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瘟疫论》理论从“湿疫咳”角度探析新冠病毒感染临证辨治
1
作者 方芳 吴国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2期50-53,156,共5页
目的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基于《瘟疫论》理论,从“湿疫咳”角度探讨新冠病毒感染病因病机及中医诊治策略。方法钻研经典,结合临证经验,分析湿浊、疫疠毒邪伏膜原与新冠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以湿浊为特性的疫疠毒邪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 目的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基于《瘟疫论》理论,从“湿疫咳”角度探讨新冠病毒感染病因病机及中医诊治策略。方法钻研经典,结合临证经验,分析湿浊、疫疠毒邪伏膜原与新冠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以湿浊为特性的疫疠毒邪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病因之一,患者多有湿证表现(风湿、寒湿、湿热),疫毒遏湿致病特性、邪伏膜原(主要损及肺脾二经)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治疗当祛湿辟秽法贯穿防治始终,祛邪宜快务尽,重视透达膜原方法,以期截断扭转;病位在肺,当顺应肺的生理特性,及时清理继发病理产物;恢复期注重调理肺、脾、肾。所举医案,具体诠释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疫毒湿邪在新冠病毒感染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重视把握邪伏膜原的关键时机与疾病的转归预后密切相关。从病名、病因、病机、病位、治法层面探讨可加深对“湿疫咳”与感染本质的理解,对于中医学临床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湿浊 疫疠毒邪 膜原 祛湿辟秽
下载PDF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及预防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山 傅贵 +1 位作者 秦妍 李静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7-59,共3页
收集了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了有限空间事故的原因和特点,在特定区域进行有限空间问卷调研,总结当前有限空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有限空间事故预防对策。
关键词 有限空间 事故 中毒 窒息
下载PDF
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被引量:8
3
作者 屠豫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农药一旦喷撒到目标物上,即开始了向有害生物作用靶位转移的漫长历程。作者建议把此历程区分为两个范畴:进入有害生物体内以后的体内剂量转移是传统的生理毒理学研究领域,属于'微观毒理学'范畴;之前发生在生物体外的剂量转移历... 农药一旦喷撒到目标物上,即开始了向有害生物作用靶位转移的漫长历程。作者建议把此历程区分为两个范畴:进入有害生物体内以后的体内剂量转移是传统的生理毒理学研究领域,属于'微观毒理学'范畴;之前发生在生物体外的剂量转移历程尚未被作为毒理学问题研究,但许多边缘科学的大量科学事实和现象说明它们实际上属于毒理学问题,应属于'宏观毒理学'范畴。文章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现象的7个方面进行了毒理学本质的分析和综述,并指出,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的研究将大幅度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并将促进农药剂型和高性能助剂乃至新型合理化农药的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宏观毒理学 主动接触 被动接触 假性膜 微环境 毒力空间
下载PDF
中风热毒论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爱华 魏江磊 李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1-742,共2页
中风病是中医内科四大难证之一,也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对于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抢救降低了死亡率的发生,但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使得中风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社会、家庭带来重大负担。该文从中风... 中风病是中医内科四大难证之一,也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对于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抢救降低了死亡率的发生,但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使得中风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社会、家庭带来重大负担。该文从中风病的病理认识盲区入手,从临床证候学调查反证来探讨中风病机关键,介绍了魏江磊教授提出的"中风热毒论"假说,及其从"毒"论治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热毒 时空维
下载PDF
狭窄空间气体中毒急救药品数据库的构建
5
作者 李建忠 刘志国 +5 位作者 司少艳 史宁 冯凯 余飞飞 岳茂兴 常李荣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狭窄空间气体中毒急救药品库的构建及其数字化管理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规范急救用药,提高基层单位气体中毒伤者的救治水平,完善救治预案。方法:该系统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按照现有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标... 目的:探讨狭窄空间气体中毒急救药品库的构建及其数字化管理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规范急救用药,提高基层单位气体中毒伤者的救治水平,完善救治预案。方法:该系统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按照现有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标准、急救流程和预案,设计狭窄空间气体中毒急救药品库架构图,探讨狭窄空间气体中毒急救药品库数字化管理等,并制成数据库软件单机操作光盘。结果:所构建狭窄空间气体中毒急救药品库数据库设计方案符合需求,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救治机制科学合理,数字化管理技术设计方案规范可行。结论:探讨狭窄空间气体中毒急救药品库的构建和数字化管理,可对研究此类中毒事故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空间 有毒有害气体 浏览器/服务器 数据库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置入糖皮质激素药膜对兔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李立婕 金中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在眼内炎的治疗中,脉络膜上腔置入曲安奈德壳聚糖药膜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的不同影响。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右眼玻璃体腔注射ATCC25923标准金黄色葡萄菌105CFU/ml混悬液0.1ml建立眼内炎模型。24h后随机将实验动物分... 目的探讨在眼内炎的治疗中,脉络膜上腔置入曲安奈德壳聚糖药膜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的不同影响。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右眼玻璃体腔注射ATCC25923标准金黄色葡萄菌105CFU/ml混悬液0.1ml建立眼内炎模型。24h后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10只眼进行不同干预,A(玻璃体腔万古霉素)组、B(玻璃体腔万古霉素+曲安奈德混悬剂)组、C[玻璃体腔万古霉素+脉络膜上腔置入壳聚糖缓释药膜(载药曲安奈德)]组。干预后每日间接眼底镜观察;注射细菌后24h及干预后14d所有实验动物行眼部玻璃体腔及视网膜B超检查;造模前及干预后14d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干预14d后处死所有动物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C组较A、B组炎症明显减轻。A、B、C各组临床炎症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显示视网膜脱离A、B、C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5);ERG检查A、B组实验前后ERG b波波幅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C组b波波幅平均值前后无显著性差异;A与B、B与C、A与C组间b波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15、P=0.001、P=0.000);光镜下C组视网膜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病理评分A、B、C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C组细胞器结构完整,少见细胞质空泡化,B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细胞质空化,细胞器破坏。结论脉络膜上腔置入壳聚糖药膜在眼内炎治疗中对视网膜具有明显正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曲安奈德 脉络膜上腔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毒性
下载PDF
环境毒物检测方法──细菌培养顶空气相色谱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程锦泉 殷斌志 +1 位作者 陆定中 察宏道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74,79,共5页
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环境毒物对大肠杆菌(E.Coli)代谢产物CO2的抑制程度,以IC50(50%抑制浓度)判断毒性大小,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检测环境污染物毒性的方法。本试验选择最佳条件为;细菌浓度109个/ml,pH... 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环境毒物对大肠杆菌(E.Coli)代谢产物CO2的抑制程度,以IC50(50%抑制浓度)判断毒性大小,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检测环境污染物毒性的方法。本试验选择最佳条件为;细菌浓度109个/ml,pH值72—7.4,顶空管气液比1:2.5,培养4h,以及适宜的CO2测定色谱条件。用该方法检测8种离子毒性,IC50值顺序为Hg2+(0.86×10—6)>Cu2+(8.00×10—6)>Cd2+(8.39×10-6)>CN-(10.20×10-6)>Pb2+(11.20×10-6)>Sn2+(20.10×10-6)>Ni2+(39.70×10-6);研究了Cd2+、Hg2+、Cu2+、Zn2+和CN-5种离子间联合毒性作用,大多数表现为相加作用,也有协同和拮抗作用;芳香族化合物结构活性与毒性两者间有密切关系,取代基种类和数目不同,毒性各异;探讨硝基废水处理过程中毒性随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浓度、COD值降低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评价 顶空气相色谱 生态毒理
下载PDF
预充回流试验预防硬膜外麻醉药物毒性反应及提高阻滞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钟海清 林红 +5 位作者 邓铸强 黄东霞 杨广生 杜志斌 李宁清 黄进强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915-917,共3页
目的研究预充回流试验法对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的效果及预防硬膜外麻醉药物毒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1 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1 200例为预充回流试验组,再根据术中预充回流液回流情况分为A1... 目的研究预充回流试验法对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的效果及预防硬膜外麻醉药物毒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1 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1 200例为预充回流试验组,再根据术中预充回流液回流情况分为A1、A2组,A1组为出现回流情况组,A2组49例为未出现回流情况组;B组300例,为对照组。观察麻醉全程回流液性状及记录麻醉效果以及麻醉药毒性反应。结果A1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低于A2组和B组(P均<0.05);而A2组和B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麻醉效果优于A2和B组(P均<0.05),但是A2组和B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A2组和B组(P<0.05),A2组与B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回流试验能够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同时可降低硬膜外麻醉药物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充回流试验法 硬膜外麻醉 毒性反应 阻滞成功率
下载PDF
跨躯体时空的物质伦理——斯坦格雷伯《生活在下游》研究
9
作者 方红 刘怡 《英语研究》 2021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桑德拉·斯坦格雷伯的《生活在下游》体现了斯塔西·阿莱莫所说的物质伦理。作品承袭了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社会责任与环境正义感,披露了人造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与使用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危害,揭示了身体与地方、... 桑德拉·斯坦格雷伯的《生活在下游》体现了斯塔西·阿莱莫所说的物质伦理。作品承袭了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社会责任与环境正义感,披露了人造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与使用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危害,揭示了身体与地方、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与非生命的内在物质联系,倡导探寻生态之根,呼吁社会各界遵守"预防原则",控制有毒物质的生产与流通,体现了跨躯体时空的物质伦理及其注重伦理实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毒身体 跨躯体时空 物质伦理 环境伦理
下载PDF
城市污水管网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旷小军 李节祥 刘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58-360,共3页
污水管网人工清淤检测是一种重要且常规的手段,污水中有机物被分解、氧化或还原产生的气体带有较大毒性。为确保项目中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依照相关行业规范与现有研究成果,通过现场实施与研究,总结出了下井作业安全规范工序流程,确定... 污水管网人工清淤检测是一种重要且常规的手段,污水中有机物被分解、氧化或还原产生的气体带有较大毒性。为确保项目中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依照相关行业规范与现有研究成果,通过现场实施与研究,总结出了下井作业安全规范工序流程,确定了合理施工人员和机具布置,并制定了针对性保障措施,以期对城市污水管网有限空间作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 有毒有害气体 气体检测 保障措施 城市污水管网
下载PDF
船舶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忠信 吴魏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20期120-121,共2页
船舶航行过程中货舱往往处于通风不足的状态,所载货物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发生复杂的理化反应使得密闭的船舱变成一个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且氧气浓度很低的环境,会危害下舱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文章深入研究了船舱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 船舶航行过程中货舱往往处于通风不足的状态,所载货物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发生复杂的理化反应使得密闭的船舱变成一个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且氧气浓度很低的环境,会危害下舱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文章深入研究了船舱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与所载货物、天气、货舱及舱梯结构、通风时间的相关关系。在作业人员下舱前需开舱充分通风两小时后再经检测合格后才可下舱作业,不仅能防止发生缺氧,急、慢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充分发挥监测和防护措施的效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运输 船舱 有限空间 有毒有害气体
下载PDF
密闭空间作业前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辉 《当代化工研究》 2020年第20期119-120,共2页
密闭空间是一种通风不良、有毒有害物质极易堆积的空间。由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日常要进行众多的密闭空间作业。密闭空间的环境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且一旦发生危险,施救难度大,因而在作业前对密闭空间有毒有害物质分析是十分有必要... 密闭空间是一种通风不良、有毒有害物质极易堆积的空间。由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日常要进行众多的密闭空间作业。密闭空间的环境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且一旦发生危险,施救难度大,因而在作业前对密闭空间有毒有害物质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密闭空间及其典型有害物质,然后详细叙述了对其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期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空间 有毒有害物质 采样分析
下载PDF
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 被引量:1
13
作者 Sumeng Liu Wu Liu +2 位作者 Yaling Ma Kegao Liu Meizi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5期2770-2777,共8页
Rabbit right eyes were injected with 3 or 6 mg ketorolac tromethamine into the suprachoroidal space. Electroretinography results demonstrated no abnormal changes in rod cell response, maximum rod cell or cone cell mix... Rabbit right eyes were injected with 3 or 6 mg ketorolac tromethamine into the suprachoroidal space. Electroretinography results demonstrated no abnormal changes in rod cell response, maximum rod cell or cone cell mixing reaction, oscillation potential, cone cell response, waveform, amplitude, and potential of 30 Hz scintillation response in right eyes before injection, and at 1,2, and 4 weeks after injec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left (control) and right eyes. Under light microscopy, the histomorphology of cells in each retinal layer was normal at 4 weeks following 6 mg ketorolac tromethamine administr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ingle 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3 or 6 mg ketorolac tromethamine into rabbits was safe. Suprachoroidal space injection appears to be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ketorolac tromethamine segment disease RETINA suprachoroidal space retinal toxicity ELECTRORETINOGRAPHY PHARMACOLOGY regeneration neuralregeneration
下载PDF
有限空间核生化联合采样技术研究
14
作者 项恩岩 王佳颖 +1 位作者 邓皓 孙兴 《分析仪器》 CAS 2021年第4期166-170,共5页
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室内有限空间进行核生化监测,存在少量监测设备监测大范围区域涉及远端采样问题,需要准确快速地将被测物质输送给监测设备。采用联合采样技术,将有限空间的各区域样气进行抽取、传输,最终输送至监测设备,可实现一套设... 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室内有限空间进行核生化监测,存在少量监测设备监测大范围区域涉及远端采样问题,需要准确快速地将被测物质输送给监测设备。采用联合采样技术,将有限空间的各区域样气进行抽取、传输,最终输送至监测设备,可实现一套设备监测大面积区域。联合采样技术包括有毒有害气体采样和核、生气溶胶采样两种技术,选用不同的采样流量和传输通道,将被测物质输送给核生化监测设备。联合采样技术为大面积的室内有限空间实时核生化监测提供了低成本、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有限空间 联合采样技术 远端采样 有毒有害气体采样 气溶胶采样
下载PDF
Perovskite solar cell towards lower toxicity: a theoretical study of physical lead reduction strategy 被引量:3
15
作者 Yifan Zheng Rui Su +6 位作者 Zhaojian Xu Deying Luo Hua Dong Bo Jiao Zhaoxin Wu Qihuang Gong Rui Zh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7期1255-1261,共7页
The hug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s of the organometal 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OHPSCs) have appealed enormous attention within recent ten years. Althoug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devic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hug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s of the organometal 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OHPSCs) have appealed enormous attention within recent ten years. Althoug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devic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has attained over 25%, the contamination of health-hazardous components still holds back its sustainable applications. To reduce the lead usage, many groups have tried chemical lead reduction solutions: substituting the lead by other group 14 metal elements to realize the low-lead OHPSCs. Unfortunately, neither the PCE nor the stability, low-lead OHPSCs all lag far behind the state-ofthe-art conventional lead-based OHPSCs.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physical lead reduction(PLR) concept by reducing the perovskite film thickness to restrict the perovskite hazard risk with minor scarification in device performances.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ransfer matrix model, we theoretically demonstrated that by introducing the optical space layer, the device PCE could maintain 96% of the original maximum value while attenuating the perovskite film thickness to one-third. This means that the usage of lead can be reduced by $70% with PLR concept, which could have broad appeal as a new lead reduction strategy towards high performance OH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 PHYSICAL LEAD reduction Low toxicITY Optical space layer Transfer matrix model
原文传递
预充回流试验法预防硬膜外局麻药毒性反应与提高阻滞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龚玉华 石海霞 +5 位作者 吴洁 韩志强 陈冬梅 胡雅娟 武丽芳 辛学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观察探讨预充回流试验法用于预防硬膜外局麻药毒性反应与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2 000例,所有患者均左侧卧位,采用直入法穿刺进针,以气泡压缩法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硬膜外腔内留置导管5 cm,导... 目的 观察探讨预充回流试验法用于预防硬膜外局麻药毒性反应与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2 000例,所有患者均左侧卧位,采用直入法穿刺进针,以气泡压缩法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硬膜外腔内留置导管5 cm,导管末端连接装有盐水的玻璃注射器.对照1 ml/2 s的推注力度,测试导管阻力,同时硬膜外腔内导管退至3 cm.回抽玻璃注射器无脑脊液或血液,即硬膜外腔预充注入生理盐水3 ml,观察1 min玻璃注射器内有无问流液.观察回流液性状(-清;+微红;++显红;+++深红;++++血性)5 min,回流液性状为(+++)以下,给予试验量、维持量完成手术.观察记录麻醉全程回流液性状,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充回流液与麻醉效果存在相关关系.1例患者手术开始42 min发现回流液为血液,停止硬膜外注药,有效避免了局麻药毒性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有1例患者术毕回流液为血液.结论 预充回流试验法可作为硬膜外麻醉成功的可靠指征,有效避免局麻药毒性反应,及时监测、处理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液相 回流 毒性反应 局部麻醉药 监测
原文传递
中风热毒论 被引量:38
17
作者 魏江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从中风发生学和治疗学现状及困惑中认识到 ,本病病理的复杂和盲区是疗效不佳的根本原因 ,中风发生学具有鲜明的“热毒”色彩 ,进而提出“中风热毒论”假说。认为中风发生和演进中 ,有“毒”的信息存在 ,中风时空维具备毒的十大特征... 本文从中风发生学和治疗学现状及困惑中认识到 ,本病病理的复杂和盲区是疗效不佳的根本原因 ,中风发生学具有鲜明的“热毒”色彩 ,进而提出“中风热毒论”假说。认为中风发生和演进中 ,有“毒”的信息存在 ,中风时空维具备毒的十大特征。因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热毒论 发生学 治疗学
原文传递
中药“显效理论”或有助于阐释并弘扬中药特色优势 被引量:64
18
作者 蔡少青 王璇 +2 位作者 尚明英 徐风 刘广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35-3443,共9页
该文归纳出中药"显效理论",即中药通过"众多显效形式(显效型)的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发挥药效并削弱自身毒性。一味中药可含有约1 000种成分,一种成分口服进入体内后又可产生约100种代谢... 该文归纳出中药"显效理论",即中药通过"众多显效形式(显效型)的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发挥药效并削弱自身毒性。一味中药可含有约1 000种成分,一种成分口服进入体内后又可产生约100种代谢产物。无数化学成分及其无数体内代谢产物中的众多显效形式可共同发挥"集团军式作用"。在药物分子少、靶点分子多的情况下,中药不同种的显效型分子可相继与靶点分子结合,发生叠加作用,当"靶点充分占位"时药效始启动。既有浓度上的叠加作用又有时间段先后的叠加作用,这使得药效得以持久。显效型呈现药效叠加和毒性分散,源于不同显效形式分子结构之间药效基团相同而毒性基团不完全相同。"毒性分散效应"适于对无毒中药而不适于对有毒中药的解释。显效理论揭示中药可以众多化学成分及众多代谢产物参与发挥药效过程,包括叠加作用、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可有助于阐释和弘扬中药特色优势。今后需研究/确证的问题: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怎样构成的?多数中药为什么毒性小?体现中药特色优势的中药"显效理论"如何在新药研发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显效理论 显效形式 显效型 多成分单靶点叠加作用 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 毒性分散效应 集团军式作用 靶点分子 靶点充分占位 中药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