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and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in June 1999 被引量:2
1
作者 Arata Kaneko Noriaki Gohd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On the basis of hydrographic data and current measurement (the mooring system, vessel-mounted ADCP and toward ADCP) data obtained in June 1999, the circulations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HS) and northern East Chin... On the basis of hydrographic data and current measurement (the mooring system, vessel-mounted ADCP and toward ADCP) data obtained in June 1999, the circulations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HS) and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ECS) are comput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inverse method. The Kuroshio flows northeastward through eastern part of the investigated region and has the main core at Section PN, a northward flow at the easternmost part of Section PN, a weaker anti-cyclonic eddy between these two northward flows, and a weak cyclonic eddy at the western part of Section PN. The above current structure is one type of the current structures at Section PN in ECS. The net northward volume transport (VT) of the Kuroshio and the offshore branch of Taiwan Warm Current (TWCOB) through Section PN is about 26.2 x 10(6) m(3)/s in June 1999. The VT of the inshore branch of Taiwan Warm Current (TWCIB) through the investigated region is about 0.4 x 10(6) m(3)/s.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TWC) has much effect on the currents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e Huanghai Sea Coastal Current (HSCC) flows southeastward and enters into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investigated region, and flows to turn cyclonically, and then it flows northeastward,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topography. There is a cyclonic eddy south of Cheju Island where the Huanghai Sea Coastal Current flows to turn cyclonically. It has the feature of high dense and cold water. The uniform and cold water is occurred in the layer from about 30 m level to the bottom between Stations C306 and C311 at the northernmost Section C3. It is a southern part of the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HSCW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Huanghai Sea and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current structure of the Kuroshio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Huanghai Sea Coastal Current high dense and cold water masses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生态补水绩效分析及生态调度方案评估
2
作者 杜勇 冯平 +3 位作者 袁红琳 李建柱 刘兴旺 周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2-921,共10页
为分析生态补水对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满足程度,以永定河流域三家店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流量历时曲线法计算了不同需求条件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明确了现状水文条件下的河道生态缺水程度,评估了2019年和2020年生态补水过程中河道主... 为分析生态补水对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满足程度,以永定河流域三家店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流量历时曲线法计算了不同需求条件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明确了现状水文条件下的河道生态缺水程度,评估了2019年和2020年生态补水过程中河道主要断面收水率及沿途损耗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估了生态补水对官厅水库入库流量的贡献,构建了生态水量调度模拟模型,通过对不同生态补水情景河道生态水量调度过程模拟分析,推荐了合理的生态补水调度方案.结果表明:现状永定河山区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水量处于较为严重的亏缺状态,尤其是山区总控制站三家店缺水率达97%,沿途输水损耗率变化范围为(0.94%~5.38%)/10 km,且呈现上游至下游河段依次减少的规律,收水率与上游补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构建的生态水量调度模型在两个断面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为0.67~0.96,能够反映永定河河道生态补水过程的水流运动.根据不同情景河道生态水量调度过程模拟结果,为达到低生态流量需求目标,可采用生态补水情景方案4;为达到高生态流量需求目标,可采用生态补水情景方案5.研究成果对认识跨流域调水影响下中国北方季节性河道的生态流量恢复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为面向生态水量恢复目标的永定河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生态补水方案制定等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北方季节性河流 永定河流域 径流模拟 生态补水 绩效分析
下载PDF
前溪舞及其当代审美表达研究
3
作者 孙延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3-98,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在独特的舞姿风貌中不断追求内心世界的宣发,形成了玄远雅致的舞蹈意蕴美。前溪舞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舞的典范之作,以忧郁伤感的风格展现出当时乐舞的人文风貌。伴随着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时代发展,魏晋南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在独特的舞姿风貌中不断追求内心世界的宣发,形成了玄远雅致的舞蹈意蕴美。前溪舞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舞的典范之作,以忧郁伤感的风格展现出当时乐舞的人文风貌。伴随着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时代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溪舞实现了从“符号”到“意象”的诗性表达与当代审美转化,深刻地表达出哀抑与超脱的舞蹈气质。具有当代审美属性的舞蹈作品《春水前溪》通过借鉴前溪舞不仅呈现出特有的动作形态与风格范式,同时映射出鲜明的人文精神,从而为中国古代乐舞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提供现实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前溪舞 当代审美 《春水前溪》
下载PDF
南疆农业节水潜力与措施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江 李志军 张鲁鲁 《中国水利》 2023年第3期30-34,50,共6页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水资源、蓄水工程、灌区状况及农业节水现状的调查梳理,总结研判南疆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当前节水面临的形势及农业节水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包括开源、节流、增效三部分措施在内的新时代南疆农业节水...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水资源、蓄水工程、灌区状况及农业节水现状的调查梳理,总结研判南疆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当前节水面临的形势及农业节水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包括开源、节流、增效三部分措施在内的新时代南疆农业节水体系。“开源”即新建山区水库增加调蓄库容、山区水库替代平原水库功能改造、加大微咸水使用力度;“节流”即应用现代“坎儿井”模式,对骨干渠系进行防渗改造和管道化能力提升;“增效”即兴建高标准农田、推广“干播湿出”等农艺节水措施、调整种植业结构、精细化管理和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深度节水控水措施,以期达到“节水控用、节水保安、节水增绿、节水提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农业节水潜力 措施分析 现代“坎儿井”输水模式
下载PDF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s cause contrast patterns of glacier-melt water supplied discharge of two glacier basin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Third Pole
5
作者 Ruzhen Yao Jiancheng Sh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431-434,共4页
In the Third Pole (TP) region, there are about 100,000 km2of glaciers [1],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Glacier melt-water from these glaciers not only feeds rivers, such as the Indu... In the Third Pole (TP) region, there are about 100,000 km2of glaciers [1],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Glacier melt-water from these glaciers not only feeds rivers, such as the Indus, Brahmaputra, Ganges, Yellow and Yangtze, which finally reach the seas, but also feeds the rivers, such as the Tarim River, Heihe River and a lot of other rivers, which finally reach the arid areas or deserts. The Asian Water Tower [2]is, therefore,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laciers and glacier melt water at all the river heads in the TP, which is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 both for regulating seasonal water demands in the arid areas or deserts and for sea level rising. In addition, they also change the water cycle at a large scale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S cause contrast patterns of glacier-melt water supplied discharge of two GLACIER BASIN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THIRD Pole
原文传递
钉螺在不同纬度地区生存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梁幼生 肖荣炜 +7 位作者 戴建荣 叶嘉馥 宋鸿焘 陈志明 姜本启 缪峰 朱育光 朱家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亡率依次为35.33%、95.18%、100%和100%,徐州为16.23%、79.57%、86.24%和76.73%,对照点镇江为10.93%、32.38%、30.68%和31.58%;钉螺在济宁的产卵量15.9301只/雌螺,卵的孵化率32.50%,二者均为对照点的1/3,新孵出幼螺成活率为0;徐州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点(P<O.01).观察提示,如果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方,由于受温度、土壤等因素影响,钉螺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纬度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学
下载PDF
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若干水文特征和环流的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邹娥梅 郭炳火 +2 位作者 汤毓祥 李载学 李兴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0-348,共9页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1 997年 7月航次和“黄海综合环境调查”1 998年 8月航次观测所得的CTD资料 ,对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的水文特征和特大洪水年长江冲淡水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同时还根据夏季所施放的卫星跟踪漂流浮...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1 997年 7月航次和“黄海综合环境调查”1 998年 8月航次观测所得的CTD资料 ,对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的水文特征和特大洪水年长江冲淡水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同时还根据夏季所施放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底层人工水母的漂移路径及等密面深度的分布对夏季环流作了阐述 ,提出夏季南黄海环流并非单一的气旋式系统 ,其内部还存在着气旋、反气旋的多个较小的环流 ;东海北部交替出现气旋、反气旋涡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水文特征 潮致冷水域 气旋 环流 涡旋 漂流浮标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蒸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钟芳 李正平 +1 位作者 宋耀选 肖洪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8-611,共4页
对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扰动土土柱内储存水分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覆盖/覆玉米秸秆/覆卵石三种处理的土壤蒸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覆盖处... 对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扰动土土柱内储存水分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覆盖/覆玉米秸秆/覆卵石三种处理的土壤蒸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土壤水分越大,土壤表层保持湿润时间越长,蒸发量越大。在33d的试验观测期内,三种处理的蒸发动态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没有集中的蒸发高峰期,而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主要集中在前10d。土壤累计蒸发量与蒸发时间的回归分析说明,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的累计蒸发量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土壤覆盖 兰州南北两山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地貌驱动的土壤水分变化及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段争虎 肖洪浪 +1 位作者 宋耀选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6,共5页
选择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模式,即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和台地等,并按照阴阳坡向,栽植树种等的不同,采用中子水分仪每10d测定土壤水分一次,对各种造林模式下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植物萌发之前,无植物生长影... 选择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模式,即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和台地等,并按照阴阳坡向,栽植树种等的不同,采用中子水分仪每10d测定土壤水分一次,对各种造林模式下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植物萌发之前,无植物生长影响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含量阴坡高于阳坡,南山与北山同坡向相比,南山的水分条件要好于北山;4月中旬以后,受植物生长消耗的影响,北山的水分含量大于南山,南山的水分波动则大于北山;鱼鳞坑、水平沟都具有一定的集水保水作用,但这种集水的作用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水平沟由于面积较大,表面覆膜集水效果更好;阴坡梯田由外向内随着距离的增加,水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梯田内侧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树造林 地形 兰州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兰州市南北两山人工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小红 段争虎 +1 位作者 宋耀选 肖洪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2-535,共4页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下柠条和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及土壤水分亏缺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亏缺程度、耗水量、耗水强度、吸水能力、根系周围土壤深层水分下降速度,都表现为:柠条>柽柳。据...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下柠条和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及土壤水分亏缺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亏缺程度、耗水量、耗水强度、吸水能力、根系周围土壤深层水分下降速度,都表现为:柠条>柽柳。据此认为,在兰州市南北两山这种较干旱地区,如果立地条件允许,更适宜种植柽柳。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降水和植物生长综合作用的结果,降水和植物生长对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影响较为显著,而对深层土壤水分的作用不明显。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降水和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相似,可分为三个时期:春季水分消耗期、夏季水分补给期、秋末冬季土壤水分平稳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南北两山 人工灌木林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南北盘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被引量:50
11
作者 刘璐璐 曹巍 邵全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3-611,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了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层截留降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分...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了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层截留降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分析了流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南北盘江流域森林涵养水源总量约6.13×108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629.85 t/hm^2,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2不同类型森林来说,阔叶林和灌木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而混交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高;3不同林龄比较,幼龄林对区域水源涵养贡献率最高,达45.95%,但其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差,过熟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4就坡位而言,平地和中坡森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山谷森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山脊森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能力最低;5近35 a来,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能力以1 447.89×10~4m^3/a速度持续提升,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以每年5.33 t/hm^2的速度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盘江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综合蓄水能力法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断层活动性及工程地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柴建峰 伍法权 +1 位作者 常中华 陶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9,共6页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海拔 3 500 m以上,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密集分布,褶皱强烈发育,构造活动频繁。通过ETM卫星影像和野外考察分析了工程引水隧洞线路区断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特征。工程区以桑日麻断裂、鲜水...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海拔 3 500 m以上,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密集分布,褶皱强烈发育,构造活动频繁。通过ETM卫星影像和野外考察分析了工程引水隧洞线路区断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特征。工程区以桑日麻断裂、鲜水河断裂和甘德南断裂等对工程的影响最大,是潜在的发震断裂。深埋长引水隧洞在较高地应力作用下,软弱围岩及宽大断层带物质易产生大变形和长期流变。引水线路区褶皱、断层构造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富集、运移。在静、动水压力下,引水隧洞穿过断层及破碎带时易发生涌水、碎屑流和坍塌等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断层 深埋长隧洞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人工林地水分亏缺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段争虎 肖洪浪 宋耀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7-531,共5页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水分管理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及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林地的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下,有自然坡面集雨的林地植物水分亏...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水分管理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及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林地的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下,有自然坡面集雨的林地植物水分亏缺状况好于不灌溉的林地,侧柏林地喷灌、自然坡面集雨和不灌三种处理方式下的植物水分亏缺度虽然稍有差异,但都处于水分极度亏缺的状况。补充灌溉除满足林地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外,对土壤水分也有一定的补偿,补偿度在70%左右。其他不灌溉地块补偿度都为负值,说明这些地块整个雨季没有对水分进行补偿,还将土壤以前贮藏的部分土壤水分利用。植物水分亏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与植物根系的分布相一致。既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加大,植物水分亏缺度依次降低。在垂直方向上,表层植物水分的亏缺度最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亏缺度逐渐增大,100~120cm深达到最大,以后又缓慢降低。植物水分补偿度是降雨与植物水分亏缺程度的反映,植物水分亏缺度越高,补偿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造林 土壤水分亏缺 兰州市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蒋冲 王飞 +3 位作者 喻小勇 穆兴民 杨旺明 刘思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05-3815,共11页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观测资料,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汽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呈南高...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观测资料,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汽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区水汽由南向北递减,季节分布规律与年尺度基本一致,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②近52年平均水汽压呈上升趋势,秦岭南坡和汉水流域上升速率较快,巴巫谷地呈下降趋势;③53%的站点冬季水汽压发生突变,集中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部分地区,突变集中发生在1985—1988年间,与冬季气温突变时间一致,其余季节突变现象不明显。④水汽在21a时间尺度下经历了4次干湿交替变化,各季节水汽变化规律与年尺度基本一致,未来一段时间该地区仍然处于相对干旱状态。⑤水汽压受到包括气温、风速、日照在内的多种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力大小排序为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水汽压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农户受偿意愿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晨 丁晓辉 +2 位作者 李国平 唐萍萍 彭晓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72,共10页
研究目的:尝试构建生态服务提供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的农户问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考察水源区农户的基本环... 研究目的:尝试构建生态服务提供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的农户问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考察水源区农户的基本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采取右端截取模型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边际效应。研究结果:在416个有效样本中,406个受访者愿意参与南水北调流域生态补偿,受偿意愿主要集中在700—1000元/年,合计占比49.04%,WTA中位数为900元/年。农户家庭经济社会特征方面的异质性、迁移倾向和决策背景是影响受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计划迁出农村的农户受偿意愿比不愿意迁出的农户高51.73%,退耕户的受偿意愿比非退耕户低43.14%。研究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户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较高的受偿意愿,建议在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和完善农民迁移制度的基础上,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和自治管理的角度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生态补偿 受偿意愿 条件价值法 南水北调
下载PDF
新疆北部冬季降水异常成因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杨莲梅 史玉光 汤浩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1-499,共9页
利用1960—2004年天山山区及以北地区(新疆北部)38个气象站日降水量和NECP/NCAR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11,12月和1月降水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SCA环流型)与新疆冬季降水异常密切联系;11月... 利用1960—2004年天山山区及以北地区(新疆北部)38个气象站日降水量和NECP/NCAR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11,12月和1月降水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SCA环流型)与新疆冬季降水异常密切联系;11月水汽输送量最大,1月最小,西风气流输送水汽多少决定降水异常;降水异常偏多时,新地岛以东北冰洋、西伯利亚和阿拉伯海向中亚地区水汽输送异常,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向中亚地区输送水汽汇合后沿西风气流进入新疆,而非来自地中海和里海水汽源地;降水偏少时,里海以东随西风气流向新疆水汽输送减弱。关注SCA环流型活动以及西伯利亚和阿拉伯海向中亚地区水汽输送异常对冬季降水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冬季降水异常 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SCA环流型)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分水岭的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光亮 马致远 +1 位作者 侯光才 范基姣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环境同位素 (18O、D、T) ,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分水岭位于陕北 。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氘剩余 南北分区
下载PDF
对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中国北方用水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思悦 张全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8-29,43,共3页
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分析了调水后我国北方用水情况,对今后的用水及缺水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调水后,黄河上游(西线受水区)基本能满足正常来水年份用水;在中等枯水年份,2030年和2050年分别缺水80亿m3和50亿m3。整个中... 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分析了调水后我国北方用水情况,对今后的用水及缺水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调水后,黄河上游(西线受水区)基本能满足正常来水年份用水;在中等枯水年份,2030年和2050年分别缺水80亿m3和50亿m3。整个中线受水区2020年缺水量高达207亿m3。淮河流域(东线受水区)基本能满足2030年水平的需水要求,但2050年将缺水20~40亿m3;山东半岛依然为严重缺水区,缺水量达38.91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缺水 中国北方 南水北调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志全 漆家福 +3 位作者 伍法权 张辉 刘建周 王学潮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西线调水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主要目的是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西线调水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 ,地质条件复杂 ,构造活动频繁 ,该区具有独特的地壳变形和构造应力体系。一期调水工程... 西线调水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主要目的是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西线调水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 ,地质条件复杂 ,构造活动频繁 ,该区具有独特的地壳变形和构造应力体系。一期调水工程区处在海拔 35 0 0m左右 ,主要是引大渡河支流的阿柯河、麻尔曲、杜柯河及雅砻江支流泥曲、达曲之水补给黄河支流贾曲。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活动断裂、深埋长隧洞、冻土与冻害以及水库工程地质问题。1 活动断裂问题西线调水区主要有 15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其中玉树断裂 (F2 )、桑日麻断裂 (F8)、鄂陵湖南断裂 (F9)、甘德南断裂 (F1 0 )、鲜水河断裂 (F4 )等活动性较强 ,对工程影响较大。断裂活动不仅能影响引水隧洞的稳定性 ,而且直接影响着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2 深埋长隧洞工程地质问题由于一期工程输水洞线共长 2 4 4km ,其中最长者达 73km ,属于特长隧洞。这些隧洞埋深大 ,一般达 30 0~ 6 0 0m ,穿越不同的地质单元 ,并且无法避开活断层的影响。一些深埋长隧洞工程典型的地质问题如高地温、高压涌水、高地应力及岩爆等问题均可能出现。(1)高地应力及岩爆 西线调不一期工程洞体深埋于山体基岩内 ,上覆岩体厚度一般为 30 0~ 6 0 0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工程地质 活动断裂 深埋长隧洞 冻土 水库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Ⅱ)——近52年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冲 王飞 +1 位作者 穆兴民 李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6期45-51,共7页
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2 a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 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2 a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上升,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以北,各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一,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上升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顺序为汉水流域>秦岭南坡>巴巫谷地>秦岭以北,秦岭以南地区增加更为明显,生态区23个站点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波动并不大,介于1.34~1.89之间;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湿润指数、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水平(P<0.01)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排序为降水量>湿润指数>相对湿度,降水的增多会促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累积,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3)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由南向北递减,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北坡,绝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近52 a来,水分利用效率普遍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整体上维持相对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秦岭南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