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新阶段:2020-2035年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历程,探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生命周期的演变及轨迹。在此基础上,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为依据,定性分析与量化计算相结合进行趋势性判断... 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历程,探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生命周期的演变及轨迹。在此基础上,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为依据,定性分析与量化计算相结合进行趋势性判断和预测,中国正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进入新的15年过渡时期(2020—2035年),将发生根本性、历史性、全方位的重大变化,体现新趋势、新特征,实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的新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已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2035年为新标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2049年,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78年,在改革开放100周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发达国家,完成第三个百年奋斗目标;至21世纪末,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铸就“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六位一体” 社会主要矛盾
下载PDF
基于当代公民社会转型的体育志愿行动社会价值述微 被引量:8
2
作者 武国栋 宋铁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1,60,共3页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创新的特质即当代公民社会转型,探讨体育志愿行动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转型中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体育志愿行动促进公民社会的微观组织单元(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中互惠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为社会弱势...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创新的特质即当代公民社会转型,探讨体育志愿行动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转型中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体育志愿行动促进公民社会的微观组织单元(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中互惠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为社会弱势群体平等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保障,弥补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为公民提供表达自身体育利益诉求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公民 社会转型 体育志愿行动 社会价值
下载PDF
农村生活形态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梅 应若平 陈向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5-33,共9页
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将农村生活形态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 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将农村生活形态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生活形态的具体特征。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就是城乡统筹的社会,城乡统筹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生活形态从同质性向和谐的异质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形态 传统社会 过渡时期 现代社会 农民现代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湖湘文化与“湘军”当代转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平 邵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37,共6页
近代以来的湖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湖湘文化对湖南近代崛起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孕育了湘军集团并被湘军所阐扬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当代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 近代以来的湖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湖湘文化对湖南近代崛起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孕育了湘军集团并被湘军所阐扬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当代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塑造了当代湖南人强烈的关怀意识以及躬行实践、开拓创新、注重实干、勇于任事等精神特质,湘军不仅成为了湖南对外开放以及文化旅游的形象名片,更成为当代湖南人引以自豪的一种历史情结,"湘军现象"与湖湘文化贯穿着当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重塑湖南人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探讨湘军与湖湘文化内在关系的历史演变,实现湖湘文化和"湘军"精神价值的当代转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 近代湖湘文化 历史演变 当代转型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区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13
5
作者 夏周青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4-709,721,共7页
中国传统农村社区是一种自治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与国家政权相区分,远离权力系统的社会组织。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农村社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重新规划,使之实现了多功能的整合和集聚。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兴起之后,国家和市场对农... 中国传统农村社区是一种自治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与国家政权相区分,远离权力系统的社会组织。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农村社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重新规划,使之实现了多功能的整合和集聚。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兴起之后,国家和市场对农村社区进行了合理介入,乡村社区的边界日益开放,这必将加快实现中国农村社区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传统农村社区 当代农村社区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家庭伦理近现代转型下的孝慈精神之嬗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常柱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进程中,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也开始了艰难的近现代转型。家庭伦理近现代转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三个阶段均具有自己特殊的背景和特点。在各历史阶段,孝慈精神都始终未能摆脱被... 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进程中,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也开始了艰难的近现代转型。家庭伦理近现代转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三个阶段均具有自己特殊的背景和特点。在各历史阶段,孝慈精神都始终未能摆脱被批判、被摒弃的命运。事实上,孝慈精神植根于血缘亲情,具有人类生活的普遍性,既适用于传统社会,也有用于现代社会,理应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成为构建现代家庭伦理的有益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近现代转型 孝慈精神 孝慈精神之嬗变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域下政党组织变革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1,共6页
现代社会治理要求政党必须进行适应性的组织变革。在组织理念上,要实现从二元对立向多元共存的转换;在行动逻辑上,要实现从超越制度向制度约束的转换;在组织功能上,要实现从社会动员向社会整合的转换;同时,要建构适应目标与功能转换的... 现代社会治理要求政党必须进行适应性的组织变革。在组织理念上,要实现从二元对立向多元共存的转换;在行动逻辑上,要实现从超越制度向制度约束的转换;在组织功能上,要实现从社会动员向社会整合的转换;同时,要建构适应目标与功能转换的组织体系。应对变革,执政党面临着超越革命价值观、重新配置权力以及"透支"合法性资源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政党 组织变革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下的技术哲学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管锦绣 操菊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人的类本质 技术哲学
下载PDF
现代化深入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萌 董四代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展开,我国社会变革更加深入。现代性急剧成长使社会的各种矛盾走向了明显化,特别是市场经济导致的人们行为的功利化,引发出了许多新的不平衡。因此,必须转变发展观,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公平与...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展开,我国社会变革更加深入。现代性急剧成长使社会的各种矛盾走向了明显化,特别是市场经济导致的人们行为的功利化,引发出了许多新的不平衡。因此,必须转变发展观,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联系起来;处理好市场竞争与社会发展共生性的关系,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发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转型 矛盾 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城市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吉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7,共7页
从城乡关系出发把握人类历史,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视角。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的历史就是城市主导农村的历史,就是人类活动以现代城市网络为骨架来展开的历史;考察现代城市,至少要从城市与农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口、城市的资本经... 从城乡关系出发把握人类历史,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视角。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的历史就是城市主导农村的历史,就是人类活动以现代城市网络为骨架来展开的历史;考察现代城市,至少要从城市与农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口、城市的资本经营性与人民性、城市与城市这五方面的关系来入手。马克思的现代城市思想对当代中国城镇化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它提示我们走文明的城镇化道路,走绿色城市的发展道路,走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道路,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包容式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城市 现代社会 当代中国城镇化
下载PDF
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同元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8-69,共12页
文章重点论述明清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和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开始的标志与时间,同时讨论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要素、过程、表现和障碍。认为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以"边禁""海禁""银禁"等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 文章重点论述明清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和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开始的标志与时间,同时讨论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要素、过程、表现和障碍。认为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以"边禁""海禁""银禁"等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至少江南区域社会已经出现从农业社会向早期工业化社会转型;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和全球化社会转型的趋势。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社会 近代转型 早期现代化 农牧社会整合 转型障碍
下载PDF
跋涉中的选择——面对现代艺术的中国当代陶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6-68,共3页
中国当代陶艺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它的“反叛意识”为中国当代陶艺进入90年代末期的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中国当代陶艺的发生和发展包容了强盛的根土意识,并且成为现代艺术的有力载体。它的... 中国当代陶艺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它的“反叛意识”为中国当代陶艺进入90年代末期的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中国当代陶艺的发生和发展包容了强盛的根土意识,并且成为现代艺术的有力载体。它的媒介状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艺术品格,在全球性文化的背景中,中国当代陶艺着力架构和诠释出对当代艺术的批判和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陶瓷 现代艺术 文化转型 后现代主义 根土文化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兼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和谐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明 刘晖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7,共4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教育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的状态。转型期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教育的和谐与现代化的统一。具体来说,转型期教育现代化所追...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教育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的状态。转型期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教育的和谐与现代化的统一。具体来说,转型期教育现代化所追求教育的和谐、理想状态即实现教育实然与应然的统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以及教育“人为”和“为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现代化 和谐教育
下载PDF
从全球视野探索鸦片战争的触发机制——一个世界史的解读
14
作者 李冈原 丁贤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6-60,共5页
相隔 16 1年以后 ,当我们重新审视鸦片战争前后的这段历史 ,从全球史观出发 ,将它置于国际分工这一恢弘视野之中 ,置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这一座标系上 ,无疑有几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味。视角的转换 。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全球史观 国际分工 英国社会经济转型 近代史研究
下载PDF
论“文学革命”爆发的社会时代原因
15
作者 朱丕智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24-26,共3页
1917年爆发的“文学革命”是社会时代的产物。社会制度由帝制而共和的变迁,社会恶劣环境状况的刺激,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学改良的积淀和新文化运动的助产,构成了“文学革命”产生的四大主要社会时代因素。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革命 社会时代原因
下载PDF
转型社会生态视角下的近代法国激进民主主义崛起
16
作者 刘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激进民主主义在法国社会转型期的崛起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的历史进程,而且也为人们对现代化过程中一种共性现象的把握提供了典型个案。应该说,激进民主主义与重农学派、立宪主义等思潮一样,都是作为应对当时法国社会转型困境的特定方... 激进民主主义在法国社会转型期的崛起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的历史进程,而且也为人们对现代化过程中一种共性现象的把握提供了典型个案。应该说,激进民主主义与重农学派、立宪主义等思潮一样,都是作为应对当时法国社会转型困境的特定方案而面世的,而它能在与其他思潮激烈竞争的过程中最终胜出,成为左右法国大革命的意识形态,则是当时法国特殊的"转型社会生态"影响的结果。在现代化进程中,只有按照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努力改善"转型社会生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约束激进主义的发展空间,有效防范激进主义运动在转型社会被激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现代化 激进民主主义 转型社会生态 政治价值体系
下载PDF
圣徒、家长、新乡绅:中国当代文学村干部形象考察
17
作者 廖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4-109,共6页
20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的小说文本映现了乡村革命、建设的复杂嬗变,村干部从圣徒殉道到家长治村再到新乡绅致富,乃至今天的村霸、村官下派、大学生村官,广袤土地上亦民亦干的人物系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表意结... 20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的小说文本映现了乡村革命、建设的复杂嬗变,村干部从圣徒殉道到家长治村再到新乡绅致富,乃至今天的村霸、村官下派、大学生村官,广袤土地上亦民亦干的人物系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表意结构,成为确证中国革命、社会历史变迁的知识框架、认识装置,并与后者形成内在呼应,彰显革命的曲折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村干部形象 社会变迁
下载PDF
论转型社会的法治之道——基于中国国情的考察
18
作者 蒋石平 尹振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0-26,共7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土社会向信息社会、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二元的,即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土社会向信息社会、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二元的,即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社会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既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法治之道的基础上,探索法治实现的独特策略、方法、技术——法治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法治现代化 法治基础 法治路径 国情
下载PDF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读《单向度的人》
19
作者 印志媛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而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早已开始探索现时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许多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技术进步的真正目的和动力,避免使其成为凌驾...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而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早已开始探索现时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许多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技术进步的真正目的和动力,避免使其成为凌驾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上的统治工具,对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树立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度 发达工业社会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回顾与反思百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与传播
20
作者 侯杰 王梅 《梧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总结百年以来现当代文学英译的成果及路径,反思英译生产与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建国前的现代文学英译活动主要限于外籍人士的个人行为,传播范围不够广泛。1949—1978年,为建构新... 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总结百年以来现当代文学英译的成果及路径,反思英译生产与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建国前的现代文学英译活动主要限于外籍人士的个人行为,传播范围不够广泛。1949—1978年,为建构新中国的合法形象,由国家机构“赞助”的《中国文学》英文版代表了国内现当代文学英译的生态机制。1979—1999年,“熊猫丛书”力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作品,赢得了国际声誉。新世纪以来,现当代文学英译面临着翻译规模大、传播效果差的窘境,但选材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传播范围也正从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平民阅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英译 传播 百年以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