need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roa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co-scenic area, and proposed the transportation model dominated by animal power and considering farming production, so as to meet the standards of "rural road" in agricultural eco-scenic area and comply with the style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satisfy the vis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Agricultural eco-scenic area Animal power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ourism Transport in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淑新 王根绪 方一平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4期246-253,共8页
Transport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002 emissions in travelling.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ourism transport (EETT)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is is important to the promoti... Transport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002 emissions in travelling.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ourism transport (EETT)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is is important to the promotion of low-carbon tourism.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new method following the top to bottom principle and analyzed EETT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1994 to 2013 in China. We found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ourism transport (ECTT) increased from 178.21 PJ in 1994 to 565.82 PJ in 2013 at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6.27%; CO2 emissions of tourism transport (CETT) went up from 14.96×10^6t to 47.94×10^6 t due to person-trip and trip distance growth. EETT went from 3.22×10^6 person-trips PJ^-1 in 1994 to 5.99×10^6 person-trips PJ^-1 in 2013 at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4.90%, and the CO2 emissions of tourism transport unit person-trips (CETTU) shifted from 26.07 kg person-trips^-1 in 1994 to 14.01 kg person-trips^-1 in 2013. Energy intensity decline, scale effects and policy promotion were key factors that enhanced EETT. Meanwhile, trip mode changes and enjoyment-oriented transport hindered EETT. Based on our analysis, we suggest methods to decrease ECTT and CETT. and enhance EE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002 emissions energy efficiency influencing factors China
原文传递
Impact of Transport Network Changes on Tourism in Protected Areas: A Case Study of Ayubia National Park, Pakistan 被引量:2
3
作者 Muhammad Shaker Muhammad Adnan +2 位作者 Elke Hermans Ansar Yasar Geert Wet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0年第4期325-350,共26页
The inflow caused by tourists in peak seasons exerts an uncontrollable pressure on the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The Ayubia National Park in Pakistan faces traffic delays and capacity restraints on the connecting roads... The inflow caused by tourists in peak seasons exerts an uncontrollable pressure on the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The Ayubia National Park in Pakistan faces traffic delays and capacity restraints on the connecting roads in peak season.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formulation of critical strategies by deploying amendments in the transport network. The methodology contains three part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1)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inquire about several variables from the visitor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 th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econd part was traffic count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ponse collected, the impact of multiple strategies on the network was analyzed using TransCa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the third par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shared with experts to gain their valuable opinion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time of the day based access restriction to heavy vehicles could lead to dropping the Volume to capacity ratio from 1.7 to 1.2. However, the experts were also of the view that network changes can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visitors’ exper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 Management National Park tourism STRATEGIES VISITORS
下载PDF
旅游交通综合体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研究
4
作者 杨星 余青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2,共9页
旅游交通综合体属于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为有效推进旅游交通综合体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其概念内涵不清晰、影响因素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明朗、建设发展偏盲目等问题,基于节点布局规律,借助交通运输学、旅... 旅游交通综合体属于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为有效推进旅游交通综合体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其概念内涵不清晰、影响因素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明朗、建设发展偏盲目等问题,基于节点布局规律,借助交通运输学、旅游学、经济学、系统学等相关理论,提出旅游交通综合体的定义、内涵、主要组成要素及构成原理。借鉴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旅游交通综合体“孕育阶段—快速成长阶段—逐步成熟阶段—稳定阶段—衰退(或重生)阶段”的演进发展过程。遵循“研究基础—理论体系—影响因素—阶段分析—动力机制”的总体思路,从文献分析、实证探索、自身功能特征分析3方面入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旅游交通综合体的2个1级影响因素、12个2级影响因素和37个3级影响因素。依据主成分分析法,遴选确定7个核心影响因素。利用动力机制中“内生动力、外生动力”等相关概念和作用原理,对旅游交通综合体的影响机理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5个发展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和辅助影响因素,进而得出旅游交通综合体不同阶段发展演进的影响机理及推动其发展演进的核心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旅游交通综合体 主成分分析 动力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交旅”融合下旅游经济与高速交通协调发展分析——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5
作者 王超 雷婷 +1 位作者 孟晓莎 樊建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25,共11页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我国西部旅游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其众多旅游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亟需高速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速交通和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剖析高速交通与...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我国西部旅游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其众多旅游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亟需高速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速交通和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剖析高速交通与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并从时空维度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演化态势,最后探究不同高速交通方式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高速交通与旅游经济综合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城市群内部发展存在较大差异。(2)城市群高速交通和旅游经济尚未形成明显协调发展格局,其耦合协调度在时序上呈逐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逐步向“一圈一轴三带”格局演化。(3)不同的高速交通对系统协调程度和旅游经济边际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旅融合 高速交通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度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与旅游经济脱钩分析——以西北五省(区)为例
6
作者 樊建强 朱茵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以西北五省(区)为例,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2010—2022年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分析其时序特征,运用Tapio脱钩模型测度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变化趋势,利用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数据,验证二者... 以西北五省(区)为例,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2010—2022年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分析其时序特征,运用Tapio脱钩模型测度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变化趋势,利用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数据,验证二者之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EKC)的存在性,探究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间的关系。(1)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各省(区)年平均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2)旅游交通碳排放脱钩指数发展状态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多省(区)以弱脱钩状态为主。(3)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且脱钩指数与经济发展的“N”型曲线关系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排放 脱钩效应 西北五省(区)
下载PDF
旅游效率与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特征及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7
作者 席岳婷 张小波 马文博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1期1742-1751,共10页
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增强对增加旅游人数、刺激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效率有着正向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对充分释放生产力、提高旅游供给品质具有重要价值。以陕西省为例,对2012—2019年旅游效率及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 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增强对增加旅游人数、刺激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效率有着正向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对充分释放生产力、提高旅游供给品质具有重要价值。以陕西省为例,对2012—2019年旅游效率及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陕西省总体的旅游效率有所上升,但多个城市的旅游效率都呈现先升后降趋势;②2012—2019年陕西省交通可达性均有了大幅提升,且区域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③陕西省的交通可达性除西安市作为省会有较高的可达性以及对周边地区具有的辐射作用外,总体呈现南北强、东西弱的特点;④陕西省各区域旅游效率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除商洛市外其他区域都达到了中级协调及以上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效率 交通可达性 DEA模型 GIS空间分析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论微度假型乡村地域旅游特色小交通建设
8
作者 周辉 岳晓婧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作为支撑旅游地的六大要素之一,交通的创新发展以及与旅游的深入融合至关重要。文章剖析了微度假的概念和乡村微度假地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乡村微度假地与城市休闲度假地、旅游度假区和传统乡村旅游地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特色... 作为支撑旅游地的六大要素之一,交通的创新发展以及与旅游的深入融合至关重要。文章剖析了微度假的概念和乡村微度假地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乡村微度假地与城市休闲度假地、旅游度假区和传统乡村旅游地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特色小交通对于乡村微度假地建设的作用,结合建设中存在的重外轻内、系统性差、缺乏亮点特色等问题,建议分类完善慢游与慢行系统、增加消费体验性的交通文旅项目,为新时代的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度假 乡村 旅游小交通 建设策略
下载PDF
基于旅游体验的观光列车设计研究
9
作者 刘琪 王超 《设计》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为了解决我国现有观光列车存在的问题,指导观光列车的设计实践。综合我国近年来在“交旅融合”方向的研究成果,调研分析国内外现有观光列车,发现我国观光列车设计还存在主题不鲜明、内容不丰富、地域特色不强的问题。基于旅游体验相关理... 为了解决我国现有观光列车存在的问题,指导观光列车的设计实践。综合我国近年来在“交旅融合”方向的研究成果,调研分析国内外现有观光列车,发现我国观光列车设计还存在主题不鲜明、内容不丰富、地域特色不强的问题。基于旅游体验相关理论,对3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设计了“茶马古道”号观光列车作为实践验证。该方法可为多元化、地域化观光列车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旅融合 观光列车 旅游体验 列车设计 体验设计
下载PDF
因地制宜、乘势而上,打造海岛县城综合性城市节点——温州市洞头区同心广场交通旅游综合体策划研究
10
作者 吴越 吴轩然 +2 位作者 周颖 姜中月 韩泽旭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135-138,共4页
县城建设是新时代县域发展的核心部分。洞头是全国十四个海岛区县之一,人口规模小、建设空间有限、优质项目稀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海上花园”定位,是它面临的重大发展挑战。同心广场是洞头目前为数不多的... 县城建设是新时代县域发展的核心部分。洞头是全国十四个海岛区县之一,人口规模小、建设空间有限、优质项目稀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海上花园”定位,是它面临的重大发展挑战。同心广场是洞头目前为数不多的重点项目,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发挥超越项目本身的效用,为完善城市功能作出额外贡献,是进行本次策划研究的核心理念。本项目站在县域整体发展的角度,策划海陆交通、酒店住宿、综合商业、高端商务、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六大业态,因地制宜地将原本单一功能的客运中心提升为城市增量建设的综合性节点,进而发挥“引火柴”的效应,成为推动洞头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这将为今后海岛县城应对新时代发展的复杂挑战、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旅游综合体 建筑策划 混合功能 海岛县城
下载PDF
边缘乡村运游融合之振兴路径徐州策略研究
11
作者 赵炜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23-126,共4页
农业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新发展阶段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现边缘乡村高质高效发展,使边缘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之新发展格局题中应有之义。在理论上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运游融合边... 农业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新发展阶段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现边缘乡村高质高效发展,使边缘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之新发展格局题中应有之义。在理论上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运游融合边缘乡村振兴战略与策略,对于全面破壁乡村振兴的短板、实现徐州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乡村 运游融合 乡村振兴 徐州策略
下载PDF
景区分时预约策略下的旅游线路优化方法
12
作者 韩艳 韩佳乔 +1 位作者 晋翎钰 赵轩 《交通工程》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为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景区的服务水平,探讨分时预约策略下游客游览决策行为,分析游客拥挤-调适行为对游线设计的影响及其机理.考虑游客分时预约时段选择下入园时间和游览总时间的变化、可游览景点数等约束,以游客总体拥挤感知最小、... 为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景区的服务水平,探讨分时预约策略下游客游览决策行为,分析游客拥挤-调适行为对游线设计的影响及其机理.考虑游客分时预约时段选择下入园时间和游览总时间的变化、可游览景点数等约束,以游客总体拥挤感知最小、游线总体满意度最大和景点间总体走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分时预约策略下的多目标景区路线优化模型,并以颐和园为例进行实证和线路优度评价.结果表明颐和园上午预约时段(06:00—12:00)与下午预约时段(12:00—19:00)的推荐游线优度值分别为75.09、69.00,均高于颐和园推荐游线,表明优化模型精度较高.研究可为合理制定景区分时预约等客流调控措施、旅游线路优化设计、均衡景区客流的时空分布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游线优化 多目标景区路线优化模型 游客决策行为 分时预约
下载PDF
中国华东地区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俊豪 刘榆欣 黄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636,共11页
不同于以往旅游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固有认识,旅游业中交通部分的碳减排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基于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面板数据,提出分时段的不同交通方式碳排放系数,采用“自下而上”替代式系数法准确测度了华东地区各省份的... 不同于以往旅游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固有认识,旅游业中交通部分的碳减排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基于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面板数据,提出分时段的不同交通方式碳排放系数,采用“自下而上”替代式系数法准确测度了华东地区各省份的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构建了包括出行距离和旅游资源禀赋度的驱动因素研究框架,并运用两级LMDI加法分解模型分析了10个驱动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2001−2021年华东地区的旅游交通碳排放年均增速为2.94%,大致可分为2001−2012年的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5年的转型调整阶段、2016−2019年的稳步发展阶段、2020−2021年的剧烈下降阶段.②华东地区旅游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呈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江苏省为第一大旅游交通碳排放区域,碳排放总量达35978.82×10^(4)t.③旅游规模是首要正向驱动因素,能源效率是首要负向驱动因素;2011年前后10年驱动因素影响效应变化趋势也间接揭示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目标从单景点目标转向多元散点的变化趋势.研究显示,华东地区旅游交通碳减排应聚焦在游客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以及在旅游目的地期间的全过程,通过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区域协作等方式共同推进节能减排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排放 LMDI分解模型 华东地区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城镇密集区公路桥群绿色建造创新探索
14
作者 刘学欣 曾磊 +2 位作者 孟园英 郝国郡 陈瑶 《中外公路》 2024年第4期247-254,共8页
为提升城镇密集区公路绿色建造水平,结合南(沙)—中(山)高速的项目特点及工程需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公路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重点研发了公路桥群工业化智能建造、公路资源综合利用、滨海湿地区公路环境保护... 为提升城镇密集区公路绿色建造水平,结合南(沙)—中(山)高速的项目特点及工程需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公路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重点研发了公路桥群工业化智能建造、公路资源综合利用、滨海湿地区公路环境保护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旅融合设计等四类十项创新技术。其中,预制梁环形生产线、非标准八车道等为项目特色首创技术,初步构建了典型城市群绿色桥群公路技术体系,并对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公路技术体系,为其他高度城镇化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城镇密集区 绿色公路 南中高速 智能制造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交旅融合
下载PDF
基于出行剩余理论的旅游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15
作者 吴群琪 韦瑶 +1 位作者 王佳彬 王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为揭示旅游出行需求主体选择出行服务方式的规律,研究旅游出行特性,提升研判运输通道上旅游客流选择出行服务方式的准确性,构建基于出行剩余理论的休闲旅游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从需求独立价值角度刻画旅游出行人群的出行行为,在旅游出行... 为揭示旅游出行需求主体选择出行服务方式的规律,研究旅游出行特性,提升研判运输通道上旅游客流选择出行服务方式的准确性,构建基于出行剩余理论的休闲旅游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从需求独立价值角度刻画旅游出行人群的出行行为,在旅游出行价值特征方面强调出行服务方式的情感价值和游客空间行为价值,在出行剩余理论基础上对旅游出行方式选择进行细化分析。以西安和成都为旅游出行的OD点进行情境模拟算例研究,根据游客对沿途旅游资源的偏好差异将出行需求主体分为3类,分别计算其出行剩余,根据出行剩余最大化原则讨论其最佳出行服务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3类游客对特定旅游资源数量、品质情感响应、偏好等存在差异,所对应的最佳出行服务方式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出行方式选择 出行剩余理论 旅游出行价值 旅游出行成本
下载PDF
交旅融合道路类标准的量化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美雪 余青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为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有效推动交旅融合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标准发布平台,收集由不同层级和主体发布的交旅融合道路类标准104篇;然后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及PMC指数模型,从制度体系、标准内容、组织管理3个维度对我国交旅融合... 为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有效推动交旅融合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标准发布平台,收集由不同层级和主体发布的交旅融合道路类标准104篇;然后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及PMC指数模型,从制度体系、标准内容、组织管理3个维度对我国交旅融合道路类标准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从制度体系看,交旅融合道路类标准出台时间早,数量多,涉及面广,发文主体层级多,但由于中央与地方对接不匹配及配套性不足问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从标准内容看,内容制订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建议性和描述性,但主要集中在游憩服务设施等建设性内容方面,在资金、组织、人员保障等方面研究欠缺,且预测性较弱,全面性尚不足;在组织管理方面,文旅部门统领全局,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旅游、交通相关部门广泛参与,但交通运输部门在全局引导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跨部门合作不足,联合协作机制尚未健全,不利于交旅融合发展的全面推进。最后,针对已有标准的不足提出建议:在未来交旅融合道路类标准编制和颁布过程中,应该重视系统化制度体系建设,从“建管养运”一体化视角,完善标准内容以使其更具综合性、预测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多部门、多主体参与的联合协作组织管理模式,强力推动我国交旅融合制度化、体系化的全面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经济 标准量化 文献计量 内容分析 PMC指数模型 交旅融合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厉建梅 李曼 +1 位作者 元敏丽 李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2,173,共9页
旅游交通是旅游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研究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8个省份为研究单元,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各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 旅游交通是旅游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研究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8个省份为研究单元,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各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并在分析旅游交通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从时间上看,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旅游交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波动递增态势,但于2020年出现断崖式下跌。(2)从空间上看,旅游交通碳排放呈现“京豫苏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北京、河南和江苏基本处于高碳排放区或较高碳排放区,而其他省域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相对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游客规模、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能源效率对旅游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异的影响作用较强,文化要素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但呈现加强态势。由此,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份降低旅游交通碳排放以及实现文化、生态和旅游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旅游交通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与旅游产业发展——基于民族地区85个县调查数据的分析
18
作者 王国洪 丁赛 马盛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运用我国民族地区85个县的调查数据,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旅游资源禀赋指数、交通区位指数、旅游服务水平指数、政府支持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并进一步运用两步GMM法实证分析了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我... 运用我国民族地区85个县的调查数据,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旅游资源禀赋指数、交通区位指数、旅游服务水平指数、政府支持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并进一步运用两步GMM法实证分析了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旅游资源禀赋与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未出现旅游资源诅咒现象。二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区位的改善促进了游客人数的显著增长,而在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交通区位的改善反而抑制了游客人数的增长。三是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且各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服务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政府支持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应汇聚各方合力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将生态旅游与区域文化相结合;持续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交通区位 旅游产业
下载PDF
民航运输对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学秀 刘文萍 江可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6-1035,共10页
民航运输是入境旅客来华通道的物质主体,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先决条件。收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2年的经济数据,按照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引入分区域测度法探究航空运输对入境旅游的异质性溢出。研究扩展单一时间序列数据... 民航运输是入境旅客来华通道的物质主体,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先决条件。收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2年的经济数据,按照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引入分区域测度法探究航空运输对入境旅游的异质性溢出。研究扩展单一时间序列数据为时间和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模拟实证。结论表明:(1)我国入境旅游业总体呈现聚集合作的态势。(2)民航运输对入境旅游的溢出存在空间差异。在入境旅游发达区域,空间溢出为正,在入境旅游不发达地区则为负。(3)不同地区,入境旅游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在入境旅游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竞争和集聚效应;在入境旅游不发达地区,没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旅游生产要素没有空间关联。研究结果为民航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我国区域入境旅游一体化的形成,实现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运输 空间计量 入境旅游 空间溢出
下载PDF
交旅融合视域下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数智化设计方法研究
20
作者 陈子仟 李丽华 全利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1-449,共9页
目的致力于探索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数智化手段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便捷性和用户体验等,为乘客打造一个高效、舒适且互联互通的出行环境。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 目的致力于探索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数智化手段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便捷性和用户体验等,为乘客打造一个高效、舒适且互联互通的出行环境。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使用群体的需求与偏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结果分析确立指标权重。结果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工具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中,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设计师等利用科学数据全面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精准满足乘客的功能性、文化性、情感性需求。结论探索一套适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的公共设施数智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着眼于乘客的真实需求,兼顾科技发展趋势,有效促进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促进交旅融合。相关研究也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旅融合 轨道交通 公共设施 数智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