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芬兰对心脾相关的认识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建平 张淼 +1 位作者 王焕玲 张红霞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33-34,共2页
田芬兰教授认为,心衰病多因痰饮、瘀血、水湿所致,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但尤其以脾脏关系更为重要,治疗常常从脾论证,并且兼顾从心治疗,用一些温补心脾之阳的药物来达到温阳利水的效果,同时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酌加养阴之品。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脾相关 温补心脾 化气利水 二至丸 田芬兰
下载PDF
承气汤及其类方功效探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晓琳 程发峰 +1 位作者 王雪茜 李鹏英 《河南中医》 2016年第5期748-750,共3页
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具有泄热通下之功效,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承气汤有所发挥,形成了一系列承气汤类方,承气汤类方在承气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在治法上有所拓展,可有效指导临床。张仲景创制了桃核承气汤、抵... 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具有泄热通下之功效,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承气汤有所发挥,形成了一系列承气汤类方,承气汤类方在承气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在治法上有所拓展,可有效指导临床。张仲景创制了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陷胸汤、十枣汤、麻子仁丸等诸多承气汤类方,从单纯的通腑、泻热发展到活血、逐水,从而扩大了应用范围,后世对承气汤类方的发展基于张仲景而有所发扬光大。俞根初治伤寒独重阳明,创制了三仁承气汤、犀连承气汤、陷胸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等,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针对温热病邪易化燥伤阴,腑实之证多兼夹他病的特点,扩展了承气汤的治疗范围,在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焦篇中,出现了14个承气汤类方(含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本研究将承气汤类方大抵按治法分为5类,分别为:清热通腑法、扶正祛邪法、泄热逐饮法、活血散瘀法、解毒凉血法。承气汤及其类方的应用,遵循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治法分类,可以指导临床中尽早确立正确的治疗方向,在此方向指引下,可以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灵活用药,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气汤 类方 清热通腑 扶正祛邪 泄热逐饮 活血散瘀 解毒凉血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吴惟康运用“辛甘化阳法”经验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德友 倪丽娟 《河南中医》 2016年第2期212-214,共3页
辛甘化阳法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所治疾病除内科病以外,也同样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吴惟康教授从辛甘之功效与阴阳属性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深度挖掘辛甘化阳的内涵,对辛甘化阳法做出的归纳总结,较为系统、... 辛甘化阳法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所治疾病除内科病以外,也同样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吴惟康教授从辛甘之功效与阴阳属性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深度挖掘辛甘化阳的内涵,对辛甘化阳法做出的归纳总结,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辛甘化阳法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丰富了龙江医派学术宝库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甘化阳 阳气郁滞证 水气停聚证 阴寒内盛证 清阳不升证 清阳下陷证 吴惟康
下载PDF
《伤寒论》“水气病”治则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欣欣 韩萍萍 周冬枝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伤寒论》对"水气病"的治疗分散六经病各条文中,其治疗方法看似言简,实则甚为详备,如解表蠲饮法、温阳(心阳、脾阳、肾阳)利水法、温胃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解表利水法、辛热逐水法、和胃消痞法、调畅气机法、攻逐水饮... 《伤寒论》对"水气病"的治疗分散六经病各条文中,其治疗方法看似言简,实则甚为详备,如解表蠲饮法、温阳(心阳、脾阳、肾阳)利水法、温胃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解表利水法、辛热逐水法、和胃消痞法、调畅气机法、攻逐水饮法、温阳止利法等。"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祛除水邪的常用之法,现在临床应用亦屡屡显效。《伤寒论》治水法则、经方在临床肾病治疗中行之有效,应学习仲景治水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现代临床、实验、药理研究,不断加深对经方的学习及研究,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水气病 解表利水法 温脾利水法 温肾利水法 通阳利水法 化瘀利水法 育阴利水法 和解利水法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水液病治疗理法方药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凤春 谷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7期9-10,共2页
《:伤寒论》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构建六经辨证体系,将水液病治疗归纳为宣肺发汗、温阳化水、滋阴润燥、泻下逐水、消痞散结、化气利水、和解少阳、清热利湿、涌吐祛邪等,涉及汗、吐、下、和、清、温、消、补等八法,明确代表方剂与... 《:伤寒论》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构建六经辨证体系,将水液病治疗归纳为宣肺发汗、温阳化水、滋阴润燥、泻下逐水、消痞散结、化气利水、和解少阳、清热利湿、涌吐祛邪等,涉及汗、吐、下、和、清、温、消、补等八法,明确代表方剂与常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液病 伤寒论 治疗大法 张仲景 内经 宣肺发汗 温阳化水 滋阴润燥 泻下逐水 消痞散结 化气利水 和解少阳 清热利湿 涌吐祛邪
下载PDF
岐黄学者彭清华基于“血水同治”辨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江伟 彭清华 +3 位作者 吕怡 彭静娴 彭俊 姚小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997-2001,共5页
岐黄学者彭清华认为,血水互结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机关键。其中,气血逆乱为发病的先决条件,气滞水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最终血水互结导致视力下降、眼内出血等症。治疗上,以活血利水为基础,活血散瘀、凉血止血、利水行气、化痰通络,方... 岐黄学者彭清华认为,血水互结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机关键。其中,气血逆乱为发病的先决条件,气滞水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最终血水互结导致视力下降、眼内出血等症。治疗上,以活血利水为基础,活血散瘀、凉血止血、利水行气、化痰通络,方选生蒲黄汤合四苓散加减;注重肝肾同治、育阴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并附验案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清华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水同治 活血利水 育阴潜阳 行气通络 化瘀止血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肺结节的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葛冰雪 陈祥军 宋文采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7期3345-3348,共4页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阳化气,阴成形”,认为肺结节的形式与“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盛息息相关。其核心病机是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推动,以致痰湿、瘀血等有形实邪蕴结于肺脏形成结节。治疗以调和阴阳为基本原则,温阳化气,散结消阴,同...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阳化气,阴成形”,认为肺结节的形式与“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盛息息相关。其核心病机是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推动,以致痰湿、瘀血等有形实邪蕴结于肺脏形成结节。治疗以调和阴阳为基本原则,温阳化气,散结消阴,同时调畅气机、疏肝解郁,重视肺结节患者的情志调节。临床诊疗中获得确切疗效。附医案1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积 肺结节 阳化气 阴成形 扶阳消阴
下载PDF
孙克伟教授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经验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石中 苏晓岚 +2 位作者 涂雨落 彭憬 孙克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927-1931,共5页
介绍孙克伟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病因主要源于患者体虚或七情内伤导致气滞、血瘀、脾虚湿阻,“肝郁脾虚”为关键病机贯穿疾病始终。临诊时分肝郁期、黄疸期、肝肾虚损期3期辨证论治:肝郁期... 介绍孙克伟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病因主要源于患者体虚或七情内伤导致气滞、血瘀、脾虚湿阻,“肝郁脾虚”为关键病机贯穿疾病始终。临诊时分肝郁期、黄疸期、肝肾虚损期3期辨证论治:肝郁期以疏肝理脾、调畅营卫为主;黄疸期首辨阴阳,注重脾胃功能,依循“阳黄-阴阳黄-阴黄”的辨证模式论治。阳黄主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阴阳黄主于温阳健脾、解毒化瘀、祛湿退黄,阴黄主于温阳化湿;肝肾虚损期以滋补肝肾、活血利水、缓消瘀滞为主,临床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郁脾虚 疏肝理脾 清热凉血 解毒化瘀 滋补肝肾 活血利水 孙克伟
下载PDF
肝胆病中化痰法运用举隅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玲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肝胆疾病 化痰利湿退黄 化痰畅达气血 化痰消积利水
下载PDF
基于“流湿润燥”理论论治淋巴瘤
10
作者 杨菁婧 宁园园 +1 位作者 方圆圆 曹勇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652-1656,共5页
“流湿润燥”理论最早见于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根源于其“火热论”“玄府气液”“亢承制害”理论,意为使停滞在体内不流动的水液重新流动起来,运行至燥邪病所。淋巴瘤的病机变化分为津液聚而癌毒起、癌毒久而正气虚、正气虚而邪... “流湿润燥”理论最早见于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根源于其“火热论”“玄府气液”“亢承制害”理论,意为使停滞在体内不流动的水液重新流动起来,运行至燥邪病所。淋巴瘤的病机变化分为津液聚而癌毒起、癌毒久而正气虚、正气虚而邪气盛三个阶段。临证时,可根据“流湿润燥”理论,分别从“宣肺利水,水精四布”“健脾益气,生化有源”“温肾化气,抑火升水”“分利湿热,流湿润燥”四种治法论治淋巴瘤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流湿润燥” 宣肺利水 健脾益气 温肾化气 分利湿热 《素问玄机原病式》 刘完素
下载PDF
论成药金匮肾气丸补肾化气利水主旨与应用拓展方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荣春 倪诚 张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6-938,共3页
文章依据方剂学、中医体质学与临床治疗学学理,从"证-体-方-效"角度,首先阐发成药金匮肾气丸针对肾气虚弱水停的主证病机和辨证要点,解析其补肾化气利水的制方原理。然后从阴阳兼补药法考证、脾肾兼补药法钩玄及补肾益气调体... 文章依据方剂学、中医体质学与临床治疗学学理,从"证-体-方-效"角度,首先阐发成药金匮肾气丸针对肾气虚弱水停的主证病机和辨证要点,解析其补肾化气利水的制方原理。然后从阴阳兼补药法考证、脾肾兼补药法钩玄及补肾益气调体新用,论证成药金匮肾气丸可拓展用于肾阴阳两虚水停、脾肾气虚水停两证及气虚体质易发感冒、水肿、痰饮、肥胖、泄泻、咳喘等病症,以期能更好地认识与领悟成药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 肾气虚弱水停 补肾化气利水 应用拓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