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宪忠老中医从肾虚络阻论治中风先兆学术经验探讨
1
作者 赵希暖 高磊 +2 位作者 孙晓 焦静 隋晓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张宪忠老中医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虚络阻为中风先兆的发病基础,肾中阴精亏虚导致虚火内生,煎熬血液而成瘀;阴亏导致脉道失濡,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瘀血内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内风肆虐于内,扰乱气机,致气... 张宪忠老中医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虚络阻为中风先兆的发病基础,肾中阴精亏虚导致虚火内生,煎熬血液而成瘀;阴亏导致脉道失濡,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瘀血内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内风肆虐于内,扰乱气机,致气血运行逆乱,上扰清窍,瘀阻脑脉,脑髓失养,神机受损而发中风先兆诸症。基于此理论,采用自拟补肾通络消风汤,以补肾息风、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同时结合随证加减及特色用药,治疗中风先兆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肾虚络阻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补肾通络消风汤 张宪忠 临证经验
下载PDF
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研究
2
作者 福婷 王文娟 陈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n=32)和非脑卒中组(n=88)。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检测血清NETs的标记物游离DNA(cf-DNA/NETs),对大脑中动脉开展三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定量测量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为(480.51±89.87)ng/mL,高于非脑卒中组[(158.72±41.26)ng/mL],脑卒中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分别为(71.15±7.08)%、(29.56±7.67)%、(6.55±1.79)mm 2、0.95±0.19、0.80±0.27,均大于非脑卒中组[(65.23±5.43)%、(23.25±4.51)%、(5.27±0.86)mm 2、0.76±0.13、0.56±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均呈正相关(r=0.325、0.416、0.387、0.379、0.423,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f-DNA/NETs、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和偏心指数均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f-DNA/NETs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大于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或偏心指数的AUC(P<0.05)。结论NETs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密切相关,且预测近期脑卒中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脑卒中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侯芳芳 闫立萍 刘晨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诊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诊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7~76(69.72±4.03)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66~78(69.58±4.26)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两组均接受2周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脑血流指标(脑血管外周阻力和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7.13±1.21)mPa·s比(8.26±1.46)mPa·s、(4.89±0.88)mPa·s比(5.78±1.04)mPa·s、(1.59±0.31)mPa·s比(1.86±0.34)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4.38、3.9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96.48±5.31)cm/s比(89.46±4.82)cm/s、(1.68±0.23)kPa·s/ml比(1.96±0.25)k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7、5.5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69.74±5.19)分比(56.64±5.33)分、(5.12±1.13)分比(8.18±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1、11.1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11%(41/45)比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为8.89%(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丁苯酞 银杏叶提取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士军 刘汉德 +3 位作者 黄红丽 张永红 张倩 王向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MRI检查,部分病例于发作后24~48h内复查。分别记录各TIA组发病持续时间≤60min与>60min患者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例数。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及分类不明确TIA,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4.6±2.3)min、(8.8±1.7)min及(11.6±2.1)min。TIA发作持续时间≤60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164、4/117及1/10;>60min者为9/14、7/10和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局灶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h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低于持续时间>1h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持续时间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MRI检查 TIA患者 临床表现 发作次数 头部CT 发作时 发作后 影像学 平均值 基底 不明 记录
下载PDF
短暂性脑供血不足病变部位的超声和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一宁 高山 +1 位作者 黄颜 李舜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彩超、头颅CT检查短暂性脑供血不足(TIA)患者96例。部分患者经核磁共振(MRI)检查。CT阳性占30.2%,MRI异常占74.1%,TCD异常占77%。62例有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彩超、头颅CT检查短暂性脑供血不足(TIA)患者96例。部分患者经核磁共振(MRI)检查。CT阳性占30.2%,MRI异常占74.1%,TCD异常占77%。62例有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畸形,其中27例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TCD诊断全部相符,还常发现有更多的狭窄血管。另有7例做了核磁血管成像,5例有改变,2例正常。狭窄的血管48.5%在颅内,17.8%在颅外颈部,颅内狭窄约为颅外狭窄的3倍,其中5例颅内外同时受累。96例患者中有21.8%未见异常,其中2例有心衰史。年轻组(<60岁)以单侧血管狭窄多见,年老组(>60岁)双侧和颅外狭窄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 脑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志明 周广怡 +2 位作者 卢婷婷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的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结构有无区别,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所有后循环缺血并进行...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的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结构有无区别,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所有后循环缺血并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397名患者,分析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资料及血管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脑血管造影发现后循环血管病变304例,共435处血管。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后循环血管病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没有明确风险因素的78例患者中,椎动脉发育不全或后循环血管变异25例。结论后循环缺血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率较高,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在无风险因素的患者中以椎动脉发育不全或后循环血管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后循环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雷静 高培毅 林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等检查。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定量数据,并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分期。结果入选者DSA显示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率为60%~100%,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而CT脑灌注成像有13例患者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低灌注区。共检出16个低灌注区,其中2例患者整个后循环供血区较同层面前循环供血区TTP明显延迟,1例双侧小脑半球可见2个局部低灌注区。16个低灌注区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Ⅰ2期:15个,Ⅱ1期:1个。结论后循环脑组织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定性及定量评估椎基底动脉TIA患者是否处于脑梗死前期,并根据定量分析了解后循环供血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基底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辉飞 谢波 +2 位作者 秦理 赵进和 张长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比容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川芎嗪能够在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血液流变学稳定,对患者临床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SPECT脑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翼 莫颖敏 +2 位作者 韦春英 杨彭 陶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病72h内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检查。对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按如下公式计算脑血流的不...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病72h内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检查。对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按如下公式计算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AI):〔(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100。入组患者根据不对称指数分为轻度(AI≤5)、中度(5<AI≤10)、重度(AI>10)组。发病6个月后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低灌注程度与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卒中史之间的关系。结果:97例TIA患者,根据低灌注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三组间在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卒中史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低灌注程度、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卒中史上与未进展为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能观察TIA患者脑血流情况,可评估TIA预后。对于低灌注程度严重的患者,进展为脑梗死风险更大,应积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流 不对称指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下载PDF
内囊预警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旭 黎佳思 +2 位作者 陆悦 郑惠文 毕晓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69,共4页
内囊预警综合征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但易进展为急性脑梗死。本文就内囊预警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研究现状予以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内囊预警综合征的重视,及早诊治... 内囊预警综合征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但易进展为急性脑梗死。本文就内囊预警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研究现状予以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内囊预警综合征的重视,及早诊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内囊预警综合征 脑梗死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斌 徐雪 +3 位作者 姚振威 何光武 王博 黄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WI)了解是否有新发脑梗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TIA患者一周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IA患者MR-PWI阳性组一周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1,P<0.001);MR-PWI联合ABCD2评分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99,P<0.001);预测TIA后一周内脑梗死风险时,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的AUC值分别是0.8469、0.867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19,P=0.0498)。结论:在预测TIA后患者一周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MR-PWI联合ABCD2评分法准确性高于ABCD2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现象与后循环缺血相关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夏文卿 牛国忠 +2 位作者 殷聪国 唐波 蒋琳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与椎动脉优势(vertebralarterydominance,VAD)现象的相关性以及VAD患者合并P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问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与椎动脉优势(vertebralarterydominance,VAD)现象的相关性以及VAD患者合并P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问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TIA患者,根据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VAD组和非VAD组,根据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标准分为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回顾性收集人口统计学、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影像学和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CI组有VAD的危险比前循环组高2.363倍,而存在VAD的病例出现PCI的危险是没有该血管变异者的1.639倍。在128例伴有VAD的脑梗死/TIA患者中,后循环组冠心病患者比例(11.0%vs28.3%,P=0.013)显著小于前循环组,基底动脉弯曲比例(86.6%vs19.6%,P=0.000)显著高于前循环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可能是VAD患者P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505,95%CI:9.778~71.850,P=0.000)。结论VAD与PCI存在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可能是VAD患者合并PC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动脉优势现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郜旭 吴秀萍 +1 位作者 田旻 褚稳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4-69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他汀类药物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为三组: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组和他汀药物治疗组.应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片测脑卒中病灶体积,采...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他汀类药物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为三组: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组和他汀药物治疗组.应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片测脑卒中病灶体积,采用ELISA法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梗死后相同时间点,TIA后脑梗死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脑梗死组,治疗后脑卒中病灶体积小于脑梗死组,IL-6水平有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他汀药物治疗组较TIA后脑梗死组各项指标又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TIA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关,预防性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对严重缺血脑损伤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缺血预处理 他汀类药物 白细胞介素-6(IL-6)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ABCD2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婷 吴嘉 +3 位作者 袁云龙 蔡加炉 宋佳希 汪俊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6-859,共4页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其与ABCD2评分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TIA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根据ABCD2评分,将TIA患者分为高危亚组(ABCD2〉3,n=39)和低危亚组(ABCD2≤3,n=43)。分别...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其与ABCD2评分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TIA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根据ABCD2评分,将TIA患者分为高危亚组(ABCD2〉3,n=39)和低危亚组(ABCD2≤3,n=43)。分别检测两组TI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ox-LDL水平,同时分析其血脂、清蛋白(Alb)及高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TIA患者血清ox-LDL及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Hcy水平均升高(F分别为15.97、11.85、8.22、和18.56,P均〈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lb水平均降低(F分别为21.27、15.39,P均〈0.001)。TIA患者中,高危亚组ox-LDL水平高于低危亚组(t值为2.39,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其他血脂指标及Alb水平的影响后,高ox-LDL、Hcy水平是TIA的危险指标(高危亚组:ox-LDL,风险比(OR)=1.17,95%可信区间(CI)=1.06-1.30;Hcy,OR=1.77,95%CI=1.04-2.96;低危亚组:ox-LDL,OR=1.10,95%CI=1.01-1.21;Hcy,OR=1.65,95%CI:1.01-2.70);且ox-LDL对两组TIA患者的鉴别仍具有意义(OR=1.06,95%CI:1.00-1.13)。结论 TIA患者血清ox-LDL水平升高,与ABCD2评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道)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萍 张志翔 +1 位作者 陈治国 恽文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7-2012-05作者医院收治的6例CW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6例,高血脂1例,高尿酸1例,有吸烟史... 目的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7-2012-05作者医院收治的6例CW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6例,高血脂1例,高尿酸1例,有吸烟史4例。入院时ABCD2评分均在4~5分之间。于首次发作后第1~6天患者出现4~14次短暂性运动或运动感觉症状发作,持续时间30s~90min。发作后1例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及DWI异常,2例患者无体征但DWI显示有急性病灶,余3例患者残留体征及DWI异常。内囊梗死4例,丘脑梗死1例。DSA或CTA、MRA检查未发现大动脉狭窄。联合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CWS主要损害中央运动通路,其发病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深穿支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内囊预警综合征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国强 李叶双 +8 位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西广成 陈静 谷春华 陈建新 高怀林 吴相春 魏聪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状信息,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分析方法建立诊断阈值,并依据考核组数据对其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以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湿、血瘀、阴虚、火热等基本证候,分别确立了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建立了诊断阈值,前瞻性检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研究,建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进一步开展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 中医证候 诊断标准 量化研究
下载PDF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京川 翟翔 +2 位作者 米悦 张金玲 刘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osterior circutal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CTIA)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前庭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 目的分析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osterior circutal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CTIA)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前庭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CTIA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VAT检查,以水平、垂直测试的增益、相移、水平非对称指标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评定为试验阳性。结果 PCTIA组和对照组VAT测试前庭功能高频中枢性损害(增益增高)者分别为25例(62.5%,25/40,有1例未完成检查)和5例(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09,P<0.01);PCTIA组和对照组VAT测试前庭功能高频中枢性和外周性损害(不同频率段既有增益增高又伴有增益减低)并存者分别为10例(25%)和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8.78,P<0.01)。结论 PCTIA患者VAT检查可表现为单纯的增益增高或不同频率段既有增益增高又伴有增益减低,可提示其病变位于中枢或外周,VAT对PCTIA患者前庭系统损伤的定位评估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试验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CTPI联合CTA在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弢 尹化斌 吴美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TIA患...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TIA患者,依次行CT平扫、CTPI及CTA检查,计算患者脑部感兴趣区健侧及患侧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分析TIA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结果:50例TIA患者患侧CBF、CBV水平低于健侧(P<0.05),而MTT、TTP水平高于健侧(P<0.05);CT平扫、CTPI及CTA检查发现与临床一致的脑灌注异常分别为28例(56.00%)、45例(90.00%)、38例(76.00%),三者TIA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系统低血流灌注是TIA患者发病的机制之一,CTPI阳性率与TIA病情有密切关系。CTPI联合CTA在TIA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TIA个性化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异常病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沛霖 陈树波 +7 位作者 王文胜 李喜朋 周建峰 胡岩芳 HU Peilin CHEN Shubo,WANG Wensheng LI Xipeng,ZHOU Jian feng HU Yanfang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6期492-494,456,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其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38例伴发眩晕的PCI患者入院后给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其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38例伴发眩晕的PCI患者入院后给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 138例患者,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者8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49例,综合所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86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有12例患者明确有心脏病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其余4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伴发眩晕的PCI患者的血管异常病因为: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②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后循环出现低灌注状态或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塞 脑血管造影术 眩晕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 血管异常 病因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雪芬 周建仪 +2 位作者 曾奕云 周秀霞 李旷怡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11期1998-2001,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中医证型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为中医情志治疗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TIA患者219例,由2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判断其中医证型,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中医证型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为中医情志治疗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TIA患者219例,由2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判断其中医证型,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价心理状态,进而分析证型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跟健康人比较,TIA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恐怖因子、抑郁、偏执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明显高于肝肾亏虚证(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TIA患者的心理障碍不同,可以辨证进行情志治疗,以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证型 心理状态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