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研究——以江苏徐州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霄 孟召宜 +1 位作者 李群 黄泽虎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4-88,共5页
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调控作用,对于实现地区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功能犹显重要。在分析其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具有的集散、交通枢纽... 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调控作用,对于实现地区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功能犹显重要。在分析其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具有的集散、交通枢纽、创新、创意等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产业水平、整合区位优势、提升城市创意等对策,旨在对我国同样面临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中心城市 功能提升 江苏徐州
下载PDF
江苏省辖市声环境污染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元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37-39,81,共4页
综合分析江苏省省辖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污染趋势及改善对策。
关键词 声环境功能区噪声 道路交通噪声 区域环境噪声 变化趋势 对策 江苏省
下载PDF
民国成立前后的苏中地区报刊事业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季康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4-81,共8页
民国成立前的苏中地区报刊事业的肇始具有独特的时空背景,清政府放松舆论控制政策与苏中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其起步的基础,同时苏中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为民国成立在江苏的推进提供了舆论基础。民国成立前后的苏中地区报刊作为一种新的传... 民国成立前的苏中地区报刊事业的肇始具有独特的时空背景,清政府放松舆论控制政策与苏中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其起步的基础,同时苏中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为民国成立在江苏的推进提供了舆论基础。民国成立前后的苏中地区报刊作为一种新的传媒,为苏中地区的近代化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是民国成立后推动苏中地区社会进步的主要精神力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苏中地区 报刊事业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区域差异特征研究
4
作者 徐静 徐辉军 王伟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第11期8-13,共6页
立足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建立江苏省道路交通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全省13个城市在道路交通供给、需求、综合承载力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并进行了分类排序.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城市的道路交通承载力存在... 立足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建立江苏省道路交通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全省13个城市在道路交通供给、需求、综合承载力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并进行了分类排序.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城市的道路交通承载力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结果分析找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发展中的差距与薄弱环节,继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承载力 区域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江苏
下载PDF
鸿爪芝蕙,不骄其德:建国前苏中地区的人民报刊发展历程简论
5
作者 朱季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1-46,共6页
建国前,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的人民报刊在艰苦的斗争历程中,与各种其他政治力量进行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 建国前 苏中地区 人民报刊
下载PDF
苏中地区传统民居的整体风格特征和差异探究
6
作者 薛华培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包含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的苏中地区,处于北方齐鲁文化和江南吴越文化的交界处,长期的兼收并蓄,形成了包容性极强的江淮文化。在此背景下,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也呈现出南北兼具的独特建筑风格。然而扬、通、泰三地的传统民居在整体相似的... 包含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的苏中地区,处于北方齐鲁文化和江南吴越文化的交界处,长期的兼收并蓄,形成了包容性极强的江淮文化。在此背景下,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也呈现出南北兼具的独特建筑风格。然而扬、通、泰三地的传统民居在整体相似的风格下,也存在差异。从整体风格和细部特征等方面对苏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共性及差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地区 传统民居 整体风格 差异
下载PDF
苏中“区位新优势”与“经济新优势”培育
7
作者 陆颢 《江苏商论》 2017年第7期93-98,共6页
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可谓"兴也交通,衰也交通"。增创苏中新优势面临的机遇多于挑战: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千载难逢的新契机;《长三角规划》的实施,营造史无前例的新环境;互联互通综合立... 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可谓"兴也交通,衰也交通"。增创苏中新优势面临的机遇多于挑战: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千载难逢的新契机;《长三角规划》的实施,营造史无前例的新环境;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提供擎天架海的新支撑;丰富清洁的水资源,搭建得水独厚的新楼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提供动力强劲的新引擎。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挑战不是逞能。优势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优势需要培育,发展必须创新。争创苏中发展新优势,应大力推进创新产业链升级和深度整合,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营造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新优势 经济新优势 创新 苏中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苏省域范围历史中心城市区域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芙蓉 徐建刚 +1 位作者 贺云翱 尹向军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以《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主要数据来源,以GIS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以秦统一中国以来的20个历史时期为断代时段,推演了江苏省域范围所有县级以上的历史中心城市的区域影响力沿革,并对贯穿2170年历史长河的江苏省域范围综合区域影响力进... 以《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主要数据来源,以GIS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以秦统一中国以来的20个历史时期为断代时段,推演了江苏省域范围所有县级以上的历史中心城市的区域影响力沿革,并对贯穿2170年历史长河的江苏省域范围综合区域影响力进行了叠加分析。旨在用新技术手段尝试揭示江苏省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远的区域影响,分析其范围内县级以上历史中心城市构成的区域影响力的地域分布及其变迁规律,为江苏省在历史中寻找新时期的突破和探索未来的方向奠定一定的历史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历史中心城市 区域影响力
下载PDF
加快经济发展 促进苏中崛起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家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0-24,共5页
加快苏中发展 ,对于提升苏中经济实力 ,促进全省初步实现现代化 ,意义十分重大。苏中经济发展速度虽一度减缓 ,但仍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对苏中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 ,必须“以外促内 ,以内引外” ,大力引进外资、台资、民资和智力 ,主... 加快苏中发展 ,对于提升苏中经济实力 ,促进全省初步实现现代化 ,意义十分重大。苏中经济发展速度虽一度减缓 ,但仍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对苏中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 ,必须“以外促内 ,以内引外” ,大力引进外资、台资、民资和智力 ,主动接受上海、苏南的辐射和转移 ,同时进行存量结构调整 ,提升整体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江苏中部 地区经济 南通 泰州 扬州 结构调整
下载PDF
开辟崇启过江大通道 构建苏中交通新格局 被引量:1
10
作者 蓝天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7-20,25,共5页
长江口的天堑阻隔是制约苏中快速发展的“瓶颈”。尽快建立崇明至启东过江通道 ,可以加快沪苏公路交通现代化进程 ,强化上海对苏中、苏北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沿海公路系统 ,促进“建设海上苏东”战略的落实 ,有利于亚欧大陆桥新干线的... 长江口的天堑阻隔是制约苏中快速发展的“瓶颈”。尽快建立崇明至启东过江通道 ,可以加快沪苏公路交通现代化进程 ,强化上海对苏中、苏北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沿海公路系统 ,促进“建设海上苏东”战略的落实 ,有利于亚欧大陆桥新干线的建设 ,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运输中心的地位。崇启过江通道建设可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投资的办法 ,尽快付之实施 ,促进苏中经济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启东地区 现代化 江苏 公路交通 发展 高速公路网 水运 跨越式发展 崇启大桥
下载PDF
基于高速公路流的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柯文前 陈伟 杨青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2-1847,共16页
在"流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强调要素连接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城市网络成为指示区域空间关系的核心视角,探讨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将能为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2014年日平均的高速公路流数据为依托,刻画城市网络的宏... 在"流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强调要素连接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城市网络成为指示区域空间关系的核心视角,探讨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将能为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2014年日平均的高速公路流数据为依托,刻画城市网络的宏观格局与层级特征,利用社区发现算法对城市网络进行空间剖分并挖掘潜在的关联结构。研究发现:(1)江苏城市网络宏观格局的空间构造呈现出类似围棋的"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分散性特征,可大致辨别内部发育出多个不同的子网络系统;(2)城市节点和联系轴线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城市等级的重要性与节点本身的社会经济属性、地理区位等具有一定的空间耦合性,轴线层级与地理距离具有明显的空间交互叠加作用;(3)社区发现算法对网络的空间剖分共识别出包括苏锡常社区、宁镇扬泰社区、通盐社区、连云港社区、宿淮社区和徐州社区等6个在空间上相连且边界清晰的"城市社区",具有一体化效应、邻域效应、行政区效应、袭夺效应和置换效应等五个具有典型性的区域效应;(4)依据社区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可凝练出双核—多核交叉型、双核—单核交叉型、单核—多核交叉型、单核—单核集中型、双核—多点分岔型、单核—多点分散型和多核—多点分散型等7类空间关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区域划分 交通流 社区发现 江苏省
原文传递
高铁时代的“三苏壁垒”与“三苏同城”——以标识性概念引领长三角空间生产研究
12
作者 王梦哲 丁三青 《海派经济学》 2022年第3期169-183,共15页
以马克思主义事实观为指导,并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要求,本文推出“三苏壁垒”“三苏同城”等标识性概念,并以此引领长三角空间生产研究。在高铁之于交通一体化基础地位和交通一体化之于区域一体化基础地位等普... 以马克思主义事实观为指导,并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要求,本文推出“三苏壁垒”“三苏同城”等标识性概念,并以此引领长三角空间生产研究。在高铁之于交通一体化基础地位和交通一体化之于区域一体化基础地位等普遍性“预设”下,以比较视域和高层声音审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最大梗阻只能是“三苏壁垒”,而江苏“九个有没有”“发展三问”等考问则实现了对“三苏壁垒”美丽“盖头”的掀揭。在国家战略和各省市实施计划等召唤下,宁淮直线高铁所在的南北三线网络化高铁走廊终将成就“三苏同城”这一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肯綮。标识性概念的有效供给是作为时代显学的空间批判理论运用于空间生产研究的关键一环,应尽快改变标识性概念运用于实际研究的怠慢或真空的状态,以促进空间生产研究的科学性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交通一体化 “三苏壁垒” “三苏同城” 宁淮直线高铁 标识性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