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羊膜在高眼压动物模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荣 郭百灵 +2 位作者 张晨明 王玉 刘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高眼压兔模型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殖作用。方法20只(40眼)健康同种系新西兰大耳白兔后房注入160Uα-糜蛋白酶诱导建立高眼压模型。随机选10只兔,一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另一眼行小梁切除+单层生物羊膜植...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高眼压兔模型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殖作用。方法20只(40眼)健康同种系新西兰大耳白兔后房注入160Uα-糜蛋白酶诱导建立高眼压模型。随机选10只兔,一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另一眼行小梁切除+单层生物羊膜植入术(单层羊膜组);另10只兔一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4×103g.L-1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的棉片3min(MMC组),另一眼行小梁切除+双层生物羊膜植入术(双层羊膜组)。分别在青光眼术后1d、3d、7d、14d、21d、28d空气栓塞法处死兔1~2只,取滤过泡周围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在眼球壁手术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及手术区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结果术后1d、3d单层及双层羊膜组炎症细胞较其余组多,7d后开始减少,各时间点单层与双层羊膜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MMC组手术区炎性细胞数较单层、双层羊膜组及小梁切除组少(均为P<0.05)。术后1d、3d4组手术区成纤维细胞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d后单层及双层羊膜组成纤维细胞数目均低于MMC组及小梁切除组(均为P<0.05)。相同时间点单层及双层羊膜组TGF-β1表达均明显较小梁切除组弱(P<0.05);术后21d开始,单层及双层羊膜组TGF-β1表达小于MMC组(P<0.05)。结论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生物羊膜能够拮抗TGF-β1的表达,起到抗瘢痕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羊膜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纹姬 袁援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利用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cd deviation,PSD)研究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7例60眼,利用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 目的:利用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cd deviation,PSD)研究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7例60眼,利用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计分标准进行视野评分,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视野进展组和视野平稳组。通过改良的HPA(Hodapp-Parrish-Anderson)国际视野分期法,根据术前视野将两组观察对象分为早、中、晚期。观察两组中晚期术后MD,PSD与术前相应指标的变化,术后随访MD,PSD之间的变化;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小梁切除术后视野平稳组早期,MD绝对值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PSD升高,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组早期,MD绝对值下降,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SD上升,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随访年限的延长,两组术后随访MD绝对值有缓慢上升趋势,视野进展组的均值较视野平稳组高,但PSD两组间比较变化不大。结论: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效果好,随着随访年限的延长,视野有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视野进展 平均缺损 模式标准差
下载PDF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行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随...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行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60眼)患者术前视力<0.1者30眼,0.1~<0.3者18眼,0.3~0.5者12眼;术后至随访末期,除2眼因眼内炎致视力丧失外,其余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0.1者9眼,0.1~<0.3者16眼,0.3~<0.5者20眼,0.5及以上者15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为(14.58±2.32)mmHg(1kPa=7.5mmHg),与术前(29.08±7.59)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眼,均未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4眼,眼内炎2眼,不同程度前房纤维素样渗出8眼,浅前房6眼。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改良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黏弹剂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雅 罗维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755-1757,共3页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原发性青光眼需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56眼,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8眼,观察组术中均使用黏弹剂,对照组均未在术中使用黏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滤过泡、...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原发性青光眼需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56眼,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8眼,观察组术中均使用黏弹剂,对照组均未在术中使用黏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滤过泡、眼压、角膜内皮的变化并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均能较好的形成前房,术后3mo观察组的滤过泡更为弥散隆起,功能型滤过泡(96%),对照组滤过泡相对扁平,功能型滤过泡(93%);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稍偏高,术后3mo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更低一些;两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使用黏弹剂可使术后早期前房更稳定,并能支撑滤过道顺利渡过早期的瘢痕化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剂 复合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45例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延误诊断分析及治疗
5
作者 曲验兵 解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青光眼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6年8月到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青光眼患者45例(64只眼),均为首次确诊青光眼即处于病程晚期,予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的小... 目的探讨晚期青光眼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6年8月到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青光眼患者45例(64只眼),均为首次确诊青光眼即处于病程晚期,予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随诊6个月~3年。对导致纳入患者延误诊断的原因,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1年以上者的眼压、视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延误诊断的原因:误诊为白内障的15例(22只眼),占33.3%;偏头痛10例(11只眼),占22.2%;近视和远视8例(12只眼),占17.8%;胃肠炎5例(8只眼),占11.1%;无明显原因及症状的7例(11只眼),占15.6%。2.手术效果:45例(64眼)晚期青光眼病例,均能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持续性浅前房、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视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9例(51只眼)随访1年以上,至最后一次复查时,未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Hg的26只眼(51.0%)(1 mmHg=0.133 kPa),加用1~2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21 mmHg的17只眼(33.3%),8只眼(15.7%)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视野无明显变化的37只眼(72.5%),视野范围缩小<5°的11只眼(21.6%),视野范围缩小>5°的3只眼(5.9%)。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使晚期青光眼的术后眼压降得更低,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较好。晚期青光眼除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并发症外,加强青光眼的普查,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性,与手术本身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