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动司法理念下家事财产纠纷案件的司法审视与诉源治理——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适用为视角
1
作者 徐琛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富含国人强烈价值认同感的本土资源,也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宝贵财富。司法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家事财产纠纷诉源治理具有跨越时空的契合性。坚持能动司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富含国人强烈价值认同感的本土资源,也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宝贵财富。司法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家事财产纠纷诉源治理具有跨越时空的契合性。坚持能动司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诉源治理,加深群众对家事财产纠纷化解的理解和接受,不仅符合群众的心理习惯和价值追求,更能够有效推动家事财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高效化解,降低诉讼增量,减少衍生案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家事财产纠纷 诉源治理 传统法律文化
下载PDF
从家训看中国传统家庭经济观念的演变——以宋代社会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华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家训是传统家庭表达经济观念的重要文献。传统社会后期的家训十分重视田界的确定,反映出传统社会后期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对家庭经济观念的影响;家训肯定工商业作用的训条越来越多,体现了富民阶层的崛起对家庭经济观念的影响;家训同居析... 家训是传统家庭表达经济观念的重要文献。传统社会后期的家训十分重视田界的确定,反映出传统社会后期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对家庭经济观念的影响;家训肯定工商业作用的训条越来越多,体现了富民阶层的崛起对家庭经济观念的影响;家训同居析财和分居析产思想的矛盾与并存,表明其时经济观念变化对家庭伦理观念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训 家庭经济观念 田产权 财产权
下载PDF
如何使传统习惯法律化——以台湾地区的祭祀公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力毅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1期30-37,共8页
祭祀公业作为台湾地区特有的民事习惯和制度构建,因其研究样本的唯一性和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可谓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考察中国传统习惯变迁的"活化石"。其一波三折的法律化进程以及在法律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争议,如... 祭祀公业作为台湾地区特有的民事习惯和制度构建,因其研究样本的唯一性和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可谓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考察中国传统习惯变迁的"活化石"。其一波三折的法律化进程以及在法律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争议,如存废之争、性质之争、继承资格之争,对于大陆现有因"祭祀文化"兴起而产生之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和今后民事习惯的立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公业 习惯 法律化
下载PDF
从分家书看徽州地区分家习惯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玉 王蕾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0,共5页
文章研究中大图书馆藏徽州分家书,讨论徽州地区分家的一般原因、分家原则和分家形式。徽州地区一般因父母年事已高、家庭不和、子女婚嫁出继等分家;建立了易于操作的分家程序——拈阄为定;遵循诸子平分、虽分犹合、按房分家原则;多采用... 文章研究中大图书馆藏徽州分家书,讨论徽州地区分家的一般原因、分家原则和分家形式。徽州地区一般因父母年事已高、家庭不和、子女婚嫁出继等分家;建立了易于操作的分家程序——拈阄为定;遵循诸子平分、虽分犹合、按房分家原则;多采用一次性分完父辈财物的分家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书 徽州地区 分家书 分家习惯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海南黎族传统继承制度初探
5
作者 陈秋云 关丹丹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黎族传统习惯法调整的继承关系并不限于财产继承,还有身份上的权利授受。分家析产、幼子继承、以赡养为前提条件等是黎族传统社会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为生存和繁衍需要而选择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黎族习惯法 分家析产 身份继承 遗产继承
下载PDF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分关文书探析——分家析产的原因、原则及文书的文化教育功能
6
作者 汪洪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中收入了31件分关文书,是了解成都平原特别是客家人的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文章对这些分关文书呈现的分家析产原因、原则及文书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档案所反映的历史启发我们...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中收入了31件分关文书,是了解成都平原特别是客家人的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文章对这些分关文书呈现的分家析产原因、原则及文书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档案所反映的历史启发我们可以从传统延续和断裂两个方面来审视近代成都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 分关文书 分家析产 传统社会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主要障碍与核心问题——基于四川省典型地区调研资料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 陈家泽 《西部论坛》 2014年第6期25-32,共8页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的"统分结合"双层农村经营体制,"分"之后"小生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延续,农村产权制度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导致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植入困难,无法顺利实现传统...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的"统分结合"双层农村经营体制,"分"之后"小生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延续,农村产权制度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导致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植入困难,无法顺利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四川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实践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多样化,农户的农业专业化与兼业化生产经营并存;虽然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使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表现出多样化,但农村产权制度仍然是制度创新的主要障碍。因此,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应坚持"分",创新"统";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统"的层面,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营体制 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家庭联产承包制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村产权制度 土地制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