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成人心胸外科术后病人手法振动按压法协助排痰效能评价体系及临床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红 邱莉 林惠珠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3期590-594,共5页
[目的]构建成人心胸外科术后病人手法振动按压法协助排痰效能评价体系,比较手法振动按压法与手法振动法协助排痰的有效性,探索影响心胸外科术后病人术后排痰效能的因素。[方法]以ADC效能评估理论为概念框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指标... [目的]构建成人心胸外科术后病人手法振动按压法协助排痰效能评价体系,比较手法振动按压法与手法振动法协助排痰的有效性,探索影响心胸外科术后病人术后排痰效能的因素。[方法]以ADC效能评估理论为概念框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84例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手法振动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手法振动法,比较两组排痰效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排痰效能的因素。[结果]构建的成人心胸外科术后病人手法振动按压法协助排痰效能评价体系包括3个维度、11条评价指标、42条评价条目,内容效度为0.882,0.891,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时间稳定性,函询专家的可靠性和权威程度较高;手法振动按压法排痰效能优于手法振动法,影响排痰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手术管理、肺部状况、出入量及胸腔积液量。[结论]成人心胸外科术后病人手法振动按压法协助排痰效能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时间稳定性,权威性较高,且手法振动按压效果优于手法振动法,影响心胸外科病人术后排痰效能的因素较多,应采取各种有利于排痰因素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病人 手法振动 气管按压 排痰效能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树伟 田秀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通过对2组患者在不同时机采取不同的吸引方法... 目的探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通过对2组患者在不同时机采取不同的吸引方法、吸引压力、时间,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次数、肺部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能减轻吸痰操作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每日吸痰次数,降低肺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按压胸骨上窝 浅部吸痰 负压 时间 试吸
下载PDF
一种微波波导电缆拉制机用计算机控制系统
3
作者 倪继烈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2-524,共3页
针对一种自行研制并投入实际应用的椭圆波导拉制机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了其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有关软、硬件的具体实现方法。该系统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椭圆波导电缆的拉制。经过试运行表明,系统能满足设计和... 针对一种自行研制并投入实际应用的椭圆波导拉制机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了其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有关软、硬件的具体实现方法。该系统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椭圆波导电缆的拉制。经过试运行表明,系统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结构 计算机控制系统 微波波导 电缆控制机
下载PDF
揿针疗法对慢阻肺模型大鼠气道形态学及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贺建豪 黄培炜 +1 位作者 许金森 陈铭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大鼠气管、肺组织形态学及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揿针防治慢阻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 目的:观察揿针“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大鼠气管、肺组织形态学及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揿针防治慢阻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揿针组采用烟熏+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制备慢阻肺模型,共10周。揿针组从造模第8周开始干预,干预前先将毛剃除,将揿针刺入“肺俞”穴,按揉“肺俞”2 min,每隔30 min按揉1次,共循环4次,总按揉时间为8 min/d,其余时间用胶布固定揿针,干预6 d/周,连续干预3周。模型组除不做揿针处理外,其他与揿针组相同。正常组与揿针组同等程度抓取、固定及脱毛。比较3组大鼠气管、肺组织形态学的差异及血清、肺组织MDA、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增厚(表面毛糙),纤毛细胞增多,纤毛变长,肺内肺泡间隔破裂融合形成肺大泡,肺泡腔明显扩张,肺间质内见炎性细胞浸润;血清、肺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P<0.01),肺组织SOD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揿针组大鼠上皮细胞无明显增厚(表面较平滑),纤毛细胞减少,长度变短,肺中融合的肺大泡数量减少,肺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肺组织SOD含量增加(P<0.05)。结论:揿针“肺俞”穴可以使慢阻肺大鼠的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得以改善,该机理与纠正其血清、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揿针 肺俞 气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诱导性主动咳嗽在胸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娟娟 卜艳彬 +3 位作者 宫玉翠 熊信国 龚国冠 陈美珠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2期1632-1633,共2页
目的探讨胸科术后患者最佳诱导性咳嗽方法及最佳诱导患者主动咳嗽的时机。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气管按压组、吸痰管刺激组3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在手术清醒后2,6,18h实施诱导方法,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前后患者的SPO2、有效咳... 目的探讨胸科术后患者最佳诱导性咳嗽方法及最佳诱导患者主动咳嗽的时机。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气管按压组、吸痰管刺激组3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在手术清醒后2,6,18h实施诱导方法,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前后患者的SPO2、有效咳嗽咳痰情况、诱导前后的感受情况及有无肺不张的发生。结果①术后6h和18h诱导咳嗽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SPO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按压组和吸痰管刺激组在术后6h的△SPO2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管刺激组在术后18h的△SPO2变化情况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效咳嗽率、有效咳痰率均为气管按压组>吸痰管刺激组>常规组。结论胸科术后6h实施气管按压法诱导患者主动咳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痰 咳嗽 气管按压 吸痰管 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