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Interaction in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
1
作者 Jiangping Wan Dan Wan +1 位作者 Weiping Luo Xiaoyao W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1年第6期335-344,共10页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knowledge model for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SPI) project based on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 and its twenty-four measurement items, and proposes two hypothesizes about the interaction of ...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knowledge model for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SPI) project based on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 and its twenty-four measurement items, and proposes two hypothesizes about the interaction of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 in SPI. Eleven factors are extract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ree knowledge-creation practices for capturing tacit knowledge contribute greatly to SPI, which are communication among members, crossover collaboration in practical work and pair programming. Two knowledge-creation practices for capturing explicit knowledg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SPI, which are integrating project document and on-the-job training. Ultimately,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put forward, that is, encouraging communication among staff and integrating documents in real time, and future research is also illu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CREATION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explicit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Document
下载PDF
Protocol Based Approach for Tacit to Explicit Knowledge Conversion
2
作者 David Kulandaisamy t Balasubramanian Ramanuj am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1期75-79,共5页
I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domain, the conversion of tacit knowledge to explicit knowledge is critical because it is a prerequisite to the knowledge amplification process wherein knowledge becomes part of an organiza... I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domain, the conversion of tacit knowledge to explicit knowledge is critical because it is a prerequisite to the knowledge amplification process wherein knowledge becomes part of an organization's knowledge network. Although codified knowledge and its capture is commonplace, tacit knowledge has up until recent years proved elusive in its inclus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s knowledge base.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sion process has been dealt with the help of protocols. It is learned that while structure ma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acit to explicit conversion process, it also may matter how the structure is employed. It is anticipated that eventual successful modeling of such knowledge will ultimately be undertaken in several organization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information capture and trans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knowledge transfer knowledge management.
下载PD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Eastern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Henrique Guilherme Scatolin 《Psychology Research》 2013年第11期679-686,共8页
关键词 心理学 理论 研究方法 心理过程
下载PDF
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基于中国跨国公司微观数据 被引量:5
4
作者 舒波 杜晓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3-760,共8页
以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为视角,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跨国公司OFDI事件为研究样本,基于高阶理论探索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CEO管理认知异质性(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 以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为视角,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跨国公司OFDI事件为研究样本,基于高阶理论探索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CEO管理认知异质性(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维度)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CEO风险忍受对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U型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管理认知异质性 风险忍受 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下载PDF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Personal Epistemology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Using Technology
5
作者 Li-chu Su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5期360-377,共18页
Experience includes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espoused theory" which is what a person believes and claims to follow. Ta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theory-in-use" ... Experience includes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espoused theory" which is what a person believes and claims to follow. Ta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theory-in-use" which lies behind a person's action or behavior. The knowledge of teaching demonstrated in the classroom can be referred to as tacit knowledge or theory-in-use which is often the theory behind the practice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Freema Elbaz (1983) points out that the "experience" is referred to as "practical knowledg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conceptualization which sees the teacher as possessing valuable resources" (6) and allows teachers to explicitly indicate and tacitly demonstrate their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apply their good teaching qualities to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he participants are three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 concept map and a final reflection are used to elicit experienced instructors' personal epistemology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 Each participant was asked to generate nine good teaching qualities and draw their concept map based on the nine qualities. Their concept maps reflected their theory-in-use and show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r teaching qualities by displaying them together in a graphic form and how each teaching quality is connected to another. Participants' technology use was also explored to get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role of technology and their actu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Then they were asked to validate their concept map data and reflect on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and use of technology. The findings show the three instructors taught under different schema and decided what their means and ends should be and how technology can help facilit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most of them seemed to treat the content (e.g., democracy education) as their ends and thus used pedagogy (e.g., technology) as the means to reach the ends. Their technology use also reflected their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revealed their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hich leads to potential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spoused theory theory-in-use critical thinking
下载PDF
组织支持对专利密集型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知识贡献为中介
6
作者 周霞 邱晓晴 黎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3期106-115,共10页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46家专利密集型企业的150名专利研发人员为调研对象,并采用研发人员参与研发的专利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探讨组织支持与研发人员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贡献(显性知识贡献和隐性知识贡献)的中介作用和成...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46家专利密集型企业的150名专利研发人员为调研对象,并采用研发人员参与研发的专利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探讨组织支持与研发人员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贡献(显性知识贡献和隐性知识贡献)的中介作用和成长需求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组织支持与研发人员绩效呈正相关,研发人员的创新绩效可以从更高水平的隐性知识贡献中受益,组织支持对隐性知识贡献的积极效应部分由成长需求强度来调节。由此提出企业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民主政策等方法来塑造高水平的组织支持、注重组织内部评估体系以增强员工贡献的意识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支持 显性知识贡献 隐性知识贡献 成长需求强度 创新绩效
下载PDF
从知识管理角度探讨中医传承新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兴 杨正 +3 位作者 孙鹏程 白明华 方旖旎 王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中医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阐述了五种中医传承模式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创新性地将SECI知识管理模型引入中医传承研究中,构建中医知识传承创新模式... 中医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阐述了五种中医传承模式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创新性地将SECI知识管理模型引入中医传承研究中,构建中医知识传承创新模式,通过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外部化、显性知识组合化、显性知识内部化4个方面提出中医知识传承的新思路。该模式有助于实现中医传承中的显隐性知识循环转化,为中医传承事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中医药 传承模式
下载PDF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隐性知识共享逻辑研究——以案例行动学习法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冀海东 薛海彦 +2 位作者 张璐 崔敏杰 连溪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探讨和优化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共享机制,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面对商科隐性知识的传递难题,研究通过案例行动学习方法和SECI模型,分析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机理,探索出创新型人才知识共享的行动逻辑,并基于建构主义和... 探讨和优化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共享机制,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面对商科隐性知识的传递难题,研究通过案例行动学习方法和SECI模型,分析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机理,探索出创新型人才知识共享的行动逻辑,并基于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知识共享路径策略。研究发现,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共同促进了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而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核心。研究结果为高校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策略指导,强调了知识共享在提升人才高阶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显性化 案例行动学习法 创新型人才
下载PDF
写作课程知识的默会属性及其转化研究
9
作者 邹佳叡 荣维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7-74,共8页
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所有知识都是由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构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默会属性,写作课程知识也不例外。将古德莱德课程层级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可以从理想课程、正式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层面揭示出写作课程知识在开发、... 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所有知识都是由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构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默会属性,写作课程知识也不例外。将古德莱德课程层级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可以从理想课程、正式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层面揭示出写作课程知识在开发、选择与呈现以及教学中所蕴含的默会属性。在默会知识视域下,根据不同层面课程的性质和需求,可以确定四条写作课程知识的转化路径,分别是建立权威的学术研究共同体,提升写作课程知识开发的认可度和合法性;研制全面的写作课程知识选择标准,并优化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提升语文教材编制的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实践;创设开放、互动、共享的写作情境,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写作实践社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课程知识 古德莱德课程层级理论 显性知识 默会知识 知识转化
下载PDF
结合显性隐性知识探讨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案的构建与评价
10
作者 占茂林 倪康 张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92-195,共4页
中医学术传承研究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人才培养、学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融合,是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的重要内容。将国医大师的“两性”知识结合现代教学,以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 中医学术传承研究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人才培养、学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融合,是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的重要内容。将国医大师的“两性”知识结合现代教学,以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其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为中医学术传承更好地延伸至高校本科教育中以及更好地制定针灸推拿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与隐性知识 针灸推拿本科 核心素养
下载PDF
本土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显性化架构设计研究
11
作者 陶铃予 杜娟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针对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孤立化现状,探究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理论模型和架构设计的实践方案,促进员工知识重用和企业创新。通过对时尚公关公司业务的实地调研和员工的深入访谈,在现有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孤立化现状,探究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理论模型和架构设计的实践方案,促进员工知识重用和企业创新。通过对时尚公关公司业务的实地调研和员工的深入访谈,在现有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模型,并探讨了基于路径模型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架构设计方案。提出实现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制度架构设计与技术架构设计策略,并通过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应用得到了实践验证。时尚公关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应通过具体的设计管理手段进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公关公司 隐性知识 显性化 架构设计 企业创新
下载PDF
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70
12
作者 江新 郑兰琴 黄荣怀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同学者对隐性知识内涵的理解和对隐性知识类型的划分,然后基于钟义信教授的"信息-知识-智能的统一理论",从个体层面把隐性知识划分为:基于身体的隐性知识、基于言语的隐性知识、基于认知个体元认知的隐性知... 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同学者对隐性知识内涵的理解和对隐性知识类型的划分,然后基于钟义信教授的"信息-知识-智能的统一理论",从个体层面把隐性知识划分为:基于身体的隐性知识、基于言语的隐性知识、基于认知个体元认知的隐性知识和基于社会文化的隐性知识等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元认知 同学 理解 个体 社会文化 教授 信息 内涵 划分
下载PDF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被引量:69
13
作者 施琴芬 吴祖麒 赵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6-102,共7页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并认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这三个大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知识分类 创新 知识经济
下载PDF
论企业隐性知识的作用和挖掘途径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作学 丁堃 齐艳霞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20-222,共3页
本文论述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挖掘企业隐性知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作用 途径
下载PDF
知识管理中个体知识能力的一种模糊测评方法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伟群 姜艳萍 康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1-714,共4页
依据个体知识能力的特性及其表现程度,提出了一种关于个体知识能力的模糊测评方法,并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该方法的特点是:①针对个体知识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分别进行基于隐性知识能力的模糊测评和基于问卷成绩的显性... 依据个体知识能力的特性及其表现程度,提出了一种关于个体知识能力的模糊测评方法,并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该方法的特点是:①针对个体知识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分别进行基于隐性知识能力的模糊测评和基于问卷成绩的显性知识能力的测评,并将这两部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使最终测评结果反映了个体的综合知识能力;②在测评方法中,引入了Delphi方法的基本思想,使每个专家的测评结果通过调整逐步地与群体测评结果达到共识;③关于隐性知识能力的指标,专家以模糊语言短语的形式给出测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个体知识能力 模糊测评方法 DELPHI方法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下载PDF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64
16
作者 赵士英 洪晓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0-23,33,共5页
按照知识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在分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 ,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视角 ,研究了隐性知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辩证关系 知识论 认知论
下载PDF
隐性知识显性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实证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吴晓波 高忠仕 魏仕杰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3-1238,共6页
本文以采集的部分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样本为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及它们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存... 本文以采集的部分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样本为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及它们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之间显著相关,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制度结构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着间接影响,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而实现;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隐性知识显性化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显性化 技术创新绩效
下载PDF
知识管理理论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周天慧 蔡耿谦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8-92,共5页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传统组织要素已经日益商业化和标准化。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正式的商业手段被提出来,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本文对知识的成长模式、知识管理的功能和流程进行了探讨,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角度,对知识管理的显...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传统组织要素已经日益商业化和标准化。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正式的商业手段被提出来,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本文对知识的成长模式、知识管理的功能和流程进行了探讨,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角度,对知识管理的显性策略和隐性策略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知识管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策略 隐性策略 知识增长模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于琛琛 杨乃定 贾晓霞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从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知识的概念及分类,并在明晰知识与默会知识分类的基础上解析了知识创新的过程,进而提出了提高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管理 默会知识 明晰知识 SECI模型 企业 知识创新
下载PDF
竞争情报中的知识流及转换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曰芬 黄加虎 王海丹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组织中的知识是不均匀分布的,知识流对于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本文在论述了知识管理中知识流的基础上,分析了竞争情报中的知识流及其节点,提出了工作流与知识流的整合模型。探索了竞争情报流程中知识流的... 组织中的知识是不均匀分布的,知识流对于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本文在论述了知识管理中知识流的基础上,分析了竞争情报中的知识流及其节点,提出了工作流与知识流的整合模型。探索了竞争情报流程中知识流的功能及转化的机制,并架构了竞争情报知识流转换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情报 知识流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转换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