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ranial Doppler screening in sickle cell disease: The implications of using peak systolic criteria
1
作者 Lena N Naffaa Yasmeen K Tandon Neville Irani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5年第2期52-56,共5页
AIM: To compare time average maximum mean velocity(TAMV) and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criteria of Trans Cranial Doppler(TCD) in their ability to predict abnormalitie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agnetic res... AIM: To compare time average maximum mean velocity(TAMV) and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criteria of Trans Cranial Doppler(TCD) in their ability to predict abnormalitie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m(MRA) in patients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of the outcomes in all patients with a Transcranial Doppler examination at our institu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spital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system in January 2003 through December 2012. All ultrasound imaging exams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technologist with a 3 MHz transducer. Inclusion criteria was based upon the Transcranial Doppler procedure code in our PACS which had an indication of sickle cell disease in the history. The patient's age and gender along with the vessel with the highest time averaged mean velocity as well as the highest peak systolic velocity was recorded for analysis. A subset of the study cohort also had subsequent MR imaging and Angiograms performed within 6 mo of the TCD examination. MRI results were categorized as having a disease related abnormality(vessel narrowing, collateral formation/moya-moya, or abnormal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 signal in parenchyma indicative of prior stroke) or normal. The MRI results formed the comparison standards for TCD exams in evaluating intracranial injur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e two TCD criteria(TAMV and PSV) were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which could be a better predictor for intracranial vasculopathy /clinically occult strokes.RESULTS: The study cohort for our institution was 110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291 TCD examinations. These patients had a mean age of 7.6 years with a range from 2-18 years of age. Sixty-two of the 110 patients(56%) had two or more TCD exams. Thirty-seven patients(34%) had at least one MRI following a TCD examination. Of the 291 TCD examinations, 46(16%) were conditional or abnormal by TAMV criteria. One hundred and sixteen(40%) were conditional or abnormal by PSV criteria. All studies that were abnormal by TAMV were also abnormal by PSV criteria. Seventy of the 116(60%) studies which were conditional or abnormal by peak systolic criteria would not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time averaged mean maximum velocity criteria. The most frequent location of highest velocity measurement was noted to be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was measured by PSV or TAMV. From the 37 patients having one or more MRIs, 43 MRI exams were performed within 6 mo of a TCD examination. Twenty two(51%) MRIs had a disease related abnormality reported. When evaluating conditional or abnormal exams by PSV criteria against follow-up MRI/MRA, the sensitivity was 73% [16/(16 + 6)] and specificity was 81% [17/(4 + 17)]. When evaluating conditional or abnormal exams by TAMV criteria by follow-up MRI/MRA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was 41% [9/(9 + 13)]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100% [21/(21 + 0)]. In using conditional or abnormal criteria from PSV and TAMV to predict abnormalities on followup MRI/MR Angiogram, PSV was more sensitive(73% vs 41%) while TAMV was more specific(100% vs 81%).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at our institution and using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best screening test is the one with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could be the measurement of choice for TCD scre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KLE ISCHEMIC Stroke trans cranial doppler Average maximum mean VELOCITY PEAK SYSTOLIC VELOC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国产长春西汀治疗脑梗塞恢复期75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花放 李绍英 +2 位作者 刘秀梅 戚其学 金友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0-42,共3页
应用国产长春西汀片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7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国产长春西汀片对脑梗塞恢复期的总有效率为62.67%,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改善率为... 应用国产长春西汀片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7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国产长春西汀片对脑梗塞恢复期的总有效率为62.67%,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改善率为53.3%,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说明该药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脑栓塞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脑血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东 刘飞 +8 位作者 华扬 张科峰 刘燕晖 尚学斌 李洪利 姚青 李学锋 张蕊 李亚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脑血流的变化趋势及体外循环时转机流量的提高对脑血流改善的意义。方法:选取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和对照组(n...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脑血流的变化趋势及体外循环时转机流量的提高对脑血流改善的意义。方法:选取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和对照组(n=36,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段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各组患者大脑中双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在麻醉后各时段较麻醉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机时双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较麻醉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停机后双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较体外循环转机时无明显改善。麻醉后及体外循环停机后观察组患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通过提高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平均体表面积转机流量(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平均体表面积转机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使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而使术中两组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通过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病变较重一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从而可能预防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体外循环 经颅超声多普勒
下载PDF
监测脑血流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围手术期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晓琳 冀石梅 +7 位作者 李晓峰 姜鹃 刘晖 袁峰 柏松 郭健 赵宇东 宋振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体外循环过程中脑血流变化,研究其与脑损伤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脑血流降低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手术期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31例接受中低温全流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先心病患儿进行体外循环前后经... 目的:通过监测体外循环过程中脑血流变化,研究其与脑损伤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脑血流降低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手术期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31例接受中低温全流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先心病患儿进行体外循环前后经颅多普勒脑血流监测,同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术中、术后多时点测定脑损伤标记物S100B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数值。对全组患儿进行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功能评价。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术中脑血流变化、体外循环时间与脑损伤标记物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初步探讨脑血流变化与术后神经系统异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0.72±28.72)min,主动脉阻断期间术中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流速稳定后的平均流速/术前麻醉后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为(56±18)%。相关性分析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结束时点(Tc),术后6 h(T6),术后12 h(T12),术后24 h(T24)时点的S100B值呈正相关(r=0.510,P=0.003;r=0.538,P=0.002;r=0.469,P=0.007;r=0.403,P=0.022),脑血流变化率与Tc、T6时点S100B值呈负相关(r=-0.368,P=0.038;r=-0.482,P=0.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与Tc及T12时点的S100B显著正相关(t=2.221,P=0.035;t=2.163,P=0.039)。Vm%与T24时点的NSE呈负相关(r=-0.449,P=0.0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Vm%与T12时点的NSE显著负相关(t=-2.136,P=0.042)。全组31例患儿中,12例出现术后神经系统异常体征,Vm%<50%患儿术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发生率较Vm%≥50%患儿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脑血流流速降低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临床应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围手术期脑损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 先天性心脏病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对脑部供血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淑芹 管向红 +4 位作者 梁雁玲 王东艳 耿淑美 赵雅培 王冬梅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9期37-39,19,共4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联合经颅多普勒分析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对脑部供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85例颈内动脉单侧狭窄患者,其中轻、中度狭窄者35例,重度狭窄及闭塞者50例,另选择50例颈动脉正常者...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联合经颅多普勒分析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对脑部供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85例颈内动脉单侧狭窄患者,其中轻、中度狭窄者35例,重度狭窄及闭塞者50例,另选择50例颈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各组受检者颅内血管的血流频谱形态、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重度狭窄及闭塞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低于轻、中度狭窄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中度狭窄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和重度狭窄及闭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患者中,侧枝循环建立3条者3例,建立2条者14例,建立1条者例13例。结论将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评价颈动脉狭窄引起的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有利于即时干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超声 经颅多普勒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 脑部供血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向阳 袁良津 +1 位作者 顾尚恒 蒋鸣坤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51-35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2例,并与其术前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SA检查显示31例TIA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2例,并与其术前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SA检查显示31例TIA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73.8%);35例TIA患者TCD检查异常(83.3%)。TCD与DSA符合性以DSA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91.8%,特异性95.0%,符合率94.6%;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2.0%,特异性88.2%,符合率86.9%。结论 TCD与DSA检查联合应用可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经颅多普勒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探讨非血管重建颈动脉切除术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向军 黄健男 +1 位作者 张学辉 邹苑斌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固着于颈动脉肿瘤的手术成功率,扩大外科治疗范围。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TCD)术前诊断和评估脑血流侧支循环状态,对固着于颈动脉的12例颈动脉体瘤和2例颈部转移癌施行非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固着于颈动脉肿瘤的手术成功率,扩大外科治疗范围。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TCD)术前诊断和评估脑血流侧支循环状态,对固着于颈动脉的12例颈动脉体瘤和2例颈部转移癌施行非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结果全组病例经颈动脉体外压迫训练30 d后,TCD检测显示前、后交通动脉开放良好,患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均达到(40~56)cm/s和(50~64)cm/s;DSA显示ACA完全显影,MCA大部分显影提示训练达标。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颈动脉体瘤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1例,口底鳞癌转移1例。所有患者随诊4~15年,其中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在术后2年死于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无1例手术死亡或脑血管并发症。结论 DSA和(或)TCD在颈动脉切除术的术前诊断和评估脑血流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准确的术前评估,严格操作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切除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 外科
下载PDF
酒精依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欣 李兴杰 +2 位作者 孟璇 童明辉 王有德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酒精依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测定30例健康男性(对照组)和30例男性酒精依赖患者(依赖患者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用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酒精依赖患者大脑... 目的研究酒精依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测定30例健康男性(对照组)和30例男性酒精依赖患者(依赖患者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用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酒精依赖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减慢,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结论酒精依赖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脑供血不足;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液流变学有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浩堂 罗伟权 黄志勇 《微创医学》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US)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TCD+CUS检查。对比两组血流异常率,并评估TCD+CUS与头颅CT...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US)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TCD+CUS检查。对比两组血流异常率,并评估TCD+CUS与头颅CT+MRI诊断脑梗死的符合率。结果脑梗死组血流异常率为61.1%(66/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13/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联合CUS与CT+MRI诊断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的符合率分别为81.6%(40/49)、92.0%(23/25)和77.8%(14/18)。结论 TCD联合CUS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辅助诊断手段,能降低误诊或漏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TCD联合MRA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明 马飞月 曹凌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0例TIA患者,分别进行MRA和TCD检查并分析检测结果,探讨2种方法联合检测在TIA患者治...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0例TIA患者,分别进行MRA和TCD检查并分析检测结果,探讨2种方法联合检测在TIA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MRA检查80例患者有68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动脉共166支。单纯颅内动脉病变者23.75%(19/80),单纯颅外动脉病变者26.25%(21/80),颅内外血管病变者28.75%(23/80)。80例患者经TCD检查,有71例存在血管病变,共检查血管876支,血管正常684支,发生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192支。以MRA结果为标准,TCD的灵敏度为70.48%,特异度为89.44%。TCD联合MRA阳性率[98.75%(79/80)]明显高于单纯MRA[85%(68/80)]和TCD[88.75%(71/80)]。结论 TCD联合MRA检测可对TIA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客观准确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治疗后复查可评估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经颅多普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儿童偏头痛在视频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璐 韩斐斐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在视频脑电图(V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鉴别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法选取120例偏头痛患儿同时进行发作期和发作间期VEEG、TCD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120例偏头痛患儿中,VEEG表现为:波幅电压偏高,局灶性高波幅θ波增...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在视频脑电图(V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鉴别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法选取120例偏头痛患儿同时进行发作期和发作间期VEEG、TCD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120例偏头痛患儿中,VEEG表现为:波幅电压偏高,局灶性高波幅θ波增多,阵发性短程或中程至高幅的慢波活动为主,及少量间疒样波出现。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快,血管痉挛,并出现湍流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为:Ⅰ、Ⅲ、Ⅴ波消失或分化不良,各波潜伏期(PL)及峰间期(IPL)延长。结论在儿童偏头痛患者中,其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同时检查,能提高诊断率,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减少患儿疾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偏头痛 视频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脑干诱发电位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久蹲后快速与缓慢站立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12
作者 姚宝元 李红叶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5,共3页
为探讨久蹲(5min)后以较快和缓慢2种不同速度站立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应用CBS-II经颅多普勒诊断系统,分别在久蹲(5min)后即刻、久蹲后较快(1s)站立和久蹲后缓慢(3s)站立,即刻检测了20名男女受试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CAVmean)。... 为探讨久蹲(5min)后以较快和缓慢2种不同速度站立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应用CBS-II经颅多普勒诊断系统,分别在久蹲(5min)后即刻、久蹲后较快(1s)站立和久蹲后缓慢(3s)站立,即刻检测了20名男女受试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CAVmean)。结果:久蹲后较快站立MCAVmean由(49.67±5.36)cm·s-1下降至(32.67±5.27)cm·s-1(P<0.01),下降了34.23%;久蹲后缓慢站立MCAVmean由(49.32±5.62)cm·s-1下降至(42.84±5.56)cm·s-1(P<0.05),下降了14.01%。结果说明久蹲后较快和缓慢站立都能引起脑血流速度下降,但较快站立脑血流速度下降的辐度大于缓慢站立脑血流速度下降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蹲 快慢站立 脑血流速度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监测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牟小华 钟池 武丽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9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监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3-12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60例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结果研究组微...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监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3-12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60例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结果研究组微栓子阳性率40.0%,对照组为3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微栓子阳性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59.6%(28/47),微栓子阴性患者39.7%(29/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栓子阳性患者不稳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96.4%(27/28),微栓子阴性患者为51.7%(1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监测对指导和预防颈动脉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监测 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TCD对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培赞 赵应群 +2 位作者 宋永福 赵伟 蒋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患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患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并在术前和术后应用TCD检测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双侧MCA及ICAex平均流速(Vm)明显增快(均P<0.05),且手术侧血管Vm增快更为显著。与术前相比,搏动指数(PI)术后明显降低,其中手术侧降低更显著(均P<0.05)。频谱形态术后转为高血流低阻力型。结论 TCD能很好地显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对预后判断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重度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TCD对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诊疗指导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建林 周祥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探究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入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探究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入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患者,采用TCD监测患者术前、术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 y,ICAex)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比于术前,患者术后双侧MCA和ICAex平均流速(Vm)显著提高(P<0.01),其中手术侧Vm上升更明显。相比于术前,患者术后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显著下降,且手术侧下降更为明显。患者术后频谱形态改变为高血流低阻力型。结论:应用TCD能很好地检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且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重度颅脑损伤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47例脑小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王艳 王易娟 +4 位作者 胡晓霞 郝茹 勇彤 魏才 杨俊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三科的经MRI诊断的脑小血管病患者,经CTA、MRA排除大动脉狭窄后,对其进行经颅多普勒(Trans cranial...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三科的经MRI诊断的脑小血管病患者,经CTA、MRA排除大动脉狭窄后,对其进行经颅多普勒(Trans cranial Doppler, TCD)监测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检测评价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认知动能相关性。结果:47例患者中,男性80.9%,年龄65.17 &#177;10.68岁,MOCA评分:23.70 &#177;5.46分,MMSE评分:26.38 &#177;3.37分。Cz位置P3潜伏期:346.87 &#177;34.12 ms;Pz位置P3潜伏期:346.66 &#177;35.14 ms。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CD指标中左侧大脑中动脉RI与ERP中Cz位置P3潜伏期及Pz位置P3潜伏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影响,脑血流动力学TCD检测结果可能成为评判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早期、无创、简便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经颅多普勒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护下超声微泡剂对尿激酶溶栓治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绍芬 刘巍峰 +1 位作者 程彩虹 刘巍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护下超声微泡剂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尿激酶组和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每组各16只。采用兔颈外动脉插管注入自体血栓方法制备成大脑中...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护下超声微泡剂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尿激酶组和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每组各16只。采用兔颈外动脉插管注入自体血栓方法制备成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并应用TCD监测血栓溶解过程。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静注尿激酶后立即静注六氟化硫超声微泡剂(声诺维)。2组动物均在溶栓治疗后2h内持续TCD监测并记录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根据TCD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判断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2组动物溶栓治疗前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单用尿激酶组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4例,血管再通率为31.3%;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6例,血管再通率为56.3%。2组动物病理检查均未见脑出血。单用尿激酶组梗死灶大小占梗死半球的百分率平均为13.9%,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梗死灶大小占梗死半球的百分率平均为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TCD监测下应用超声微泡剂有助于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治疗效果,初步证明TCD联合超声微泡剂可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尿激酶 超声微泡剂 血栓溶解
原文传递
TCD监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新颖 黎军 +1 位作者 郑伟 沙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TCD和颅内压监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前、后手术侧与对侧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颅内压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关联性。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 目的探讨应用TCD和颅内压监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前、后手术侧与对侧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颅内压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关联性。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4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TCD检测术前和术后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监测术后血肿侧的颅内压。结果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双侧MCA及ICAex平均流速(Vm)明显增快(P<0.05),且术侧Vm增快更为显著。与术前相比,搏动指数(PI)术后明显降低,其中术侧降低更显著。患者频谱形态术后转为高血流低阻力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组间血流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血肿侧颅内压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与脑血流变化有密切关系。结论采用TCD和颅内压监测能很好地检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小骨窗与大骨瓣对脑血流的变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自发性脑出血 手术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TCD对于西宁地区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祁钰 李萍 +2 位作者 张富阁 陈嘉龙 张君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观察,并于CT进行比较,以探讨西宁地区TCD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于24h内进行床旁TCD检查及CT检查,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卒中组TC...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观察,并于CT进行比较,以探讨西宁地区TCD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于24h内进行床旁TCD检查及CT检查,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卒中组TCD检测结果,病侧MCAVm降低、ACAVm升高,分别与自身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TCD和CT两种检测结果进行X2检验,X2=39.208,P<0.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在西宁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异常率高于CT,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头颅CT 西宁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