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cooling rat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sandstone under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Pingye Guo Peng Zhang +2 位作者 Mohua Bu Hang Xing Manchao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7-116,共20页
High geo-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inevitabl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deep engineering such as resource extraction,space development,and energy utilization.One of the key issues i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 High geo-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inevitabl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deep engineering such as resource extraction,space development,and energy utilization.One of the key issues i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high-temperature rock disturbed by low-temperature airflow after excavation.Therefore,.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ooling rat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high temperature sandstone.First,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f high temperature sandstone at different real-time cooling rate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ilure mod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oling rat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ilure modes of sandstone.The peak strain,peak stress,and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cooling rate,and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after failure increases gradually.Moreover,the equivalent numerical model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was established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PFC)to reveal the failure mechanis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andstone is dominated by intragrain failure in the cooling stage,the number of microcracks is exponentially related to the cooling rate,and the higher the cooling rate,the more crack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exterior region.Under axial loading,the tensile stress is most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and the damage in the cooling stage is mostly due to the fracture of the radial bond.In addition,axial loading,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thermal stress mismatch between adjacent mineral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amage of sandstone in the cooling stage.Moreover,the excessiv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exterior region of the sandston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amage concentration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geo-temperature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Cooling rate SANDSTONE PFC
下载PDF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simulation of statistically inhomogeneous materials by statistical second-order two-scale method
2
作者 Zihao Yang Junzhi Cui +2 位作者 Yufeng Nie Zhiqiang Huang Meizhen Xi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62-776,共15页
In this paper,a statistical second-order twoscale(SSOTS) method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thcrmo-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statistically inhomogeneous materials.For this kind of composite material,th... In this paper,a statistical second-order twoscale(SSOTS) method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thcrmo-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statistically inhomogeneous materials.For this kind of composite material,the rando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including the shape,size,orientation,spatial location,and volume fractions,are all considered.Firstly,th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microscopic configuration of the statistically inhomogeneous materials is described.Secondly,the SSOTS formulation for the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problem is proposed in a constructive way,including the cell problems,effectiv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homogenized problems,and the SSOTS formulas of the temperatures,displacements,heat flux densities and stresses.And then the algorithm proced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SSOTS method is brought forward.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SSOTS algorithm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by classical methods.In addition,the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is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coupled case with those of uncoupled case.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upling effect on the temperatures,heat flux densities,displacements,and stresses is very distinc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OTS method is valid to predict the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performances of statistically inhomogeneous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stically inhomogeneous materials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performances The SSOTS method The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下载PDF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response of random particulate composites:A statistical two-scale method
3
作者 杨自豪 陈云 +1 位作者 杨志强 马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05-616,共12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response of random particulate composite materials. Both the inertia term and coupling term are considered in the dynamic coupled problem. The formulation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response of random particulate composite materials. Both the inertia term and coupling term are considered in the dynamic coupled problem.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 by a statistical second-order two-scale (SSOTS)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algorithm procedure based on the finite-element difference method are presented. Numerical results of coupled cas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uncoupled cases. It shows that the coupling effects on temperature, thermal flux, displacement, and stresses are very distinct, and the micro-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affect the coupling effect of the random composites. Furthermore, the coupling effect causes a lag in the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thermal flux, displacement, and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particulate composites statistical second-order two-scale (SSOTS) analysis method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numerical algorithm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yclic degradation of the one-way shape memory effect of NiTi alloys
4
作者 Tian-xing Zhao Guo-zheng Kang +1 位作者 Chao Yu Qian-hua K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539-1550,共12页
Based on stress-and strain-controlled cyclic tension-unloading-heat-cooling tests,cyclic degradation of the one-way shape memory effect(OWSME)of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SMAs)was investigated.It was seen,in thermo-mec... Based on stress-and strain-controlled cyclic tension-unloading-heat-cooling tests,cyclic degradation of the one-way shape memory effect(OWSME)of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SMAs)was investigated.It was seen,in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cyclic tests,that residual strain after each cycle accumulated,but the martensite reorientation stress and dissipation energy-per-cycle decreased as the number of cycles increased.Meanwhile,the cyclic degradation of OWSME was aggravated by increasing the stress/strain amplitude.In addition,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NiTi SMAs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performing simultaneous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cyclic tests with various phase-ang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cyclic loading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uch cyclic response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prescribed phase-angle differences.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ve model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NiTi S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 one-way SHAPE MEMORY effect CYCLIC degradation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MARTENSITE orientation
下载PDF
瞬态力-热耦合作用下水泥环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席岩 李军 +2 位作者 柳贡慧 查春青 严攀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3,共7页
页岩气井工程实践表明,套管压裂易导致水泥环完整性发生破坏出现环空带压。基于套管压裂工程实际,建立井筒温度场模型和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有限元模型,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结合方式,计算页岩气井压裂过程中瞬态力-热耦合对水泥环应... 页岩气井工程实践表明,套管压裂易导致水泥环完整性发生破坏出现环空带压。基于套管压裂工程实际,建立井筒温度场模型和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有限元模型,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结合方式,计算页岩气井压裂过程中瞬态力-热耦合对水泥环应力大小、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水泥环内外壁温差先增大后减小,压裂初近内壁处存在陡峭温度梯度,易导致内壁应力显著提高;瞬态力-热耦合作用导致水泥环内壁应力大幅提升,加剧了水泥环完整性失效的风险,压裂初期为水泥环易发生损坏的"风险段";水泥环内壁最大应力随着时间变化,易产生"多裂纹"形态,加剧环空带压。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井压裂过程中水泥环完整性设计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 环空带压 水泥环 瞬态力-热耦合 完整性
下载PDF
真空断路器永磁机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莘 张浩 那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在介绍了高压断路器的双稳态永磁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涡流电磁场方程进行了描述,研究了电流源激励下的瞬态磁场,并推导出考虑涡流情况下的非线性瞬态磁场数学模型,建立出永磁机构动态方程.采用耦合法,并且应用了ANSYS软件... 在介绍了高压断路器的双稳态永磁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涡流电磁场方程进行了描述,研究了电流源激励下的瞬态磁场,并推导出考虑涡流情况下的非线性瞬态磁场数学模型,建立出永磁机构动态方程.采用耦合法,并且应用了ANSYS软件进行编程来对永磁机构的瞬态场进行计算,对它的线圈电流、动铁芯位移及受力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涡流效应对永磁机构的影响,得出应选择电导率小,电磁性能好和损耗低的导磁材料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机构 耦合场 涡流 瞬态磁场 涡流效应
下载PDF
气藏水平井非稳态产能预测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宪红 段永刚 周志军 《油气井测试》 EI 2006年第4期5-7,共3页
针对高产气藏储层特征,建立起气藏水平井非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对高产气藏的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实例分析表明,通过该模型形成的基于气藏与井筒耦合作用的非稳态产能预测新方法,对于单井产能预测具有优越性、长远性和实用性。该方法可直... 针对高产气藏储层特征,建立起气藏水平井非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对高产气藏的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实例分析表明,通过该模型形成的基于气藏与井筒耦合作用的非稳态产能预测新方法,对于单井产能预测具有优越性、长远性和实用性。该方法可直接利用不稳定压力测试成果进行预测,还可通过生产动态资料拟合来确定地层参数和预测,也可用来研究不同工作制度、完井方式,以及增产措施改善情况下的产能变化,为衰竭式开采的气藏工程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预测 非稳态 大斜度井 耦合模型
下载PDF
不同布设方式下平行线缆雷电感应耦合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蜜 郭永铭 +3 位作者 郑生全 秦锋 赵伟翰 王建国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0-58,共9页
针对不同线缆布设下线缆雷电感应耦合特性的问题,搭建由干扰线缆和受扰线缆组成的平行线缆雷电感应耦合仿真模型,研究干扰线缆注入8/20μs、10/1 000μs及0.5μs/100 kHz等雷电浪涌电流时,线缆间水平距离、受扰线缆相对高度和受扰线缆... 针对不同线缆布设下线缆雷电感应耦合特性的问题,搭建由干扰线缆和受扰线缆组成的平行线缆雷电感应耦合仿真模型,研究干扰线缆注入8/20μs、10/1 000μs及0.5μs/100 kHz等雷电浪涌电流时,线缆间水平距离、受扰线缆相对高度和受扰线缆长度对受扰线缆端口负载感应电压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两线缆间水平距离的增大,线缆感应电压呈指数衰减;当受扰线缆距地高度由零开始增加时,线缆感应电压近似呈线性快速增加,在两线缆高度相同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感应电压随线缆高度的继续增加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受扰线缆感应电压在受扰线缆长度等于干扰线缆长度时达到最大值,在此基础上,减小或增大受扰线缆长度,受扰线缆感应电压均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针对水平间距和相对高度的仿真结果开展验证性试验,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波形幅值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线缆 瞬态效应 电磁脉冲 浪涌 布设方式 耦合特性
下载PDF
交直流耦合作用弱化稳定性机理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超 马世英 +3 位作者 盛灿辉 庞晓艳 林俊杰 李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8,共6页
继"十一五"末复龙—奉贤特高压直流投运后,2014年四川复龙地区还将投运溪洛渡—浙江±800kV/8 0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于配套溪洛渡电站部分机组先于直流投运,为充分利用水电,2013年溪洛渡电站将通过长链型交流通道... 继"十一五"末复龙—奉贤特高压直流投运后,2014年四川复龙地区还将投运溪洛渡—浙江±800kV/8 0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于配套溪洛渡电站部分机组先于直流投运,为充分利用水电,2013年溪洛渡电站将通过长链型交流通道,经复龙换流站接入四川主网。研究表明,复龙换流站交流出线故障,由于网架结构薄弱和交直流耦合作用等不利因素影响,送端机组存在第2摆暂态失稳和功角增幅振荡等稳定问题,并成为制约水电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文中通过送端混联电网受扰后特征量动态轨迹分析,揭示了直流功率快速恢复导致送端机组回摆过制动继而引发第2摆暂态失稳,以及直流送电功率随振荡中心电压起伏而"助增促降"交流线路功率波动,弱化系统振荡阻尼的物理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过渡期水电大容量外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交流电网 耦合作用 第2摆暂态稳定 增幅振荡 动态轨迹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基于抑制建弧率的新型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巨丰 刘津濂 +2 位作者 刘其良 吴国强 郭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62-2870,共9页
为了大幅度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研究了一种基于抑制建弧率的新型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这种方法将雷击放电路径优先转移至并联间隙,利用雷击电流同步触发高速喷射气流以快速熄灭后续工频电弧,实现"闪络不建弧"的理想效果。建立了喷... 为了大幅度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研究了一种基于抑制建弧率的新型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这种方法将雷击放电路径优先转移至并联间隙,利用雷击电流同步触发高速喷射气流以快速熄灭后续工频电弧,实现"闪络不建弧"的理想效果。建立了喷射气流耦合暂态电弧模型,得出了电弧熄灭判据。通过引入相关参数建立了喷射气流条件下线路建弧率计算模型。进行了灭弧实验及抑制建弧效果实验统计,最后分析了其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喷射气流可在3~4 ms内完全熄灭电弧,当喷射气流速度达到500 m/s以上时,绝缘建弧率能够减小到1.5%以内,达到了近似理想的抑制建弧效果。在实际运行中,该防雷间隙能够大幅度降低35 kV线路的雷击跳闸率90%左右,以此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弧率 并联间隙 喷射气流 闪络不建弧 耦合暂态电弧模型 抑制建弧效果 雷击跳闸率
下载PDF
基于场路耦合的隧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正演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怀凤 李术才 +3 位作者 苏茂鑫 薛翊国 张永伟 张文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362-3369,共8页
瞬变电磁正演计算几乎全部采用均匀半空间的解析解作为初始条件加入,这对于存在解析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然而,进行隧道超前探测时,由于处在全空间中并且存在已开挖洞体的影响,使用均匀全空间的解析解作为初始条件并不适用。从麦克斯韦... 瞬变电磁正演计算几乎全部采用均匀半空间的解析解作为初始条件加入,这对于存在解析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然而,进行隧道超前探测时,由于处在全空间中并且存在已开挖洞体的影响,使用均匀全空间的解析解作为初始条件并不适用。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在三维瞬态涡流场方程和电路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A法(矢量磁位法)的瞬变电磁场路耦合模型。通过节点法进行时间离散,建立迦辽金格式的时间离散方程,实现独立电压源激励下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使瞬变电磁法的三维正演更接近实际的观测过程。应用场路耦合方法进行瞬变电磁"烟圈效应"的数值计算,其结果与解析值对比表明正演结果与实际相符。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例分别建立考虑海水影响和不考虑海水影响的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模型,应用场路耦合的方法进行三维正演模拟,得到隧道上方海水体对瞬变电磁探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瞬变电磁 三维正演 场路耦合 烟圈效应 海底隧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
下载PDF
基于车网耦合下的机车牵引变流器输出电流频谱移动现象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福林 熊进飞 +2 位作者 钟凯 朱鹏 黄沁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18-1825,共8页
传统研究认为,牵引网谐振是由于机车或动车组所产生的特征次频谱与牵引网谐振频率点相等或接近造成的,但实际线路运行表明,在机车非特征次频谱范围内也多次发生牵引网谐振现象。该文基于机车瞬态电流控制算法下的机车电流谐波特性,给出... 传统研究认为,牵引网谐振是由于机车或动车组所产生的特征次频谱与牵引网谐振频率点相等或接近造成的,但实际线路运行表明,在机车非特征次频谱范围内也多次发生牵引网谐振现象。该文基于机车瞬态电流控制算法下的机车电流谐波特性,给出在谐波环境下体现车网时变循环作用的数学表达式,分析牵引网由于高次谐波发生谐振时畸变的网压作用于机车整流器脉宽调制过程和机车输出电流,机车输出电流又反作用于网压的交互作用过程,使机车输出电流主要频谱分布趋势会随着牵引网谐振频率的变化向谐振点附近移动。基于仿真和实测数据,通过车网耦合下机车输出电流主要频谱从机车特征次频谱向牵引网谐振点附近移动的现象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网耦合 瞬态电流控制 谐振 时变循环作用 频谱移动
下载PDF
基于物态本构模型的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宏儒 胡再强 +1 位作者 陈存礼 谢定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3-510,共8页
通过对现有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能够全面反应饱和土体的应力应变非线性、硬化性、剪切胀缩性和压密回胀性、应力路径相关性以及球应力和偏应力与变形的耦合性等主要特征的... 通过对现有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能够全面反应饱和土体的应力应变非线性、硬化性、剪切胀缩性和压密回胀性、应力路径相关性以及球应力和偏应力与变形的耦合性等主要特征的有效应力物态动本构关系。其次,以动力固结理论和瞬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将该本构关系引入到以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相耦合、静应力和动应力变化相耦合,孔压产生、扩散和消散相耦合、能够较全面反映动力作用下土体应力应变反应的真实过程为特点的三维瞬态动力方程组,形成了饱和砂土体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的完整理论体系。最后,开发了新的动力固结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通过对一个饱和路基的计算和分析,不仅得到了合理的土体动力性状,而且验证了该分析方法与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物态动本构关系 瞬态动力学 地震反应分析 耦合分析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多管火箭武器的瞬态耦合热效应仿真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继永 马大为 乐贵高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共4页
针对某火箭武器发射时外部高温高速燃气流对控制柜内部换热的耦合加热问题,建立了一种求解多管火箭武器内外耦合热效应的数值仿真方法。为了精确地控制柜内的温度,保证稳定性,通过构造反映壁面外燃气流加热的壁面温度函数,将控制柜外热... 针对某火箭武器发射时外部高温高速燃气流对控制柜内部换热的耦合加热问题,建立了一种求解多管火箭武器内外耦合热效应的数值仿真方法。为了精确地控制柜内的温度,保证稳定性,通过构造反映壁面外燃气流加热的壁面温度函数,将控制柜外热环境转化为浮动的热边界条件,实现了火箭武器控制柜外部热环境与内部换热的解耦计算,避免了难以实现的直接耦合求解,仿真了多管火箭武器控制柜内外的温度分布,为进一步进行火箭武器控制柜的热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火箭武器 控制柜 瞬态 热分析 耦合热效应
下载PDF
有线控制飞行器群脉冲耦合效应及加固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勇强 魏光辉 孙国至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6-38,共3页
飞行器在飞行状态时,控制导线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作用下,该设备控制指令将会出现控制状态错误翻转、持续无指令输出等故障,产生故障的机理是电磁脉冲(EMP)通过传导方式进入控制箱产生紊乱的回输信号所致,严重时会损坏控制... 飞行器在飞行状态时,控制导线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作用下,该设备控制指令将会出现控制状态错误翻转、持续无指令输出等故障,产生故障的机理是电磁脉冲(EMP)通过传导方式进入控制箱产生紊乱的回输信号所致,严重时会损坏控制器及起飞装置。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飞行器控制导线对电磁脉冲的防护加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控制导线采取屏蔽法能够使飞行器对电磁脉冲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飞行器 耦合效应 加固防护 电磁兼容
下载PDF
非对称层合梁瞬态响应回传射线矩阵法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缪馥星 孙国钧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共5页
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计及一阶剪切变形效应的层合复合材料梁瞬态动力响应;给出速度瞬态响应的回传射线矩阵法计算公式;计算分析轴向-弯曲-剪切耦合效应对层合梁瞬态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回传射线矩阵法可求解计及一阶剪切变形效应... 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计及一阶剪切变形效应的层合复合材料梁瞬态动力响应;给出速度瞬态响应的回传射线矩阵法计算公式;计算分析轴向-弯曲-剪切耦合效应对层合梁瞬态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回传射线矩阵法可求解计及一阶剪切变形效应时层合梁瞬态动力响应,且与有限元法解一致;横向(轴向)加载可引起明显的轴向(横向)响应,随铺层角增大轴向-弯曲-剪切耦合效应增加,沿不同方向加载下轴向、横向速度响应幅值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阶剪切变形效应 轴向-弯曲-剪切耦合效应 瞬态动力响应 回传射线矩阵法 层合梁
下载PDF
功能梯度圆板的三维瞬态热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凤玺 李世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1,共4页
基于线性热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采用两个位移分量,两个应力分量,温度变量和一个热流分量作为状态变量,应用状态空间理论,建立了功能梯度材料轴对称圆板结构在动态热载荷作用下的状态方程,考虑了运动惯性项以及热传导过程中的耦合效应,... 基于线性热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采用两个位移分量,两个应力分量,温度变量和一个热流分量作为状态变量,应用状态空间理论,建立了功能梯度材料轴对称圆板结构在动态热载荷作用下的状态方程,考虑了运动惯性项以及热传导过程中的耦合效应,根据微分求积法,将状态方程沿径向进行离散。采用Lap lace变换和打靶法,数值求解了材料常数按幂率变化的周边固支圆板在热冲击下的热响应。为求解功能梯度结构三维热弹性瞬态响应提供了一种方法。分析了组分材料分布对功能梯度圆板的热响应行为,包括板内温度变化,横向挠度以及板内应力分量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三维分析 瞬态响应 状态空间法 微分求积法 打靶法 耦合效应
下载PDF
基于物态本构模型的路基动力反应分析
18
作者 李宏儒 胡再强 +1 位作者 陈存礼 谢定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069-1074,共6页
以动力固结理论和瞬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将有效应力物态动本构关系引入到以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相耦合、静应力与动应力变化相耦合、孔压的产生、扩散和消散相耦合的动力三维瞬态动力学基本方程组中,形成了饱和土体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 以动力固结理论和瞬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将有效应力物态动本构关系引入到以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相耦合、静应力与动应力变化相耦合、孔压的产生、扩散和消散相耦合的动力三维瞬态动力学基本方程组中,形成了饱和土体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的完整理论体系。利用有限元法对饱和路基进行了瞬态地震反应分析,较好地反映了土体在震动过程中剪胀、剪缩的实际性态,比以往引进孔压模型和静.动交替分析计算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 物态动本构关系 瞬态动力学 地震反应分析 耦合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直接电加热技术在停井时管道瞬态传热分析
19
作者 黄鑫 段梦兰 +1 位作者 安晨 王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139,共8页
随着油气开采进入深海模式,深水低温高压环境更容易形成水合物并使蜡结晶。如何更好地保障油气运输安全是油气开采以来不断探索的学科与工程问题。目前,国外正在大量使用直接电加热(DEH)技术来解决管道保温问题。鉴于此,从传热学的角度... 随着油气开采进入深海模式,深水低温高压环境更容易形成水合物并使蜡结晶。如何更好地保障油气运输安全是油气开采以来不断探索的学科与工程问题。目前,国外正在大量使用直接电加热(DEH)技术来解决管道保温问题。鉴于此,从传热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在电磁、热、流三大物理场共同作用下的DEH技术。通过建立电磁热耦合模型,研究了DEH技术应用于瞬态停井工况下整个管道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加热电流、加热时间和温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结果表明:DEH的加热效率先慢后快,升温效果显著;加热电流越大,油液升温效果越明显,但加热时间过短,过高的加热电流对加热效果影响不大;对比自然温降曲线,在36 h之后会达到水合物和蜡结晶生成的临界温度,而采用了1 000 A电流的DEH技术后,整条管道始终维持正常工作的温度状态。研究结果为DEH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直接电加热 电磁热效应 沿程温降 瞬态传热 耦合
下载PDF
高超声速机翼瞬态气动加热下热颤振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浩 徐敏 蔡天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8-904,共7页
研究了一种气动力(热)/结构耦合的高超声速机翼热颤振的时域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目的是分析结构内部温度梯度对结构固有特性的影响机制和结构发生颤振的规律。采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耦合结构传热的算法,获得结构的瞬态温度场;通过有限... 研究了一种气动力(热)/结构耦合的高超声速机翼热颤振的时域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目的是分析结构内部温度梯度对结构固有特性的影响机制和结构发生颤振的规律。采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耦合结构传热的算法,获得结构的瞬态温度场;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瞬态温度场不同时刻下的热结构模态;利用结构模态叠加法建立结构动力学模型,结合Volterra级数建立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进行气动/结构耦合计算获得颤振动压。对马赫数为5、高度13 km的一小展弦比机翼进行了颤振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实现性。研究表明,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大结构固有频率减小,颤振动压最小值发生在结构主频率差值最小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加热 计算流体力学 有限元方法 颤振 高超声速 结构动力学热效应 瞬态分析 气动 结构耦合 气数热弹性力学 非定常气动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